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盤點上《百家講壇》走紅的8位學者,如今都怎樣了?

盤點上《百家講壇》走紅的8位學者,如今都怎樣了?

文章來源: 代軍哥哥 於 2025-10-20 10:09: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央視有個節目叫《百家講壇》,從2001年開播到現在,爭議從來沒斷過。從《百家講壇》走出的學者們,其人生軌跡因這場 “文化出圈” 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有人深耕學術再攀高峰,有人在爭議中跌落神壇,有人則成功轉型新媒體領域。以下結合多位代表性主講人的現狀,展現他們走紅後的人生圖景。

1. 易中天:從 “學術段子手” 到研究院院長

78 歲的易中天依舊保持著 “高產學者” 的姿態。2022 年,他被廈門大學返聘為人文與藝術高等研究院院長,即便身形消瘦、皺紋漸增,仍活躍在學術與文化傳播前線。退休後的九年裏,他完成了耗時巨著《易中天中華史》,新作《曹操》還走進東方甄選直播間與俞敏洪、董宇輝對談。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近年頻頻擁抱新媒介:開通短視頻賬號分享曆史知識,與陝西曆史博物館共創文化節目,甚至為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配音,並與虛擬曹操形象跨界互動。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總製片人正是他的女兒易海貝 —— 這位萬科前高級合夥人如今創辦了自己的影視公司,實現了父女的 “文化強強聯合”。

2. 閻崇年:90 歲仍醉心清史研究

作為拯救《百家講壇》的關鍵人物,閻崇年的《清十二疑案》曾創下收視奇跡,更開辟了學者出書暢銷的先河。如今 90 歲高齡的他,早已淡出公眾視野,轉而閉門深耕學術。84 歲時他仍出版了《森林帝國》一書,延續著對清史的執著探索。這位將 “學術通俗化” 做到極致的老者,用一生踐行了 “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 的初心。



3. 王立群:從史學到詩詞的跨界堅守

以 “王立群讀史記” 成名的他,退休後並未停下腳步。在《中國詩詞大會》擔任六年固定嘉賓後,他被華南理工大學聘為名譽教授,繼續傳授古典文獻知識。其講解風格以客觀嚴謹著稱,即便因羅列不同史料觀點引發爭議,也始終堅持 “呈現曆史多麵性” 的原則。

4. 紀連海:中學教師的 “短視頻新生”

憑借講和珅創下五年收視紀錄的中學教師紀連海,如今成了短視頻平台的 “曆史網紅”。2021 年開通賬號後,他以相聲式的幽默節奏解讀曆史,收獲 175 萬粉絲。盡管曾因 “一稿多投” 陷入出版糾紛,甚至坦言 “出名後生活質量下降”,但他始終未放棄教學本職,同時通過電視節目、講學等多元形式延續著文化傳播的熱情。

5. 蒙曼:低調才女的穩健前行

與於丹形成鮮明對比的蒙曼,憑借紮實的唐代史研究成為《百家講壇》標誌性女性主講人。走紅後她始終保持低調,深耕學術的同時,偶爾參與文化節目擔任嘉賓,以 “不張揚、有真才” 的形象贏得持續尊重。

6. 於丹:從 “文化偶像” 到跌落神壇

曾因解讀《論語》爆紅的於丹,最終因學術不嚴謹付出代價。她將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中的 “女子” 直譯為現代女性,被指出低級錯誤,其作品也被發現多處謬論。更因在北師大講課被學生轟下台、節目內容充斥 “心靈雞湯” 等爭議,最終被學校開除,如今社交賬號仍滿是負麵留言。

7. 劉心武:紅學爭議中的 “孤獨前行者”

以 “揭秘《紅樓夢》” 掀起全民讀紅熱潮的劉心武,因提出 “秦學” 觀點遭主流紅學界聯名抵製,節目一度停播。即便製片人透露 “批評者自身講紅學更失敗”,他仍堅持己見,不僅續講係列內容,還按自己的理解續寫《紅樓夢》人物歸宿,如今依舊深耕文學研究。

8. 袁騰飛:因言失當的 “曇花一現”

憑借《兩宋風雲》走紅的中學教師袁騰飛,曾被視作 “宋史代言人”。但 2010 年因講課視頻中出現歪曲曆史、誹謗領袖的言論,遭全網抵製,書籍下架,從此淡出公眾視野,僅能低調生活。

這些主講人的浮沉史,折射出文化名人的共同困境:學術嚴謹與通俗傳播的平衡(如易中天的 “段子式解讀” 與於丹的 “雞湯化誤區”)、商業誘惑與職業底線的堅守(如紀連海的出版糾紛)、公共言論與個人素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時報:美國正在給自己“挖坑”
49歲餘秀華為“絕經”寫詩,網友笑暈在評論區
美國人2000紅利快到手?「關稅案會贏」商務部長有信心
“水果姐”現身上海南京東路一雜貨店 引歌迷合唱
年輕中國男子在日本機場墜亡 更多事發細節披露




24小時討論排行

與川普通話結束,高市早苗:談及習近平對話內容
習近平罕見致電特朗普,美國介入中日僵局?
中國六代機新樣機使用矢量噴口,引外媒關注
烏克蘭大砍"親俄條款",衛報:美版和平方案減為19點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鄭麗文追求終極統一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南風窗:中國要崛起,必須告別革命外交
中方重申“敵國條款”,日本外務省曲解事實被“打臉”
"台灣有事"中日鬧到聯合國,彭博:北京施壓全球選邊站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翻車現場:傾盡心力,為我可愛的祖國
明星頻出卻無人領軍 民主黨為何沒有“自己的特朗普”?
川普接連致電中日領袖,彭博:決心「避免卷入爭端」
200多萬買別墅,大騙子郭某:叫我教授!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啟動人工智能創世紀計劃
紐約時報:特朗普俄烏和平計劃為普京帶來雙贏局麵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盤點上《百家講壇》走紅的8位學者,如今都怎樣了?

代軍哥哥 2025-10-20 10:09:12

央視有個節目叫《百家講壇》,從2001年開播到現在,爭議從來沒斷過。從《百家講壇》走出的學者們,其人生軌跡因這場 “文化出圈” 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有人深耕學術再攀高峰,有人在爭議中跌落神壇,有人則成功轉型新媒體領域。以下結合多位代表性主講人的現狀,展現他們走紅後的人生圖景。

1. 易中天:從 “學術段子手” 到研究院院長

78 歲的易中天依舊保持著 “高產學者” 的姿態。2022 年,他被廈門大學返聘為人文與藝術高等研究院院長,即便身形消瘦、皺紋漸增,仍活躍在學術與文化傳播前線。退休後的九年裏,他完成了耗時巨著《易中天中華史》,新作《曹操》還走進東方甄選直播間與俞敏洪、董宇輝對談。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近年頻頻擁抱新媒介:開通短視頻賬號分享曆史知識,與陝西曆史博物館共創文化節目,甚至為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配音,並與虛擬曹操形象跨界互動。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總製片人正是他的女兒易海貝 —— 這位萬科前高級合夥人如今創辦了自己的影視公司,實現了父女的 “文化強強聯合”。

2. 閻崇年:90 歲仍醉心清史研究

作為拯救《百家講壇》的關鍵人物,閻崇年的《清十二疑案》曾創下收視奇跡,更開辟了學者出書暢銷的先河。如今 90 歲高齡的他,早已淡出公眾視野,轉而閉門深耕學術。84 歲時他仍出版了《森林帝國》一書,延續著對清史的執著探索。這位將 “學術通俗化” 做到極致的老者,用一生踐行了 “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 的初心。



3. 王立群:從史學到詩詞的跨界堅守

以 “王立群讀史記” 成名的他,退休後並未停下腳步。在《中國詩詞大會》擔任六年固定嘉賓後,他被華南理工大學聘為名譽教授,繼續傳授古典文獻知識。其講解風格以客觀嚴謹著稱,即便因羅列不同史料觀點引發爭議,也始終堅持 “呈現曆史多麵性” 的原則。

4. 紀連海:中學教師的 “短視頻新生”

憑借講和珅創下五年收視紀錄的中學教師紀連海,如今成了短視頻平台的 “曆史網紅”。2021 年開通賬號後,他以相聲式的幽默節奏解讀曆史,收獲 175 萬粉絲。盡管曾因 “一稿多投” 陷入出版糾紛,甚至坦言 “出名後生活質量下降”,但他始終未放棄教學本職,同時通過電視節目、講學等多元形式延續著文化傳播的熱情。

5. 蒙曼:低調才女的穩健前行

與於丹形成鮮明對比的蒙曼,憑借紮實的唐代史研究成為《百家講壇》標誌性女性主講人。走紅後她始終保持低調,深耕學術的同時,偶爾參與文化節目擔任嘉賓,以 “不張揚、有真才” 的形象贏得持續尊重。

6. 於丹:從 “文化偶像” 到跌落神壇

曾因解讀《論語》爆紅的於丹,最終因學術不嚴謹付出代價。她將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中的 “女子” 直譯為現代女性,被指出低級錯誤,其作品也被發現多處謬論。更因在北師大講課被學生轟下台、節目內容充斥 “心靈雞湯” 等爭議,最終被學校開除,如今社交賬號仍滿是負麵留言。

7. 劉心武:紅學爭議中的 “孤獨前行者”

以 “揭秘《紅樓夢》” 掀起全民讀紅熱潮的劉心武,因提出 “秦學” 觀點遭主流紅學界聯名抵製,節目一度停播。即便製片人透露 “批評者自身講紅學更失敗”,他仍堅持己見,不僅續講係列內容,還按自己的理解續寫《紅樓夢》人物歸宿,如今依舊深耕文學研究。

8. 袁騰飛:因言失當的 “曇花一現”

憑借《兩宋風雲》走紅的中學教師袁騰飛,曾被視作 “宋史代言人”。但 2010 年因講課視頻中出現歪曲曆史、誹謗領袖的言論,遭全網抵製,書籍下架,從此淡出公眾視野,僅能低調生活。

這些主講人的浮沉史,折射出文化名人的共同困境:學術嚴謹與通俗傳播的平衡(如易中天的 “段子式解讀” 與於丹的 “雞湯化誤區”)、商業誘惑與職業底線的堅守(如紀連海的出版糾紛)、公共言論與個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