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有人調侃 特朗普幹一輩子 對中國科研是大好事”

“有人調侃 特朗普幹一輩子 對中國科研是大好事”

文章來源: 觀察者網 於 2025-11-08 13:00: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年6月,35歲的美國紐約人斯蒂芬·弗格森走進深圳的一間會議室時,驚訝地發現來自中國頂尖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的50名代表正迫切想聽他分享在此工作的經曆。這些代表希望打造一流的科研環境,想從弗格森那裏獲取有用的建議。

弗格森此前隻來過中國一次,但在2023年被招募為生物學研究員來華工作。

弗格森認為,代表們願意傾聽“一個來自美國的普通人”的意見,意義重大。他說:“我感覺自己身處一個真正推動科學發展的環境,這裏科研事業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他們讓說‘願意’變得很容易。”事實也是如此,弗格森並非唯一接受邀請的美國科學家。

“為什麽特朗普削減科研經費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大勝?”11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削減資金、限製移民,美國學者紛紛出走;與此同時,中國正吸引在美人才,尤其是在STEM(四個字母分別代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有美國學者提到,他在華訪問工作時,曾聽到有人調侃稱:“我們希望特朗普永遠當美國總統,因為這對中國科學是最好的事情。”

“有人調侃 特朗普幹一輩子 對中國科研是大好事”

離美華裔學者的科研領域分布,STEM占主要比例 《華盛頓郵報》製圖

文章提及,過去十年,許多學者,尤其是有中國家庭背景的學者,紛紛跨越太平洋,從美國出走至中國。特朗普重返白宮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他削減數十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取消一些美國頂尖大學的資助,撤銷國際學生簽證,並大幅提高了高技能H-1B簽證的費用。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統計數據,僅今年上半年,就有約50名華裔終身教職或準終身教職學者返回中國,而2011年至今,已有超過850名學者離開美國。

數據還顯示,超過70%的離美學者從事STEM領域工作,工程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流失最為顯著。

兩國科學家一致認為,這種科學人才遷移將對全球科研生態和中美科技競爭產生重大影響,削弱美國的競爭優勢,下一代疫苗或人工智能模型更可能出自中國。加州大學學者吉米·古德裏奇表示:“美國對科學的懷疑態度日益加劇……而在中國,科學被視為推動國家未來的關鍵解決方案。”

文章稱,美國科研經費的削減以及對華裔科學家的嚴格審查,助推了中國吸引頂尖人才、鞏固全球科學中心地位的努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永升指出:“誰掌控了人才,最終就掌控了世界的未來。”

《華盛頓郵報》介紹道,盡管美國作為長期的全球科研中心仍具吸引力,但中國正迅速迎頭趕上。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數據,20年前,美國的研發支出幾乎是中國的四倍;但到2023年,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的研發總支出為9560億美元,僅略高於中國的9170億美元。



在科研支出上,中國正迎頭趕上 《華盛頓郵報》製圖

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激勵舉措,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吸引著華裔科學家紛紛回國。

但與此同時,一些人感覺美國政府似乎在主動驅逐科學家。2018年,特朗普在首個任期推出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數年過去後,在美華裔學者仍深感擔憂,如履薄冰。

哈佛醫學院免疫學家喬納森·卡根回憶道,今年5月他在蘇州參會時,聽到有人甚至調侃:“我們希望特朗普永遠當美國總統,因為這對中國科學是最好的事情。”



查爾斯·利伯(左二)今年4月正式入職清華 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院

美國驅逐,中國吸引。一推一拉下,被影響的不僅具有中國家庭背景的科學家。

例如,哈佛納米科學家、國際納米科技領軍人物之一查爾斯·利伯曾因“中國行動計劃”遭受美國政府迫害,於今年4月加入清華大學,成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SIGS)的全職教員。

文章稱,深圳是中國科學雄心的核心。從漁村變身科技大都市的深圳,以先進的研究設施和不斷擴展的大學校園,以及靠近華為等創新企業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研究人員。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長歐陽證曾表示,深圳是教育與尖端產業的“交匯點”和“新產業引擎”。該學院旨在為這一引擎提供動力,繼續吸引許多有海外經驗的學者。據介紹,約80%的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教員擁有海外教學或研究的經驗。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上市14年均賺30億,“低壓電器茅”悶聲賺麻了
死對頭要走了,特朗普開心壞了
被問急眼了,特朗普怒噴記者:虛假、令人作嘔
養老是國家的義務,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
孫東旭也走了!俞敏洪為什麽學不了任正非?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大媽穿軍裝在漢江邊“大閱兵” 韓國網友炸鍋
中國連鎖“人民咖啡館”遭批 人民網:“人民”一詞不容褻瀆
特朗普:南非對白人搞“屠殺”,G20峰會美國不去了
小鵬和特斯拉,誰是“物理AI”的未來?
烏克蘭戰略要地紅軍城岌岌可危 被俄8倍兵力包圍
習近平才入座保鑣緊張遞上“三寶” 外網熱議驚呼…
馬斯克可能真覺得,造車沒意思了
白宮會議川普打瞌睡 現場媒體圍拍 紐森:瞌睡唐又來!
“DNA之父”逝世 因談黑人智商低過白人榮銜被褫奪
共和黨地方選舉慘敗,特朗普開始調整“話術”
川普稱今年感恩節大餐比去年便宜25% 美聯社:誤導
特朗普又盯上了美國肉價,“鐵拳”揮向四巨頭
央視新聞聯播曝光 習近平登艦視察細節
關門創紀錄 川普呼籲把醫療補貼“發現金給人民”
綠卡重大改革!給老人申請綠卡麵臨嚴查…
川普“穿囚服綁十字架”雕像展出 太過逼真惹爭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有人調侃 特朗普幹一輩子 對中國科研是大好事”

觀察者網 2025-11-08 13:00:51

今年6月,35歲的美國紐約人斯蒂芬·弗格森走進深圳的一間會議室時,驚訝地發現來自中國頂尖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的50名代表正迫切想聽他分享在此工作的經曆。這些代表希望打造一流的科研環境,想從弗格森那裏獲取有用的建議。

弗格森此前隻來過中國一次,但在2023年被招募為生物學研究員來華工作。

弗格森認為,代表們願意傾聽“一個來自美國的普通人”的意見,意義重大。他說:“我感覺自己身處一個真正推動科學發展的環境,這裏科研事業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他們讓說‘願意’變得很容易。”事實也是如此,弗格森並非唯一接受邀請的美國科學家。

“為什麽特朗普削減科研經費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大勝?”11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削減資金、限製移民,美國學者紛紛出走;與此同時,中國正吸引在美人才,尤其是在STEM(四個字母分別代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有美國學者提到,他在華訪問工作時,曾聽到有人調侃稱:“我們希望特朗普永遠當美國總統,因為這對中國科學是最好的事情。”

“有人調侃 特朗普幹一輩子 對中國科研是大好事”

離美華裔學者的科研領域分布,STEM占主要比例 《華盛頓郵報》製圖

文章提及,過去十年,許多學者,尤其是有中國家庭背景的學者,紛紛跨越太平洋,從美國出走至中國。特朗普重返白宮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他削減數十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取消一些美國頂尖大學的資助,撤銷國際學生簽證,並大幅提高了高技能H-1B簽證的費用。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統計數據,僅今年上半年,就有約50名華裔終身教職或準終身教職學者返回中國,而2011年至今,已有超過850名學者離開美國。

數據還顯示,超過70%的離美學者從事STEM領域工作,工程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流失最為顯著。

兩國科學家一致認為,這種科學人才遷移將對全球科研生態和中美科技競爭產生重大影響,削弱美國的競爭優勢,下一代疫苗或人工智能模型更可能出自中國。加州大學學者吉米·古德裏奇表示:“美國對科學的懷疑態度日益加劇……而在中國,科學被視為推動國家未來的關鍵解決方案。”

文章稱,美國科研經費的削減以及對華裔科學家的嚴格審查,助推了中國吸引頂尖人才、鞏固全球科學中心地位的努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永升指出:“誰掌控了人才,最終就掌控了世界的未來。”

《華盛頓郵報》介紹道,盡管美國作為長期的全球科研中心仍具吸引力,但中國正迅速迎頭趕上。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數據,20年前,美國的研發支出幾乎是中國的四倍;但到2023年,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的研發總支出為9560億美元,僅略高於中國的9170億美元。



在科研支出上,中國正迎頭趕上 《華盛頓郵報》製圖

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激勵舉措,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吸引著華裔科學家紛紛回國。

但與此同時,一些人感覺美國政府似乎在主動驅逐科學家。2018年,特朗普在首個任期推出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數年過去後,在美華裔學者仍深感擔憂,如履薄冰。

哈佛醫學院免疫學家喬納森·卡根回憶道,今年5月他在蘇州參會時,聽到有人甚至調侃:“我們希望特朗普永遠當美國總統,因為這對中國科學是最好的事情。”



查爾斯·利伯(左二)今年4月正式入職清華 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院

美國驅逐,中國吸引。一推一拉下,被影響的不僅具有中國家庭背景的科學家。

例如,哈佛納米科學家、國際納米科技領軍人物之一查爾斯·利伯曾因“中國行動計劃”遭受美國政府迫害,於今年4月加入清華大學,成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SIGS)的全職教員。

文章稱,深圳是中國科學雄心的核心。從漁村變身科技大都市的深圳,以先進的研究設施和不斷擴展的大學校園,以及靠近華為等創新企業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研究人員。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長歐陽證曾表示,深圳是教育與尖端產業的“交匯點”和“新產業引擎”。該學院旨在為這一引擎提供動力,繼續吸引許多有海外經驗的學者。據介紹,約80%的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教員擁有海外教學或研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