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8日,英國艾爾斯伯裏(Aylesbury),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結束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後,與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不在圖中)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Reuters)
今年的諾貝爾獎將於10月6日(週一)開始揭曉。第一個要頒發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惟今年的焦點落在10日(周五)揭盅的和平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聲稱自己應獲得該獎項,因為他上任後已成功結束多場戰爭。川普日前表示,如果他沒有獲得和平獎,那將是對美國的侮辱。長期關注諾貝爾獎的專家表示,儘管川普獲得多國元首的提名,並採取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外交政策幹預措施,但他今年獲得和平獎的機會依然渺茫。
據彭博社的報道,今年諾貝爾獎的提名期於1月31日截止,而川普則是1月20日才重返白宮。
因此儘管川普其後獲得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及巴基斯坦政府的提名,那些都不會納入今年的評獎考慮。然而,共和黨眾議員坦尼(Claudia Tenney)有在限期前提名川普角逐今年的諾貝爾獎評選,這代表他至少是候選人之一。


報道指,諾貝爾和平獎今年的候選名單共有338人,但由5名代表組成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並未對外公布具體候選人。目前,博彩公司最看好的是來自非洲蘇丹的非政府救援組織緊急應變室(Emergency Response Rooms)。
去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被團協)獲得和平獎。諾貝爾委員會解釋得獎原因時表示,是為了表彰該組織為實現無核武器世界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時以證人和證詞表明核武器不能再被使用。
美國廣播公司(ABC)引述專家報道,諾貝爾委員會通常關注追求和平的持久性、促進國際關係以及各機構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做的默默耕耘。專家普遍認為,川普自身的履曆可能對他不利,因為他明顯蔑視多邊機構,並且拒絕承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亨利傑克森學會(Henry Jackson Society)曆史學家兼研究員西奧澤努(Theo Zenou)表示,諾貝爾委員會優先考慮持續的多邊努力,而非短期外交勝利,川普上任後的努力尚未被證明能夠持久。
澤努指:“短期內停止戰爭與解決衝突的根源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澤努亦強調,川普對氣候變化的蔑視態度與大部份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對該問題的看法大相逕庭。

2025年9月24日,據美媒報道,川普在發言中多次侮辱聯合國,他嘲笑聯合國總部大樓破舊,質疑該組織的整個宗旨,吹噓自己的成就,並稱氣候變化的概念是“騙局”。 (Reuters)
澤努指出:“我認為他們不會把世上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一個不相信氣候變化的人。看看往屆得獎者,他們都是溝通橋樑的建設者,體現了國際合作與和解,這些描述都不是我們會用於川普身上的話語。”
2009年,諾貝爾委員會因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而遭到猛烈批評。奧巴馬當時僅上任九個月,外界認為其功績並不足以獲得和平獎。
報道認為川普經常將希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掛在嘴邊”對其不利。挪威奧斯陸和平研究所(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所長格雷格(Nina Græger)表示,委員會不希望被外界視為向政治壓力屈服。
她表示,川普今年獲獎的希望“渺茫”並指他的言論並非站在和平的立場。
今年的諾貝爾獎將於10月6日(周一)揭曉生理學或醫學獎,7日(周二)頒發物理學獎,8日(周三)揭曉化學獎,9日(周四)頒發文學獎,10日(周五)揭曉和平獎,13日(周一)頒發經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