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對籃球一點兒也不感興趣,肯定也多少認識幾個籃球明星:喬丹、科比、姚明.......這就是NBA的影響力。
與之相比,NBA的女子版,即WNBA,影響力無疑要低得多——問問你身邊愛打籃球的朋友,能想到哪怕一個知名的女球員嗎?
然而過去幾年內,WNBA突然好了起來。今年夏天,WNBA的觀賽人數迅速來到了250萬人,創下了曆史記錄,球賽門票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WNBA觀眾突破250萬)
但這是不是好事呢?難說。
因為一定程度上,WNBA的火爆與美國體育博彩的野蠻生長不無關係,它吸引來的不止有籃球迷,還有爛賭鬼。
似乎對後者而言,WNBA的賽事結果更為“可控”,因為女運動員和男運動員最大的不同在於,她們要來月經,這可能會影響她們的運動能力,繼而影響比賽結果。
通過追蹤女運動員的月經周期,賭鬼們相信他們獲得了賭桌上的神力。
在本賽季WNBA收官之際,這種“賭月經”的策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一些人會在網上“預測”球員的月經周期,對她們的比賽表現進行下注,有些人甚至將其戲稱為“血錢”。
(預測女球員的月經周期)
(預測女球員的月經周期)
Ins上的@FadeMeBets,是這個領域的“意見領袖”之一,他的“賭月經”策略一般都能獲得數千的點讚分享。
他聲稱,自己預測月經16次中有11次準確,準確率約為68.75%。
問題是,球員本人當然不可能把自己的月經周期告訴他,所以就連“猜得準不準”這事兒,他都是猜的......
即便如此,@FadeMeBets每回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他會分析某位球員是處於卵泡期、排卵期還是黃體期,以此預測她的力量、投籃命中率等等。例如,今年夏天他談及球員Caitlin
Clark時說:
“她正處於黃體期後期,這意味著她的心肺功能、力量和有氧係統都會下降,她會比平時比賽時更容易感到疲勞。”
(預測女球員的月經周期)
據此,@FadeMeBets建議觀眾“押小”,意思是說她的得分會比莊家預測的數字更低,而很神奇地,他這次說中了。
他主要關注一段時期內兩個重要指標,投籃命中率和正負值。在此基礎上,他會分析球員在WNBA乃至大學期間的各項數據,追蹤她們在24~38天的月經周期內的數據,尋找數據起伏的規律。
比如,如果某球員每個月都有幾天投籃命中率不高,@FadeMeBets可能就會說她處於黃體期,他甚至引用了一篇論文,大致內容就是處於月經期的運動員會覺得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較差。
(相關論文)
不過這篇論文實際是篇綜述,樣本量普遍比較小,而且嚴重依賴運動員自己的感受,比較主觀。月經周期和運動表現到底有沒有實際相關性,應該要打個問號。
最重要的是,@FadeMeBets自己也承認他從沒直接詢問過任何球員的月經情況,他說自己的預測“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
其實不光是@FadeMeBets,在各種網站和論壇上,想到“賭月經”的大有人在:
有人說自己之前想到了賭變性人,但這個漏洞被堵上了(可能是賭博網站不讓了...),然後他就想到了去賭WNBA球員的月經周期。
(論壇上的網友發言)
有人說自己在TikTok上刷到過視頻,有個哥們能從傷病報告中的“酸痛”中看出某運動員是不是來了月經,然後就去賭她表現不好,或者防守她的敵方球員表現好......
(來自Reddit)
TikTok也有人說自己聽人提到過這種辦法,一開始他覺得神經病,但細一想,對啊!
(來自TikTok)
包括Youtube上也能找到類似的話題,這是個晨間廣播節目,主持人說這種策略“很惡心”,但或許確實有效。
(來自Youtube)
以及在播客節目《Stuff Island》中,喜劇演員James
McCann表示自己遇到過一位賭徒,他利用傷病報告來估算女運動員的月經周期...
(來自Youtube)
還有ins上有網紅說,他刷到了印第安納狂熱隊球員Lexie
Hull的視頻,開頭就是她說自己來了月經,然後他就立刻暫停視頻,在群聊裏說趕緊下注,就賭她表現不好......
(來自ins)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人提出的“賭月經”策略真的管用麽?
運動醫學專家Amy
West說:“每個女人都不一樣,是的,確實有傳統的28天周期,但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每個月,可能都不同。誰能預測?尤其還是跟那人壓根不熟的人預測,其實有點傻。”
West還表示,避孕措施和其他因素會讓其他人更難以預測運動員實際的月經周期,有些人用了避孕措施後,甚至會徹底跳過月經,那就更難說了。
但@FadeMeBets認為,這都不是問題,因為他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他隻預測那些他認為有規律的球員。一旦預測失敗,他就會停止對該球員進行預測。
至於他所依賴的“根據”,即月經期的運動員可能力量不足等等,West表示,這都是沒有得到證實的事,甚至一些數據表明,月經期間低孕酮和低雌激素的狀態可能對運動表現有利。
不過就算說再多,對賭徒來說可能都不管用就對了。
昨天《滾石》發了一篇講美國博彩的文章,有幾個數字觸目驚心。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賭博禁令,隨後數十個州將體育博彩合法化。
8年前,美國人在體育博彩上花的錢是50億美元;而去年,這個數字翻了30倍,暴漲至1500億美元。
按這個速度,從2018年禁令解除到2028年,美國人在賭博上浪費的錢將達到10000億。
(賭博金額飆升至1500億)
在大型博彩公司廣告的狂轟濫炸下,越來越多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被拐進了這個深坑。
兩年前,全美大學體育學會(NCAA)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高達67%的住校學生都參與過體育博彩。
去年,另一項研究發現,校園賭博率已飆升至75%,其中6%的學生已經賭博成癮。
(校園賭博率飆升)
與之相對地,WNBA的觀眾結構也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過去四年,觀看WNBA比賽的18歲以下男孩數量增長了130%——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為了看球,又有多少是為了賭錢呢?
年輕化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往好聽了說——幼稚。
今年以來,WNBA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熱潮:往球場上丟假丁丁。
(扔假丁丁熱潮)
7月29日至8月5日,短短一周之內,WNBA的觀眾往球場裏扔了3根假丁丁,熒光綠的。(當然圖就不能放了......)
在第二根出現之後,狂熱隊球員Sophie Cunningham發推說:“別再往球場上扔假丁丁了...你會傷到我們的。”
結果四天後,她差點被飛來的假丁丁擊中。
(Sophie Cunningham推文)
另一個影響是,很多在NBA常見的粗俗習氣,比如辱罵球員、拉幫結派,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了WNBA。
去年9月,拉斯維加斯王牌隊球員Kelsey
Plum就遭遇過直球辱罵。她當時帶領球隊反超對手一分,結果裁判吹了哨,說這是Kelsey第六次犯規,該罰下了。
球迷們爆發出歡呼,接著更正聲響起,原來這是Kelsey的第五次犯規。球場一片沉寂,然後一個男人的聲音從高處傳來:“fxxk you,
Kelsey! fxxk you, Kelsey! fxxk you, Kelsey!”
這種辱罵在WNBA幾乎聞所未聞,但在主流男子體育項目中,實在太常見了。這正是WNBA逐漸火爆之後,女球員麵臨的困境之一,她們遭受的辱罵、網暴正在激增。
(示意圖)
簡而言之,無論是“賭月經”、罵娘還是假丁丁,都說明WNBA正迎來一批並不關心這項運動本身,而隻想找點樂子的觀眾。
甚至@FadeMeBets本人也承認這一點,之前在預測芝加哥天空隊球員Courtney
Vandersloot的月經時,他在評論區中寫道:“我會故意玩弄她的感情,在比賽前用小號操縱她,擾亂她的情緒(來確保賭博成功)。”
(@FadeMeBets原話)
被記者指出後,@FadeMeBets承認:“那段話我撒謊了,其實就是想要多點...在那個帖子上多點關注。我確實也得到了關注,但我絕對不應該說那些話。”
“很多賭徒,都稱不上什麽好人。”
ref:
https://www.wired.com/story/men-are-betting-on-wnba-players-menstrual-cy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