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美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中美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文章來源: 聯合早報 於 2025-10-13 08:27: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美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中美元首近期能否實現會麵充滿變數,中國國際關係學者吳心伯指出,北京和華盛頓的外交關係史上有過兩次“大交易”(grand bargain),能否在如今的戰略博弈情形下達成第三次“大交易”,將影響亞太安全格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上星期四(10月9日)舉行公開講座,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兼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以英語主講“兩種前景敘事:亞太地區安全格局演變”。

吳心伯研判,亞太地區未來的安全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關係。其中一種可能的情形是,中美走向嚴重衝突,區域內因而出現分裂對抗局麵,“某種程度上重回我們所熟悉的冷戰時代”。

不過,中美曾兩度在冷戰背景下達成“大交易”,如果能再次實現,則可以帶來合作、對衝和競爭並存的格局,而這第二種情景更有利於區域安全。

關鍵問題是,如今深陷激烈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的中美兩國,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吳心伯從曆史談起指出,上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美國由遏製中國轉向對華接觸,在台灣問題上采取“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則與美國合作共同應對蘇聯的擴張戰略,這是雙方的第一次“大交易”。

第二次“大交易”發生在冷戰結束後的上世紀90年代。美國繼續對崛起中的中國采取接觸政策,同時重申一中政策。此時的中國也加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和安全體係,雙方在朝鮮半島核問題等地區熱點議題上展開合作。

吳心伯認為,要想實現第三次“大交易”,意味著美國應停止以戰略競爭的名義遏製和打壓中國,再次確認過去所堅持的一中政策。

《華爾街日報》9月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在美國總統川普渴望與中國達成經貿協議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川普在台灣問題上讓步,正式表明反對台獨。

至於中國能在第三次“大交易”中提供什麽,吳心伯研判,北京會在經濟和安全兩方麵作出積極回應,包括增加對美商品采購、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恢複稀土出口、進一步向美企開放服務業,以及降低台海緊張情勢等。



圖為美國前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訪問中國期間,與毛澤東握手。(美國聯邦政府)

他說:“這與我們過去所見的情況頗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國這次能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經濟利益,因為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已經顯著提升。”

在回答現場提問時,吳心伯提到,中國的最大優勢在於政策延續性,當局決定做的事通常都能實現,這正是美國的弱項;而中國的創造力、市場活力曾經不如美國,是一大戰略弱點。但他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並以阿裏巴巴、華為、深度求索(DeepSeek)等科技民企為例稱,市場力量和民間社會正推動中國的創新發展。

他也說,美國的頭號戰略優勢是華盛頓的全球盟友網絡,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盡管川普可能並不認為這是美國的資產,反而更像是一種負擔”。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罕見!昔日政敵希拉裏高度讚揚特朗普:我真心的
中國這兩個鄰國,大打出手了
美防長抨擊肥胖後,一張照片火了
一個容易倒閉的行業,不想說慘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美英3學者共獲殊榮




24小時討論排行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多久能擺脫稀土卡脖子?如何做?還要小心中國這招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被哈馬斯扣押的剩餘20名人質已全部獲釋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中國再打稀土牌 貝森特分析3種可能原因
從汽車到戰鬥機:中國新出口限製或對全球造成沉重打擊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激烈交火!中國反製美對華船舶征港口費 海關總署喊話
脫了!波特蘭抗議川普派兵 千人“裸體單車”上街
稀土風暴一次看懂!中國握全球90%加工
一場突發的“愛國衝突” 愛國賊的表演算不算尋釁滋事?
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在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泰操普通話導遊強逼購物:今晚我就讓你回不了中國
美中貿易戰為稀土再升級 特朗普放軟:無意傷害中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美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聯合早報 2025-10-13 08:27:12



中美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中美元首近期能否實現會麵充滿變數,中國國際關係學者吳心伯指出,北京和華盛頓的外交關係史上有過兩次“大交易”(grand bargain),能否在如今的戰略博弈情形下達成第三次“大交易”,將影響亞太安全格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上星期四(10月9日)舉行公開講座,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兼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以英語主講“兩種前景敘事:亞太地區安全格局演變”。

吳心伯研判,亞太地區未來的安全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關係。其中一種可能的情形是,中美走向嚴重衝突,區域內因而出現分裂對抗局麵,“某種程度上重回我們所熟悉的冷戰時代”。

不過,中美曾兩度在冷戰背景下達成“大交易”,如果能再次實現,則可以帶來合作、對衝和競爭並存的格局,而這第二種情景更有利於區域安全。

關鍵問題是,如今深陷激烈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的中美兩國,能否達成第三次“大交易”?

吳心伯從曆史談起指出,上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美國由遏製中國轉向對華接觸,在台灣問題上采取“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則與美國合作共同應對蘇聯的擴張戰略,這是雙方的第一次“大交易”。

第二次“大交易”發生在冷戰結束後的上世紀90年代。美國繼續對崛起中的中國采取接觸政策,同時重申一中政策。此時的中國也加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和安全體係,雙方在朝鮮半島核問題等地區熱點議題上展開合作。

吳心伯認為,要想實現第三次“大交易”,意味著美國應停止以戰略競爭的名義遏製和打壓中國,再次確認過去所堅持的一中政策。

《華爾街日報》9月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在美國總統川普渴望與中國達成經貿協議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川普在台灣問題上讓步,正式表明反對台獨。

至於中國能在第三次“大交易”中提供什麽,吳心伯研判,北京會在經濟和安全兩方麵作出積極回應,包括增加對美商品采購、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恢複稀土出口、進一步向美企開放服務業,以及降低台海緊張情勢等。



圖為美國前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訪問中國期間,與毛澤東握手。(美國聯邦政府)

他說:“這與我們過去所見的情況頗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國這次能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經濟利益,因為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已經顯著提升。”

在回答現場提問時,吳心伯提到,中國的最大優勢在於政策延續性,當局決定做的事通常都能實現,這正是美國的弱項;而中國的創造力、市場活力曾經不如美國,是一大戰略弱點。但他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並以阿裏巴巴、華為、深度求索(DeepSeek)等科技民企為例稱,市場力量和民間社會正推動中國的創新發展。

他也說,美國的頭號戰略優勢是華盛頓的全球盟友網絡,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盡管川普可能並不認為這是美國的資產,反而更像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