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香玉。
最近的內娛,又抽象到新境界了:
有一位女明星正在被圍剿,不少人甚至呼籲將其封殺雪藏。
她就是,出演過《芳華》《好東西》的鍾楚曦。


香玉本來以為她是犯了什麽塌房大事兒。
結果一看,是因為被說在一群明星合照時搶了C位(center中心位)。
意思是,站在了不認為屬於她的中間位置。
因此被網友痛斥,空有野心沒實力、心機臉皮厚、沒禮貌不謙讓......


網上因這件事吵了好幾天了,熱搜也上了一次又一次。
目前鍾楚曦的社交賬號評論區被攻陷。
有人覺得吵成這樣簡直匪夷所思,也有人覺得鍾楚曦就應該出麵道歉。
香玉覺得,這事兒本身著實無聊透頂。
但「站位」的話題倒是有點意思,甚至背後的門道已經超出了內娛範疇。
咱們索性從這個樂子入手,聊聊站位到底是在站什麽——
「站錯位了」
我先給不知道咋回事兒的朋友們大致講一下這波架是怎麽吵起來的。
前兩天,VOGUE中國舉辦了20周年盛典,內娛眾明星盛裝出席。
原本,這個事兒熱度並不大。
甚至因為參加的明星陣容不如往年,還被不少網友嘲笑「寒酸」。

好在,女明星們美美走紅毯還是令人賞心悅目的。
總之一切平平無奇,直到最後的大合照環節。

本該花團錦簇的合影,因為站位問題整得挺尷尬。
楊冪、劉亦菲、和VOGUE主編劉衝被擠作一團,顯得十分局促。
網友們開始找把場麵整得這麽難看的「罪魁禍首」。
很快,鎖定到了鍾楚曦。
似乎就是因為她守著中間位置不往旁邊站,才讓主辦方和頂流沒地兒站。

右側綠色裙子的是鍾楚曦,劉亦菲擠到被踩了裙子
這一發現不要緊,疑似鍾楚曦的「搶C計劃」也被網友扒出。
比如網友發現,合照時鍾楚曦徑直就衝C位去了,一點也沒覺得不好意思。

人來了,一扭頭發現台階上的劉亦菲和劉衝沒地兒站。
鍾楚曦謙讓了一下但不多,隻留出了一點點空,完全不夠別人站。

最後是靠娜紮挪位置和劉衝硬擠,才勉強讓劉亦菲和楊冪都站進隊伍。
整個過程鍾楚曦隻往旁邊移動了上身,腳下是一步不願挪。


最後大致效果
這一頓操作,讓網友覺得鍾楚曦臉皮太厚。
跟身邊的其他明星比,沒資曆、沒作品、沒獎項、沒流量就算了。
連起碼的禮貌、尊重、謙讓品德都沒有,竟然好意思站中間。


罵聲漸起,連帶著鍾楚曦之前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拍照視頻也被扒出。
質疑她一個人一直霸占著樓梯拍照,沒有公德心。
沒有顧忌其他想拍的嘉賓,還有正常通行的其他人。

接著,鍾楚曦參演《芳華》搶女主苗苗戲份的舊聞被挖。
還有宣傳期采訪現場隨意吃東西還黑臉之類的「黑料舊瓜」。
總之,去年因《好東西》裏小葉一角口碑演技都頗受好評的鍾楚曦,參加了個盛典就塌房了。

「對的咋站」
不知道大家看完整件事啥感覺,反正香玉覺得是真無聊。
很多所謂黑料真少假多,越吵感覺內娛越是蕭條。
但不可否認的是,內娛確實對各種站位十分敏感。
猶然記得2017年的時尚芭莎慈善晚宴,一堆明星台上合影。
因為主辦單位的疏漏,現場因為站位問題亂作一團,尷尬不斷。

張韶涵因為被擠到了中間位置還陷入了搶C爭議,同樣遭到了網暴圍剿。
多年後複出還特意為此事解釋,說被罵懵了。

按照內娛邏輯來說,這個中間的位置之所以那麽重要,不僅因為它是視覺中心,占據更多曝光和觀眾視線。
更因為它還是資曆、實力、咖位的象征。
在很多娛樂圈題材的影視劇裏,都有相似橋段。
像是《怪你過分美麗》裏,就有頂流小花不服過氣影後搶C位拍照的內容。

台劇《影後》裏,史艾瑪娛樂圈上位過程的細節表現,就是一群明星拍照時個人站位的變化。


尤其是在內娛步入流量時代後,?站位學還從明星的個人價值擴展到其背後的粉絲價值。
像是很多選秀類節目,粉絲真金白銀的打投,為偶像占得一席出道位。
這就導致一旦有人站錯,就等於直接觸碰和挑戰粉絲利益。
可想而知,撕叉也就見怪不怪。

不過,這回對鍾楚曦站位事件憤怒的顯然不隻粉絲,還有很多不咋關注內娛的路人。
因為鍾楚曦的行為,似乎讓人聯想到了整個社會文化中的站位敏感點。
就像很多網友用自己生活中的站位學,來進一步說明鍾楚曦的「不懂事兒」。
比如,公司聚餐,隻有領導能站/坐中間,兩側站位按工齡長短順延。

還有年會大合影,大領導居中,得力幹將次之,小透明要靠邊站。

各種公職單位就更不用說了,站位學是雖然隱形但必學的內容。
一個人知道自己該站哪裏,被視為完成了社會化的表現。
這套站位學已經融進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就像人在江湖,要有規矩。
如若不按照這套規矩來事,就會像這次鍾楚曦一樣,有一幫人出現罵到你明白。
但話又說回來,這套站位學到底從何而來,又代表什麽,是不是必須要遵從呢?
就像鍾楚曦站位事件裏就有人疑問,一個時尚雜誌活動的站位而已,有必要全網圍剿嗎?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舊社會了,時尚行業不應該是最打破等級觀念的地方嗎,站錯了又怎樣呢?
況且,誰能規定站哪裏是對,哪裏又是錯呢?
「真的站對了嗎」
香玉出於好奇,還真去找了找答案。
意外發現,九十年代的很多國產電影神作都不約而同地涉及到了這個話題。
比如《黑炮事件》。
電影畫麵裏規整的座次排位,藏著背後的職位、權力門道。

《背靠背,臉對臉》也用文化館的館長換屆任命事件,呈現了各個層麵的站位文化。
正副一字之差,其中的一切天差地別。
一起乘車,正局長在前,副局長就要在後座(九十年代,現在有別的變化)。
電視台跟拍,鏡頭畫麵的麵積和中心點,也是按職位給的。
更不用說吃飯等一係列活動的座次問題,水深著呢。


但注意,這些作品的主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倆字:諷刺。
將站位視為形式主義、等級意識糟粕全麵諷刺。
一方麵,換屆事件過後沒有任何一位贏家。
另一方麵,電影結尾有這樣一處場景: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的文化局剛剛結束了兩場腥風血雨的換屆鬥爭。
戰敗的副館長王雙立又迎來一次轉正的希望,於是邁著步子向文化局走去。
鏡頭上移,那些極具曆史沉澱的精美屋頂層層疊疊,卻沒給人燦爛文明的文化自豪感。
反而像重壓的封建教條,壘在本該讓中國文化綻放生機與活力的文化局之上。
這剛好說明了文化局乃至體製這些腐朽的站位學的來源:打著禮儀旗號,對封建等級觀念的默認與繼承。
即人在現代,腦子還在以前,看似站著,其實跪著。
而我們都知道,這一套邏輯不隻在電影裏的文化局各人中間運行。

《中國人的規矩》一書中,提到階級與禮的內容,進一步回答了為什麽有些人腦子裏運行著一套「C位神聖不可侵犯」的認知邏輯。
「為了維持統治權的尊嚴,曆代以來,都曾費心思規定了一大套生活服用的限製,某些人可以如何,某些人不可以如何。可以不可以,全憑人的身份來決定。這些決定,美其名曰禮。
一些特殊的人物為了矯正人類天然的原始平等,便不能不用人為的方式來造成不平等。用衣服冠履,用宮室儀衛,來造成一種尊嚴顯赫以至神秘的景象。使另外一些人感覺不同,感覺異樣,以至感覺羨慕、景仰,以為統治者果然是另一種人,不敢生非分之想,一輩子,而且子子孫孫做奴才下去。如此,天下便太平了。」

當然,這個話題要說起來就更深了,咱們點到為止。
另一個可以確定的原因,是因為內娛真的沒啥看頭了,才能為一個站位事件吵這麽大。
試想,現下要是有一部全民熱看的好劇,誰還在乎這點芝麻綠豆大點兒的無聊撕叉。
就像《背靠背,臉對臉》裏,新館長為了政績搞電影院,副館長手下為了搞垮新館長專門放禁片,讓電影院被查。
倒黴的到底是誰啊,觀眾唄。
票價高,內容貧瘠,加上一會這個封殺了,一會那個塌房了。
一天天的,真的有人在搞文化嗎。

這時候再回頭看開頭那場時尚盛典活動。
今年的主題其實是「百花齊放」。
但一場笑話過後我們大概真的需要想一想。
都不說百花齊放的盛景了,眼下這片內娛之地,真的有花朵盛放的土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