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不健康的早餐,你腦子裏第一個冒出來的是啥?我猜十有八九是油條。這根金黃酥脆的“國民小吃”,因為它是油炸的,熱量高,常年背著一口“不健康”的黑鍋,堪稱早餐界的“背鍋俠”。但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更殘酷的真相:有四種早餐,它們的“油膩”程度和熱量,讓油條見了都得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大哥”,連上榜的資格都沒有!這些“隱形殺手”特別狡猾,它們常常披著“方便”、“美味”甚至“健康”的外衣,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等於“喝下了一碗油”。
第一種:手抓餅/蔥油餅
早上路邊攤,鐵板上滋滋作響,雞蛋、火腿、培根往上一加,那香氣,誰頂得住啊!但你有沒有想過,它為什麽那麽酥脆?
手抓餅的麵團,層次特別多,結構很疏鬆。當老板在鐵板上刷上厚厚一層油開始煎的時候,這塊“海綿”就開始瘋狂地吸收油脂。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酥脆,其實都是油在嘴裏爆炸的感覺。有美食博主做過實驗,一張最基礎的手抓餅,能吸走將近15克的油,這差不多就是一瓷勺的量!如果你再加個培根、芝士,那熱量直接“爆表”,吃完這一頓,你今天早上消耗的熱量,不僅沒補回來,還倒欠了一大筆。

第二種:牛角包/丹麥酥
牛角包看起來很輕盈、還有奶香味,感覺吃它都不會長胖,如果你真這麽想,那就太天真了。

牛角包的精髓在於它那層層分明的酥皮。這個酥皮是怎麽來的呢?說白了,就是用大量的黃油(或者更便宜的人造黃油)像疊被子一樣,一層一層地疊進麵團裏烤出來的。一個看起來不大的牛角包,裏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成分是黃油。黃油是什麽?就是固體的油啊!你吃的不是麵包,你是在吃一塊精心偽裝過的“黃油炸彈”。它的脂肪含量高到嚇人,一個牛角包的熱量,可能就頂得上三四碗米飯了。
第三種:風味酸奶/果粒麥片
“我為了健康,早餐都不吃油的了,我喝酸奶、吃麥片總行了吧?”

你去超市看看,貨架上那些“風味酸牛奶”、“草莓果粒麥片”,聽起來是不是特別養生?但你翻到背麵看配料表,會發現“白砂糖”、“果葡糖漿”這些字眼排得特別靠前。
為了讓口感好,商家在裏麵加了巨量的糖。你以為你在喝奶、吃麥片,其實你是在喝一瓶高濃度的“糖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的添加糖最好不要超過25克,而一瓶風味酸奶的含糖量可能就超標了。記住,當身體消耗不掉這麽多糖時,肝髒就會把它們毫不留情地轉化成脂肪,囤積在你的肚子上。
第四種:灌湯包/燒麥
熱氣騰騰,皮薄餡大,輕輕一咬,鮮美的湯汁就湧了出來,那感覺,絕了!但你知道這“湯”是什麽嗎?

很多人都以為是肉湯,錯了!灌湯包裏的“湯”,主要靠的是“皮凍”。就是用豬皮、雞皮這些東西熬煮,冷卻後形成的膠質。這皮凍的本質,就是滿滿的膠原蛋白和脂肪。
等上鍋一蒸,皮凍化開,就成了你喝下去的“湯汁”。再加上餡料裏為了鮮美而拌入的大量肥肉,你吃下四五個灌湯包,等於喝下了半碗油。燒賣也是同理,那糯米把肉餡裏的油吸得飽飽的,個個都是“熱量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