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裏不缺明星,缺的是真正有故事的演員。
於和偉這個名字,你肯定聽過,《三國》裏的劉備、《覺醒年代》裏的陳獨秀,每個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
可你知道嗎?
這位現在風光無限的實力派演員,小時候差點活不下來。
3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年紀大了沒奶水,全靠已經嫁人的姐姐一口一口把他喂大。
家裏窮得揭不開鍋,8個哥哥姐姐硬是把他供出來了。
如今他成了大明星,第一件事就是給每個哥姐買套房子。
這樣的故事,在浮躁的娛樂圈裏還能找到幾個?
家裏最小的老九,一出生就是個"意外"
1971年的撫順,於和偉的出生對這個家庭來說談不上什麽喜事。
母親那年已經45歲,在那個年代這個年紀生孩子簡直是拿命在拚。
家裏已經有8個孩子了,最大的姐姐都能當他媽了,再添一口人意味著又多一張嘴要吃飯。
於和偉自己後來回憶說,他從記事起就知道自己是家裏最不受待見的那個。
倒不是哥哥姐姐們嫌棄他,而是這個家實在太窮了。
父親一個人的工資要養活一大家子人,每天精打細算也不夠用。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懷他的時候就沒少遭罪。
撫順那地方冬天冷得要命,零下二三十度是常事。
家裏住的是老式平房,透風漏氣。
每到冬天,一家人擠在一個炕上取暖,被子不夠用,小孩子們隻能幾個人蓋一床被子。
於和偉作為最小的那個,倒是經常能鑽到被窩最裏麵,這算是唯一的"特權"了。
那時候的日子有多苦?
大米白麵是稀罕物,平時吃的都是玉米麵、高粱米。
逢年過節能吃頓餃子就算過節了,平時連油星子都見不著幾回。
孩子們長身體的時候正是能吃的年紀,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於和偉後來說,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飽飯。
三歲那年天塌了,姐姐的奶水救了他一命
1974年,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徹底垮了。
父親突然去世,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沒了。
那時候於和偉才3歲,什麽都不懂,隻知道家裏突然多了好多人,母親哭得死去活來。
父親的喪事辦完,更大的問題來了。
於和偉還小,離不開奶,可母親那個年紀早就沒奶水了。
家裏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奶粉?
那年月奶粉是奢侈品,普通人家根本消費不起。
眼看著小兒子一天天瘦下去,母親急得團團轉。
關鍵時刻,已經嫁人生子的姐姐站出來了。
她自己剛生完孩子,還在哺乳期。
聽說弟弟沒奶吃,二話不說就把於和偉接到自己家裏。
從那以後,姐姐每天喂完自己的孩子,就接著喂於和偉。
一個人的奶水要養活兩個孩子,姐姐自己餓得夠嗆,硬是把弟弟喂大了。
這件事於和偉後來一直記在心裏。
他說每次想起姐姐一手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手抱著他喂奶的場景,就忍不住掉眼淚。
那不是親媽勝似親媽,要不是姐姐,他可能早就沒命了。
在姐姐家待了兩年多,於和偉才斷奶回到自己家裏。
那時候他已經五六歲了,勉強能吃點粗糧充饑。
可家裏的日子依然艱難,母親一個人拉扯幾個孩子,大姐剛成年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哥哥姐姐都是他的"爹媽"
父親去世後,大姐就成了這個家的頂梁柱。
那時候大姐也就二十來歲,正是該談婚論嫁的年紀,卻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生活來照顧弟弟妹妹。
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做飯,晚上還要給弟弟妹妹們洗衣服、縫補衣服。
於和偉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夜晚。
東北的冬天冷得能凍死人,被窩像冰窖一樣。
每天晚上睡覺前,大姐都會提前鑽進被窩,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焐熱了,再讓於和偉鑽進去。
有時候大姐自己凍得直哆嗦,也要保證弟弟能睡個暖和覺。
哥哥們對他也格外照顧。
家裏難得改善一次夥食,包頓肉餡餃子,哥哥姐姐們都搶著把肉多的餃子夾給他。
於和偉有時候不懂事,覺得是應該的,長大後才明白那些餃子對哥哥姐姐來說有多珍貴。
上學以後,於和偉的衣服鞋子都是哥哥姐姐們穿剩下的。
衣服打著補丁,鞋子磨破了底,可他從來沒覺得丟人。
因為他知道,這已經是家裏能給他最好的了。
那時候班裏有同學笑話他穿補丁衣服,於和偉也不跟人爭辯,回家悶頭讀書。
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可除了抹眼淚也沒別的辦法。
大姐知道後,專門找了塊好布料給他做了件新衣服。
那是於和偉童年時期唯一的一件新衣服,他一直穿到穿不下為止。
一家人砸鍋賣鐵,隻為供他上學
初中畢業後,於和偉考上了撫順市幼兒師範學校的中專音樂班。
這對家裏來說是個好消息,中專畢業包分配,起碼以後不愁工作。
於和偉很珍惜這個機會,在學校裏拚命學習,畢業後順利進了撫順話劇團。
可於和偉不滿足於此。
在話劇團工作的那幾年,他發現自己是真心喜歡表演這行。
1992年,他決定考上海戲劇學院。
這個決定把全家人都嚇了一跳。
考大學要錢,學費、生活費加起來是個天文數字,這個家哪裏拿得出來?
於和偉把想法跟哥哥姐姐們一說,沒想到所有人都支持他。
大哥二話不說,把準備結婚用的彩禮錢全拿了出來。
那筆錢是大哥攢了好幾年的,準備娶媳婦用的,就這麽給了弟弟。
二姐把自己僅有的幾件首飾拿去當鋪變賣了,湊了一筆錢。
其他幾個哥哥姐姐也都或多或少出了錢,硬是把學費湊齊了。
拿著這筆錢,於和偉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車。
路上他一直哭,不是因為舍不得家,而是覺得對不起哥哥姐姐。
大哥因為拿出彩禮錢,婚事黃了好幾年才重新找到對象。
二姐的首飾是結婚時的陪嫁,賣了就再也買不回來了。
到了上海戲劇學院,於和偉才發現自己跟同學們的差距有多大。
別人都是城裏長大的孩子,說話辦事都透著股見過世麵的勁兒。
他一口東北口音,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看起來就像個鄉下來的土包子。
宿舍裏的同學都帶著隨身聽、收音機,他什麽都沒有。
別人周末出去逛街看電影,他窩在宿舍裏啃饅頭。
生活費本來就不夠用,他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有時候實在餓得不行,就去食堂要點剩飯剩菜對付一頓。
那四年是於和偉這輩子最苦的日子。
他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圖書館、排練廳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別人談戀愛、交朋友,他一心隻想著把專業學好,將來能有出息,報答哥哥姐姐的恩情。
從跑龍套到出圈,這條路走了十幾年
1996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於和偉被分配到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
拿到鐵飯碗是件高興的事,可他心裏清楚,這隻是個開始。
想在演藝圈混出名堂,光有文憑是不夠的,得有機會、有作品。
剛進話劇團那幾年,於和偉演的都是些小角色。
台詞不超過三句,有時候就是個背景板。
可他從來不挑,給什麽角色演什麽角色,每個角色都認認真真琢磨。
導演讓他演個路人甲,他能琢磨出十種不同的走路姿勢。
1999年,於和偉接到了一個古裝劇《曹操》的角色,演謀士荀彧。
這個角色戲份不多,可於和偉抓住了。
他提前翻了大量史料,研究荀彧的性格特點、說話方式。
拍戲的時候,連導演都誇他把角色吃透了。
這部劇播出後反響不錯,於和偉算是在圈裏有了點名氣。
接下來的幾年,他陸續接了不少戲,可大多是反派角色。
奸臣、漢奸、壞蛋,什麽角色都演過。
有段時間他都被定型了,成了"反派專業戶"。
於和偉心裏憋著一股勁兒。
他不想一輩子演反派,想演點有分量的正麵角色。
機會終於在2010年來了。
導演高希希籌拍新版《三國》,找他演劉備。
這個消息傳出來,好多人都不理解。
於和偉之前演的都是奸角,怎麽突然演起正麵人物了?
於和偉自己也沒想到能接到這個角色。
劉備是《三國》裏的核心人物,演好了能一炮而紅,演砸了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他把劇本翻了無數遍,研究劉備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眼神。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瘦了十幾斤,整天泡在劇組裏跟導演討論人物。
《三國》播出後,於和偉火了。
他演的劉備跟以往版本都不一樣,有野心、有手腕,卻又不失仁義。
觀眾看完都說,這才是真正的劉備。
這部劇讓於和偉徹底"出圈"了,從一個普通演員變成了觀眾認可的實力派。
2018年,於和偉參加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當飛行導師。
這個節目讓更多年輕觀眾認識了他。
那時候他已經47歲了,在娛樂圈這個年紀算不上年輕,可觀眾就是喜歡他身上那股子踏實勁兒。
2025年,於和偉主演的刑偵劇《我是刑警》播出,他憑借這個角色獲得金熊貓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緊接著《沉默的榮耀》在央視播出,又是一部口碑之作。
這些年他的作品越來越多,每一部都能看出他的用心。
成名後第一件事,給每個哥姐買套房
於和偉真正賺到錢是2010年《三國》之後。
劇火了,片約多了,片酬自然也漲了。
拿到第一筆大額片酬,於和偉沒有像其他明星那樣買豪車、買名表,而是做了一個決定:給母親和8個哥哥姐姐每人買一套房子。
這個決定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
一口氣買9套房子,就算是明星也得掏空家底。
可於和偉沒猶豫,他說這是欠了幾十年的債,早該還了。
大哥當年拿出結婚彩禮錢供他上學,婚事耽誤了好幾年。
二姐賣掉首飾湊學費,那些首飾是她的寶貝,賣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姐姐用奶水把他養大,那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每個哥哥姐姐都為他付出過,現在他有能力了,理應報答他們。
買房的事情於和偉沒有大張旗鼓,就悄悄地辦了。
他專門回了趟撫順,帶著哥哥姐姐們去看房子,讓他們自己挑喜歡的戶型。
有的哥姐說不用買這麽好的,他就說"你們值得"。
房子買完,於和偉又把侄子侄女們的教育費用包了。
哥哥姐姐們的孩子,隻要上學需要錢,他全包。
有的侄子侄女考上大學,他不僅出學費,連生活費都管。
哥哥姐姐們都勸他別花那麽多錢,自己也要存點養老。
於和偉說,錢是賺不完的,可親情是還不完的。
小時候要不是你們,我早就沒了。
現在我有這個能力,讓你們過上好日子是應該的。
這事在圈裏傳開後,好多人都佩服於和偉的為人。
娛樂圈裏有錢的明星多了去了,可像他這樣記得住恩情、懂得感恩的真不多。
有的明星紅了以後六親不認,連父母都不管。
於和偉不一樣,他越紅越低調,越有錢越惦記著家裏人。
近兩年於和偉因為工作忙,很少回家。
2018年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節目組安排他回趟撫順。
一進家門,母親早就準備好了他最愛吃的酸菜餃子。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跟小時候一樣。
於和偉吃著餃子,眼淚就下來了。
在家人麵前,於和偉永遠是那個"老幺"。
哥哥姐姐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照顧他,給他夾菜、問他累不累。
母親已經白發蒼蒼,看著兒子出息了,臉上滿是欣慰。
那天晚上,於和偉跟哥哥姐姐們聊了很久。
他說這些年拍戲走南闖北,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經曆過大風大浪,可最讓他感動的還是家裏人。
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句話他說了很多遍,可還是覺得說不夠。
結語
於和偉的故事說穿了就是一個窮孩子靠著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勵誌傳奇。
3歲喪父差點餓死,姐姐的奶水救了他一命。
8個哥哥姐姐砸鍋賣鐵供他讀書,他沒有辜負這份恩情,成名後第一時間就給所有人買了房子。
這樣的明星,不紅都沒天理。
在這個浮躁的圈子裏,於和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叫"不忘本"。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窮,可以苦,但不能忘了那些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拉你一把的人。
這樣的演員,值得所有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