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兩家銀行線下存入的定期,竟然被詐騙分子從遠端取走了,我明確沒去線下櫃台辦理過轉出業務,銀行咋能讓這筆錢被轉走呢?”近日,江蘇南京60歲的邵女士向華商報大風新聞反映,自己遇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儲戶講述—— 在兩家銀行存的兩筆定期存款,在線上被電詐轉走24萬餘元
邵女士告訴記者,2024年1月6日,她分別在中國建設銀行南京城南支行存入20萬元、在中國工商銀行南京雨花支行存入14.2萬元,均辦理了一年定期存款。
“我當時明確告訴銀行,這些錢是看病急用的,要存定期,而且必須本人到櫃台才能取款。”邵女士強調,她特意要求辦理紙質存單,因為覺得這樣更安全。
但據兩家銀行提供的憑證,邵女士辦理的是“銀行卡定期”,並給予了回單。對此情況,邵女士告訴記者:“我就是普通儲戶,我辦理時以為銀行給我的東西就是我要求的存單,之後也一直認為隻有我本人在線下拿著身份證才能存取。”
“2024年10月30日下午,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官方客服’,說我在短視頻平台誤操作了一個保單,現在需要取消。我雖心有疑慮,但想著自己所有錢都在銀行存著定期,非我本人線下辦理無法取走,我就放鬆了警惕。”邵女士回憶,在對方指導下,她在對方指定的軟件內進行了掃臉、輸入密碼等操作,期間未收到銀行轉賬的實時通知。
直到家人回家發現異常報警,邵女士第二天才收到兩家銀行的動賬通知,兩家銀行的流水顯示:10月30日,建設銀行賬戶被轉走102039.32元,工商銀行賬戶被轉走142000元,共計244039.32元,部分資金流向境外。
>>相關回應——
“業務回單”與“定期存單”差異明顯,非存單的定期存款可線上支取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就此事谘詢了兩家涉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客服均表示,定期存款轉為活期確實可以辦理,僅會影響利息收益。
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定期存款有兩種存儲方式:一種是銀行卡存儲,這類存款與線上銀行綁定,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掃臉、輸入密碼等方式線上辦理“定轉活”;另一種是存單存儲,隻能在線下網點由本人憑身份證辦理支取。
有銀行從業者進一步解釋說,邵女士手中持有的“回單”與“存單”有本質區別,“存單是存款的正式所有權憑證,相當於定期存款的‘證明書’,支取時必須出示。而客戶回單隻是業務辦理的臨時記錄,相當於‘收款收據’,不能用於支取存款。”該從業者表示,從邵女士提供的材料看,她拿到的僅是業務回單,而非正式的定期存單。
>>監管部門—— 依據現有證據,難認定銀行違規
事發後,邵女士先後向兩家銀行總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投訴。
2025年5月,建設銀行南京分行核查後表示,業務憑證有邵女士本人簽字確認,手機銀行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已充分告知。同時以“營業網點監控僅保留2個月”為由,無法提供當時錄像。
工商銀行方麵也指出,業務憑證上有邵女士簽字及風險提示書,櫃員表示已詢問客戶存儲形式。
2025年6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書麵答複邵女士稱,根據現有證據,無法認定銀行存在違規辦理業務的問題,但因監控超期,已無法還原當時櫃麵溝通的具體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