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屢屢圍堵打壓中國,卻遭中方“當頭反製”,束手無策之下,西方國家的“盤外招”又來了。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0月23日報道,在當天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揚言,如果歐盟無法就中國計劃實施的關鍵原材料出口管製尋找出解決方案,各成員國應當考慮動用歐盟最有力的貿易工具來應對此事。
報道援引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馬克龍在閉門會議上向其他歐盟領導人提出主張時宣稱,歐盟需要權衡針對中國采取包括所謂《反脅迫工具法案》(ACI)在內的一切可用選項。
“這是一種‘經濟脅迫’。”馬克龍在峰會結束後麵對記者時竟還“惡人先告狀”,對中方近期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而出台的稀土新規說三道四,但並未就閉門討論的細節發表評論。“我們可以看到這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必須能夠作出回應。”他聲稱道。
《反脅迫工具法案》於2023年底生效,將允許歐盟限製貿易和服務、削減某些知識產權、限製外國直接投資和公共采購準入。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核選項”,其理想作用本應是威懾,至今從未啟用過。特朗普政府加稅後,歐盟國家多次放風稱要動用此工具,但最終不了了之。

當地時間10月23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峰會召開,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 IC Photo
10月9日,中國出台多項新規,將大幅收緊對稀土以及其他關鍵材料的出口管製。根據新規,即便產品僅含有微量來自中國的特定稀土元素,出口商在將這些產品出口海外時也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
彭博社稱,這些出口管製將對歐洲的工業和安全構成巨大影響,因為這些原材料對各行各業都至關重要,被廣泛用於電動汽車電池和國防製造等行業。
當地時間10月22日,彭博社就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法國和波蘭支持在此次歐盟峰會上討論中方對歐日益嚴格的貿易措施。其中一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盡管可能提及所謂“經濟安全”,但峰會不會就中國貿易問題展開辯論。
多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法國希望歐盟考慮所有對華報複選項,德國同樣支持對華貿易強硬,並願意討論使用“反脅迫”機製,作為對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製措施的回應。
果不其然,峰會結束後,德國總理默茨證實,歐盟各國對於所謂“反脅迫工具”已有討論,但尚未就是否使用該工具達成一致。他表示,現在由負責歐盟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會決定是否部署“反脅迫工具”。
彭博社介紹,《反脅迫工具法案》的設立源於歐盟在特朗普首個執政任期內遭遇美方對其出口產品加征關稅,因此決定強化自身貿易防禦能力。
但報道認為,現階段,歐盟對華動用這一“最強貿易手段”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將顯著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此前,法國就曾多次呼籲啟用該工具,包括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提出過類似主張,但相關提議從未真正取得過進展。
目前,歐盟委員會正在研究——若與中國的外交磋商未能取得成果,可采取哪些替代方案。彭博社早些時候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計劃在本月底之前擬定一份貿易措施清單,以便在必要時針對中國實施,從而在談判中增強自身的籌碼。歐盟委員會還在製定一項計劃,以在短期內保護關鍵供應並尋求其他來源。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濤部長應約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就出口管製、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中歐經貿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王文濤表示,關於稀土出口管製問題,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規完善中國出口管製體係的正常做法,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國擔當。中方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一直為歐盟企業提供審批便利。
王文濤表示,關於安世半導體問題,中方堅決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希歐方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敦促荷方堅持契約精神和市場原則,從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盡快提出妥善解決辦法。
謝夫喬維奇稱,歐方理解中方出於國家安全和國際共同安全考慮,出台稀土相關出口管製措施。措施實施過程中,希中方可加快審批歐企申請。關於安世半導體問題,歐方願在必要時積極協助荷中雙方加強溝通,盡快找到解決辦法,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
雙方同意按照第二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盡快在布魯塞爾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製對話機製會議。雙方還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