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周五(11月7日)證實,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屈臣(James Watson)周四在臨終關懷醫院去世,享年97歲。
冷泉港實驗室周五發聲明紀念屈臣,稱他在冷泉港實驗室的長期任職期間做出非凡貢獻。
屈臣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1953年與另外三名科學家共同研究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並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榮譽;自1968年起擔任冷泉港實驗室的董事,1994年成為主席,直到2007年因涉種族歧視言論被停職。

屈臣在2007年說過“我對於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因為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是基於將黑人的智力和白人視為相同這個事實而定,但所有實驗都顯示這不是真的”,又謂希望所有種族都是平等,但“那些和黑人僱員相處過的人就會發現,種族平等不是真的”。言論一出,冷泉港實驗室隨即解除他所有行政職務,屈臣亦公開道歉。
不過,在2019年左右播出的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屈臣》(American Masters: Decoding Watson)中,屈臣重提當年論調,有人問他“對於種族與智力之間關係的看法,跟以前有沒有變化呢?”他回應稱:“沒有任何改變。在智商測試反映,黑人和白人的平均值存在差異,我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就是遺傳。”
片段曝光後,冷泉港實驗室發表聲明譴責屈臣的言論,指他的說法“無依據且魯莽”,也不代表實驗室的觀點,同時“譴責濫用科學的名義來證明偏見有理”,決定撤銷屈臣所有榮譽頭銜,括榮譽校長、Oliver R. Grace榮譽教授、名譽信託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