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老師拍攝學生“磚砸手機”,家長身後強調“用點力”

老師拍攝學生“磚砸手機”,家長身後強調“用點力”

文章來源: 大風新聞 於 2025-10-13 20:34: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老師持手機拍攝,學生撿起磚頭砸手機,家長在身後強調“用點力”。近日,從河南鄭州新鄭市一中學內流出的幾段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視頻流出——

老師拍攝學生“自願”砸手機,教育局明確“方式不當”

多段視頻顯示,該校教師發現學生攜帶手機後,要求學生用磚頭親自砸毀。

在女生版本的視頻中,教師不僅詢問了學生是否自願,還特意確認了家長是否同意。當學生開始砸手機時,家長在其身後強調“用點力”。類似的場景同樣發生在男生身上,砸手機過程中有人表示這是“自願”行為。

老師拍攝學生“磚砸手機”,家長身後強調“用點力”

這些視頻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對教師此舉表示不解,認為“沒收即可,為何要毀物?”

也有網友認為學校的做法無可厚非,嚴格管理有助於控製學生沉迷手機,僅對手機被損壞表示心疼。還有網友認為這種方式過於極端,可能適得其反,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

10月13日,新鄭市教育局就此事作出回應。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高度重視此事,已經介入處理。該局在回應中指出,“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不當”。目前,具體情況仍在調查處理中。

>>專家點評——

家長與老師合謀“嚇唬”,或給學生埋下“暴力解決問題”隱患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實踐哲學研究室主任王曉勇認為:該行為的核心問題在於強行違背了孩子的意願。無論家長與老師如何“合謀”,以這種涉嫌公開羞辱的方式進行強行管製,都嚴重忽略了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基本尊重,侵犯了其應有的自由,是一種非理性的教育暴力。

王曉勇表示,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處理問題,而砸手機的行為本身,就在為孩子示範一種粗暴、非理性的解決方式。這可能導致孩子在未來也習慣於用暴力手段應對矛盾,埋下更大的隱患。

王曉勇呼籲,盡管家長、教師的初衷是出於對學生沉迷手機的擔憂,但“貌似為孩子好”並不能成為手段不合理的借口。這種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用錯誤的方法試圖達成正確的目標,最終隻會南轅北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價值觀養成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律師說法1——

“同意”可能並非出自當事人意願

陝西豐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朱長江表示,學生在那種特定情境下表示的“同意”,可能源於對權威的服從或壓力,而非真正的自由意誌的體現。法律在判斷此類行為時,會審視其實質公平性,而不僅僅是表麵形式。部分觀點認為 “家長同意即合法”,但這一邏輯混淆了 “管教權” 與 “侵權行為” 的界限。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家長的同意可能被視為 “共同過錯”,反而可能構成共同侵權,而非免責事由。

朱長江表示,學生違規攜帶手機,學校可以采取暫扣手機並通知監護人取回或者限期交由監護人保管等方式處理,學校應當嚴格遵循《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規定,杜絕“以毀損代管理”的做法。

對家長而言,若財產受損,可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賠償,協商未果可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或提起民事訴訟。

對學生而言,若遇到類似情況可當場提出異議,保留視頻、證人等證據,由監護人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當學生的財產權受侵害時,“沉默”不等於“同意”。

>>律師說法2——

涉事教師或侵犯學生財產權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根據《民法典》第267條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

與此同時,《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十四條明確:學校不得采用毀壞財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對學生攜帶進入校園的違法違規物品,按規定予以暫扣的,應當統一管理,並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付建表示,盡管學校教師已經征得學生以及家長“同意”,但這種同意可能並非出自當事人意願。此種處理方式不妥當,可能構成對當事人財產權的侵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防長抨擊肥胖後,一張照片火了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脫了!波特蘭抗議川普派兵 千人“裸體單車”上街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當眾沒穿內衣 日網友怒斥“辱日”
鄧文迪翻盤!布局20年 2女躺贏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24小時討論排行

多久能擺脫稀土卡脖子?如何做?還要小心中國這招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中國再打稀土牌 貝森特分析3種可能原因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一場突發的“愛國衝突” 愛國賊的表演算不算尋釁滋事?
激烈交火!中國反製美對華船舶征港口費 海關總署喊話
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在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泰操普通話導遊強逼購物:今晚我就讓你回不了中國
中國女星鼓吹“中國統治日本論” 日本全網炸鍋
解密!中國成為“稀土王國”的戰略野心 直攻美國咽喉
貝森特:美國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不必然成真
中國大規模抓捕錫安教會成員 近30人被捕或失聯
被哈馬斯扣押的剩餘20名人質已全部獲釋
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批中國祭稀土管製“沒通知” 美:北京還推遲通話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老師拍攝學生“磚砸手機”,家長身後強調“用點力”

大風新聞 2025-10-13 20:34:34

老師持手機拍攝,學生撿起磚頭砸手機,家長在身後強調“用點力”。近日,從河南鄭州新鄭市一中學內流出的幾段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視頻流出——

老師拍攝學生“自願”砸手機,教育局明確“方式不當”

多段視頻顯示,該校教師發現學生攜帶手機後,要求學生用磚頭親自砸毀。

在女生版本的視頻中,教師不僅詢問了學生是否自願,還特意確認了家長是否同意。當學生開始砸手機時,家長在其身後強調“用點力”。類似的場景同樣發生在男生身上,砸手機過程中有人表示這是“自願”行為。

老師拍攝學生“磚砸手機”,家長身後強調“用點力”

這些視頻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對教師此舉表示不解,認為“沒收即可,為何要毀物?”

也有網友認為學校的做法無可厚非,嚴格管理有助於控製學生沉迷手機,僅對手機被損壞表示心疼。還有網友認為這種方式過於極端,可能適得其反,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

10月13日,新鄭市教育局就此事作出回應。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高度重視此事,已經介入處理。該局在回應中指出,“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不當”。目前,具體情況仍在調查處理中。

>>專家點評——

家長與老師合謀“嚇唬”,或給學生埋下“暴力解決問題”隱患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實踐哲學研究室主任王曉勇認為:該行為的核心問題在於強行違背了孩子的意願。無論家長與老師如何“合謀”,以這種涉嫌公開羞辱的方式進行強行管製,都嚴重忽略了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基本尊重,侵犯了其應有的自由,是一種非理性的教育暴力。

王曉勇表示,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處理問題,而砸手機的行為本身,就在為孩子示範一種粗暴、非理性的解決方式。這可能導致孩子在未來也習慣於用暴力手段應對矛盾,埋下更大的隱患。

王曉勇呼籲,盡管家長、教師的初衷是出於對學生沉迷手機的擔憂,但“貌似為孩子好”並不能成為手段不合理的借口。這種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用錯誤的方法試圖達成正確的目標,最終隻會南轅北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價值觀養成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律師說法1——

“同意”可能並非出自當事人意願

陝西豐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朱長江表示,學生在那種特定情境下表示的“同意”,可能源於對權威的服從或壓力,而非真正的自由意誌的體現。法律在判斷此類行為時,會審視其實質公平性,而不僅僅是表麵形式。部分觀點認為 “家長同意即合法”,但這一邏輯混淆了 “管教權” 與 “侵權行為” 的界限。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家長的同意可能被視為 “共同過錯”,反而可能構成共同侵權,而非免責事由。

朱長江表示,學生違規攜帶手機,學校可以采取暫扣手機並通知監護人取回或者限期交由監護人保管等方式處理,學校應當嚴格遵循《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規定,杜絕“以毀損代管理”的做法。

對家長而言,若財產受損,可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賠償,協商未果可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或提起民事訴訟。

對學生而言,若遇到類似情況可當場提出異議,保留視頻、證人等證據,由監護人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當學生的財產權受侵害時,“沉默”不等於“同意”。

>>律師說法2——

涉事教師或侵犯學生財產權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根據《民法典》第267條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

與此同時,《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十四條明確:學校不得采用毀壞財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對學生攜帶進入校園的違法違規物品,按規定予以暫扣的,應當統一管理,並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付建表示,盡管學校教師已經征得學生以及家長“同意”,但這種同意可能並非出自當事人意願。此種處理方式不妥當,可能構成對當事人財產權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