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文章來源: 每日樂評 於 2025-10-06 18:22: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在國慶日再度開放,三千遊客擠滿大廳。

九道菜五十八元的價格,讓人均消費不到二十元。

五百五十斤米飯、二百五十斤鹵鵝頃刻售罄,遊客讚歎“這才是人民公仆應有的姿態”。

幾乎同時,湖北黃岡機關食堂十五元四菜一湯,敦煌機關食堂二十元十八道菜自助餐,紛紛成為網紅打卡地。

諷刺的是,就在這些機關食堂因物美價廉備受讚譽時,校園餐卻陷入“兩坨屎裏選一坨”的尷尬境地。

家長甚至集體請願:

“求求讓西貝進校園吧!至少沒蟲子、沒頭發、沒餿味!”

連預製菜都成了救命稻草,這是何等的絕望。

機關食堂與校園餐,一個物美價廉門庭若市,一個質次價高怨聲載道。

這巨大反差背後,藏著怎樣不堪的真相?

校園餐亂象早已觸目驚心:

餘姚的蛆蟲、本溪的剩菜、昆明的臭肉、成都的黴變雞腿,一樁樁一件件,不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係統潰爛的連鎖反應。

當食堂失去信任,家長隻能自救。有人加入送餐大軍,風雨無阻;

更有學校竟要求送餐家長出具“營養不良證明”。

試問:

是孩子的身體需要證明,還是某些辦學者的心早已“不良”?

校園餐問題本質從來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利益分配問題。

機關食堂能做到物美價廉,校園餐為何不能?

答案不言自明:

校園餐利潤之大,超乎想象。

中央紀委數據顯示:

2024年查處校園餐腐敗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

2025年重慶率先發力,重拳出擊,立案627人,留置23人!

這些數字背後,是多少被蠶食的孩子午餐?



更令人心寒的是,這些問題非要等到輿論曝光才得以解決。

就像那所“9人輪流睡8張床”的學校,曝光前學生擠在1.1米寬的小床上,曝光後立即“實現1人1鋪”。

燈泡壞了,非要等群眾拿著手電來舉報,才肯慌忙去換?

這種“不曝光不改”的作風,與校園餐問題如出一轍。

宿舍條件同樣堪憂:

某地工貿24人擠住,衛生間半敞開;

某地師範大學爛床加廁所破舊;

某地礦業大學被調侃為“敘利亞風格”;

還有師範大學宿舍黴菌滋生,廁所門上有發酵蘑菇……

知道的這是校園宿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考古現場。



上海綠捷事發後,校園餐業務由上海市屬國企接手,有人歡呼“這下好了”。

但國企就不會出現貪腐、利益輸送問題?

顯然,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換個公司”,而是減少參與分配利潤的人數;

是讓吃飯的人有話語權說“難吃”和“不吃”,而不必擔心說完後會被穿小鞋。

為什麽校園餐非要“招標”?

學校既然提供食堂,為什麽就不能自己去管理?

放著這麽大的利潤不要,甘願拱手讓給承包公司?

恐怕,是既偷了懶,利益還一分不少。

於是這個“中間商”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就把校園餐的質量拉了下來。

整改的成功案例證明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貴陽實驗小學鍾海燕出事後,“貴陽市校園餐資金監管平台”搭建起來,按月實行“先就餐、後結算”,校園餐費由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汾西二中趙孟鎖出事後,當地采取學生家長參與飯菜製作的方式,學校食堂有三分之一的職工都是學生家長。

哈爾濱、齊齊哈爾、揚州、威海等地學校裏開設的“媽媽食堂”,既創造安全飲食環境,還兼顧陪讀需要,又能補充家庭收入。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孩子的飯盒,照見的是一群人的良心,更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當“鼠頭鴨脖”事件讓下一代學會指鹿為馬,當校園餐成為某些人砧板上的肥肉,我們失去的不僅是食品安全,更是社會的基本誠信。

近日,教育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手出擊,發布《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驗收管理工作指引》:

要求供應商近3年內無食品安全事故,學校建立“雙人或多人聯檢”查驗製度。

中國1.4萬億元規模的校園餐市場,或將迎來史上最嚴格監管。

碗裏清湯能見影,堂前醉夢卻遮心。

歸根到底,問題從不是“錢不夠”,而是“心不正”。

若沒有透明的利益流向與常態化問責,所謂換家公司永遠隻是換湯不換藥。

一飯映人品,一榻見人心。

餐盤雖小,卻能稱出一個社會的良心重量。

如果連孩子的飯盒都守護不好,我們又何談未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羽毛球還在漲價,但是中產早就打不起了
醫院生產的“中式麵包”,買的是文化還是療效?
我和諾獎得主的共同點:都不敢在簡曆上留空窗期
“羞辱”完了,“環保少女”被以色列驅逐出境
楊蘭蘭再登媒體 家世奢華生活曝光 網歎“不如她的狗”




24小時討論排行

嚴查雙國籍?華男從中國出境被攔 要求當場銷戶!
中國停買美國大豆,川普政府施壓非洲亞洲國家增購
政府拒出口中國!加拿大樂園喊沒錢,威脅"安樂死30頭白鯨"
特朗普:“環保少女”有憤怒管理問題 該去看醫生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川普顯現癡呆症狀 引白宮擔憂
中共黨媒在為胡春華接班製造輿論氣氛?
兩紐約女童淩晨爬上“地鐵衝浪” 頭部慘遭重創身亡…
賴清德:若川普說服中國放棄武力犯台 應獲諾獎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放假了:多景點被國人“承包”
這個日本人獲諾獎了,中國人為什麽值得開心?
91次前科犯吸毒撞死2人 僅5年法官就要放人 亞裔怒了
特朗普政府擬推百億農業補貼 豆農:更想要市場
默克爾烏戰一番言論 引發波海國家與波蘭強烈反彈
美國會報告認“封堵失敗”!中企砸錢繞道買芯片
華人女子出席中秋活動 突遭ICE帶走 社區一片錯愕
環保少女控“遭以色列綁架折磨” 獄中遭受酷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每日樂評 2025-10-06 18:22:02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機關食堂和校園餐的差距,終究被放上桌了?

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在國慶日再度開放,三千遊客擠滿大廳。

九道菜五十八元的價格,讓人均消費不到二十元。

五百五十斤米飯、二百五十斤鹵鵝頃刻售罄,遊客讚歎“這才是人民公仆應有的姿態”。

幾乎同時,湖北黃岡機關食堂十五元四菜一湯,敦煌機關食堂二十元十八道菜自助餐,紛紛成為網紅打卡地。

諷刺的是,就在這些機關食堂因物美價廉備受讚譽時,校園餐卻陷入“兩坨屎裏選一坨”的尷尬境地。

家長甚至集體請願:

“求求讓西貝進校園吧!至少沒蟲子、沒頭發、沒餿味!”

連預製菜都成了救命稻草,這是何等的絕望。

機關食堂與校園餐,一個物美價廉門庭若市,一個質次價高怨聲載道。

這巨大反差背後,藏著怎樣不堪的真相?

校園餐亂象早已觸目驚心:

餘姚的蛆蟲、本溪的剩菜、昆明的臭肉、成都的黴變雞腿,一樁樁一件件,不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係統潰爛的連鎖反應。

當食堂失去信任,家長隻能自救。有人加入送餐大軍,風雨無阻;

更有學校竟要求送餐家長出具“營養不良證明”。

試問:

是孩子的身體需要證明,還是某些辦學者的心早已“不良”?

校園餐問題本質從來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利益分配問題。

機關食堂能做到物美價廉,校園餐為何不能?

答案不言自明:

校園餐利潤之大,超乎想象。

中央紀委數據顯示:

2024年查處校園餐腐敗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

2025年重慶率先發力,重拳出擊,立案627人,留置23人!

這些數字背後,是多少被蠶食的孩子午餐?



更令人心寒的是,這些問題非要等到輿論曝光才得以解決。

就像那所“9人輪流睡8張床”的學校,曝光前學生擠在1.1米寬的小床上,曝光後立即“實現1人1鋪”。

燈泡壞了,非要等群眾拿著手電來舉報,才肯慌忙去換?

這種“不曝光不改”的作風,與校園餐問題如出一轍。

宿舍條件同樣堪憂:

某地工貿24人擠住,衛生間半敞開;

某地師範大學爛床加廁所破舊;

某地礦業大學被調侃為“敘利亞風格”;

還有師範大學宿舍黴菌滋生,廁所門上有發酵蘑菇……

知道的這是校園宿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考古現場。



上海綠捷事發後,校園餐業務由上海市屬國企接手,有人歡呼“這下好了”。

但國企就不會出現貪腐、利益輸送問題?

顯然,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換個公司”,而是減少參與分配利潤的人數;

是讓吃飯的人有話語權說“難吃”和“不吃”,而不必擔心說完後會被穿小鞋。

為什麽校園餐非要“招標”?

學校既然提供食堂,為什麽就不能自己去管理?

放著這麽大的利潤不要,甘願拱手讓給承包公司?

恐怕,是既偷了懶,利益還一分不少。

於是這個“中間商”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就把校園餐的質量拉了下來。

整改的成功案例證明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貴陽實驗小學鍾海燕出事後,“貴陽市校園餐資金監管平台”搭建起來,按月實行“先就餐、後結算”,校園餐費由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汾西二中趙孟鎖出事後,當地采取學生家長參與飯菜製作的方式,學校食堂有三分之一的職工都是學生家長。

哈爾濱、齊齊哈爾、揚州、威海等地學校裏開設的“媽媽食堂”,既創造安全飲食環境,還兼顧陪讀需要,又能補充家庭收入。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孩子的飯盒,照見的是一群人的良心,更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當“鼠頭鴨脖”事件讓下一代學會指鹿為馬,當校園餐成為某些人砧板上的肥肉,我們失去的不僅是食品安全,更是社會的基本誠信。

近日,教育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手出擊,發布《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驗收管理工作指引》:

要求供應商近3年內無食品安全事故,學校建立“雙人或多人聯檢”查驗製度。

中國1.4萬億元規模的校園餐市場,或將迎來史上最嚴格監管。

碗裏清湯能見影,堂前醉夢卻遮心。

歸根到底,問題從不是“錢不夠”,而是“心不正”。

若沒有透明的利益流向與常態化問責,所謂換家公司永遠隻是換湯不換藥。

一飯映人品,一榻見人心。

餐盤雖小,卻能稱出一個社會的良心重量。

如果連孩子的飯盒都守護不好,我們又何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