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寶山區一名年輕女子被殘忍殺害,所幸天網恢恢,上海警方堅持不懈追凶成功,案情近日浮出水麵!
但讓人震驚的是,凶手被捕後冷漠地說:“素不相識,無冤無仇”“事情很醜陋,名聲不好”……
14年前寶山發生一起入室殺人案
一年輕女子身亡
2011年8月14日晚,一男子報案稱女友被殺害。
民警來到位於城中村最裏側的案發現場後發現,年輕女子曉芸(化名)倒在10平米的出租屋裏,喉嚨處有一道刀傷。
床尾和垃圾桶裏各留有一把帶血刀具,公用水鬥處有一團帶血的衣服。
鑒於隱蔽的地理位置、淩亂的現場痕跡,偵查員據此做出初步推斷:盜竊被發現後轉為殺人。
然而,曉芸男友清點後發現——無財物損失。
曉芸日常僅在工廠與出租屋間往返,偵查員排查城中村住戶及兩人社會關係,均無可疑人員。
調查至此,警方判斷這是一起流竄作案,嫌疑人很可能已經離開。
受限於當年的刑事科學技術,警方在現場提取到的生物物證未能成功鎖定目標。
14年後,村民無心之言
成為破案關鍵
對於曆年以來未偵破的命案積案,警方每年都會持續展開調查梳理,在此期間,刑事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案發後第9年,警方從老物證上獲取到了新線索,凶手可能在山東某個村子裏生活過。偵查員趕赴當地展開調查,卻因外鄉人的身份遭到排斥。
偵查員們也是拚了,為查線索在村子裏一住就兩、三個月,不僅學方言,還幫著村民一起曬麥子、剝花生米……
每當從村民口中獲得線索,偵查員便會趕赴當地展開調查。此後的五年時間裏,偵查員跑遍華東、華北、西南,重複著發現線索、排除嫌疑的過程。
2025年春天,偵查員又一次踏入了村子。沒想到村民的一句無心之言,成了案件偵破的關鍵轉折點——
“問他家裏還有沒有其他人,他給我來了一句,其實我們家裏還有一個哥哥。”
老人的這句話讓偵查員瞬間意識到村子裏還有沒挖透的秘密,順著這個思路,偵查員挖出被埋沒在時間長河裏的江家。
據村民回憶,這戶人家很早就拖家帶口離開了村子,前往內蒙古生活了。
內蒙古當地反映,江某夫婦(化名)二十多年前就過世了,兩人育有四女一子。江某臨終前,把10歲的兒子托付給了一個姓林(化名)的親戚撫養。
據江家三姐回憶,弟弟現年應該是35歲左右。再結合當年命案現場留下的淩亂痕跡,警方曾明確判斷凶手應為一名年輕男子。
偵查員立即對內蒙古當地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逐一比對,出生於1990年的林某(化名)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林某的戶口本上,登記有養父母和兩個妹妹。但蹊蹺的是,林某直到2008年才上戶口,而比他晚出生的妹妹在九十年代就登記了。
此外,林某在2008年到2011年8月之間,在上海有大量的交通違章記錄。而在8月1日之後,就再無蹤跡。
綜上所述,警方判斷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根據調查,林某現在是一名貨運車司機,常年往返於邊境線上。
抓獲凶手!案情真相大白
2025年7月14日,寶山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的偵查員們,終於在邊境口岸等到了那個他們尋覓了14年的身影。
經過比對,林某的相關痕跡樣本與案發現場遺留的一致。
犯罪嫌疑人林某明知上海警方因為當年的命案找他,卻始終不願意承認罪行,稱“這件事很醜陋、不光彩。”
審訊室內安靜得嚇人,林某的內心卻在翻江倒海。
林某稱“我雖然是個殺人犯,名聲不好,但不是故意殺害女子。”
偵查員敏銳地察覺到,林某的心理防線正在鬆動。審訊進行到第25分鍾,林某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據林某交代,案發當天他喝了一瓶半白酒,跑到村子裏找廁所。他看到長相姣好的被害人正在二樓走廊晾曬衣物,便心生歹念。
結合案發現場的情況和林某的交代,偵查員合理推測:林某當年是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進入村子,不料遭遇被害人的劇烈反抗。作案後,林某先是逃回了老家,隨後便以跑運輸為生。
在家人眼中,林某是家裏的頂梁柱,也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好丈夫。據林某自述,他在老家給妻兒提供了比較好的生活條件,不僅購車,還買了最好地段的房子。
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偵查員14年的堅持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