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中關係定調難 川習的“主導權測試”還在持續

美中關係定調難 川習的“主導權測試”還在持續

文章來源: BBC 於 2025-10-15 09:04: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中關係定調難 川習的“主導權測試”還在持續

[Getty Images/BBC]

美中關稅戰10月再起波瀾。9日,北京突然宣布收緊稀土出口,引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動作反彈,他宣稱將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

中美雙方隨後似乎又各自將姿態放緩,表示商談空間仍在,或一直存在,暗指對方才是貿易戰風波又起導致市場不安的肇事者。據此,有分析指中國達成“稀土戰略壟斷”是中國國家戰略的成果,但外界更關注,在“川普2.0”向全球開啟的關稅戰中,中國似乎是其最強硬的對手又或者是最高調強勢回應川普關稅大戰,。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分析稱,中國通過對川普第一任期的觀察已有效識破川普的“交易政治”風格及戰略,在應對川普2.0開啟的貿易戰當中,積極遊說白宮做出重大讓步,公開明確“反對台灣獨立”,以此作為交換美中貿易協議的條件。

中國是否已經拿捏了川普的談判戰略,掌握了美中貿易戰的主動權?或者是沒意料到美國的反彈如此之大?誤判了手上的稀土足以反製川普的關稅大刀?而此次風波似乎也將影響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雙方原本已經基本確定的碰麵又被打上了問號。

據此,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兼任資深研究員藍若思(Elisabeth Larus)教授向BBC中文說,中國的領導人或許能夠洞察川普的自負(vanities)與脆弱之處,但他們也很可能誤判了川普:“川普與強勢的男性領導人相處融洽,直至他們試探他的耐心,屆時他便會猛烈回擊。中南海也該留意這一點。”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 (Atlantic Council) 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向BBC中文評論道:“雙方似在進行一場高風險的『膽小鬼遊戲』。”他解釋,“雙邊關係中總存在摩擦,是否將其放大成政治問題,更多是取決於政治決定,而非單純的政策因素。”

對此,宋文笛也向BBC中文解析川普的戰略之一是“主導權測試”,若中國在川普威嚇之下服軟,川普可為未來數月美中關係定調。但北京讓步的可能性卻不高:“川普或許想要藉此得分,但中國不太可能讓步——這已經是習近平連續執政第13個年頭,他沒有一定靠要一場與川普的雙邊峰會來證明自己。”

即將到來的韓國APEC峰會,原本規劃中的“川習會”是否如期已經轉為不明朗。



2017年11月川普訪問中國,首日同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一同參觀故宮。 [Getty Images]

  “膽小鬼遊戲”持續

川普上週末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回應中國對稀土礦產相關技術的出口管製。

稀土礦產是從消費電子產品到軍事裝備的關鍵材料。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表示,中國的行動“極其激進”,並指責其“壟斷全球供應”。數日後,他又表示不必太擔心,一切將順利解決。

中國控製全球超過90%的稀土加工產能,商務部將這些相關進出口管製措施描述為符合國家安全的合法保障,而非針對特定國家的報複。

美中雙邊關係的這一發展反映出競爭格局的激烈程度。

分析最新“戰況”,彭博新聞稱,中國的反擊看似贏了麵子,卻是輸了裡子,因為中國市場和消費者信心受到的衝擊更大,美國進口商也會將加速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及供應鏈。中國專家,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稱北京似乎已“養成危險的新習慣,總是低估華府報複的意願和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白宮正在準備一係列報複措施。

然而,也有專家強調,從美中貿易戰很難確切知道中國或美國誰成為主導者或佔上風,但顯而易見的是,雙方正處於激烈的針鋒相對的局麵。雙方似乎都認為,未來誰能精準地脫鉤,終結依賴對方的局麵,誰就是贏家:“兩國都認為自己能承受比對方更大的痛苦。或許這是談判過程的一部分。即便如此,北京和華盛頓日益劇烈的交鋒將為全球市場經濟帶來更多波動不安。”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莊嘉穎告訴BBC中文。

因此,有分析指出,北京的行動是基於對川普風格及戰略的長期觀察,包括其在關稅、科技戰和新冠疫情中的應對模式,這些經驗累積使中國更能應對川普第二任期。川普2.0第二任期初期尋求類似第一任期的“快速採購協議”,重點在於大豆等大宗商品購買,以滿足農業州選民需求。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則利用集中決策機製展現一步步表現立場。



稀土生產主導地位為北京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籌碼,但中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BBC]

但全球市場對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不穩定性反應激烈。譬如,川普強勢回應中國稀土管製之後,美國股市蒸發2兆美元,加密貨幣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19億美元清算。有分析稱,市場反應讓川普放緩姿態放緩,而中國的貿易戰政策則幾乎不受(或不在乎)市場反應影響。以稀土為例,中共對國有企業的嚴密掌握輔以嚴格的媒體控製,使經濟政策不受民間投資者的影響,中南海集中決策的體係,是民主國家美國難以複製的戰略。

  中國謀求角色顛覆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曾在一份報告總結稱中國已從“學生變成教授”。他認為,自新冠開始後,中國在過去五年係統強化了抵禦美國貿易與戰略壓力的能力。中國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從“被動自信”(reactive assertiveness)——即僅在感受到威脅時才回擊——轉向“機會主義積極”(opportunistic activism),積極抓住機會擴大影響力。

何瑞恩認為這一轉變與中國相對實力的增長有關,川普第一任期,美中貿易戰開打,這場大戰反而加速了習近平中國需要“自力更生”的議程及野心。

自此,中南海利用美中貿易戰鞏固國內民族主義,同時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北京也因此更有底氣“武器化”那些在供應鏈上能掌握的的牌,譬如當下的稀土。何瑞恩強調,這意味中國不再是“學生”,而是“教授”——主導談判節奏,並迫使美國適應其崛起。



有分析稱,中國今年9月閱兵向美國及全球釋放了明確的權力信號。 [Getty Images]

中國外交部回應川普的關稅宣布,表示“若華盛頓選擇對抗,北京將相應應對”。甚至也有分析解釋,川普的強勢回應,意在消除“TACO”(川普總是臨陣退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標籤。

藍若思教授向BBC中文解釋,她同意中南海已熟稔川普交易模式的分析,主因是習近平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觀察過他四年,並在川普今年就職後的幾個月內目睹他急速推進若幹政策。但藍若思仍強調,中南海或該注意到川普的決策時而“不可預測”,“而且川普是願意被少數有影響力的聲音改變想法,無論是史蒂芬·米勒 (Stephen Miller,現任白宮副幕僚長)、蘿拉·盧默(Laura Loomer,川普的極右翼盟友),還是先前的馬斯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哈佛教授居家照護患病妻子11年:把私人痛苦活成公共的光
中國對特朗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
逼員工接客400人!21歲女店長照片曝光 網震驚
機場排隊2小時 中國大爺怒斥:不把中國人當人看
"活到老幹到老"的日本人,50歲之後重新做打工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大V反智言論愈發猛烈,世界人民都笑了
這張卡脖子的稀土牌,習近平是否打過頭?
意義重大:陳誌的12.7萬枚比特幣是怎樣被沒收的
26歲女模被騙到緬甸園區 業績不達標遭活摘器官慘死
經濟學人:川普和習近平都比自己想得還弱
為何不攔委附近海域“販毒船”?特朗普:他們船速更快
美國批中國實施稀土出口限製 ,稱與全球對抗
港媒:仿效社會主義中國 美國也要搞計劃經濟了!
30分鍾獲利2億美元,特朗普賺黑心錢?百萬人爆倉
希望諾貝爾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官媒指明方向
14歲女遭同班男生刺死 女孩家長曾接送男孩上學3年
被美製裁怕了?柬園區多公司突解散 上千人連夜撤
印尼防長:將采購中國殲-10戰鬥機
美國重大轉向!川普效法北京新策略:入股7產業抗中
柬埔寨太子集團是中共打手!起底驚人背景
各大媒體記者交證撤離五角大樓 打包走人畫麵曝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中關係定調難 川習的“主導權測試”還在持續

BBC 2025-10-15 09:04:04
美中關係定調難 川習的“主導權測試”還在持續

[Getty Images/BBC]

美中關稅戰10月再起波瀾。9日,北京突然宣布收緊稀土出口,引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大動作反彈,他宣稱將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

中美雙方隨後似乎又各自將姿態放緩,表示商談空間仍在,或一直存在,暗指對方才是貿易戰風波又起導致市場不安的肇事者。據此,有分析指中國達成“稀土戰略壟斷”是中國國家戰略的成果,但外界更關注,在“川普2.0”向全球開啟的關稅戰中,中國似乎是其最強硬的對手又或者是最高調強勢回應川普關稅大戰,。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分析稱,中國通過對川普第一任期的觀察已有效識破川普的“交易政治”風格及戰略,在應對川普2.0開啟的貿易戰當中,積極遊說白宮做出重大讓步,公開明確“反對台灣獨立”,以此作為交換美中貿易協議的條件。

中國是否已經拿捏了川普的談判戰略,掌握了美中貿易戰的主動權?或者是沒意料到美國的反彈如此之大?誤判了手上的稀土足以反製川普的關稅大刀?而此次風波似乎也將影響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雙方原本已經基本確定的碰麵又被打上了問號。

據此,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兼任資深研究員藍若思(Elisabeth Larus)教授向BBC中文說,中國的領導人或許能夠洞察川普的自負(vanities)與脆弱之處,但他們也很可能誤判了川普:“川普與強勢的男性領導人相處融洽,直至他們試探他的耐心,屆時他便會猛烈回擊。中南海也該留意這一點。”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 (Atlantic Council) 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向BBC中文評論道:“雙方似在進行一場高風險的『膽小鬼遊戲』。”他解釋,“雙邊關係中總存在摩擦,是否將其放大成政治問題,更多是取決於政治決定,而非單純的政策因素。”

對此,宋文笛也向BBC中文解析川普的戰略之一是“主導權測試”,若中國在川普威嚇之下服軟,川普可為未來數月美中關係定調。但北京讓步的可能性卻不高:“川普或許想要藉此得分,但中國不太可能讓步——這已經是習近平連續執政第13個年頭,他沒有一定靠要一場與川普的雙邊峰會來證明自己。”

即將到來的韓國APEC峰會,原本規劃中的“川習會”是否如期已經轉為不明朗。



2017年11月川普訪問中國,首日同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一同參觀故宮。 [Getty Images]

  “膽小鬼遊戲”持續

川普上週末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回應中國對稀土礦產相關技術的出口管製。

稀土礦產是從消費電子產品到軍事裝備的關鍵材料。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表示,中國的行動“極其激進”,並指責其“壟斷全球供應”。數日後,他又表示不必太擔心,一切將順利解決。

中國控製全球超過90%的稀土加工產能,商務部將這些相關進出口管製措施描述為符合國家安全的合法保障,而非針對特定國家的報複。

美中雙邊關係的這一發展反映出競爭格局的激烈程度。

分析最新“戰況”,彭博新聞稱,中國的反擊看似贏了麵子,卻是輸了裡子,因為中國市場和消費者信心受到的衝擊更大,美國進口商也會將加速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及供應鏈。中國專家,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稱北京似乎已“養成危險的新習慣,總是低估華府報複的意願和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白宮正在準備一係列報複措施。

然而,也有專家強調,從美中貿易戰很難確切知道中國或美國誰成為主導者或佔上風,但顯而易見的是,雙方正處於激烈的針鋒相對的局麵。雙方似乎都認為,未來誰能精準地脫鉤,終結依賴對方的局麵,誰就是贏家:“兩國都認為自己能承受比對方更大的痛苦。或許這是談判過程的一部分。即便如此,北京和華盛頓日益劇烈的交鋒將為全球市場經濟帶來更多波動不安。”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莊嘉穎告訴BBC中文。

因此,有分析指出,北京的行動是基於對川普風格及戰略的長期觀察,包括其在關稅、科技戰和新冠疫情中的應對模式,這些經驗累積使中國更能應對川普第二任期。川普2.0第二任期初期尋求類似第一任期的“快速採購協議”,重點在於大豆等大宗商品購買,以滿足農業州選民需求。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則利用集中決策機製展現一步步表現立場。



稀土生產主導地位為北京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籌碼,但中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BBC]

但全球市場對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不穩定性反應激烈。譬如,川普強勢回應中國稀土管製之後,美國股市蒸發2兆美元,加密貨幣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19億美元清算。有分析稱,市場反應讓川普放緩姿態放緩,而中國的貿易戰政策則幾乎不受(或不在乎)市場反應影響。以稀土為例,中共對國有企業的嚴密掌握輔以嚴格的媒體控製,使經濟政策不受民間投資者的影響,中南海集中決策的體係,是民主國家美國難以複製的戰略。

  中國謀求角色顛覆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曾在一份報告總結稱中國已從“學生變成教授”。他認為,自新冠開始後,中國在過去五年係統強化了抵禦美國貿易與戰略壓力的能力。中國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從“被動自信”(reactive assertiveness)——即僅在感受到威脅時才回擊——轉向“機會主義積極”(opportunistic activism),積極抓住機會擴大影響力。

何瑞恩認為這一轉變與中國相對實力的增長有關,川普第一任期,美中貿易戰開打,這場大戰反而加速了習近平中國需要“自力更生”的議程及野心。

自此,中南海利用美中貿易戰鞏固國內民族主義,同時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北京也因此更有底氣“武器化”那些在供應鏈上能掌握的的牌,譬如當下的稀土。何瑞恩強調,這意味中國不再是“學生”,而是“教授”——主導談判節奏,並迫使美國適應其崛起。



有分析稱,中國今年9月閱兵向美國及全球釋放了明確的權力信號。 [Getty Images]

中國外交部回應川普的關稅宣布,表示“若華盛頓選擇對抗,北京將相應應對”。甚至也有分析解釋,川普的強勢回應,意在消除“TACO”(川普總是臨陣退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標籤。

藍若思教授向BBC中文解釋,她同意中南海已熟稔川普交易模式的分析,主因是習近平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觀察過他四年,並在川普今年就職後的幾個月內目睹他急速推進若幹政策。但藍若思仍強調,中南海或該注意到川普的決策時而“不可預測”,“而且川普是願意被少數有影響力的聲音改變想法,無論是史蒂芬·米勒 (Stephen Miller,現任白宮副幕僚長)、蘿拉·盧默(Laura Loomer,川普的極右翼盟友),還是先前的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