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日前提出台灣先進製程晶片必須有一半在美國境內生產,在台灣朝野引發反彈。法新社1日發自台北的報道指出,台灣政府駁回了這種可能性。台行政院副院長:台灣從未承諾晶片生產與美國五五分 https://t.co/2vntLzd2Vh pic.twitter.com/3I0zeFD0nu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October 1, 2025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0月1日剛剛參加完台美關稅新一輪談判返回台北。他當日在桃園機場向媒體表示,台灣談判團隊從未做出與美國晶片五五分的承諾。這次沒有討論這項議題,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鏈上占居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全球90%的先進晶片生產都在台灣。這種優勢也被看作是台灣當前麵對日益提升的中國壓力的”護國神山”。但特朗普年初重返白宮後,多次對台灣的晶片生產優勢地位表達不滿,並施加壓力,要求台灣加大赴美投資,生產晶片。
台灣在野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日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台美經貿關係非常密切,政治立場上台灣也是親美,但絕不是毫無止境,絕對不可能奉上台積電。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則向中央社表示,美方提出的五五分想法「非常不切實際」。他認為,單就台積電美國建廠的進度來看,在特朗普本屆總統任期內,也絕對不可能達成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目標。
包括晶片在內的通訊科技產品在台灣對美出口中所占比例高達70%。但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對先進晶片需求的增長,台灣對美貿易順差也不斷擴大。台美圍繞特朗普政府關稅措施的談判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晶片是數字化時代的關鍵技術組成部分,是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領域之一。
在台灣之外,韓國也是晶片生產的重要基地,而且根據韓國工業部1日發布的數字,韓國9月份晶片出口環比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