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厚製造業基礎支撐起電動汽車迅猛發展,不斷衝擊著美國車企脆弱的安全感。
“看看我們的處境,真是令人卑微。”當地時間9月30日,美國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底特律舉行的一場活動中警告,美國在製造業和關鍵技術領域遠遠落後於中國等國家,美國的製造、物流、建築等藍領產業正因勞動力短缺和生產率下滑而脆弱。他呼籲美國政企聯手加強職業教育、學徒製項目和對小企業的支持,消除阻礙藍領發展的製度性障礙。
據《財富》雜誌網站消息,當天在底特律的密歇根中央車站舉行的“福特Pro加速峰會”,有數百名來自美國製造、建築和物流行業的高管出席。法利借此機會開啟了關於美國競爭力的緊急對話,在勞動力短缺和生產率下滑威脅國家工業支柱的背景下,他呼籲采取大膽行動和建立新型合作關係,以重振美國的領導地位和創新力。
法利擔憂中國憑借持續投資和連貫戰略,正在製造業和關鍵技術上迅速超越美國。
當被問及美國國內製造、物流、建築這樣的“基礎經濟”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如何時,法利回答:“我們遠遠落後……當你看看我們的基礎經濟領域現狀,以及社會對這些工作的接受與認可度時,確實令人感到卑微。”
他敦促美國企業和決策者迎頭趕上:“我們真的需要言出必行,把錢投入進去。”
法利談到自己在其他先進製造國家的見聞,描述了一種沉重感:美國並沒有進行他認為必要的投資來跟上步伐。
“當你去中國、韓國、日本……他們所做的就是投資。實實在在的投資。”法利談及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和經濟重點時表示,“你可以認同或反對他的政策,但我不確定這些政策是否契合基礎經濟的需求。”
在法利看來,美國的亞洲競爭對手之所以脫穎而出,在於它們構建了完善的體係,不僅僅口頭承諾,更通過切實的政治與資金支持,強化藍領崗位的重要性。
他表示,在中日等國,一份貿易或製造業領域的中產崗位能改變人生,這與美國工業鼎盛時期藍領崗位的意義如出一轍。這種投入還延伸到全麵的培訓與學徒項目,確保關鍵領域擁有穩定的勞動力供給。
他說,這與美國當前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美國社會對藍領行業的價值認可持續下降,導致國內長期勞動力短缺與生產率停滯,使經濟陷入脆弱境地。
法利呼籲私營企業與政府雙管齊下:加大職業培訓的實際投入、扶持小企業、清除阻礙該行業發展的官僚障礙。
《財富》雜誌認為,法利的觀點與當前美國全國性政策討論高度相關,其中包括特朗普政府聚焦的“製造業回流”與擴大職業培訓等議題。
盡管認可這些政策的初衷,法利仍警告,僅靠現有政策無法解決勞動力需求危機;隨著國內生產規模擴大,熟練勞動力的缺失可能推高成本、導致生產延誤,最終損害企業與消費者雙方利益。
同樣出席峰會的民主黨籍密歇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堅稱,美國在製造業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也表示“不能掉以輕心”。
她特別提及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當被問及美國若不加大投資將麵臨何種風險時,惠特默直言:“中國將占據主導地位。”
她警告,若無法有效競爭,美國將失去“高薪崗位,失去智力領導力,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將受挫”。
惠特默以今年9月慕尼黑國際車展為例說,展會上的展品大多來自中國企業。
“我們必須嚴肅對待此事,否則將給所有人帶來嚴重影響。”她稱,中國的產業扶持讓企業得以具備價格競爭力,“這已對歐洲行業造成‘毀滅性影響’,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在美國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法利過去多次發表過類似觀點,對美國製造業尤其是汽車製造現狀憂心不已。
今年6月,法利在美國阿斯彭思想節的一次小組討論中說,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表示:“世界上70%的電動汽車是中國製造的。他們擁有更先進的車載技術,華為和小米出現在每一輛汽車中。你上車後無需配對手機,你的數字生活會自動映射到車內。”
法利補充說:“除此之外,他們的成本和汽車質量遠遠優於我在西方看到的產品。我們正在與中國進行全球競爭,不僅僅是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如果我們輸掉,福特就沒有未來。”
在29日播出的一檔播客節目中說,法利再度表示:“競爭激烈的現實是,中國是電動汽車行業中的700磅大猩猩。根據我們從中國看到的情況,特斯拉、通用汽車或福特都沒有真正的競爭力。中國正完全主導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