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在中秋大餐的間隙,已經看到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獎新聞了。
獲獎者是瑪麗·布倫科(Mary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爾(Fred ramsdell)和阪口誌文(Shimon
sakaguchi),獲獎理由戳這裏詳看。
對了,本屆諾貝爾生理學獎發現還有一個不尋常之處:它有自己專屬的二次元擬人形象和聲優。
在漫畫/動畫《工作細胞》中,本次獎項的核心發現調節性T細胞(日語稱“製禦性T細胞”)被擬人成了一位成熟冷靜的美麗大姐姐。
姐姐你上諾獎了!丨《工作細胞》
正經解讀之後,我們來點輕鬆內容,於是針對這三位的賽博考古開始了。
阪口誌文:有點脫軌的東亞老小孩
今年74歲的阪口絕大部分人生都在日本度過,身上難免有我們熟悉的“東亞小孩”味。
一生不gap的東亞人
阪口的職業履曆中有一條相當奇怪的記錄:在1980年,他曾經在京都大學附屬醫院輸血部擔任醫員。
輸血部的工作和阪口的研究事業並沒有多少聯係。根據他在采訪中的說法,這份短暫的工作純粹是因為“簡曆上出現空窗期會很糟糕”才做的。
感謝萬物,包括小白鼠
在阪口誌文的實驗室書架上,除了有許多獎杯和證書,還擺放著一隻陶瓷製的小白鼠。
這是他熱愛陶藝的母親多年前為他製作的。阪口認為,這代表著研究者應該對所有的實驗老鼠心懷感恩。
阪口誌文 | Yahoo!ニュース
獲獎眾多,包括諾獎和泡麵獎
優秀的東亞小孩少不了拿獎,阪口的獲獎履曆很長:
圖丨Wikipedia
2017年的這個獎太引人注目了:Momofuku Ando,泡麵之父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獎,是根據安藤百福遺願設立的獎項,旨在表彰為食品科學、新型食品開發做出貢獻的人。2017年,阪口獲獎的理由是“發現調節性T細胞及其在緩解食物過敏和通過腸道細菌調節免疫功能方麵的重要性”。
阪口沒有因此獲得終生無限免費泡麵,而是獲得了1000萬日元獎金,太遺憾了。
圖丨ando-zaidan.jp
此外,在2017年阪口還獲得了一個有意思的獎“文化功勞人物獎(Person of Cultural
Merit)”,和宮崎駿、宮本茂、高倉健站在了同一領獎台,實屬跨界了。
人家也曾想搞藝術
初中時,阪口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或雕塑家。他喜歡在美術部創作雕塑和繪畫,並在比賽中贏得證書。
他未能真的下定決心投身藝術,但一直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一邊欣賞藝術一邊思考藝術家的想法,這令他非常著迷。
我們試著猜一下,在那時的家庭會議上,他爸媽有沒有嚴厲指出“塗塗畫畫不能當飯吃,人還是要好好學習才有出路”?
初中時期的阪口誌文(右側)。這時的他忙於美術部的社團活動,並沒有很努力學習丨brh.co.jp
從逆流,到成為主流
阪口誌文的研究課題“抑製性T細胞假說”曾經受到主流學術界的質疑,據說免疫學界重要人物謝奇(Ethan M.
Shevach)曾經是這種假說的鐵杆反對者。
在謝奇在他擔任主編的免疫學術期刊,所有相關主題的論文投稿都會被駁回(真是小學生行為)。他指示一位博士後對阪口的“可疑論文”進行驗證,卻真的複現出了相同的結果。
從此,這位大佬開始轉變觀點,學術界的態度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阪口誌文與謝奇的合影。他們曾共同獲得免疫學界的威廉·B·科利獎(William B. Coley Award)。|
brh.co.jp
弗雷德·拉姆斯德爾:互聯網,你忘了我嗎?
作為一個60多歲、活躍於頂尖科研領域的科學家,拉姆斯德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也太少了,我們努力找到一些有趣的內容。
8年隻得到一個評論
2017年,拉姆斯德爾因其對 FoxP3 基因的研究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
他的獲獎演講《FoxP3 的曆史及其對疾病治療幹預的影響》放在 youtube 上8
年了,隻有一條孤零零的評論, 是5
年前留下的,寫著“Great talk”。
謝謝你,pa老師丨youtube
未來,他演講下的評論再也不會那麽少了。
“旺同事”的體質
2018年,拉姆斯德爾任職的研究所所長詹姆士·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在媒體采訪上,拉姆斯德爾興奮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也作為艾利森的朋友,我非常激動!諾貝爾獎委員會選擇把獎頒給癌症免疫相關治療,真是太讓人欣慰了!”
時隔7年,他自己又拿了相同的獎,是不是也會誇諾獎委員會“眼光好”呢?
艾利森獲獎後,拉姆斯德爾與他握手丨parkerici.org
說起來,今年一起拿獎的瑪麗·布倫科也曾經和拉姆斯德爾當過同事。不得不說,拉姆斯德爾是有些“旺同事”體質在身上的。
多虧老板又有錢、又博學、又過敏
2016年至今,拉姆斯德爾一直在帕克癌症免疫療法研究所(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工作,擔任副總裁。
那是一家“非傳統”的研究機構,窗外是金門大橋與太平洋的粼粼波光,隔壁鄰居是拍攝過《星球大戰》《奪寶奇兵》的盧卡斯影業,老板是矽穀巨富肖恩·帕克——Napster的聯合創始人、Facebook的首任總裁(在《社交網絡》電影裏,扮演他的是賈斯汀·汀布萊克)。
這個巨富投資免疫研究所,據說是因為他一直對免疫係統感興趣:他對花生過敏,有哮喘,而且在慷慨捐出2.5億美元後,被研究所的CEO傑夫·布魯斯通(Jeff
Bluestone)評價為“對很多科學知識了如指掌……應該去讀個博士學位”。
人還很帥丨X
老板有錢、有專業知識,自己還有強烈的個人需求,細想下來在這裏工作應該很不錯吧。
瑪麗·布倫科:互聯網你好,我是瑪麗·布倫科
網絡上關於布倫科的內容,比拉姆斯德爾還少。在獲獎名單剛出來的時候,這位科學家甚至沒有自己的維基詞條。
瑪麗·布倫科|hood.isbscience.org
現在有了,目前內容大概有四行字,相信網友們還會不斷補充。
小鼠:我才是常駐主角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獲獎發現都是在小鼠實驗當中產生的。
在所有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中,有超過80%都涉及動物實驗,其中最常登場的實驗動物就是小鼠,有超過40項諾獎都和這種小動物有關。
可以說至今的100多個醫學諾獎裏,出鏡率最高的角色除了“諾貝爾”就是它們了。
雖然常被稱為“小白鼠”,但也有很多實驗老鼠並不是白色 | Wikipedia
實驗小鼠是由小家鼠(Mus
musculus)馴化而來的,它們成年時隻有20克到30克重,大約2年就會過完短暫的一生。小鼠生長快、容易飼養、繁殖力強而且成本較低,這使它們成了使用最廣泛的實驗動物。據說,將小鼠用於科學實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
為科學事業奉獻鼠生的老鼠數量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象:據估計,全世界每一年至少有1.2億隻大鼠和小鼠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建議在每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的當晚,我們一起發自內心說“謝謝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