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2025年全球機器人報告》。根據報告,2024年全球新安裝機器人數量達到54.2萬台,是十年前的兩倍多,其中,中國新安裝近30萬台,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幾乎是美國的十倍。中國仍是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去年中國在役工業機器人存量突破200萬台,居全球首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是1987年成立於德國法蘭克福的非營利組織,主導全球機器人行業研究與合作。
其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新安裝數量達29.5萬台,創曆史年度新高,占全球新安裝量的54%。
此外,中國本土廠商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首次超過外資供應商:2024年,中國本土廠商的國內市場份額攀升至57%,而過去10年這一比例約為
28%。
2024年,中國在役工業機器人存量突破200萬台,居全球首位。報告指出,隨著中國機器人產業不斷開拓新市場,沒有跡象表明需求將減少。直至2028年,中國製造業的機器人需求仍有巨大潛力,有望實現年均10%的增長。
IFR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安裝機器人數量達到54.2萬台,是十年前的兩倍多。
日本維持了全球第二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2024年新增安裝量為4.45萬台,同比小幅下降4%。同時,日本在役工業機器人數量增長3%,目前已達45.05萬台。預計2025年,日本機器人需求將以較低的個位數增速小幅增長,未來幾年增速將加快至中等個位數水平。
美國是美洲地區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24年新安裝量占美洲總量的68%。但與此前一年相比,2024年美國工業機器人新安裝量下降9%,至3.42萬台。美國的機器人主要從日本和歐洲進口,本土供應商較少,但國內有大量機器人係統集成商提供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
按2024年年度安裝量計算,韓國是全球第四大機器人市場,僅次於中國、日本和美國。2024年,韓國工業機器人新增安裝量為3.06萬台,同比下降3%。自2019年以來,韓國年度裝機量一直穩定在3.1萬台左右。
印度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2024年新增安裝量達0.91萬台,同比增長7%,創曆史新高。汽車行業是主要增長驅動力,占印度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45%。按年度裝機量計算,印度位列全球第六,排名高於德國一位。
2024年,歐洲工業機器人新增安裝量下降8%,至8.5萬台,但這仍是曆史第二高的年度裝機量。
2024年,德國機器人新增安裝量下降5%,至2.6982萬台,這是繼2023年曆史峰值之後的第二高年度裝機量,占歐洲年度總裝機量的32%;意大利是歐洲第二大機器人市場,2024年新增安裝量下降16%,至0.8783萬台;西班牙憑借汽車行業的強勁需求,以0.51萬台的新增安裝量升至歐洲第三;法國則以0.49萬台的新增安裝量(同比下降
24%)跌至歐洲第四。
“最新的世界機器人統計顯示,2024年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為曆史第二高水平,僅比兩年前的曆史最高紀錄低2%。”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孝幸表示,“許多產業正在轉向數字化和自動化時代,帶動了巨大的需求增長。2024年全球正在運行的工業機器人總數達466.4萬台,比上一年增長9%。”
2025年9月23日,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視覺中國
伊藤孝幸指出,中國推動製造業基地現代化的戰略,已在自動化進程中達到新的裏程碑。“中國機器人存量3年內翻番,2021年突破100萬台,2024年更達到200萬台。”
IFR預計,即便麵臨著地緣政治緊張、地區衝突以及貿易中斷帶來的負麵影響,但沒有跡象表明機器人行業會停止增長,全球整體趨勢仍然向好。預計2025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將增長6%,達到57.5萬台。到2028年,全球安裝量有望突破70萬台。
《紐約時報》25日形容,中國工廠不僅在使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其製造機器人的技術也得到了提升。政府利用公共資金和政策指令,激勵中國企業成為機器人以及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其他先進技術領域的領導者。
過去十年裏,中國開始了大規模行動,在工廠推廣機器人,成為機器人的製造大國,並把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結合到機器人行業中來。
科技研究公司Omdia的首席分析師蘇連傑表示,中國的企業已從國家層麵的大力推動中受益,這與中國的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方式完全一樣。
“這並非偶然,”蘇連傑說,“中國的企業在這方麵投資已有多年。”
報道稱,中國讓自己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努力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大力推動工廠自動化。自2017年以來,中國工廠每年安裝的機器人數量超過15萬台。與此同時,製造業的產出也在大幅增長。截至今年年初,中國工廠生產的製成品已占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超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英國的總和。
此外,中國的人工智能行業高度聚焦於運用這項新技術,來追蹤和優化工廠設備性能的各個環節。
在上海從事自動化行業供應鏈研究的顧問卡梅倫·約翰遜表示,中國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迅速介入,判斷哪些機器運行良好,哪些機器略有不足。他還說,在中國以外的地方,“人們還沒有把人工智能視為一個製造業工具,至少目前還沒有,不像中國人正在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