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豪門悲劇: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傾家蕩產的啟示

豪門悲劇: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傾家蕩產的啟示

文章來源: 安邦智庫每日金融 於 2025-11-09 13:22: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豪門悲劇: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傾家蕩產的啟示

《華爾街日報》近期報道的一起離奇案件揭開了歐洲精英世界隱秘的麵紗:愛馬仕(Hermès)家族第五代繼承人尼古拉斯·皮埃什(Nicolas Puech)發現,他多年來被自己所信任的財富經理埃裏克·弗雷蒙德(Eric Freymond)操縱,導致資產幾乎被轉移殆盡。報道稱,涉案金額高達150億美元,成為歐洲近年來最戲劇性的家族財富醜聞之一。這起案件的重心不在於“誰辜負了誰”的情感敘事,而是揭示了一個被多數金融世家和家族企業所忽視的問題——情感、信任與製度之間的失衡,如何在短時間內瓦解一整個家族的資產根基。

這一切要回到1989年。弗雷蒙德憑藉婚姻躋身上流社會,成為瑞士金融界的新貴。他當時在嶽父擔任合夥人的私人銀行Ferrier, Lullin & Cie工作,接觸的客戶群體多是精英人物。也正是因為姻親關係的引薦,弗雷蒙德結識了愛馬仕繼承者皮埃什。皮埃什雖然出身顯赫,但他天性內斂、孤僻,鍾愛山間生活與馬匹。他基本上是靠著愛馬仕股份的分紅生活。也許,正是由於性格差異,讓外向、聰慧且懂得“經營關係”的弗雷蒙德迅速贏得了皮埃什的信任。

到1997年,兩人關係已經密不可分。弗雷蒙德從財富顧問變成皮埃什“生活伴侶”般的存在。他為皮埃什安排旅行、管理房產、代為支付賬單,甚至以私人朋友的身份出入皮埃什在瑞士和西班牙的住所。2000年前後,皮埃什在弗雷蒙德的建議下,將他繼承的愛馬仕股份以“不記名股票”形式從法國轉至瑞士,並簽署了一份“全麵委託協議”,授權弗雷蒙德可以自由管理甚至處置他的所有資產。皮埃什哪裏知道,這份協議成了弗雷蒙德驚天騙局的核心工具。



《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發表的相關報道(網站截圖)

十多年來,弗雷蒙德向皮埃什匯報的賬目始終光鮮。他聲稱股息穩定、投資穩健、資產不斷增長。然而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他早已將大部分愛馬仕股份私下出售給另一家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並通過層層離岸結構、虛假投資與藝術品交易,將巨額收益轉移到自己和親信名下。皮埃什對此卻一無所知,他的銀行賬戶、稅務記錄乃至個人通信都被弗雷蒙德“專業地管理”,任何外部審計都被拒之門外。

當真相最後逐漸浮出水麵。皮埃什才發現自己可能已是“家破人亡”。他名下的股份早已不複存在,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估值蒸發近150億美元。隨著案件曝光,巴黎法院介入調查,弗雷蒙德被控詐騙、濫用信託職權和虛假陳述。案發前數周,他已陷入法律與財務雙重危機,最終在瑞士格施塔德附近被火車撞死,警方認定為自殺。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奇向弗雷蒙德的家人表達了慰問,儘管他們之間存在“公開和法律糾紛”。皮埃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弗雷蒙德是一位朋友和顧問,他與弗雷蒙德共事25年,彼此互相信任——直到這種關係因與失蹤股票相關的“極其嚴重的事件”而破裂,“而仍有待真相大白”。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弗雷蒙德其實早有財務犯罪前科。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因挪用客戶資金被銀行內部調查。據他的前同事透露,弗雷蒙德大量使用預簽授權表格處理提款和報銷業務。這種經銀行允許的做法本意是免去客戶前往櫃枱取現的麻煩,但弗雷蒙德的客戶開始抱怨收到的金額與扣款記錄不符。後來,審計人員發現了被他丟棄的客戶取款表格,揭露出約130萬瑞士法郎的資金缺口。然而,此事因弗雷蒙德嶽父的幹預,最後不了了之。在進入獨立理財領域後,弗雷蒙德仍舊擅長通過高收益承諾和精緻的生活包裝取信客戶。他曾被法國女演員、首位“邦女郎”烏爾蘇拉·安德絲指控詐騙,又被一位芭蕾舞演員起訴違反信託義務,還涉及一起2000萬歐元貸款糾紛。



2025年6月6日,在美國紐約市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蘇富比奢侈品週拍賣會媒體預展上,展出了愛馬仕於1984年為Jane Birkin打造的第一個Birkin包。(Reuters)

弗雷蒙德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知道如何操控他人情感以及利用製度漏洞。他深諳財富心理學:對那些孤獨的年長富豪而言,安全感往往比收益更重要。因此,他先通過“細膩的照顧”贏得皮埃什的情感依附,再以“高度保密”構築信任壁壘,最後通過法律授權鎖死監管路徑。在法庭文件中,弗雷蒙德甚至單方麵宣稱他們是“情侶”,以此進一步模糊受託人與受益人的界線。這種“關係性洗腦”讓皮埃什逐漸與家族、律師、朋友隔絕,隻剩下一個掌握全部訊息的財富經理。他對皮埃什的行騙邏輯簡言之就是以“專業權威”建立心理優勢,以“隱私保護”掩蓋監督漏洞,再以“關係綁定”延緩反應時間。

表麵看,這是一齣曖昧關係、背叛與財富交織的歐洲豪門悲劇,但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從更加深層次的製度角度,它是一場家族財富治理的係統性坍塌。皮埃什的悲劇,根源在於一個信任過度、製度缺位的結構。他將權力、監督與知情全部交給一個人,而沒有任何並行驗證機製。在現代財富管理體係中,這種沒有約束的信任是最致命的風險!一旦受託人違背職業倫理,整個財產鏈就會瞬間崩潰。

這一案件揭示了金融世家理財的核心困境:在情感關係和製度約束之間,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家族理財往往強調隱私與長期合作,但忽視“輪換機製”和“外部審計”。專業信託管理若沒有第三方定期審核,任何財富結構都可能成為密室。弗雷蒙德的伎倆成功,正因為他利用了這種合規製度上的漏洞。家族成員以為一切井然有序,但實際上隻是訊息被封鎖。

案件的心理層麵也值得關注。隨著家族創始人和高齡股東步入晚年,認知退化與情感依附成為新型治理風險。老年富豪往往在孤獨和自信之間搖擺。這時候,財富經理、私人助理,甚至看護者,都可能想方設法利用“私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近年來都出現過類似案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這些人正逐漸失去辨識風險的能力。日本電影演員高倉健的例子就非常典型,他的全部財富最後都歸女看護所有。

對中國而言,皮埃什的故事更是一記現實警鍾。隨著第一代企業家老去,中國私人財富總量快速膨脹,但家族治理基礎薄弱。許多企業家和高淨值人群依舊以“信人不信製度”的方式處理資產:家族辦公室形同秘書處,信託文件無人監督,繼承安排模糊不清。愛馬仕事件告訴我們,財富的崩塌往往從一次溫柔的信任開始,而財富管理的意義,就是讓任何情感都無法淩駕於製度之上。

最終分析結論:

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得幾乎傾家蕩產的啟示在於,在現代財富管理體係中,毫無約束的信任是最致命的風險!一旦受託人違背職業倫理,整個財產鏈就會瞬間崩潰。財富管理的意義,就是讓任何情感都無法淩駕於製度之上。因此即便是意識模糊,也要為自己建立、設定並行的監管體係,防止風險。

本文原載於2025年11月2日的安邦智庫每日金融欄目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吳亦凡驚傳在獄中死亡 北京官方封口中!
蔡磊現狀令人淚目 舌頭嘴唇已經萎縮 洗澡用繩子吊
提醒:這些照片,千萬別發在朋友圈!
中國女千辛萬苦當上空姐 上班首日就遭開除 上網喊冤
英媒:他賭贏了 有望成為下一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拜登狠批特朗普:讓國家蒙羞
政府停擺 上千航班取消 特朗普又回海湖莊園狂歡
25年來首批美產稀土出廠 貝森特:打破中國"卡脖子"
甩鍋 失誤 民心流失…川普反擊混亂背後 是更大危機
罕見 加州開始大規模吊銷卡車駕照!針對非法移民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曼達尼當選引爆危機 紐約警察士氣崩盤 大批辭職
川普承諾:關稅紅利發放 每人至少獲2000元支票
英特爾華人工程師被裁前盜走上萬機密文件 公司怒索賠
德州冷笑少年毒駕逆向超車 奪命移民一家6口 被判65年…
高市涉台言論 引發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揚言“砍腦袋”
中國衛星把台灣看光光 國台辦:這是“家的俯瞰”
中國人去不得!信息繭房之外的真實俄羅斯
打贏“選區重劃”公投戰 紐森角逐總統大位行情看漲
美國將推50年超長房貸 網友:一房傳三代 人走債還在
曆史一刻:蕭美琴歐洲議會演說掌聲如雷 求合照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豪門悲劇: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傾家蕩產的啟示

安邦智庫每日金融 2025-11-09 13:22:38



豪門悲劇: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傾家蕩產的啟示

《華爾街日報》近期報道的一起離奇案件揭開了歐洲精英世界隱秘的麵紗:愛馬仕(Hermès)家族第五代繼承人尼古拉斯·皮埃什(Nicolas Puech)發現,他多年來被自己所信任的財富經理埃裏克·弗雷蒙德(Eric Freymond)操縱,導致資產幾乎被轉移殆盡。報道稱,涉案金額高達150億美元,成為歐洲近年來最戲劇性的家族財富醜聞之一。這起案件的重心不在於“誰辜負了誰”的情感敘事,而是揭示了一個被多數金融世家和家族企業所忽視的問題——情感、信任與製度之間的失衡,如何在短時間內瓦解一整個家族的資產根基。

這一切要回到1989年。弗雷蒙德憑藉婚姻躋身上流社會,成為瑞士金融界的新貴。他當時在嶽父擔任合夥人的私人銀行Ferrier, Lullin & Cie工作,接觸的客戶群體多是精英人物。也正是因為姻親關係的引薦,弗雷蒙德結識了愛馬仕繼承者皮埃什。皮埃什雖然出身顯赫,但他天性內斂、孤僻,鍾愛山間生活與馬匹。他基本上是靠著愛馬仕股份的分紅生活。也許,正是由於性格差異,讓外向、聰慧且懂得“經營關係”的弗雷蒙德迅速贏得了皮埃什的信任。

到1997年,兩人關係已經密不可分。弗雷蒙德從財富顧問變成皮埃什“生活伴侶”般的存在。他為皮埃什安排旅行、管理房產、代為支付賬單,甚至以私人朋友的身份出入皮埃什在瑞士和西班牙的住所。2000年前後,皮埃什在弗雷蒙德的建議下,將他繼承的愛馬仕股份以“不記名股票”形式從法國轉至瑞士,並簽署了一份“全麵委託協議”,授權弗雷蒙德可以自由管理甚至處置他的所有資產。皮埃什哪裏知道,這份協議成了弗雷蒙德驚天騙局的核心工具。



《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發表的相關報道(網站截圖)

十多年來,弗雷蒙德向皮埃什匯報的賬目始終光鮮。他聲稱股息穩定、投資穩健、資產不斷增長。然而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他早已將大部分愛馬仕股份私下出售給另一家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並通過層層離岸結構、虛假投資與藝術品交易,將巨額收益轉移到自己和親信名下。皮埃什對此卻一無所知,他的銀行賬戶、稅務記錄乃至個人通信都被弗雷蒙德“專業地管理”,任何外部審計都被拒之門外。

當真相最後逐漸浮出水麵。皮埃什才發現自己可能已是“家破人亡”。他名下的股份早已不複存在,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估值蒸發近150億美元。隨著案件曝光,巴黎法院介入調查,弗雷蒙德被控詐騙、濫用信託職權和虛假陳述。案發前數周,他已陷入法律與財務雙重危機,最終在瑞士格施塔德附近被火車撞死,警方認定為自殺。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奇向弗雷蒙德的家人表達了慰問,儘管他們之間存在“公開和法律糾紛”。皮埃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弗雷蒙德是一位朋友和顧問,他與弗雷蒙德共事25年,彼此互相信任——直到這種關係因與失蹤股票相關的“極其嚴重的事件”而破裂,“而仍有待真相大白”。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弗雷蒙德其實早有財務犯罪前科。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因挪用客戶資金被銀行內部調查。據他的前同事透露,弗雷蒙德大量使用預簽授權表格處理提款和報銷業務。這種經銀行允許的做法本意是免去客戶前往櫃枱取現的麻煩,但弗雷蒙德的客戶開始抱怨收到的金額與扣款記錄不符。後來,審計人員發現了被他丟棄的客戶取款表格,揭露出約130萬瑞士法郎的資金缺口。然而,此事因弗雷蒙德嶽父的幹預,最後不了了之。在進入獨立理財領域後,弗雷蒙德仍舊擅長通過高收益承諾和精緻的生活包裝取信客戶。他曾被法國女演員、首位“邦女郎”烏爾蘇拉·安德絲指控詐騙,又被一位芭蕾舞演員起訴違反信託義務,還涉及一起2000萬歐元貸款糾紛。



2025年6月6日,在美國紐約市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蘇富比奢侈品週拍賣會媒體預展上,展出了愛馬仕於1984年為Jane Birkin打造的第一個Birkin包。(Reuters)

弗雷蒙德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知道如何操控他人情感以及利用製度漏洞。他深諳財富心理學:對那些孤獨的年長富豪而言,安全感往往比收益更重要。因此,他先通過“細膩的照顧”贏得皮埃什的情感依附,再以“高度保密”構築信任壁壘,最後通過法律授權鎖死監管路徑。在法庭文件中,弗雷蒙德甚至單方麵宣稱他們是“情侶”,以此進一步模糊受託人與受益人的界線。這種“關係性洗腦”讓皮埃什逐漸與家族、律師、朋友隔絕,隻剩下一個掌握全部訊息的財富經理。他對皮埃什的行騙邏輯簡言之就是以“專業權威”建立心理優勢,以“隱私保護”掩蓋監督漏洞,再以“關係綁定”延緩反應時間。

表麵看,這是一齣曖昧關係、背叛與財富交織的歐洲豪門悲劇,但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從更加深層次的製度角度,它是一場家族財富治理的係統性坍塌。皮埃什的悲劇,根源在於一個信任過度、製度缺位的結構。他將權力、監督與知情全部交給一個人,而沒有任何並行驗證機製。在現代財富管理體係中,這種沒有約束的信任是最致命的風險!一旦受託人違背職業倫理,整個財產鏈就會瞬間崩潰。

這一案件揭示了金融世家理財的核心困境:在情感關係和製度約束之間,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家族理財往往強調隱私與長期合作,但忽視“輪換機製”和“外部審計”。專業信託管理若沒有第三方定期審核,任何財富結構都可能成為密室。弗雷蒙德的伎倆成功,正因為他利用了這種合規製度上的漏洞。家族成員以為一切井然有序,但實際上隻是訊息被封鎖。

案件的心理層麵也值得關注。隨著家族創始人和高齡股東步入晚年,認知退化與情感依附成為新型治理風險。老年富豪往往在孤獨和自信之間搖擺。這時候,財富經理、私人助理,甚至看護者,都可能想方設法利用“私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近年來都出現過類似案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這些人正逐漸失去辨識風險的能力。日本電影演員高倉健的例子就非常典型,他的全部財富最後都歸女看護所有。

對中國而言,皮埃什的故事更是一記現實警鍾。隨著第一代企業家老去,中國私人財富總量快速膨脹,但家族治理基礎薄弱。許多企業家和高淨值人群依舊以“信人不信製度”的方式處理資產:家族辦公室形同秘書處,信託文件無人監督,繼承安排模糊不清。愛馬仕事件告訴我們,財富的崩塌往往從一次溫柔的信任開始,而財富管理的意義,就是讓任何情感都無法淩駕於製度之上。

最終分析結論:

愛馬仕繼承人被騙得幾乎傾家蕩產的啟示在於,在現代財富管理體係中,毫無約束的信任是最致命的風險!一旦受託人違背職業倫理,整個財產鏈就會瞬間崩潰。財富管理的意義,就是讓任何情感都無法淩駕於製度之上。因此即便是意識模糊,也要為自己建立、設定並行的監管體係,防止風險。

本文原載於2025年11月2日的安邦智庫每日金融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