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場邊會麵”頻頻上演,是否能收穫更多實質成果?
BBC
2025-10-29 21:27:42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已抵達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舉辦地韓國慶州,計劃周四在距離當地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釜山會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將是特朗普開展第二任期以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麵對麵會晤。
這次雙邊會談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屬於一次“場邊會麵”——自2014年習近平上任以來,中美元首有8次類似會晤均在多邊峰會期間舉行。
BBC中文訪問學者,分析元首的“場邊會麵”為何越來越多?它和正式峰會又有何不同?
何謂“場邊會麵”?
一般來說,兩國領導人會麵可分幾種形式。
第一種是領導人出訪,當中以國事訪問(state
visit)為最高級別的外交交往形式。場麵壯大,禮賓安排嚴格,會鳴禮炮、舉行晚宴。兩國元首在訪問時間內,除了就關心議題交換意見外,也會有特別的活動安排——像奧巴馬在任期間訪華時,就曾經登過長城、逛故宮。特朗普2017年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關閉故宮接待了他。
第二種會麵是雙邊峰會(summit
meeting)。兩國領導人為解決重大議題而召開,事前會先準備議程、討論的框架,會麵時間一般不會太長。近年來,這些元首的雙邊峰會大多在大型的多邊會議和論壇舉行期間安排,又稱為“場邊會麵”(sideline
meeting)。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中國研究員宋文笛向BBC中文解釋,在第三地舉行大型會議時進行的場邊會議,一方麵可以大幅減少組織國宴、21響禮炮等活動的後勤成本,同時也降低了正式會晤的政治成本。
“對於兩個敵對關係的國家來說,如果一方決定給予另一方國事訪問的榮譽,可能會引發國內民族主義的強烈反對;或者,對方可能會覺得進行非正式訪問(而不是國事訪問)會丟麵子,令人難堪。”
最近一次,習近平以國事訪問到訪美國,已經要追溯到2015年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元首訪華則也要回溯到2017年,當年特朗普獲中方超規格接待,將其稱為“國事訪問+”。但之後中美爆發貿易戰,雙方關係轉差,未有再進行“國事訪問”級別互訪。而自2018年開始,中美雙方的會談均在G20峰會及APEC舉辦期間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除正式會談外,元首間還有一種“非正式會麵”。領導人在會議場地“相遇”,然後短暫交流數分鍾。有些會麵被稱為“走廊外交”,視為兩國緩解緊張關係的手段。
比如,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風波後,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比利時亞歐會議間“偶然”相遇,交談了25分鍾。2012年,日韓同為島嶼主權問題關係緊張,當年APEC峰會結束後,兩國元首也在場外站著交流5分鍾。
“有時候,一些議題太敏感,且雙方都沒有形成一個最終的立場時,舉行非正式會談就很有必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曾指出,非正式會談較靈活,不僅除去“繁文縟節”,可以在開會的間隙中“見縫插針”地舉行,雙方也可隻就階段性的想法進行交流。
“場邊會麵”更易達成實質性結果?
外界有聲音認為,一般大型的多邊峰會達到的實質結果不大,主舞台外的會談更值得關注。美國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曾援引專家分析,在高峰會期間舉行的雙邊會談,有時能夠促成重要的國際協議。
若回顧中美元首早年的場邊會談,確實發現不少“成果”達成。比如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美關係急速轉差。11月,習近平與拜登在巴厘島舉行的G20峰會上會晤。當時雙方重申對台灣問題、兩國競爭及俄烏問題的共識。
牛津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傅若詩(Rosemary Foot)曾形容,“這似乎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會議”。
之後“習拜會”也分別在2023及2024年的APEC峰會期間進行,雙方同意恢複高層的軍事對話和領導直接通話,也同意攜手應對芬太尼問題。
相隔六年再舉行“習特會”,稀土、美國農產品、芬太尼及TikTok協議料成為會談的重點。
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認為,中美未必會達成很大成果。在他看來,APEC隻是一個“偶然”的時間點和平台讓雙方會談,中美或有局部性的調整,但根本的競爭關係不會改變。
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兩人的風格。莊嘉穎指出,特朗普經常不按常理出牌,“談判以後,似乎有些他又會反悔,讓對方有點措手不及”。麵對不可預測的特朗普,習近平以強力姿態反擊,“在這樣子的條件下,美中雙邊的領導即便是見麵,也未必保證說會有很明顯的進展”。
宋文笛也認為,“習特會”不會達成任何中美“大協議”,包括外界關注的台灣問題。“充其量,它隻會是一份臨時的、部分的合作備忘錄(MOU),為雙方爭取更多時間解決問題。”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北京或要白宮公開明確“反對台灣獨立”而非“不支持台灣獨立”,以此作為交換美中貿易協議的條件,為“一個中國”原則定錨。
宋文笛說,要達成如此複雜的“大妥協”需要中美極高的政治信任。“而這根本不存在——在奉行交易主義的美國政府領導下,這種信任也不太可能實現。”
“拿台灣做交易讓步,美國能換到什麽同等價值的東西?”宋文笛提到,特朗普政府或將針對中國履行2020年貿易協定情況(301條款)啟動調查——這是一個例證,特朗普政府不認為中國是一個“善意且信守承諾”的國家。
不過,中美代表日前在馬來西亞結束第五輪經貿磋商後,特朗普表示預計會與習近平“進行一次成功的協商”,又透露“可能取消”對中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