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曆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曆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2025-10-22 22:13:2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曆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遊客聚集在盧浮宮外的廣場上。受訪者供圖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尼克(化名)沒想到,一趟“朝聖蒙娜麗莎”的旅程,會變成一次近距離見證搶劫案的現場記錄。

巴黎的清晨,氣溫驟降。盧浮宮剛向第一批遊客敞開大門。塞納河沿岸,一處不惹眼的位置,一架雲梯順著外牆緩緩升起,籌備著一場珠寶劫案。

據巴黎檢方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上午約9時30分,四名偽裝成施工人員的劫匪,從建築物外部陽台潛入室內,敲碎阿波羅長廊的玻璃,盜走8件不可估量曆史與藝術價值的法國王室珠寶,整個過程,隻用了短短7分鍾。

多家媒體將此次事件稱為“世紀大劫案”,認為其嚴重程度幾乎可與1911年震驚世界的《蒙娜麗莎》失竊案相提並論。

當日,盧浮宮官網宣布閉館。法國文化部在聲明中表示,警方與文化財產犯罪辦公室(OCBC)已成立聯合調查小組。

見證劫案

10月19日8:10,25歲的中國留學生徐柏赫和同伴到達盧浮宮入口排隊處,等待9:00展館開放。門外排隊的人還不多。徐柏赫做過攻略,9點的盧浮宮參觀人數最少。

9:24左右,徐柏赫排到《蒙娜麗莎》跟前,這幅名作位於711號展廳,隔壁就是發生搶劫案的705號展廳——阿波羅長廊。兩個展廳均屬德農館,中間就立著著名的勝利女神雕像。

阿波羅長廊始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是盧浮宮最具曆史價值的展廳之一。這裏珍藏著法國諸多王冠珠寶,長期被視為博物館安保等級最高的核心展區。

同一時間,在匈牙利留學的中國學生楊尚達正在阿波羅長廊參觀拍照,“剛拍完,離開那些展品差不多2到3分鍾的時間,展館就關閉了”。

楊尚達沒有意識到,在他參觀的同時,一場搶劫案已經以極快的速度結束了。

綜合各方信息,四名劫匪分乘一輛配備升降平台的貨車與兩輛大型摩托車,貨車從塞納河岸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碼頭駛入,升降平台升至盧浮宮一層窗戶處,劫匪使用切割機破窗進入阿波羅長廊,擊碎兩隻展櫃並威脅在場保安。隨後,他們帶著珠寶乘升降機離開,騎摩托車逃逸,整個過程持續約七分鍾。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楊尚達沒有聽到機器切割的聲音,隻聞到一股燒糊的味道。

他回憶,當時展館內隻有十餘人。自己快走到阿波羅長廊出口時,被突然告知展館封閉,隻得從其他展館出來。現場沒有警報、廣播等警示音,隻有工作人員在呼喊驅趕人群。

兩位在盧浮宮做講解業務的華人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按照盧浮宮的應急措施,首要任務不是和歹徒對抗,而是立即疏散群眾,保障安全。“畢竟才開門二十多分鍾,剛通過安檢的遊客還不多。”一位講解員說。

9:35,還不知道情況的徐柏赫在勝利女神像前,打開了視頻鏡頭。與此同時,705號廳湧出來一幫遊客,慌亂地下樓梯往外跑。徐柏赫跟隨人群,邊跑邊錄像。

“展館的工作人員全都攆我們,讓我們快走。”包括徐柏赫在內,很多遊客一頭霧水,“我們三步一回頭,都好奇發生啥事了。”



盧浮宮阿波羅長廊,主要展品是法國王室珠寶。該圖攝於2023年10月。視覺中國圖

驚慌撤離

如今想起來,尼克還會後怕。當日9:29,尼克到達勝利女神像廳,後來他看新聞才得知,盜賊進入旁邊阿波羅長廊行竊的時間,正是9:24到9:30之間。

當時,徐柏赫跑到達魯階梯中間,聽到705號展廳方向發出“哐哐哐”的動靜,“我以為有人開槍了”。

徐柏赫跟著人流順著台階往下跑,一些穿製服的工作人員則沿台階往上跑。他看到兩三撥警察和四個持槍軍人也跟上去,一臉嚴肅。

9:40左右,他到達一處安全通道。常規狀態下,這是雙向通行的大門,事發後,工作人員既不讓館內遊客外出,也不讓在外等待的遊客進入。

10:20左右,尼克還在博物館內的另一方位,準備參觀當日特展——法國畫家大衛的《馬拉之死》。他看到工作人員神情緊張,用白布蓋住展品,勸離遊客,稱博物館已經關閉。尼克意識到有緊急情況發生,他的第一反應是恐怖襲擊。

在館內僵持了約一小時,徐柏赫最擔心的,也是歹徒持槍行凶。“我和同伴就找一個正方形大理石柱,躲在後麵。”同一個大廳裏約有200名遊客,有法國人找工作人員理論,試圖出館,但失敗了。一位老太太害怕地哭出來,還有幾位女遊客拿拳頭鑿鐵門發泄情緒。

10:40左右,博物館開始放人。尼克回憶,工作人員用法語和英語反複喊話,要求遊客離館,但沒人解釋為什麽。

撤離途中,擁擠的人流幾度因為驚慌出現推搡,尼克稱電梯口差點發生踩踏。“他們沒讓遊客從主入口的大金字塔出去,而是從旁邊幾個小出口疏散。”

出了大門,徐柏赫心安了。外麵已經圍起警戒線,老遠就能聽到警笛呼嘯的聲音,兩三撥軍警陸續駛入盧浮宮區域。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盧浮宮外遺留的升降梯。受訪者供圖

緊急閉館

10:40左右,在盧浮宮外排隊的吳芳惠也看到了警車。她跟的八人團預約了10點的票,從9:40左右開始排隊,很久隊伍都沒動。後來才知道,盧浮宮閉館了,“沒有任何警報,大家都在排隊”。

“我差點就進去了。”與此同時,劉征也在入口排隊之列,她自2022年起在盧浮宮做講解員。

平時進盧浮宮,隻需要三五分鍾。事發當日,劉征帶領6位中國遊客卻排了四十多分鍾。原本是單向下行通道的安檢口,逆向湧出來很多外逃的遊客。

起初,劉征以為這是消防演練。在盧浮宮,偶然閉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一位華人講解員李樺也說,盧浮宮經常因為消防演習閉館,演習結束後遊客再入館,講解員們對此習以為常。

但李樺又隱隱發覺,這次不像是演習。在他的印象裏,演習時,場館所有方向的逃生門會全都打開。但這次,許多逃生門都沒有開。

10:55,李樺帶領遊客團撤出盧浮宮。11:00左右,已經撤出的尼克,看到盧浮宮前的廣場上清場完畢,遊客全部被疏散到邊界線外。他在網上搜索才確定,“不是恐襲,是搶劫案”。

6分鍾後,尼克出於好奇,在塞納河畔看到了那扇被盜賊打破的玻璃,盜賊使用的升降梯還沒有被撤走。

“這種升降梯到處都有。”附近的中餐店老板劉錦勉說,那是法國人搬東西常用的工具,由一輛起重機承載,“一按,梯子就可以自動升上去。”

平日裏,劉錦勉也在盧浮宮附近散步。他介紹,阿波羅長廊的位置“靠近(盧浮宮)背後角落,隱蔽一點”。

盜竊團夥使用的工具中,比梯子更顯尋常的,是他們穿的維修人員服裝。在劉征看見的照片中,有幾人穿著黃色反光馬甲,“對普通人來說,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工人,還是假冒的”。

兩位受訪的講解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盧浮宮每年都會在不同區域做外牆粉刷和屋頂維護,即使有維修工出現,也不奇怪。

一位中國遊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巴黎經常有維修工人出現在街道上,“當地人會開玩笑說,隻要拿一部梯子,哪都能進去”。

綜合各方信息,盜賊得手後,通過外部升降裝置降至地麵,隨後騎上預先準備的小型電動摩托車逃離現場。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了盜賊遺留的作案工具,包括兩台切割機、一具噴燈、汽油、手套和一部對講機。

根據官方披露的清單,遭劫文物包括瑪麗-阿梅莉王後的藍寶石套裝中的冠冕、項鏈和耳環,瑪麗-路易絲王後的祖母綠套裝中的項鏈和耳環,聖物匣式胸針,歐仁妮皇後的冠冕和大襟花胸針。

盜竊團夥起初偷了九件物品,其中一件歐仁妮皇後的皇冠在逃離時掉落。當警察在盧浮宮外圍找到時,已經損壞嚴重。

“現場優先保護了遊客,無人員受傷。”盧浮宮官網當日發布的公告稱。

次日,盧浮宮繼續關閉。經曆了這件事,尼克很快離開法國。“這是我第一次看盧浮宮,算是看了曆史,但我最近也不打算再去盧浮宮了。”



瑪麗-路易絲王後的祖母綠套裝。該圖及下圖攝於2023年10月,盧浮宮阿波羅長廊。視覺中國圖



歐仁妮皇後的冠冕和皇冠。

安保漏洞

盧浮宮閉館後,講解員們也停工了。劉征原本安排的四個講解團,全部取消。“雖然門票都退了,但我們講解員是按小時計酬,相當於口譯性質的工作,損失也不小。”

劉錦勉經營著距離盧浮宮最近的中餐館,隻有一百多米。“他們(旅遊團)進不去盧浮宮,就要改行程,就不在我這裏吃飯。”他估計,取消的四個團將近有120人,一天下來少掙五六百歐元。

一位在盧浮宮內售賣翻譯器的人來劉錦勉的餐廳吃飯,提及盧浮宮關門後,自己也沒生意了。

巴黎檢察官勞雷·貝科向媒體披露,盧浮宮館長評估此次劫案造成的損失高達8800萬歐元。勞雷·貝科強調,這一數字甚至無法與曆史遺產遭受的損失相提並論。

實際上,盧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斯2021年9月上任時,就曾對內部安全嚴峻狀況表示擔憂,其認為盧浮宮博物館“十分脆弱”,並向巴黎警察局發出警報,要求開展安全審計。

驚天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法國司法部長達曼寧公開承認,此事對法國形象造成負麵影響。在博物館安保方麵,“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失敗了”。多名法國政壇人士對國寶失竊表示痛惜,稱是“國恥”。

法國審計法院20日發布的一份初步報告揭示了盧浮宮安全方麵的缺陷。在被盜竊的阿波羅長廊和《蒙娜麗莎》所在的德農區,有三分之一的房間沒有監控攝像頭。在黎塞留區,四分之三的房間沒有視頻監控設備。五年來,博物館僅額外安裝了138個攝像頭。審計法院指出,隻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房間有至少一個攝像頭。

劉錦勉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法國街頭,很少能看到攝像頭,隻有道路監控用於測速。據劉征所知,盧浮宮外牆和周邊街道也沒有安裝,館內才會有部分監控。

盧浮宮一位安保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盧浮宮技術設備過時、維修一拖再拖,過去十年削減了190個安保和監控崗位。“多年來,我們多次警告,某些安保技術沒有及時更新,某些設備沒有及時維護,但卻一再遭到拖延。”盧浮宮的安保工作因裁員受到影響,今年6月還發生過員工罷工,其間盧浮宮推遲開放。

兩位中國留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出事前,現場的安保人員較少,“基本上沒什麽人,無非就是工作人員在那裏看著,可能工作人員也不是很多”。

據劉征工作以來的觀察,盧浮宮的安保工作較為寬鬆,隻有對《斷臂的維納斯》雕塑、《蒙娜麗莎》畫作這種頂級展品,才會安排四五名安保人員固定看守;對於大多數展品,隻安排一兩名工作人員坐在展廳門口維持秩序。

李樺介紹,盧浮宮館內的工作人員是“多功能”的,他們可以給遊客指路,應對緊急情況,有安保的意識和技能,但並非專門負責安保工作,“盧浮宮的安保外包給外邊的公司,安保人員負責進門時檢查隨身物品,不會進入展廳”。

對於一些重要展品,如果遊客靠得太近或者越過警戒線,會觸發提示音。但大多數展品外圍沒有警戒線,也未安裝玻璃罩。劉征介紹,盧浮宮的展覽理念是,希望觀眾能盡可能近距離地欣賞藝術品,如果靠得足夠近,可以清楚看到油畫的紋理和筆觸。“即便風險更高,他們依然選擇一種開放的展示方式。”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0日,法國巴黎,盧浮宮繼續閉館。視覺中國圖

重新開放

近年來,法國的博物館已屢次成為盜竊者的目標。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法國博物館盜竊案數量為9起,2024年達到了21起。過去一百多年,盧浮宮遭遇了多起盜竊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11年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盧浮宮上一次有記錄的盜竊案發生在1998年,法國畫家卡米爾·科羅的畫作《塞夫勒的道路》在白天被盜,至今仍未找回。

盧浮宮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上午,法國內政部、文化部召開聯合會議,要求各省省長“立即組織核查文化機構現有的安保設施”,並在必要時強化安保措施。

法國總統馬克龍19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承諾追回文物並將作案者繩之以法,稱“各地正竭盡全力實現這一目標”。

勞雷·貝科表示,巴黎檢察官辦公室目前正圍繞兩種主要假設展開調查。這起高度專業的犯罪很可能由有組織犯罪集團實施,其動機要麽是受某位私人收藏家委托作案,要麽是為了獲取珠寶本身的貴金屬與寶石,用於洗錢目的。

她稱,如果劫匪是受雇行事,那麽這些珍寶有較大可能被完好保存,直至被追回;反之,如果他們是獨立行動,這些具有唯一性的曆史文物則麵臨被拆解或熔化的巨大風險。

在閉館進行安全檢查後,盧浮宮已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重新對公眾開放,但阿波羅長廊仍關閉。4名作案人員目前仍在逃,法國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身份,珠寶仍下落不明。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哪怕天大的理由,他們都是畜生!”
以色列議會初步通過吞並約旦河西岸法案,萬斯怒了
好萊塢最火的亞洲麵孔,憑什麽是她?
多地發生動物遭熱成像無人機投箭射殺事件,記者調查
中國人“25萬移民日本”的時代,結束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是否願為保台犧牲生命?”台媒最新民調出爐
中國學者解讀四中全會政策:2035年人均GDP翻倍
馬克龍急得跳腳:真沒招,歐盟就對中國啟動“核選項”
NASA回應馬斯克:目標隻有一個 趕在中國前頭登月
楊振寧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現場排起數十米長隊
一則廣告惹出禍?特朗普:美加終止談判
特朗普建白宮宴會廳出資方曝光 有人可通過關係獲利
從拆一部分到全拆,特朗普的宴會廳越來越大
吳榮元:台灣光複後的首件事是恢複祖先牌位
股價一直上漲,但是...英特爾站在“死亡邊緣”
中科院反右中消失的一頁 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劉治平
中國國家安全部披露:吳石將軍在台灣就義後......
四中全會創紀錄開除14名高官黨籍 隻出不進留疑問
“川習會”確定了!白宮公布正式時間、地點
NBA假傷、操控撲克與黑幫勾結 目前已知的所有細節
經濟學人:為何說中國正在贏得這場貿易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曆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南方周末 2025-10-22 22:13:26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親曆盧浮宮大劫案現場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遊客聚集在盧浮宮外的廣場上。受訪者供圖

“我與劫匪近在咫尺。”中國遊客尼克(化名)沒想到,一趟“朝聖蒙娜麗莎”的旅程,會變成一次近距離見證搶劫案的現場記錄。

巴黎的清晨,氣溫驟降。盧浮宮剛向第一批遊客敞開大門。塞納河沿岸,一處不惹眼的位置,一架雲梯順著外牆緩緩升起,籌備著一場珠寶劫案。

據巴黎檢方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上午約9時30分,四名偽裝成施工人員的劫匪,從建築物外部陽台潛入室內,敲碎阿波羅長廊的玻璃,盜走8件不可估量曆史與藝術價值的法國王室珠寶,整個過程,隻用了短短7分鍾。

多家媒體將此次事件稱為“世紀大劫案”,認為其嚴重程度幾乎可與1911年震驚世界的《蒙娜麗莎》失竊案相提並論。

當日,盧浮宮官網宣布閉館。法國文化部在聲明中表示,警方與文化財產犯罪辦公室(OCBC)已成立聯合調查小組。

見證劫案

10月19日8:10,25歲的中國留學生徐柏赫和同伴到達盧浮宮入口排隊處,等待9:00展館開放。門外排隊的人還不多。徐柏赫做過攻略,9點的盧浮宮參觀人數最少。

9:24左右,徐柏赫排到《蒙娜麗莎》跟前,這幅名作位於711號展廳,隔壁就是發生搶劫案的705號展廳——阿波羅長廊。兩個展廳均屬德農館,中間就立著著名的勝利女神雕像。

阿波羅長廊始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是盧浮宮最具曆史價值的展廳之一。這裏珍藏著法國諸多王冠珠寶,長期被視為博物館安保等級最高的核心展區。

同一時間,在匈牙利留學的中國學生楊尚達正在阿波羅長廊參觀拍照,“剛拍完,離開那些展品差不多2到3分鍾的時間,展館就關閉了”。

楊尚達沒有意識到,在他參觀的同時,一場搶劫案已經以極快的速度結束了。

綜合各方信息,四名劫匪分乘一輛配備升降平台的貨車與兩輛大型摩托車,貨車從塞納河岸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碼頭駛入,升降平台升至盧浮宮一層窗戶處,劫匪使用切割機破窗進入阿波羅長廊,擊碎兩隻展櫃並威脅在場保安。隨後,他們帶著珠寶乘升降機離開,騎摩托車逃逸,整個過程持續約七分鍾。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楊尚達沒有聽到機器切割的聲音,隻聞到一股燒糊的味道。

他回憶,當時展館內隻有十餘人。自己快走到阿波羅長廊出口時,被突然告知展館封閉,隻得從其他展館出來。現場沒有警報、廣播等警示音,隻有工作人員在呼喊驅趕人群。

兩位在盧浮宮做講解業務的華人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按照盧浮宮的應急措施,首要任務不是和歹徒對抗,而是立即疏散群眾,保障安全。“畢竟才開門二十多分鍾,剛通過安檢的遊客還不多。”一位講解員說。

9:35,還不知道情況的徐柏赫在勝利女神像前,打開了視頻鏡頭。與此同時,705號廳湧出來一幫遊客,慌亂地下樓梯往外跑。徐柏赫跟隨人群,邊跑邊錄像。

“展館的工作人員全都攆我們,讓我們快走。”包括徐柏赫在內,很多遊客一頭霧水,“我們三步一回頭,都好奇發生啥事了。”



盧浮宮阿波羅長廊,主要展品是法國王室珠寶。該圖攝於2023年10月。視覺中國圖

驚慌撤離

如今想起來,尼克還會後怕。當日9:29,尼克到達勝利女神像廳,後來他看新聞才得知,盜賊進入旁邊阿波羅長廊行竊的時間,正是9:24到9:30之間。

當時,徐柏赫跑到達魯階梯中間,聽到705號展廳方向發出“哐哐哐”的動靜,“我以為有人開槍了”。

徐柏赫跟著人流順著台階往下跑,一些穿製服的工作人員則沿台階往上跑。他看到兩三撥警察和四個持槍軍人也跟上去,一臉嚴肅。

9:40左右,他到達一處安全通道。常規狀態下,這是雙向通行的大門,事發後,工作人員既不讓館內遊客外出,也不讓在外等待的遊客進入。

10:20左右,尼克還在博物館內的另一方位,準備參觀當日特展——法國畫家大衛的《馬拉之死》。他看到工作人員神情緊張,用白布蓋住展品,勸離遊客,稱博物館已經關閉。尼克意識到有緊急情況發生,他的第一反應是恐怖襲擊。

在館內僵持了約一小時,徐柏赫最擔心的,也是歹徒持槍行凶。“我和同伴就找一個正方形大理石柱,躲在後麵。”同一個大廳裏約有200名遊客,有法國人找工作人員理論,試圖出館,但失敗了。一位老太太害怕地哭出來,還有幾位女遊客拿拳頭鑿鐵門發泄情緒。

10:40左右,博物館開始放人。尼克回憶,工作人員用法語和英語反複喊話,要求遊客離館,但沒人解釋為什麽。

撤離途中,擁擠的人流幾度因為驚慌出現推搡,尼克稱電梯口差點發生踩踏。“他們沒讓遊客從主入口的大金字塔出去,而是從旁邊幾個小出口疏散。”

出了大門,徐柏赫心安了。外麵已經圍起警戒線,老遠就能聽到警笛呼嘯的聲音,兩三撥軍警陸續駛入盧浮宮區域。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9日,法國巴黎,劫案發生後,盧浮宮外遺留的升降梯。受訪者供圖

緊急閉館

10:40左右,在盧浮宮外排隊的吳芳惠也看到了警車。她跟的八人團預約了10點的票,從9:40左右開始排隊,很久隊伍都沒動。後來才知道,盧浮宮閉館了,“沒有任何警報,大家都在排隊”。

“我差點就進去了。”與此同時,劉征也在入口排隊之列,她自2022年起在盧浮宮做講解員。

平時進盧浮宮,隻需要三五分鍾。事發當日,劉征帶領6位中國遊客卻排了四十多分鍾。原本是單向下行通道的安檢口,逆向湧出來很多外逃的遊客。

起初,劉征以為這是消防演練。在盧浮宮,偶然閉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另一位華人講解員李樺也說,盧浮宮經常因為消防演習閉館,演習結束後遊客再入館,講解員們對此習以為常。

但李樺又隱隱發覺,這次不像是演習。在他的印象裏,演習時,場館所有方向的逃生門會全都打開。但這次,許多逃生門都沒有開。

10:55,李樺帶領遊客團撤出盧浮宮。11:00左右,已經撤出的尼克,看到盧浮宮前的廣場上清場完畢,遊客全部被疏散到邊界線外。他在網上搜索才確定,“不是恐襲,是搶劫案”。

6分鍾後,尼克出於好奇,在塞納河畔看到了那扇被盜賊打破的玻璃,盜賊使用的升降梯還沒有被撤走。

“這種升降梯到處都有。”附近的中餐店老板劉錦勉說,那是法國人搬東西常用的工具,由一輛起重機承載,“一按,梯子就可以自動升上去。”

平日裏,劉錦勉也在盧浮宮附近散步。他介紹,阿波羅長廊的位置“靠近(盧浮宮)背後角落,隱蔽一點”。

盜竊團夥使用的工具中,比梯子更顯尋常的,是他們穿的維修人員服裝。在劉征看見的照片中,有幾人穿著黃色反光馬甲,“對普通人來說,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工人,還是假冒的”。

兩位受訪的講解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盧浮宮每年都會在不同區域做外牆粉刷和屋頂維護,即使有維修工出現,也不奇怪。

一位中國遊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巴黎經常有維修工人出現在街道上,“當地人會開玩笑說,隻要拿一部梯子,哪都能進去”。

綜合各方信息,盜賊得手後,通過外部升降裝置降至地麵,隨後騎上預先準備的小型電動摩托車逃離現場。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了盜賊遺留的作案工具,包括兩台切割機、一具噴燈、汽油、手套和一部對講機。

根據官方披露的清單,遭劫文物包括瑪麗-阿梅莉王後的藍寶石套裝中的冠冕、項鏈和耳環,瑪麗-路易絲王後的祖母綠套裝中的項鏈和耳環,聖物匣式胸針,歐仁妮皇後的冠冕和大襟花胸針。

盜竊團夥起初偷了九件物品,其中一件歐仁妮皇後的皇冠在逃離時掉落。當警察在盧浮宮外圍找到時,已經損壞嚴重。

“現場優先保護了遊客,無人員受傷。”盧浮宮官網當日發布的公告稱。

次日,盧浮宮繼續關閉。經曆了這件事,尼克很快離開法國。“這是我第一次看盧浮宮,算是看了曆史,但我最近也不打算再去盧浮宮了。”



瑪麗-路易絲王後的祖母綠套裝。該圖及下圖攝於2023年10月,盧浮宮阿波羅長廊。視覺中國圖



歐仁妮皇後的冠冕和皇冠。

安保漏洞

盧浮宮閉館後,講解員們也停工了。劉征原本安排的四個講解團,全部取消。“雖然門票都退了,但我們講解員是按小時計酬,相當於口譯性質的工作,損失也不小。”

劉錦勉經營著距離盧浮宮最近的中餐館,隻有一百多米。“他們(旅遊團)進不去盧浮宮,就要改行程,就不在我這裏吃飯。”他估計,取消的四個團將近有120人,一天下來少掙五六百歐元。

一位在盧浮宮內售賣翻譯器的人來劉錦勉的餐廳吃飯,提及盧浮宮關門後,自己也沒生意了。

巴黎檢察官勞雷·貝科向媒體披露,盧浮宮館長評估此次劫案造成的損失高達8800萬歐元。勞雷·貝科強調,這一數字甚至無法與曆史遺產遭受的損失相提並論。

實際上,盧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斯2021年9月上任時,就曾對內部安全嚴峻狀況表示擔憂,其認為盧浮宮博物館“十分脆弱”,並向巴黎警察局發出警報,要求開展安全審計。

驚天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法國司法部長達曼寧公開承認,此事對法國形象造成負麵影響。在博物館安保方麵,“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失敗了”。多名法國政壇人士對國寶失竊表示痛惜,稱是“國恥”。

法國審計法院20日發布的一份初步報告揭示了盧浮宮安全方麵的缺陷。在被盜竊的阿波羅長廊和《蒙娜麗莎》所在的德農區,有三分之一的房間沒有監控攝像頭。在黎塞留區,四分之三的房間沒有視頻監控設備。五年來,博物館僅額外安裝了138個攝像頭。審計法院指出,隻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房間有至少一個攝像頭。

劉錦勉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法國街頭,很少能看到攝像頭,隻有道路監控用於測速。據劉征所知,盧浮宮外牆和周邊街道也沒有安裝,館內才會有部分監控。

盧浮宮一位安保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盧浮宮技術設備過時、維修一拖再拖,過去十年削減了190個安保和監控崗位。“多年來,我們多次警告,某些安保技術沒有及時更新,某些設備沒有及時維護,但卻一再遭到拖延。”盧浮宮的安保工作因裁員受到影響,今年6月還發生過員工罷工,其間盧浮宮推遲開放。

兩位中國留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出事前,現場的安保人員較少,“基本上沒什麽人,無非就是工作人員在那裏看著,可能工作人員也不是很多”。

據劉征工作以來的觀察,盧浮宮的安保工作較為寬鬆,隻有對《斷臂的維納斯》雕塑、《蒙娜麗莎》畫作這種頂級展品,才會安排四五名安保人員固定看守;對於大多數展品,隻安排一兩名工作人員坐在展廳門口維持秩序。

李樺介紹,盧浮宮館內的工作人員是“多功能”的,他們可以給遊客指路,應對緊急情況,有安保的意識和技能,但並非專門負責安保工作,“盧浮宮的安保外包給外邊的公司,安保人員負責進門時檢查隨身物品,不會進入展廳”。

對於一些重要展品,如果遊客靠得太近或者越過警戒線,會觸發提示音。但大多數展品外圍沒有警戒線,也未安裝玻璃罩。劉征介紹,盧浮宮的展覽理念是,希望觀眾能盡可能近距離地欣賞藝術品,如果靠得足夠近,可以清楚看到油畫的紋理和筆觸。“即便風險更高,他們依然選擇一種開放的展示方式。”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0日,法國巴黎,盧浮宮繼續閉館。視覺中國圖

重新開放

近年來,法國的博物館已屢次成為盜竊者的目標。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法國博物館盜竊案數量為9起,2024年達到了21起。過去一百多年,盧浮宮遭遇了多起盜竊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11年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盧浮宮上一次有記錄的盜竊案發生在1998年,法國畫家卡米爾·科羅的畫作《塞夫勒的道路》在白天被盜,至今仍未找回。

盧浮宮劫案發生後,2025年10月20日上午,法國內政部、文化部召開聯合會議,要求各省省長“立即組織核查文化機構現有的安保設施”,並在必要時強化安保措施。

法國總統馬克龍19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承諾追回文物並將作案者繩之以法,稱“各地正竭盡全力實現這一目標”。

勞雷·貝科表示,巴黎檢察官辦公室目前正圍繞兩種主要假設展開調查。這起高度專業的犯罪很可能由有組織犯罪集團實施,其動機要麽是受某位私人收藏家委托作案,要麽是為了獲取珠寶本身的貴金屬與寶石,用於洗錢目的。

她稱,如果劫匪是受雇行事,那麽這些珍寶有較大可能被完好保存,直至被追回;反之,如果他們是獨立行動,這些具有唯一性的曆史文物則麵臨被拆解或熔化的巨大風險。

在閉館進行安全檢查後,盧浮宮已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重新對公眾開放,但阿波羅長廊仍關閉。4名作案人員目前仍在逃,法國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身份,珠寶仍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