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當地時間10月2日,美國19歲女大學生Krysta的父母向加州州法院提起訴訟,稱特斯拉汽車存在設計缺陷,導致他們的女兒在遇到車禍時,無法逃離燃燒的汽車以致死亡。
這起訴訟源於2024年11月深夜,發生在舊金山郊區一條居民區街道上的車禍。當時,一名醉酒且吸毒的司機駕駛Cybertruck以超過80英裏(約129公裏)的時速行駛時,偏離道路,連續撞擊樹木和擋土牆後卡在兩障礙物之間並開始燃燒。車上一名乘客在救援人員打破車窗後獲救,其餘三人被困車內死亡,Krysta是其中一名遇難乘客。
據悉,由於沒有外部把手,Cybertruck車門唯一的開啟方式是按車門旁柱上的電子按鈕。如果車輛斷電,按鈕可能無法使用。特斯拉車輛配備了車內手動解鎖裝置,但位置較難找到,尤其是後排乘客。
此前有調查發現,特斯拉車門在多起事故中在斷電後無法開啟,導致人員受傷甚至死亡,尤其是在車禍發生後。自2018年以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收到超過140起消費者投訴,涉及特斯拉多種車型的車門卡住、打不開或其他故障。
據紅星資本局,1952年,奔馳在300
SL車型上首次推出隱藏式門把手,但隻在少數超跑或超豪華車型上出現。而特斯拉全係采用隱藏式門把手,帶火了這個設計。
隱藏式門把手能降低風阻、提升時尚感與科技感,還不容易被剮蹭,但很多首次接觸的消費者使用困難,在寒冷天氣還可能被凍住。而且隱藏式門把手處於隱藏狀態時,人很難徒手把它摳出來打開車門,緊急情況下可能影響車內人員逃生。
目前隱藏式門把手在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中十分常見,很多新勢力車企都全係標配隱藏式門把手。特斯拉、別克、蔚來等車企的工作人員表示:“在碰撞後的極端情況下,如果未能自動解鎖,外部救援必須破窗。”
國家監管部門已著手解決這一安全隱患,今年5月,工信部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製性國家標準製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這其中就涉及到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問題。
《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提出,從救援逃生角度,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餘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係統能夠開啟。同時,規範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於識別的安全標誌,保證標誌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後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另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9月15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特斯拉部分車型的車門缺陷展開調查,涉及約17.4萬輛特斯拉汽車。
據界麵新聞,當地時間9月17日,特斯拉設計總監Franz von
Holzhausen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斯拉正在重新設計車門把手係統,新設計旨在“緊急情況下”乘客能更直觀地操作車門。
Franz von
Holzhausen表示:“我認為,把電子與手動解鎖功能合並到同一個按鈕的設計理念非常合理,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方向。”但他未說明是什麽原因促使特斯拉考慮重新設計車門把手。
截至發稿,特斯拉股價報429.83美元/股,市值約為1.43萬億美元,10月2日以來已連跌兩個交易日,累跌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