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消息,OpenAI視頻生成應用Sora上線5天下載量破100萬的熱度尚未降溫,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已淪為山寨應用的“狂歡場”。數十款仿冒“Sora”的應用借勢蹭流,通過虛假宣傳誘導用戶付費,不僅卷走超16萬美元非法收益,更暴露了平台監管的致命漏洞。這場由AI創新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將OpenAI推向山寨圍剿與版權訴訟的雙重漩渦。
山寨圍城:App Store的“Sora騙局”
應用情報平台Appfigures的最新研究顯示,官方Sora應用發布後,App Store上迅速湧現十多款以“Sora”品牌命名的假冒應用,其中一半以上刻意使用“Sora 2”命名,以搭上OpenAI同時發布的底層AI視頻模型的順風車。這些假貨並非新鮮麵孔,許多早在今年初或去年就已上線App Store,甚至Google Play(OpenAI目前隻發布了iOS版Sora應用),當時可能以其他名稱偽裝。OpenAI的官方應用推出後,這些山寨應用幾乎全部緊急更新,通常通過改名來操縱搜索關鍵詞,累計安裝量約30萬次,其中逾8萬次發生在Sora官方發布後。
其中,下載次數最多的山寨應用“Sora 2–AI Video Generator”通過關鍵詞優化App Store搜索,短短時間內獲超5萬次安裝。另一款“Sora 2–Video Generator AI”表現稍遜,但下載量已超6000次並持續增長。
截至目前,仍有少數Sora品牌假貨存留,如“PetReels—Sora for Pets”和“Viral AI Photo Maker: Vi-sora”,盡管下載量有限,卻潛在製造消費者混淆。Appfigures指出,這些山寨的總盈利超過16萬美元,考慮到其短暫生命周期,這筆“快錢”頗為可觀。
這些山寨應用如何通過蘋果的App Review審核流程仍是個謎。Appfigures表示,蘋果最終下架了多數山寨應用,但審核機製的漏洞顯而易見。蘋果已被要求就此置評,包括如何允許這些商標侵權應用上線以及剩餘假貨的移除計劃,但截至發稿前未作回應。科技評論家約翰·格魯伯(John Gruber)將此稱為“本周App Store最大騙局”,呼籲蘋果加強AI時代下的品牌保護。
百萬狂歡:AI視頻的“ChatGPT時刻”
山寨應用在App Store的泛濫,背後是Sora應用引爆的AI視頻創作熱潮。10月9日,Sora負責人比爾·皮布爾斯(Bill Peebles)在社交平台X上透露,目前僅麵向iOS設備、且采用邀請製(用戶需通過邀請碼才能訪問)的Sora,下載量已突破100萬次。這一增速遠超ChatGPT同期表現,其也毫無懸念地登頂蘋果App Store免費榜。
爆紅帶來的還有算力考驗。皮布爾斯坦言團隊正“全力應對係統壓力”,但未透露是否會提前開放Android版本與網頁端。業內預測,隨著邀請製放寬,Sora下載量可能在本月突破500萬次。
比山寨更棘手的是版權風暴。美國電影協會(MPA)日前點名批評OpenAI,直指Sora平台充斥《海綿寶寶》、《瑞克和莫蒂》等侵權角色視頻。MPA首席執行官查爾斯.裏夫金(Charles Rivkin)在聲明中強硬表態:“未經授權的IP濫用,是對創作者的公然掠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知識產權專家安娜.麥格拉思(Anna McGrath)指出關鍵矛盾:“文字侵權尚可模糊界定,AI生成的高清角色視頻,已觸及版權保護的核心紅線。”
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上周博客中承諾,將很快賦予版權持有者對角色生成的更精細控製。在10月6日召開的開發者大會(DevDay)上,奧特曼回應用戶對Sora限製過多的抱怨,表示公司正完善最佳實踐:“請給我們一些寬容,變化的速度會很快。”
這場爭議正推動立法討論。美國國會近日召開AI版權聽證會,有議員提出《AIGC版權監管法案》草案,擬要求生成式AI平台備案訓練數據。業內擔憂,若規則遲遲落地,好萊塢可能集體起訴OpenAI,重蹈音樂流媒體版權大戰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