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文章來源: 愛範兒 於 2025-10-02 20:43:0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下一個娜塔莉·波特曼!」

「好萊塢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麗·約翰遜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這位快被誇上天、被好萊塢星探們追逐的新人演員,叫 Tilly Norwood,最近剛剛出道。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在吸引大量關注的同時,也收獲了同行們不懷好意的目光。不是因為她太優秀,而是因為她不是個人——字麵意義上的,因為這是個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張幹淨的臉孔,能演超英大片裏的配角,也能出現在 BBC2 的喜劇小品裏。但唯一的問題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國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員」。從臉到聲線、從履曆到社交賬號,全部都是虛擬構建。

在社交媒體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樣發帖,路透自己試鏡和出演現有電影(例如《神奇女俠》)的照片,還發布日常生活的瞬間。她還主演了一部喜劇小品。



她的背後,是一家荷蘭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創始人本身也曾經是演員出身,專門製作高科技創新內容。他們的目標,是讓 Tilly 成為「下一個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數月間,原本不屑一顧的經紀公司,如今已經紛紛拋來橄欖枝。但同時,現實中的演員群體卻在社交媒體上冷嘲熱諷:「謝謝你讓我丟了飯碗。」



站在風口的 AI 演員

有一說一,虛擬人不是什麽新鮮東西。至少,在中日韓都已經頗為流行,也就是好萊塢還死守著防線。不過,對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發布——兩個撞一塊了。

Sora APP 昨天的發布,已經讓人看到了短視頻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質。背後正是 Sora 2,這個OpenAI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這款視頻生成模型已經能穩定輸出高質量的視頻,畫麵邏輯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這些都是網友隨手跑出來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動來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為是從電影裏麵截圖出來的片段——很難不讓人暢想它在影視行業的應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鏡頭,且不隻是空鏡,而是帶有人物表演的。



這都已經有希區柯克那味兒了。

這是所有視頻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讓視頻創作,像寫作一樣輕便。未來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創作者出一個主意,AI 幫忙打磨,形成一個完整的劇本,圖片生成工具幫忙落實美術風格,視頻生成分鏡腳本,再一鍵生成 AI 演員——齊活兒了。

其實在 Sora APP 上就已經能看到,Sora 2 對人物動作和情態的把握非常驚人,語音的生成它也包圓了。那麽,當 AI 可以一鍵生成環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詞,那一個「演員」還需要存在嗎?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這個臨界點上:她不是替代某一個角色,而是替代整個職業。

如此,好萊塢演員們才警鈴大作。英國演員艾米麗·布朗特在參與一檔播客期間得知 Tilly Norwood,驚呼:我們完蛋了。



你演戲?那我呢?

演員們對這位新「AI 同行」的敵意,可以說是毫不掩飾。一方麵,這是生存威脅:AI 演員沒有工會、沒有加班費、也不會罷工。另一方麵,它觸及了演員行業的核心價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萊塢編劇與演員工會去年曾因 AI 版權和替代問題大罷工。如今 Tilly 的走紅,更像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她的臉和我長得太像了,卻能被用在任何劇本裏。那我怎麽辦?」

是啊,那演員們怎麽辦?經紀和製作公司看中成本與效率。一個 AI 演員可以無休止拍戲,不存在日程衝突,也沒有緋聞困擾。同時,品牌方也會樂見其成:虛擬形象更容易被控製,不容易「塌房」。



但問題在於:觀眾願意買單嗎?

影視作品的魅力,來自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情感聯結。一個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員,能否傳遞那種表演中細膩的分寸與把握?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技術已經很先進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早就已經很模糊.從視頻生成到現在,演員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娛樂工業的底層邏輯掀開。問題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觀眾願不願意看。

那些經典作品之所以動人,不僅僅是因為鏡頭精準,更因為演員在細節裏傳遞出的表演。這是他們的「創作」,用肢體、表情和語言,建構一個角色,展示角色的命運。



那 AI 演員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輩」可能是虛擬偶像——穩坐頂流多年的初音未來,洛天依甚至登上過春節聯歡晚會。但這些案例都發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語境裏,更重要的是,觀眾心裏很清楚:它們是虛擬角色。

Tilly Norwood 的處境更複雜。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設定為一名「演員」,一個和真人站在同一條跑道上的虛擬人。觀眾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說台詞時的情緒?



在意識到她並不真正有血有肉時,又會不會出現「恐怖穀效應」——當一個虛擬形象過於逼真,卻又無法完全像真人時,人們會感到怪異和排斥。AI 演員正處在這個邊緣地帶,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 AI 能不能演,而在於觀眾願不願意看。也許未來會出現一種「分工」:觀眾樂於在短視頻、廣告甚至低成本劇集中接受 AI 演員,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電影、舞台劇裏,真人演員依然不可替代。換句話說,決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遠的,不是經紀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這些真正用腳投票出來的觀眾緣。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第一批白人度假的中產,已經後悔了
載近2000人豪華郵輪爆發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
章瑩穎男友國慶探望章父並直播,網友勸其早結婚
歌手楊宗緯從2米高台跌落,致右手骨裂、6根肋骨斷裂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大豆豐收中國不買 “特朗普考慮100億美元援助”
52歲萊溫斯基久違現身 聊起和克林頓往事淚流滿麵
為啥馬斯克繳稅那麽少?頂級富豪們是這樣逃稅的
韓國的“愛韓國反華遊行”,被總統批評損害國格
川普擺"2028競選帽" 怒懟:醫保不給非法移民 決不妥協!
1400萬輛新能源車跑高速,充電樁夠用嗎?
敏感時刻,美軍一核武器指揮官突然宣布!
美軍襲擊委內瑞拉附近海域“販毒船隻”,船上4人死亡
美籍韓裔男在解放軍艦隊附近放無人機 被港警逮捕
曼徹斯特襲擊嫌犯為敘利亞裔 未列入英反恐計劃
江西南昌大佬,造出千億芯片巨頭
“七巨頭”的AI賭局,綁架了整個美國經濟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內大規模海上鑽探禁令違法
失業+資訊黑箱+歧視印度人 K簽證犯眾怒 官方失算
中國十一流行“假裝旅行”:國外代拍40元 頭等艙打卡千元
威廉王子:等我成為英國國王,我將改革君主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愛範兒 2025-10-02 20:43:03

「下一個娜塔莉·波特曼!」

「好萊塢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麗·約翰遜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這位快被誇上天、被好萊塢星探們追逐的新人演員,叫 Tilly Norwood,最近剛剛出道。

首位AI女演員簽約出道,好萊塢炸鍋,同行陰陽

在吸引大量關注的同時,也收獲了同行們不懷好意的目光。不是因為她太優秀,而是因為她不是個人——字麵意義上的,因為這是個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張幹淨的臉孔,能演超英大片裏的配角,也能出現在 BBC2 的喜劇小品裏。但唯一的問題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國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員」。從臉到聲線、從履曆到社交賬號,全部都是虛擬構建。

在社交媒體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樣發帖,路透自己試鏡和出演現有電影(例如《神奇女俠》)的照片,還發布日常生活的瞬間。她還主演了一部喜劇小品。



她的背後,是一家荷蘭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創始人本身也曾經是演員出身,專門製作高科技創新內容。他們的目標,是讓 Tilly 成為「下一個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數月間,原本不屑一顧的經紀公司,如今已經紛紛拋來橄欖枝。但同時,現實中的演員群體卻在社交媒體上冷嘲熱諷:「謝謝你讓我丟了飯碗。」



站在風口的 AI 演員

有一說一,虛擬人不是什麽新鮮東西。至少,在中日韓都已經頗為流行,也就是好萊塢還死守著防線。不過,對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發布——兩個撞一塊了。

Sora APP 昨天的發布,已經讓人看到了短視頻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質。背後正是 Sora 2,這個OpenAI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這款視頻生成模型已經能穩定輸出高質量的視頻,畫麵邏輯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這些都是網友隨手跑出來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動來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為是從電影裏麵截圖出來的片段——很難不讓人暢想它在影視行業的應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鏡頭,且不隻是空鏡,而是帶有人物表演的。



這都已經有希區柯克那味兒了。

這是所有視頻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讓視頻創作,像寫作一樣輕便。未來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創作者出一個主意,AI 幫忙打磨,形成一個完整的劇本,圖片生成工具幫忙落實美術風格,視頻生成分鏡腳本,再一鍵生成 AI 演員——齊活兒了。

其實在 Sora APP 上就已經能看到,Sora 2 對人物動作和情態的把握非常驚人,語音的生成它也包圓了。那麽,當 AI 可以一鍵生成環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詞,那一個「演員」還需要存在嗎?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這個臨界點上:她不是替代某一個角色,而是替代整個職業。

如此,好萊塢演員們才警鈴大作。英國演員艾米麗·布朗特在參與一檔播客期間得知 Tilly Norwood,驚呼:我們完蛋了。



你演戲?那我呢?

演員們對這位新「AI 同行」的敵意,可以說是毫不掩飾。一方麵,這是生存威脅:AI 演員沒有工會、沒有加班費、也不會罷工。另一方麵,它觸及了演員行業的核心價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萊塢編劇與演員工會去年曾因 AI 版權和替代問題大罷工。如今 Tilly 的走紅,更像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她的臉和我長得太像了,卻能被用在任何劇本裏。那我怎麽辦?」

是啊,那演員們怎麽辦?經紀和製作公司看中成本與效率。一個 AI 演員可以無休止拍戲,不存在日程衝突,也沒有緋聞困擾。同時,品牌方也會樂見其成:虛擬形象更容易被控製,不容易「塌房」。



但問題在於:觀眾願意買單嗎?

影視作品的魅力,來自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情感聯結。一個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員,能否傳遞那種表演中細膩的分寸與把握?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技術已經很先進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早就已經很模糊.從視頻生成到現在,演員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娛樂工業的底層邏輯掀開。問題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觀眾願不願意看。

那些經典作品之所以動人,不僅僅是因為鏡頭精準,更因為演員在細節裏傳遞出的表演。這是他們的「創作」,用肢體、表情和語言,建構一個角色,展示角色的命運。



那 AI 演員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輩」可能是虛擬偶像——穩坐頂流多年的初音未來,洛天依甚至登上過春節聯歡晚會。但這些案例都發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語境裏,更重要的是,觀眾心裏很清楚:它們是虛擬角色。

Tilly Norwood 的處境更複雜。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設定為一名「演員」,一個和真人站在同一條跑道上的虛擬人。觀眾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說台詞時的情緒?



在意識到她並不真正有血有肉時,又會不會出現「恐怖穀效應」——當一個虛擬形象過於逼真,卻又無法完全像真人時,人們會感到怪異和排斥。AI 演員正處在這個邊緣地帶,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 AI 能不能演,而在於觀眾願不願意看。也許未來會出現一種「分工」:觀眾樂於在短視頻、廣告甚至低成本劇集中接受 AI 演員,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電影、舞台劇裏,真人演員依然不可替代。換句話說,決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遠的,不是經紀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這些真正用腳投票出來的觀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