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豆進入收獲季節,美國政府正努力安撫因大豆滯銷而麵臨巨額損失的豆農。
美國商務部長貝森特上周表示,特朗普政府最快將於周二(10月7日)宣布對農民,“特別是大豆農民”提供的實質性支持措施。據媒體援引多位消息人士報道,該措施可能包括超過100億美元的農民救助資金,但有關討論尚處於初期階段。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牛海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舉更多是出於穩定農業州選民的政治表態,治標不治本。”
他解釋稱,聯邦政府的補貼僅能暫時緩解農民的財務壓力,卻無法解決大豆銷售的市場困境。
大豆對於美國農業及農產品出口至關重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大豆以245.8
億美元的出口額位居美國農產品出口首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4%。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去年購買了價值126.4億美元的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額一半以上。
然而,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每周出口摘要,中國自5月以來就沒有再購買過美國大豆。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報告顯示,2025年1-8月,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為7331.24萬噸,其中巴西仍是主要供應國(占比71.6%),美國占比降至22.8%。
對於聯邦政府的援助計劃,美國豆農也明確表態:相比補貼,他們更想要穩定的市場。
伊利諾伊大豆協會市場發展部主任梅恩(Todd
Main)表示,農民們期待的是貿易協議或者至少是足夠穩定的環境來發展業務。“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與貿易夥伴保持良好的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市場,而不是救助。”他稱。
10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 (新華社/圖)
對美國豆農來說,當前局麵似曾相識:特朗普在其首屆任期內也曾執意挑起對華關稅爭端,中方隨後削減美國大豆進口,導致美國豆農元氣大傷。伊利諾伊大豆協會市場發展部主任梅恩(Todd Main)對媒體表示,“上次這樣做時,我們向巴西讓出了約20%的市場份額,而且這一份額至今未恢複。”
然而,與數年前不同的是,當前能源成本和關稅等因素推高了化肥、農藥、農具和機械價格,進一步拉高豆農種植成本。明尼蘇達州大豆種植者協會秘書喬爾(Kyle Jore)表示,“盡管與2018年相比,我們的營收水平相當,但這次投入成本大幅增加,利潤率反而惡化了許多。”
根據美國普渡大學的最新測算,2025年中等土壤的美國大豆盈虧平衡點為12.35美元/蒲式耳,預計明年將升至12.50美元/蒲式耳。相比之下,10月6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大豆11月合約收於10.18美元/蒲式耳,明年1月的合約收於10.36美元/蒲式耳,遠低於盈虧平衡點,導致豆農麵臨巨大財務壓力。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之一加克爾 (Josh Gackle)9月末表示:“對於北達科他州的大多數大豆種植者來說,每種植一英畝大豆就會損失約100至150美元。” 他預計自己的農場今年的損失可能超過40萬美元。
喬爾表示,盡管部分大豆可運往加工廠製成豆油或乙醇,但許多農場附近並沒有能夠處理和使用這些作物的加工廠。即使與中國恢複貿易,由於玉米收獲季運輸訂單已滿,“我們可能隻能坐在大豆上等待。” 他稱。
據報道,為了避免巨額虧損出售,已有不少美國大豆種植戶正被迫儲存收獲的大豆。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哈塞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承認,“現在糧倉都滿了,大豆堆在地上,上麵蓋著防水布。這對總統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他還表示,作為貿易談判的一部分,政府正在“召集全球所有大豆客戶”。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另外兩大買家歐盟和墨西哥的購買額均稍高於20億美元,約占中方購買額的20%。雖然今年美國對孟加拉國、越南、埃及、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大豆出口量有所上升,但這些替代市場的接納能力仍遠不能滿足美國大豆出口需求。
而特朗普政府計劃為阿根廷提供2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額度的消息更是進一步激怒了美國豆農。由於阿根廷此前宣布暫時取消大豆等穀物的出口預扣稅,引得國際買家大舉購入阿根廷大豆或豆油,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大豆的銷售壓力。“美國大豆價格下跌,收獲工作正在進行中,農民看到的頭條新聞不是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是美國政府向阿根廷提供200億美元的經濟支持。”美國大豆協會主席之一拉格蘭(Caleb Ragland)稱:“這種沮喪情緒令人難以承受。”
農民更想要貿易而非援助
大豆生產集中在美國中西部,例如伊利諾伊州、艾奧瓦州、明尼蘇達州、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等,這些地區正是共和黨明年中期選舉的重要票倉。
麵對焦慮的美國豆農,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表態稱利用部分關稅收入補貼農民。貝森特還稱,政府還將與農業信貸局合作,確保農民在下一種植季擁有足夠的資金。此外,特朗普政府還提議增加生物燃料的混合配額以提振美國國內對大豆的需求。
對美國豆農來說,這一幕似曾相識:特朗普在其首屆任期也曾執意挑起對華關稅爭端,為彌補貿易戰導致農產品出口下降所造成的損失,特朗普政府推出了農民援助計劃。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數據,美國政府在2018年和2019年為農民提供了280億美元的援助。
但多位經濟學家和行業人士表示,聯邦政府的援助可以短期內彌補損失,但不能解決美國大豆所損失的市場份額。
美國大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格爾特( Scott Gerlt)表示,雖然聯邦政府的救助在短期內有所幫助,但“它無助於解決因世界其他地區擴張而造成的市場份額的永久性損失”。他表示,同樣,提高生物燃料的混合配額“遠不足以抵消(大豆)出口需求”。
拉格蘭也表示,兩國政府達成協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中國已經從巴西和阿根廷等國訂購了大豆,並將在12月之前交貨,如果不能盡快達成大豆協議,中國可能會完全放棄美國。“如果再有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就會去巴西和阿根廷種植新作大豆。如果我們不加小心,他們就會完全繞過我們。”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