
“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著。我有四個單詞對你說:把音量提高!”今年34歲的馬姆達尼,剛當選紐約市長,便對特朗普這樣喊話。
紐約史上最年輕的市長、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移民後裔、烏幹達-美國雙重國籍、自稱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特朗普眼中的共產主義者、“資本主義之都”的極“左”特朗普……馬姆達尼的多重身份和標簽,使他格外讓人矚目。
畢竟,他要執掌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美國經濟比重最大的超級大都市。
馬姆達尼,一年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算個陌生麵孔,如今成為了美國新世代政客的一張臉,在美國掀起一股新的旋風,並為全世界所關注。
這個留著絡腮胡子的印度穆斯林後裔,一個美國社會風雲突變狀態下偶然冒出的異類,為何令特朗普和民主黨主流派都感到畏懼?區區一位市長,為何散發如此高的能量?
01
始於短視頻網紅
穿著一身西裝的馬姆達尼,一頭紮進海水裏。他全身上下被海水泡濕,但依然對著鏡頭露出笑容,訴說自己的政綱。拿著麥克風,他試圖用冰凍的海水形容詞freezing,來比喻上任後要讓紐約高昂的房租“凍結”(rent freezing)。
這是馬姆達尼在今年年初發布的一段短視頻。
從政壇無名氏如何一下子躍升成為熱門候選人?馬姆達尼的答案是:成為短視頻網紅。

馬姆達尼在短視頻網站十分活躍
從默默無聞的政壇新丁到當選成為紐約市長,這過程中馬姆達尼在Tiktok平台上獲得了170萬粉絲。
馬姆達尼的短視頻往往隻有一個主題,風格明快,情節也簡單。而且,馬姆達尼在鏡頭麵前總是露出笑臉,這已經成為他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麵招牌。這種表演看似隨意,但背後經過精心策劃,燈光效果專業,而且充滿鏡頭感。這一切也許可以歸功於他的母親,一位專注北美印度族群主題的電影導演米拉·奈爾。
馬姆達尼就算沒當上紐約市長,也是個有足夠流量的美食探店博主了。早在2019年,馬姆達尼就開始了美食博主生涯。當時隻有27歲的馬姆達尼,網名叫“綠豆蔻先生”。綠豆蔻是一種在中東使用廣泛的香料,在阿拉伯和土耳其飲食文化裏,通常用在咖啡或者甜點中增味。
美食探店的敘事風格,也成為他競選的一種標誌。在選舉期間,馬姆達尼來到紐約的穆斯林餐廳Kebab King,他在手機鏡頭前一把抓住盤子上的飯,放進自己的嘴裏,以塑造自己不怕被白人主流社會笑話的形象,也是他在競選期間一個標誌性的政治信號。

那些不關心政治的看客們,也許能從馬姆達尼的TikTok裏了解怎麽在紐約找到孟加拉甜點,什麽樣的雞肉手抓飯才是好吃的,如何從阿富汗小商店裏麵買到廉價早餐,到街頭哪裏能吃到物美價廉的披薩餅。
但討論披薩餅價格的背後,馬姆達尼並非單純是為了分享紐約美食。“民以食為天”,在大量操作紐約美食話題的背後,實際上是不斷敲擊物價民生議題。跟紐約當地美食博主Madhur Jaffrey一起走訪市內的雜貨店,不是單純為了拍攝美食節目,而是關注食品價格問題。
當市民在視頻裏抱怨以前還能1美元買到一塊披薩餅現在卻難以覓到蹤影的時候,他們不但在談論美食,也在談論政治。
02
擊敗紐約政治王朝
讓紐約成為生活“可負擔”的城市,是馬姆達尼競選市長期間的重要理念。
馬姆達尼團隊一再在社交網絡操作物價議題,還真的炸出了不少對房租、學校、醫療、食物和公共交通物價不滿的紐約市民。在不少紐約人看來,多年來無論是民主黨籍還是共和黨籍的市長,最終都會跟地產商和大資本抱團,出台對普通市民民生不利的政策。
在美國地方政治曆史上,從來不缺紐約市政府官員和大財團甚至黑社會勾結的醜聞。在美國政治語境裏,一提起紐約,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貪汙”和“腐敗”。芝加哥大學在2020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華盛頓特區、芝加哥、洛杉磯和紐約,分別是美國地方政治最腐敗的幾個城市。
有當地媒體分析,財團對競選經費的幹預,決策的不透明,乃至長期被政治家族王朝壟斷,導致了紐約給美國選民帶來一股“腐敗”的味道。畢竟,紐約是一個到處談錢的地方。
如今在任的紐約市長埃裏克·亞當斯,也是一係列貪汙受賄指控纏身。官司不斷還態度傲慢,亞當斯給人貪腐傲慢的觀感,也給馬姆達尼提供了機會。由於是政壇新人,在過去幾乎沒有什麽執政包袱,所以馬姆達尼用民生和貪腐議題攻擊對手,被還擊的可能性非常小。

埃裏克·亞當斯
由於有馬姆達尼這樣異軍突起的候選人存在,這次紐約市長選舉一度變成了一個共和黨候選人(利斯瓦),一個民主黨候選人(馬姆達尼)和兩個前民主黨候選人(亞當斯和科莫)的四角戰。後來亞當斯退出,民調大幅度落後的共和黨人利斯瓦基本毫無希望,這次選舉本質就是馬姆達尼和科莫之間的選舉。
安德魯·科莫是誰?這個跑來選市長的前紐約州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曾經跟時任總統特朗普針鋒相對,而後又因為性醜聞被迫辭職。科莫的背後,是紐約本地政壇的顯赫政治王朝。其父親馬裏奧·科莫,也曾經擔任過紐約州州長。
論經驗,論家世,論人脈,論知名度,科莫完全可以碾壓馬姆達尼。但如今美國社會普遍處於一個求變的年代。人們對兩黨黨內那些長期執掌資源,用各種手段維護自己勢力範圍的政治老人開始厭倦。而在紐約這個本土政壇語境裏,跟地產商勾肩搭背多年的亞當斯和科莫王朝,已經遭到選民的厭棄。
03
特朗普的鏡像
“我在經驗方麵的不足,可以用誠信來彌補。科莫在誠信方麵的不足,卻不能用經驗來彌補!”馬姆達尼在電視辯論上的一番話,讓科莫啞口無言。這也說出了不少選民對民主黨主流派政客們的看法。
從邊緣異軍突起,善於利用社交媒體給自己說故事,最終戰勝自己黨內的老大哥和各類主流猛將。這故事,怎麽有點熟悉?沒錯,這是馬姆達尼的崛起路徑,也是特朗普的崛起路徑。
同樣在紐約踏出政壇第一步,同樣強推人設積累流量,同樣利用選民對主流政客、精英和大財團的不滿。年紀比特朗普小一輪的馬姆達尼,一個以推特發號施令,一個靠TikTok贏得權力。馬姆達尼試圖用微笑去化解選民對自己穆斯林和移民身份的疑慮,特朗普則用憤怒和嚎叫去挑動MAGA粉絲們對現實的不滿。

馬姆達尼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盡管表麵上特朗普對馬姆達尼口誅筆伐,聲稱馬姆達尼一旦當選,將會抽起對紐約的聯邦撥款,但私底下卻對馬姆達尼的選舉策略稱讚有加。畢竟,在政綱上大家是敵人,但倆人更加像是美國政治現實的一幣兩麵。
特朗普一路走來,沒有布什這些傳統共和黨人的支持和首肯;馬姆達尼競選市長期間,作為民主黨的正式提名人,也沒有得到民主黨在參眾兩院領袖的站台。除了奧巴馬之外,拜登和佩洛西這些主流派幹將,幾乎對馬姆達尼視而不見。
從主張在紐約各區開設政府撥款的廉價食堂,對高收入人群一刀切征收2%稅費,凍結紐約市內房租,普及托兒服務和免費公交,到支持巴勒斯坦建國,馬姆達尼以“民主社會主義人士”自居,在民主黨黨內劃下了一條區分出主流派和左派的鴻溝,也標誌著民主社會主義這股落寞的政治勢力,開始重新抬頭。
跟共和黨蛻變成“特朗普派”和“非特朗普派”一樣,這是美國政壇一場罕見的大撕裂。
對於普通紐約市民來說,這場選舉是集體的“長舒一口氣”。“多年來,紐約人一直生活在一種無聲的疲憊中,”曼哈頓居民基思·艾倫·沃茨的看法,代表了一種普遍的觀點,“房租不斷上漲,工資停滯不前,希望仿佛成了懷舊的奢望,當馬姆達尼走上講台時,某種東西裂開了——他的話語並非為權貴階層精心雕琢,而是寫給那些讓這座城市運轉的人們。”

紐約街頭,支持者慶祝馬姆達尼獲勝
衛報分析說,馬姆達尼的超高投票率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民眾對可負擔性的訴求,甚至是一場對人們所熟知的資本主義製度的公投。
被認為“一派天真”的馬姆達尼未來的權力之路,不僅要麵對大權在握的特朗普,還要幹翻民主黨那些老派勢力——查克·舒默和南希·佩洛西時代的守門人,紐約作家Emma Brockes如是說:“他們比特朗普更具威脅性,也更令人厭惡”。
厭倦了既有兩黨生態的普通美國人,正熱切期待馬姆達尼開啟一輪新的政治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