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美國會參議院9月30日先後否決兩黨撥款法案,當地時間10月1日0時1分,美國聯邦政府近7年以來再次“關門”,數十萬聯邦雇員不得不麵臨強製休假或被裁員,眾多聯邦部門的服務也“停擺”。
當地時間30日晚,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主任沃特發布備忘錄,指示各政府機構開始執行其“有序停擺”的預案。不受影響的部門包括軍方、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等執法部門、聯邦航空管理局和郵政局等。
參議院共和黨人10月1日將再就臨時撥款法案投票
參議院共和黨人決定10月1日再次就共和黨的臨時撥款法案以及民主黨提案進行程序性投票。根據已安排的投票日程,參議院此次會期可持續至10月3日或4日(10月2日休會);眾議院本周則不舉行會議。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圖恩希望10月1日能再有5名民主黨參議員支持共和黨提案,但他否定了為爭取更多民主黨票數而修改法案內容。
美國聯邦政府運轉資金本應來自年度預算撥款。國會兩黨通常應在10月1日新財年開始前通過新的年度撥款法案。但由於近年來兩黨爭鬥激烈,往往無法及時達成一致,國會便試圖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暫時維持聯邦政府運轉。過去一年中,美國聯邦政府多次麵臨“停擺”危機,國會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均在聯邦政府資金耗盡數小時前才通過短期支出法案。
美聯邦政府“關門”將造成什麽影響?
在美國,雖然政府關門不是什麽新鮮戲碼,但今年的關門風險不同往年,幕後邏輯更為複雜。
一旦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大約80萬名聯邦雇員會被迫無薪休假,承包商賬單無法及時支付。
對於低收入家庭,打擊會更快到來。
交通、旅行、醫療、公共衛生等都將受到影響。
半個世紀以來 美政府“關門”20多次
上次也是特朗普任內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因共和、民主兩黨政策分歧導致撥款中斷而“停擺”已有20多次。上一次也是最長的一次“停擺”發生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民主黨反對特朗普提出的美墨邊境牆項目撥款,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爭鬥不休,導致政府關門35天。當時大約四分之一的聯邦政府機構“關門”持續五周,殃及80多萬名政府雇員,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億美元。詳情>>
在美國民眾輿論方麵,多項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政府“關門”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政治行為,反感用權力僵持來操弄公共機構。對於一次次的政府“關門”危機,美國民眾也開始顯現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