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宣稱“欺騙一切”的公司,在成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獲得了矽穀最負盛名的VC之一a16z的A輪融資。他們的年經常性收入在一周內從350萬美元上升到700萬美元。
2025年3月,一個年僅21歲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Roy Lee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的一條帖子,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一場席卷矽穀的巨大波瀾。
他在社交網絡上直言不諱地宣布,自己因開發了一款幫助學生在技術麵試中“作弊”的AI工具而被學校停學。這條帖子病毒式地傳播開來,非但沒有讓他聲名掃地,反而引來了風險投資家們的蜂擁而至。這本應是一個學業生涯的汙點,卻成了他職業生涯的起點。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Lee為他那款被公然宣傳為“幫你搞定一切作弊”的工具Cluely,成功籌集了53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
僅僅兩個月後,矽穀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機構之一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領投了1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使這家初創公司的總融資額超過2000萬美元,估值達到約1.2億美元 。
在認真拆解了這家企業之後,我們發現Cluely其實是一個很有產品“品味”的AI會議軟件。它用最純正的AI原生思維,擊碎(重做)了“舊時代”的流程或者機製,例如Lee用這款軟件去約會,用這款軟件麵試。
一位長期跟蹤AI原生的投資人告訴虎嗅,Cluely的產品理念很好,會給一些會議的參考和提示,這是這款產品區別於其他會議產品的特點之一,比如同樣是AI會議產品的Granola,就沒有提示。不過對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這些功能,幾款產品很難有所區分。Cluely麵臨最大的挑戰,還是是否能夠持續迭代產品的更多功能。
我們試圖通過對Cluely的拆解,梳理這個00後團隊是如何做一款AI原生的會議產品;他們如何講一個營銷故事以及如何做增長。
重新定義AI時代的“作弊”與“生產力”
Cluely的定位極其清晰且具有顛覆性:它是一款AI驅動的桌麵助手,能在各種虛擬互動場景中(如求職麵試、銷售電話、在線考試和會議)提供實時的、無法被檢測到的支持。
其核心價值主張緊緊圍繞“隱形” (invisible) 和“無法被檢測” (undetectable) 這兩個關鍵詞展開,這既是其功能的核心,也是其爭議的源頭。
公司的宣傳口號非常直白:“思考是你做得最慢的事。不如讓AI來代勞” (Thinking is the slowest thing you do. Let AI do it for you instead)。
Cluely的商業化本質,是精準地抓住了傳統評估體係與AI原生世界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在當今社會,無論是企業的招聘麵試,還是學校的在線考試,其形式大多還停留在前AI時代,旨在考察個人的知識儲備和臨場反應能力。然而,現實是生成式AI的普及已經讓即時信息獲取變得輕而易舉。
Cluely正是利用了這一矛盾。
公司創始人Roy Lee認為,在AI時代,成功的標準不再是機械記憶,而是提出正確問題並高效利用AI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Cluely將自己定位為彌合這一差距的橋梁。
Cluely提供的產品是一款實時工作的AI桌麵助手,定位於“看不見的第二大腦”。它不是傳統的會議記錄軟件,而更像用戶的貼身智囊:應用程序以懸浮窗形式靜置於電腦屏幕上方,對用戶當前的所有活動“了然於心”。
其內置功能非常豐富。首先,它會類似於其他AI會議平台一樣,讓用戶自主選擇模板,並對應地調整回答風格。其次,它內置了大量針對於“會議進行”中的AI功能。
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實時記錄、事後總結,以及最重要的即時答案。
首先,Cluely可以同時獲取電腦屏幕內容和麥克風音頻,通過AI對正在進行的對話和顯示的信息進行語義理解,實時判斷用戶需要什麽幫助,然後以隱蔽方式將答案或建議顯示給用戶。
而且,這款工具不斷強調“完全不可被察覺”。它的窗口對用戶自己是可見的,但在共享屏幕、會議錄像或其他參與者視角下都是不可見的。Cluely不會以機器人身份加入Zoom或Teams會議列表,這保證了其他與會者不會發現有AI在場。
同時,Cluely窗口可以隨時隱藏或設為半透明浮於其他應用上,不影響用戶正常操作。這一特性使用戶能夠大膽地在正式場合使用Cluely獲取幫助,而無需擔心被“抓包”。甚至,針對在線考試等有嚴格監考的場景,Cluely聲稱其采用了底層的圖形渲染技術,可以繞過大多數在線監考軟件的檢測 。這一功能直接瞄準了學術和職業認證市場,也是其最具爭議性的特性之一 。
在我們實際體驗過程中,其表現確實難以被檢測到,例如,Cluely可以讓用戶自主選擇“隱身”或者“不隱身”。如果選擇隱身的話,即便在本地打開Cluely進行截屏,Cluely也展現出了其“隱形”特質。下麵左圖為非隱身狀態,而右圖則是隱身狀態下,同樣畫麵的截圖,能看到,Cluely 已經“消失”了。
Cluely會在後台監聽會議,將重要的信息和關鍵數據會被提煉成要點,讓用戶不錯過重點。在我們親自測試的結果中,當進入一場線上會議後,隻需要掛起Cluely,它就能夠幾乎實時且隱身地總結會議中所有的信息。
這類似於Otter.ai等會議記錄工具,但Cluely強調邊進行邊記錄,而不是事後提供紀要。
不僅如此,Cluely開完一場會後,其提供的總結質量和結構化程度反而非常高,並且提供 AI 問答功能:
當在會議、麵試中被問到問題時,或需要對某話題發表看法時,Cluely會立刻在屏幕上方的半透明窗口中顯示AI生成的答案供用戶參考。它借助AI和聯網知識庫,可以回答與當前情境相關的問題,甚至包括專業技術問題。
Cluely不僅能回答直接的問題,還能結合當前屏幕展示的資料、曆史對話等進行上下文理解,提供相關信息。
它相當於幫用戶即時檢索資料庫和互聯網,將有用的信息推送出來。
Cluely並非與某一家會議軟件深度集成,而是采用音頻捕獲等通用技術,因而幾乎支持所有常見通訊軟件。官方列出支持Zoom、Slack、Webex、Microsoft Teams等,涵蓋視頻會議、在線通話、即時通訊等多種平台。
在我們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即便不是上述會議平台,它也能展現出十足的能力,隻要能夠監控到能夠“發聲”的平台,它基本都能夠支持。比如,我們就用Google meeting使用了一番,其工作流銜接的非常好。

我們試過的Cluely的中文會議場景,提煉的也很精準
Cluely的應用場景極為豐富,幾乎覆蓋任何需要即時應對知識型問題的情境,像是Roy自己就通過它成功拿到過亞馬遜的實習offer。
其次,像是工作會議、銷售和客服記錄、學業和作業、日常交際,Cluely都展現出了實際的功能。有趣的是,Cluely甚至展示了在社交約會場景中的應用:Roy在產品宣傳視頻中飾演一名男士在高檔餐廳相親,全程用眼鏡訪問Cluely,在對方麵前偽裝自己的年齡和興趣愛好。
當女生談論藝術品時,Roy不會欣賞,Cluely立即給他提供了相關的知識點讓他附和。但最終這段對話露餡,女生憤然離席,該視頻在網上爆紅,引發對“AI約會作弊”的熱議。

可以看到,Cluely的用戶畫像相當多元,但集中於需要快速獲取知識、提升表現的群體。目前來看,主要用戶是年輕的知識工作者和求職者,比如應屆畢業生、程序員、銷售代表等,對這類人來說Cluely提供了捷徑。
在收費模式上,Cluely采用免費增值(Freemium)策略:基礎免費版本每天可獲得15次AI回答,而專業版Pro訂閱每月收費約20美元,可不限次數使用。
哥倫比亞學生的“出埃及記”,從被開除到創業英雄
Cluely由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共同創立:21歲的Roy Lee擔任聯合創始人兼CEO,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是Neel Shanmugam。公司的公眾形象和戰略方向主要由Roy Lee主導。
Roy Lee的背景極具Z世代特征。他是一名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學生,具備紮實的編程能力。然而,與傳統的“技術宅”創始人不同,Roy對市場營銷有著異乎尋常的理解和天賦。他自稱是第一批“在TikTok上長大”的創始人,這種成長環境讓他對社交媒體的傳播邏輯有著深刻的直覺 。
他甚至自信地宣稱,如果說他在世界上有什麽能做到頂尖水平,那很可能就是市場營銷。他認為,在科技圈,既懂技術又懂Instagram和TikTok傳播邏輯的人幾乎為零,而他恰好是這個交集中的一員。這種技術與營銷能力的罕見結合,成為塑造Cluely獨特發展路徑的關鍵因素。
Cluely的誕生故事充滿戲劇性,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出埃及記”。2024年初,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Roy和Shanmugam開發了一款名為“Interview Coder”的AI工具,旨在幫助學生應對科技公司高壓的技術麵試。
Roy甚至親自使用這款工具,成功通過了亞馬遜、Meta和TikTok等頂級公司的麵試 。
轉折點發生在他公開演示這款工具之後。這一舉動引起了相關公司的警覺,導致他的工作offer被撤銷,哥倫比亞大學也隨即展開調查。2024年4月,學校以違反學術誠信政策為由,對Roy處以停學一年的處分(哥大因學生隱私拒絕置評)。有趣的是,Roy稱自己早就深入研究學生手冊了,但沒想到最後的結果並沒有變化。
麵對這一重大挫折,Roy沒有選擇沉淪,而是將其轉化為一次徹底的自我重塑。他將這次停學經曆描述為一個“關鍵時刻”,認為它“燒掉了通往其他道路的所有橋梁,隻留下了創業這一條路”。通過這種敘事,他成功地將一次因“不誠信”行為而受到的懲罰,重塑為一個破釜沉舟、投身創新的英雄主義創業起點。
他離開紐約,搬到舊金山,租下三層樓的民宅作為辦公室兼員工宿舍,過起了“創業即生活”的日子。
他與Shanmugam一起將Interview Coder升級並更名為Cluely,正式從一個學生項目轉型為一家全職運營的初創公司。

Cluely 3 位創始人,圖片來自:sfstandard
Roy的創業之路真正起飛,始於他選擇將自己的“醜聞”公之於眾。2025年3月,他在X平台上發布了一係列帖子,詳細講述了自己因開發麵試作弊工具而被哥倫比亞大學停學的經曆 1。 這一舉動堪稱一次教科書級別的危機公關和病毒式營銷。帖子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爆,吸引了大量關注和討論。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風險投資家們的注意。
在傳統觀念裏,這樣的故事是投資的“雷區”,但在這個追求顛覆和增長的時代,它反而成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標簽。VC們看到了一個敢於挑戰規則、深諳Z世代心理、並且能引發巨大流量的創始人。結果是,在帖子發布後的短短一個月內,Lee就為Cluely鎖定了53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超級冒險的創始人世界觀
要理解Cluely這家公司的內核,就必須理解其創始人Roy Lee獨特的世界觀。
Roy認為,普通人與像馬克·紮克伯格這樣的超級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並非智力,而是敢於承擔更大、經過精心計算的風險的信心。他以自己為例,在短短5個月內從一個“無名學生”變成一個手握500萬美元融資的CEO,這本身就是一次成功冒險的證明 。
這種對風險的崇拜,也體現在Cluely的產品上,它鼓勵用戶在求職、考試等高風險場景中進行一次“冒險”。
他宣稱,“作弊”的概念正在演變。對於在AI環境中長大的Z世代來說,使用AI工具輔助思考和表達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上一代人使用計算器一樣普遍和正常。他將自己視為一個加速者,正在“加速一個注定要滅亡的行業(傳統教育)的崩潰”。
Roy非常崇尚矽穀極客文化和“Work Hard, Play Hard”的極致結合,他把團隊營造成一個科技兄弟會:16名全職員工大多是大學輟學生,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但工作之餘大家同吃同住、健身、開派對,辦公室經常燈紅酒綠宛如內容創作工作室。
Roy的世界觀還帶有一種虛無主義式的雄心。他曾說:“我們最終都會死去,一千年後沒有人會記得我們。既然如此,我不如在我活著的時候,盡可能地讓人們深刻地記住我”
所以,他最近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平台裏,Cluely的瀏覽量到10億次”。為此,Cluely 還宣布計劃招聘50 名“增長實習生”,要求他們每天至少發布四條 TikTok 視頻。
Cluely的未來挑戰
在初創公司層麵,Cluely的競爭對手主要分為兩大陣營:“道德派”與“複刻者”。
首先是“道德派”會議助手。
市場上存在大量與Cluely定位相反的競爭者,它們強調的是透明、合規和團隊協作。例如Otter.ai, Fireflies.ai, Fathom, 和Granola等,它們的核心功能是公開地記錄、轉錄和分析會議內容,旨在提高團隊的協同效率和信息透明度,而非為個人提供隱秘的實時輔助。
它們賣點是“生產力”和“透明度”,與Cluely的“作弊”定位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事實上,Cluely的競品並不少。
曾有創業團隊推出了“Leetcode Wizard”,號稱是“一款隱形桌麵AI工具,能立刻提供所有LeetCode題目的答案,如同在耳邊安裝了ChatGPT”。
此外還有Interview Solver、UltraCode AI等工具,專注於在技術麵試中提供代碼答案和解題提示
同時,由於Cluely打開了這個“AI麵試助手”的話題,市場上也出現了“反作弊”的對立麵。有創業公司推出了檢測Cluely的工具,如Validia公司開發了名為“Truely”的免費軟件,聲稱隻要在麵試或考試電腦上運行Truely,就能檢測是否有Cluely在後台運行並發出警報。
Cluely最核心的差異化優勢並非技術,而是其品牌定位和市場策略。它是市場上唯一一個,也是第一個敢於公然以“作弊”為賣點並獲得巨大成功的公司。
這種極具爭議性的定位,為Cluely構建了一道獨特的品牌護城河。它像一塊磁鐵,精準地吸引了那些對現有規則不滿、渴望走捷徑的特定用戶群體。
同時,這種“離經叛道”的姿態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營銷武器,為它帶來了傳統營銷手段無法比擬的、海量的免費媒體曝光和社交媒體討論。這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因為模仿就意味著要承擔同樣的道德風險和品牌爭議。
在一場播客中,a16z的合夥人Bryan Kim也明確指出,Cluely的病毒式分發能力是其核心護城河。
盡管Cluely的故事引人入勝,但其光環之下潛藏著巨大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風險。
這些風險貫穿於產品、商業、競爭和道德等多個層麵。 比如,“作弊”這個標簽是Cluely獲取消費者市場關注的利器,但它很可能成為其進入利潤豐厚的企業市場的絆腳石。大型企業通常有嚴格的合規、法務和道德準則,它們很難公開采購並部署一個以“不誠信”為賣點的工具。
歸根結底,Cluely已經超越了一家普通科技公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場大型的、正在進行中的社會實驗。這場實驗的核心,是在測試AI時代人類社會的道德邊界、價值取向和注意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