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文章來源: 地球知識局 於 2025-10-28 16:24: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一拳一頭北極熊

製圖 | 桐   校對 | 朝乾   編輯 | Alicia

中國的胡煥庸線,從東北黑河到雲南騰衝,4000多公裏。

那俄羅斯的“胡煥庸線”呢?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烏拉爾山(歐亞分界線),在它以東就是西伯利亞。

但在我看來,其真正的“胡煥庸線”隻有108.9公裏,那就是莫斯科環城公路。

正如俄羅斯著名樂隊“事件”的歌詞所唱:隻要越過莫斯科環城路,那就不是俄羅斯;隻要越過環城路,那就是西伯利亞!

在俄羅斯人心目中,他們國家隻有兩種人:莫斯科老爺和臭外地的。

其差距之大,命運之懸殊,隻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四個俄羅斯

莫斯科之外的“外地人”,按收入水平還可以再細分,加上莫斯科,你就能發現 “四個俄羅斯”,分別是被忽略的“非國民”地區、窮得不忍直視的地區、窮但還湊合的地區,以及莫斯科等少數富裕城市。

莫斯科環城公路既是城市交通網絡的核心

也是歐洲多條E係列國際公路的組成部分

(圖:shutterstock)▼



最貧困的“非國民”地區,就是那些去工業化的、即將消失的小城鎮。它們主要是北方的煤炭、冶金、木材等原材料加工城市和附屬鄉村,這些定居點的基建過於老化,瀕臨崩潰。

位於俄東北部楚科奇自治區的村莊

盡顯荒涼破敗之感

(圖:壹圖網)▼



很多定居點都是雪原中的孤島,陸路交通基本中斷,昂貴的公路鐵路根本沒錢維護,直升機和小飛機是這些偏遠地區居民的交通生命線。

這些飛機很多都是大巴化運營的,長期低票價、缺少維修經費,也讓它們極不安全,空難時有發生。

至於窮得不忍直視的地方,大多是因為人力和資源都被吸幹了,就如遠東的圖瓦、阿爾泰共和國,卡爾梅克和北高加索的一些自治共和國那樣。

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圖瓦共和國更是窮中之窮

甚至連鐵路都沒有

(圖:圖瓦漁民,壹圖網)▼



這裏隻有不到3%的人收入能在10萬盧布(約8780人民幣)以上,普遍隻有2-3萬盧布(約1750~2630人民幣),而且失業率還很高。

令人意外的是,環莫斯科地區的收入也非常低。像伊萬諾沃、奧廖爾、坦波夫、奔薩等州,居民月收入比起老少邊窮地區也隻多了人民幣500塊,月工資超過9000人民幣的比例不到5%。

這些地方幾乎被莫斯科吸幹了,相當於俄羅斯的“山河四省”。

第三種是守著蘇聯家底湊合過的“大部分地方”。雖然普遍窮,但窮得沒特色。

蘇聯給這裏的城市留下了夠用但都差不多的基建。蘇聯解體後,雖然基建更新很慢。但隻要維護得當,即使北高加索這種老少邊窮的地區,也有靚麗的市民公園、相當不錯的劇院。

至於住宅方麵,反正大家住的都是赫魯曉夫樓。

五層高的赫魯曉夫樓,一款典型的蘇聯式住宅

(圖:shutterstock)▼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裏,和中國東北接壤的遠東地區似乎很窮,但實際上,遠東固然有像圖瓦這樣“鶴崗化”的地區,而像海參崴所在的濱海邊疆區,在俄羅斯80多個聯邦主體中,無論是工資收入還是綜合福祉指數,都能排到二十幾名,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海參崴經過多年大量的經濟補貼,已經略微恢複元氣,相當於中國的長春,這裏的整體情況要好於環莫斯科貧困帶。

擁有港口的海參崴對於俄羅斯的遠東利益很重要

(圖:shutterstock)▼



而最後一類,則是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一些有產業、有資源的地方,比如韃靼斯坦共和國和烏拉爾地區。這其中,莫斯科老爺又吊打其餘地區。

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烏拉爾地區)和韃靼斯坦共和國為例,這兩個地方以實業主導,工業體係完善,不乏國民支柱性產業。

在這些地方月薪超過10萬盧布的人,大約接近10%,典型工資區間在3萬到6萬盧布(2630~5260人民幣)之間,這在俄羅斯已經很不錯了。

像韃靼斯坦共和國,就有著重要的軍工企業

(圖:普京參觀喀山航空工廠,kremlin.ru)▼



而莫斯科有高達40%的人月工資超過10萬盧布,其典型工資區間在5萬到14萬盧布(4385~10500人民幣)之間。

莫斯科人收入的下限,幾乎能達到其他殷實地區正常工資收入的上限。

由此可見,俄羅斯的經濟極化和一城獨大到了什麽程度。

莫斯科吊打全國

在國人印象中,俄羅斯的一線城市就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對標北京、上海,其他的俄羅斯名城頂多是二線。但事實上,俄羅斯有且隻有一個一線,那就是老莫,如果把莫斯科比做北京,那聖彼得堡甚至還沒有杭州的牌麵。

俄羅斯超百萬人口城市有16個。俄羅斯的經濟正是靠這16個城市來驅動。在其中,莫斯科以一己之力貢獻了54%的GDP,其餘15個——包括貢獻15%的聖彼得堡——加在一起也頂不上一個莫斯科。

除了總量方麵的優勢

在人均數值上莫斯科也是遙遙領先▼



如果以城市為單位計算俄羅斯的平均工資,排行榜的前十名幾乎都是人特別少、資源特別多的能源小鎮。這些地方,比起阿聯酋隻差頭頂那一塊布。

但莫斯科卻以高達16萬盧布(14000人民幣)的人均工資躋身第二位。要知道,能源城市都是幾千或幾萬人分享一個巨大油氣田的利潤,而莫斯科能以千萬人口數量在人均工資上力壓這些土豪小鎮,想一下就知道這裏集中了多少資金。

甚至莫斯科的衛星城克拉斯諾戈爾斯克,都能以每月9.5萬盧布的人均工資力壓聖彼得堡的9.3萬盧布,這就像燕郊人均工資能高過上海一樣讓人驚悚。

從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可以乘坐地鐵到達莫斯科

這裏也可以說是莫斯科的“睡城”

(圖:Myakinino地鐵站,shutterstock)▼



一般來說,房租是判斷一個城市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的金標準,這一點上,聖彼得堡也遠遠落後於莫斯科。在聖彼得堡地鐵站的步行距離內,可以找到3萬盧布(約2630人民幣)左右月租的一居室,在莫斯科則需要至少5.5萬盧布(約4820人民幣)。

房租貴了近一倍,相當於北京與南京的差異。通過房租,我們大致可以估計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高薪崗位數量上的差距。

人口方麵,莫斯科的規模效應在俄羅斯完全是斷崖式的,有1300萬人口,而第二名的聖彼得堡隻有500多萬人,其餘城市最大的也不超過200萬人。

俄羅斯一共有85個聯邦主體

而一個莫斯科市的人口就占了全國的9%▼



如果對比市容,莫斯科核心區到處是精美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義建築,而其他的百萬級城市,除了聖彼得堡以外,往往隻有主街列寧大道上才能看見成排成列的新古典建築,其餘市區則免不了各種老舊的赫魯曉夫樓。

同樣地,在摩天大樓方麵,雖然第一高的拉赫塔中心(462米)在聖彼得堡,但這隻是一根獨苗,前20名中的其餘建築全在莫斯科。

連葉卡捷琳堡這樣的經濟第三城,也隻有一棟188米高的摩天大廈,還有一座在建的200米高樓。而早在1955年,莫斯科就建了200米級別的烏克蘭賓館。

而莫斯科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則幾乎都在“西伯利亞化”,人口萎縮已經無法逆轉。

無法逆轉的人口萎縮

俄羅斯工業化之後的曆史,是一段不斷開墾、拓殖荒野的曆史;而到了當代,卻變成了逆城市化的過程。原本荒野上的城市和村莊不斷萎縮,西伯利亞的燈光漸漸熄滅,又變回了無盡的荒野。

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時期的高城市化率,卻仍有約四份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鎮和農村。這些地方以年均-3%的速率不可逆轉地損失人口。可以想象,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小村莊和城市在消失。

這樣被廢棄的村莊在俄羅斯隨處可見

(圖:X)▼



隨著俄烏衝突的延續,這些居民點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雖然戰爭給很多鐵鏽帶帶來了訂單和就業,但被送上前線的大多是農村人口。即便有傷亡撫恤金,也不能給這些小城市(人口少於5萬人)帶來複興,而是加速了其消亡。

偏遠農村本就人口凋零,還被抽調了大量年輕人,不消亡是不可能的。

走向前線,也往往就是走向殘酷的結局

(圖:X)▼



一個居民點能否存續,人們有沒有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比如醫療和教育——是否健全。

自蘇聯解體以來,公共服務的不斷萎縮加劇了人口流失;而人口流失,又使得這些地方的公共服務缺乏人力來維持,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以教育為例,2001年以來,俄羅斯關閉了一半的農村學校,城市學校——主要是小城市的學校——也有四分之一關閉了。

無法維持運作的公共服務設施恐怕隻能徹底關掉

(圖:俄羅斯北部的廢棄學校,壹圖網)▼



蘇聯時期曾建立過一張分布廣泛的醫療服務網絡,但這張以衛生站為基礎的網絡正在崩塌。尤其是人口不到1500人的定居點中,有1.75萬個附近沒有任何基礎醫療機構;有超過1.15萬個距離最近的醫療機構超過20公裏。

醫療服務是非常依賴人力的。俄羅斯的醫務人員配比是每萬人38人。而美國是每萬人超200人,是俄羅斯的五倍。從蘇聯時代到今天,醫院的病床總數減少了一半。

俄羅斯為了維持基本的醫療質量,雖然其專業醫生配比還算湊合,但這些醫生高度集中在城市,偏遠鄉村完全被忽略了。

許多鄉村居民隻能依賴於當地的小診所

但這些基礎的醫療站點也麵臨著被關停的局麵

(圖:news.yahoo.com)▼



同樣地,俄羅斯的醫護比也很低,隻有1比2,而發達國家基本在1比3到1比4。而且小城市和農村更少擁有專業護理人員,許多病床位難以得到護理。

這就導致俄羅斯的住院死亡率一直在上升。小地方的醫院雖然還在勉強運作,卻不被信任,有40%以上的居民選擇自醫,而不是去看醫生。

人力萎縮的惡性循環加上被戰爭動員吸走的青年勞動力,對俄羅斯的偏遠地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戰爭的長尾效應還在繼續,複員軍人中很多有殘疾和創傷症候群,照顧他們的責任多在地方,而地方財政根本沒錢顧及。

戰爭帶來的身心創傷都需要付出極大努力來平複

(圖:俄退伍軍人,shutterstock)▼



而精神不正常的退伍士兵甚至把開蓋的手榴彈給鄰居小孩玩。像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起了。

人口學家伊戈爾·葉夫列莫夫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特別軍事行動’對俄羅斯人口造成的創傷,在大城市或許會得到部分補償,但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這種創傷不可逆。”

經濟極化的製度來源

除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俄羅斯最富裕的地區幾乎都不在歐洲!歐洲隻有一堆窮得還湊合地區和窮得不忍直視的地區。

這些最富裕的地區,如秋明、涅涅茨自治區、薩哈共和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油氣產業上的一環,隻不過莫斯科是總部,而這些地方是產地。

位於秋明州的烏連戈氣田,其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三

(圖:壹圖網)▼



莫斯科與這些區域的關係是高度垂直的,可以說,這些區域就是莫斯科的體外循環,所以雙方的工資水平高度接近並非巧合。

至於環莫斯科貧困帶,則無法參與到循環中,莫斯科老爺們跟他們真不熟。

總的來說,莫斯科的獨大和俄羅斯的經濟體製是分不開的。早在蘇聯時期,莫斯科就已經作為一個計劃經濟的中心,不斷鞏固其超然地位。而現代俄羅斯的能源經濟,則更是成倍放大了這一點。

作為國有經濟的指令中心,莫斯科匯聚了最多的原材料企業總部,所有的能源出口利潤都匯聚於此。同時,莫斯科又是俄羅斯最大的消費市場。

莫斯科集中著能源、金融、工業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企業

(圖:俄羅斯石油公司總部,壹圖網)▼



事實上,莫斯科隻要控製好其垂直統治下的那幾塊能源飛地,就可以完成俄羅斯的大部分經濟內循環。

在這個意義上,作為俄羅斯對外開放窗口的港口城市聖彼得堡,自然不可避免地相對衰落。

同時,莫斯科還掌握著財政轉移支付的能力。那麽,誰是得益最多的地區呢?北高加索、克裏米亞和遠東是最多的。

所以,俄羅斯的支付轉移主要不是著眼於經濟投資,而是基於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

北高加索地區長期處於貧窮與動蕩之中

維係該區域的安全對俄羅斯十分重要

(圖:車臣兒童,壹圖網)▼



然而,作為一個去過克裏米亞和北高加索所有共和國的人,我認為大部分轉移支付的資金,

都被卡德羅夫這樣的地方寡頭浪費在了窮奢極欲上。

比如克裏米亞這樣一個極具統戰價值的前蘇聯度假聖地,在享受了8年統戰紅利後,基建仍然爛得不可思議。

或許隻有對遠東的投資稍微能值回票價,雖然濱海邊疆區一年也要減少8千人,但主要是自然死亡,而非移民外流。

有一位中國學者訪俄後認為,俄羅斯地方政府首腦和中國很不同,沒有招商引資的熱情,

都等著莫斯科批預算。

我想這是很自然的,莫斯科的財力雖然隻能讓一小部分地區變成“小莫斯科”,但對地方來說,這就是唯一的希望。

轉移支付當然也能幫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至少維持住蘇聯時期的基建。在非首都地區,一所學校的翻修,乃至一個露天兒童遊樂設施的建成,都是值得報道的市政建設動態。

而在一些更偏遠的鄉村地區

可能連道路這樣的基本設施都難以維係

(圖:壹圖網)▼



歸根結底,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已經失去了經濟造血能力,這固然有莫斯科吸血的因素在,但現在如果沒有莫斯科的支持,幾乎所有區域——不管是亞洲還是歐洲,凍土帶還是黑土帶——都會變成西伯利亞。





1. Рейтинг регионов по материальному благополучию населения https://ria.ru/20221010/reyting_blagopoluchie-1822573566.html

2. Рейтинг регионов по материальному благополучию населения https://ria.ru/20221010/reyting_blagopoluchie-1822573566.html

3. Экономикагородов-миллионников:право на развитие https://media.strelka-kb.com/gdpcities

4. Россия: мобилизация ускоряет вымирание сел и малых городов https://russian.eurasianet.org/%D1%80%D0%BE%D1%81%D1%81%D0%B8%D1%8F-%D0%BC%D0%BE%D0%B1%D0%B8%D0%BB%D0%B8%D0%B7%D0%B0%D1%86%D0%B8%D1%8F-%D1%83%D1%81%D0%BA%D0%BE%D1%80%D1%8F%D0%B5%D1%82-%D0%B2%D1%8B%D0%BC%D0%B8%D1%80%D0%B0%D0%BD%D0%B8%D0%B5-%D1%81%D0%B5%D0%BB-%D0%B8-%D0%BC%D0%B0%D0%BB%D1%8B%D1%85-%D0%B3%D0%BE%D1%80%D0%BE%D0%B4%D0%BE%D0%B2

5. Александр Дьяченко: «Ковид на руинах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https://msk.kprf.ru/2022/02/11/211285/

6. Питер или Москва: где лучше жить, сравнение двух столиц https://mskguru.ru/analitics/12421-piter-ili-moskva-gde-luchshe-zhity-sravnenie-dvukh-stolic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麵:shutterstock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印裔老板逼員工做500俯臥撐領工資 最終死於…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確診癌症晚期七年後,被創新藥改變的人生
孕期服泰諾導致兒童自閉?德州起訴2家製藥公司
懸賞近1億!福建老板“身價”超過本·拉登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高市早苗“恩愛秀” 十張親密圖 中媒直呼刺眼
談判之外 紐時:習近平設法讓川普對台灣議題表態
“除了大豆,美國人竟還想中美談跨國收養議題”
美眾議長:無足夠時間修憲,特朗普難獲第三個總統任期
高市早苗宴請川普 菜單曝光:體現對川普百般示好
手持導彈玩偶引發爭議 中國花滑選手遭國際滑聯調查
川習會前釋善意?中國恢複采購美國大豆
80歲老婦搭豪華郵輪 遭丟包荒島慘死 竟沒人發現
川習會倒數!CNN:不論結果如何北京都贏了
川普高市同搭“陸戰隊1號” 秀合照 日本民眾沸騰
不論結果如何"對習近平已是勝利",CNN點出川習會1關鍵
強者友好的地方,誰又不是連滾帶爬
德媒:退縮中的特朗普 現在已經別無選擇
訪韓時獲贈一頂金色王冠,特朗普:這非常特別
川普如何實現“第三任期”?美媒總結四種可能路徑
不確定是否會談到台灣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地球知識局 2025-10-28 16:24:34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羅斯有多窮?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一拳一頭北極熊

製圖 | 桐   校對 | 朝乾   編輯 | Alicia

中國的胡煥庸線,從東北黑河到雲南騰衝,4000多公裏。

那俄羅斯的“胡煥庸線”呢?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烏拉爾山(歐亞分界線),在它以東就是西伯利亞。

但在我看來,其真正的“胡煥庸線”隻有108.9公裏,那就是莫斯科環城公路。

正如俄羅斯著名樂隊“事件”的歌詞所唱:隻要越過莫斯科環城路,那就不是俄羅斯;隻要越過環城路,那就是西伯利亞!

在俄羅斯人心目中,他們國家隻有兩種人:莫斯科老爺和臭外地的。

其差距之大,命運之懸殊,隻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四個俄羅斯

莫斯科之外的“外地人”,按收入水平還可以再細分,加上莫斯科,你就能發現 “四個俄羅斯”,分別是被忽略的“非國民”地區、窮得不忍直視的地區、窮但還湊合的地區,以及莫斯科等少數富裕城市。

莫斯科環城公路既是城市交通網絡的核心

也是歐洲多條E係列國際公路的組成部分

(圖:shutterstock)▼



最貧困的“非國民”地區,就是那些去工業化的、即將消失的小城鎮。它們主要是北方的煤炭、冶金、木材等原材料加工城市和附屬鄉村,這些定居點的基建過於老化,瀕臨崩潰。

位於俄東北部楚科奇自治區的村莊

盡顯荒涼破敗之感

(圖:壹圖網)▼



很多定居點都是雪原中的孤島,陸路交通基本中斷,昂貴的公路鐵路根本沒錢維護,直升機和小飛機是這些偏遠地區居民的交通生命線。

這些飛機很多都是大巴化運營的,長期低票價、缺少維修經費,也讓它們極不安全,空難時有發生。

至於窮得不忍直視的地方,大多是因為人力和資源都被吸幹了,就如遠東的圖瓦、阿爾泰共和國,卡爾梅克和北高加索的一些自治共和國那樣。

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圖瓦共和國更是窮中之窮

甚至連鐵路都沒有

(圖:圖瓦漁民,壹圖網)▼



這裏隻有不到3%的人收入能在10萬盧布(約8780人民幣)以上,普遍隻有2-3萬盧布(約1750~2630人民幣),而且失業率還很高。

令人意外的是,環莫斯科地區的收入也非常低。像伊萬諾沃、奧廖爾、坦波夫、奔薩等州,居民月收入比起老少邊窮地區也隻多了人民幣500塊,月工資超過9000人民幣的比例不到5%。

這些地方幾乎被莫斯科吸幹了,相當於俄羅斯的“山河四省”。

第三種是守著蘇聯家底湊合過的“大部分地方”。雖然普遍窮,但窮得沒特色。

蘇聯給這裏的城市留下了夠用但都差不多的基建。蘇聯解體後,雖然基建更新很慢。但隻要維護得當,即使北高加索這種老少邊窮的地區,也有靚麗的市民公園、相當不錯的劇院。

至於住宅方麵,反正大家住的都是赫魯曉夫樓。

五層高的赫魯曉夫樓,一款典型的蘇聯式住宅

(圖:shutterstock)▼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裏,和中國東北接壤的遠東地區似乎很窮,但實際上,遠東固然有像圖瓦這樣“鶴崗化”的地區,而像海參崴所在的濱海邊疆區,在俄羅斯80多個聯邦主體中,無論是工資收入還是綜合福祉指數,都能排到二十幾名,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海參崴經過多年大量的經濟補貼,已經略微恢複元氣,相當於中國的長春,這裏的整體情況要好於環莫斯科貧困帶。

擁有港口的海參崴對於俄羅斯的遠東利益很重要

(圖:shutterstock)▼



而最後一類,則是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一些有產業、有資源的地方,比如韃靼斯坦共和國和烏拉爾地區。這其中,莫斯科老爺又吊打其餘地區。

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烏拉爾地區)和韃靼斯坦共和國為例,這兩個地方以實業主導,工業體係完善,不乏國民支柱性產業。

在這些地方月薪超過10萬盧布的人,大約接近10%,典型工資區間在3萬到6萬盧布(2630~5260人民幣)之間,這在俄羅斯已經很不錯了。

像韃靼斯坦共和國,就有著重要的軍工企業

(圖:普京參觀喀山航空工廠,kremlin.ru)▼



而莫斯科有高達40%的人月工資超過10萬盧布,其典型工資區間在5萬到14萬盧布(4385~10500人民幣)之間。

莫斯科人收入的下限,幾乎能達到其他殷實地區正常工資收入的上限。

由此可見,俄羅斯的經濟極化和一城獨大到了什麽程度。

莫斯科吊打全國

在國人印象中,俄羅斯的一線城市就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對標北京、上海,其他的俄羅斯名城頂多是二線。但事實上,俄羅斯有且隻有一個一線,那就是老莫,如果把莫斯科比做北京,那聖彼得堡甚至還沒有杭州的牌麵。

俄羅斯超百萬人口城市有16個。俄羅斯的經濟正是靠這16個城市來驅動。在其中,莫斯科以一己之力貢獻了54%的GDP,其餘15個——包括貢獻15%的聖彼得堡——加在一起也頂不上一個莫斯科。

除了總量方麵的優勢

在人均數值上莫斯科也是遙遙領先▼



如果以城市為單位計算俄羅斯的平均工資,排行榜的前十名幾乎都是人特別少、資源特別多的能源小鎮。這些地方,比起阿聯酋隻差頭頂那一塊布。

但莫斯科卻以高達16萬盧布(14000人民幣)的人均工資躋身第二位。要知道,能源城市都是幾千或幾萬人分享一個巨大油氣田的利潤,而莫斯科能以千萬人口數量在人均工資上力壓這些土豪小鎮,想一下就知道這裏集中了多少資金。

甚至莫斯科的衛星城克拉斯諾戈爾斯克,都能以每月9.5萬盧布的人均工資力壓聖彼得堡的9.3萬盧布,這就像燕郊人均工資能高過上海一樣讓人驚悚。

從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可以乘坐地鐵到達莫斯科

這裏也可以說是莫斯科的“睡城”

(圖:Myakinino地鐵站,shutterstock)▼



一般來說,房租是判斷一個城市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的金標準,這一點上,聖彼得堡也遠遠落後於莫斯科。在聖彼得堡地鐵站的步行距離內,可以找到3萬盧布(約2630人民幣)左右月租的一居室,在莫斯科則需要至少5.5萬盧布(約4820人民幣)。

房租貴了近一倍,相當於北京與南京的差異。通過房租,我們大致可以估計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高薪崗位數量上的差距。

人口方麵,莫斯科的規模效應在俄羅斯完全是斷崖式的,有1300萬人口,而第二名的聖彼得堡隻有500多萬人,其餘城市最大的也不超過200萬人。

俄羅斯一共有85個聯邦主體

而一個莫斯科市的人口就占了全國的9%▼



如果對比市容,莫斯科核心區到處是精美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義建築,而其他的百萬級城市,除了聖彼得堡以外,往往隻有主街列寧大道上才能看見成排成列的新古典建築,其餘市區則免不了各種老舊的赫魯曉夫樓。

同樣地,在摩天大樓方麵,雖然第一高的拉赫塔中心(462米)在聖彼得堡,但這隻是一根獨苗,前20名中的其餘建築全在莫斯科。

連葉卡捷琳堡這樣的經濟第三城,也隻有一棟188米高的摩天大廈,還有一座在建的200米高樓。而早在1955年,莫斯科就建了200米級別的烏克蘭賓館。

而莫斯科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則幾乎都在“西伯利亞化”,人口萎縮已經無法逆轉。

無法逆轉的人口萎縮

俄羅斯工業化之後的曆史,是一段不斷開墾、拓殖荒野的曆史;而到了當代,卻變成了逆城市化的過程。原本荒野上的城市和村莊不斷萎縮,西伯利亞的燈光漸漸熄滅,又變回了無盡的荒野。

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時期的高城市化率,卻仍有約四份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鎮和農村。這些地方以年均-3%的速率不可逆轉地損失人口。可以想象,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小村莊和城市在消失。

這樣被廢棄的村莊在俄羅斯隨處可見

(圖:X)▼



隨著俄烏衝突的延續,這些居民點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雖然戰爭給很多鐵鏽帶帶來了訂單和就業,但被送上前線的大多是農村人口。即便有傷亡撫恤金,也不能給這些小城市(人口少於5萬人)帶來複興,而是加速了其消亡。

偏遠農村本就人口凋零,還被抽調了大量年輕人,不消亡是不可能的。

走向前線,也往往就是走向殘酷的結局

(圖:X)▼



一個居民點能否存續,人們有沒有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比如醫療和教育——是否健全。

自蘇聯解體以來,公共服務的不斷萎縮加劇了人口流失;而人口流失,又使得這些地方的公共服務缺乏人力來維持,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以教育為例,2001年以來,俄羅斯關閉了一半的農村學校,城市學校——主要是小城市的學校——也有四分之一關閉了。

無法維持運作的公共服務設施恐怕隻能徹底關掉

(圖:俄羅斯北部的廢棄學校,壹圖網)▼



蘇聯時期曾建立過一張分布廣泛的醫療服務網絡,但這張以衛生站為基礎的網絡正在崩塌。尤其是人口不到1500人的定居點中,有1.75萬個附近沒有任何基礎醫療機構;有超過1.15萬個距離最近的醫療機構超過20公裏。

醫療服務是非常依賴人力的。俄羅斯的醫務人員配比是每萬人38人。而美國是每萬人超200人,是俄羅斯的五倍。從蘇聯時代到今天,醫院的病床總數減少了一半。

俄羅斯為了維持基本的醫療質量,雖然其專業醫生配比還算湊合,但這些醫生高度集中在城市,偏遠鄉村完全被忽略了。

許多鄉村居民隻能依賴於當地的小診所

但這些基礎的醫療站點也麵臨著被關停的局麵

(圖:news.yahoo.com)▼



同樣地,俄羅斯的醫護比也很低,隻有1比2,而發達國家基本在1比3到1比4。而且小城市和農村更少擁有專業護理人員,許多病床位難以得到護理。

這就導致俄羅斯的住院死亡率一直在上升。小地方的醫院雖然還在勉強運作,卻不被信任,有40%以上的居民選擇自醫,而不是去看醫生。

人力萎縮的惡性循環加上被戰爭動員吸走的青年勞動力,對俄羅斯的偏遠地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戰爭的長尾效應還在繼續,複員軍人中很多有殘疾和創傷症候群,照顧他們的責任多在地方,而地方財政根本沒錢顧及。

戰爭帶來的身心創傷都需要付出極大努力來平複

(圖:俄退伍軍人,shutterstock)▼



而精神不正常的退伍士兵甚至把開蓋的手榴彈給鄰居小孩玩。像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起了。

人口學家伊戈爾·葉夫列莫夫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特別軍事行動’對俄羅斯人口造成的創傷,在大城市或許會得到部分補償,但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這種創傷不可逆。”

經濟極化的製度來源

除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俄羅斯最富裕的地區幾乎都不在歐洲!歐洲隻有一堆窮得還湊合地區和窮得不忍直視的地區。

這些最富裕的地區,如秋明、涅涅茨自治區、薩哈共和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油氣產業上的一環,隻不過莫斯科是總部,而這些地方是產地。

位於秋明州的烏連戈氣田,其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三

(圖:壹圖網)▼



莫斯科與這些區域的關係是高度垂直的,可以說,這些區域就是莫斯科的體外循環,所以雙方的工資水平高度接近並非巧合。

至於環莫斯科貧困帶,則無法參與到循環中,莫斯科老爺們跟他們真不熟。

總的來說,莫斯科的獨大和俄羅斯的經濟體製是分不開的。早在蘇聯時期,莫斯科就已經作為一個計劃經濟的中心,不斷鞏固其超然地位。而現代俄羅斯的能源經濟,則更是成倍放大了這一點。

作為國有經濟的指令中心,莫斯科匯聚了最多的原材料企業總部,所有的能源出口利潤都匯聚於此。同時,莫斯科又是俄羅斯最大的消費市場。

莫斯科集中著能源、金融、工業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企業

(圖:俄羅斯石油公司總部,壹圖網)▼



事實上,莫斯科隻要控製好其垂直統治下的那幾塊能源飛地,就可以完成俄羅斯的大部分經濟內循環。

在這個意義上,作為俄羅斯對外開放窗口的港口城市聖彼得堡,自然不可避免地相對衰落。

同時,莫斯科還掌握著財政轉移支付的能力。那麽,誰是得益最多的地區呢?北高加索、克裏米亞和遠東是最多的。

所以,俄羅斯的支付轉移主要不是著眼於經濟投資,而是基於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

北高加索地區長期處於貧窮與動蕩之中

維係該區域的安全對俄羅斯十分重要

(圖:車臣兒童,壹圖網)▼



然而,作為一個去過克裏米亞和北高加索所有共和國的人,我認為大部分轉移支付的資金,

都被卡德羅夫這樣的地方寡頭浪費在了窮奢極欲上。

比如克裏米亞這樣一個極具統戰價值的前蘇聯度假聖地,在享受了8年統戰紅利後,基建仍然爛得不可思議。

或許隻有對遠東的投資稍微能值回票價,雖然濱海邊疆區一年也要減少8千人,但主要是自然死亡,而非移民外流。

有一位中國學者訪俄後認為,俄羅斯地方政府首腦和中國很不同,沒有招商引資的熱情,

都等著莫斯科批預算。

我想這是很自然的,莫斯科的財力雖然隻能讓一小部分地區變成“小莫斯科”,但對地方來說,這就是唯一的希望。

轉移支付當然也能幫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至少維持住蘇聯時期的基建。在非首都地區,一所學校的翻修,乃至一個露天兒童遊樂設施的建成,都是值得報道的市政建設動態。

而在一些更偏遠的鄉村地區

可能連道路這樣的基本設施都難以維係

(圖:壹圖網)▼



歸根結底,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已經失去了經濟造血能力,這固然有莫斯科吸血的因素在,但現在如果沒有莫斯科的支持,幾乎所有區域——不管是亞洲還是歐洲,凍土帶還是黑土帶——都會變成西伯利亞。





1. Рейтинг регионов по материальному благополучию населения https://ria.ru/20221010/reyting_blagopoluchie-1822573566.html

2. Рейтинг регионов по материальному благополучию населения https://ria.ru/20221010/reyting_blagopoluchie-1822573566.html

3. Экономикагородов-миллионников:право на развитие https://media.strelka-kb.com/gdpcities

4. Россия: мобилизация ускоряет вымирание сел и малых городов https://russian.eurasianet.org/%D1%80%D0%BE%D1%81%D1%81%D0%B8%D1%8F-%D0%BC%D0%BE%D0%B1%D0%B8%D0%BB%D0%B8%D0%B7%D0%B0%D1%86%D0%B8%D1%8F-%D1%83%D1%81%D0%BA%D0%BE%D1%80%D1%8F%D0%B5%D1%82-%D0%B2%D1%8B%D0%BC%D0%B8%D1%80%D0%B0%D0%BD%D0%B8%D0%B5-%D1%81%D0%B5%D0%BB-%D0%B8-%D0%BC%D0%B0%D0%BB%D1%8B%D1%85-%D0%B3%D0%BE%D1%80%D0%BE%D0%B4%D0%BE%D0%B2

5. Александр Дьяченко: «Ковид на руинах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https://msk.kprf.ru/2022/02/11/211285/

6. Питер или Москва: где лучше жить, сравнение двух столиц https://mskguru.ru/analitics/12421-piter-ili-moskva-gde-luchshe-zhity-sravnenie-dvukh-stolic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麵: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