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官方力推的抗戰電影《731》上映首日票房開出紅盤,但購票平台的觀影後差評率卻直逼多部中國網民公認的爛片,電影官方社媒賬號的留言區也“淪陷”,出現大量直呼“退錢”“消費愛國情懷”的批評聲音。
以侵華日軍731部隊為題材的電影《731》,星期四(9月18日)上映首日票房飆破3億元(人民幣,下同,5400萬新元),星期五(9月19日)的票房成績也輕鬆跨過5億元門檻,售票平台貓眼預測最終票房將上看15億元。《大河報》稱,這部視頻已打破中國影史首映日總場次冠軍等10項紀錄。


中國官媒新華社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的731部隊,以“防疫給水”(即負責疫情預防、清潔用水)為名秘密研製細菌武器,開展人體實驗。《731》一片中,主角王永章等人被強行抓進731部隊“特設監獄”,在遭受折磨後仍抗爭求生,“揭露了侵華日軍細菌實驗、凍傷實驗、毒氣實驗、活體解剖等極端暴行”。
這部中國主旋律電影因而頻頻使用“民族之痛”“曆史真相”“勿忘國恥”等宏大用詞來自我標榜,從製作到上映後的宣傳推廣,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公開信息顯示,《731》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宣傳部、吉林省委宣傳部、哈爾濱市委宣傳部、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製作。星期三(9月17日)在哈爾濱舉行的全球首映式上,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勤,省政協主席藍紹敏等高級官員都有出席。

實驗對象,包括小孩。(《731》劇照)
電影《731》全球首映式星期三(9月17日)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圖為“七三一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導演趙林山、演員薑武、李乃文、孫茜、林子燁(從左至右)在首映式現場。(中新社)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還特意選在被中國官方視為抗日戰爭起點的“九一八”事變94週年紀念日當天上映。
日本放送協會(NHK)認為,每年9月18日被認為容易點燃中國民眾的反日情緒。共同社則直言,《731》的上映預計將讓中國民間反日情緒升溫。

電影《731》,香港澳門跟內地,同步918上映。(《731》海報)
儘管不確定是否有關聯性,但去年9月18日,廣東省深圳市日本人學校一名10歲男童被一名中國男子持刀襲擊受傷,次日不治身亡。事件雖已過去整整一年,日本人在中國受害的案件仍時有發生,在華日本人持續對安全感到擔憂。
日媒報道稱,深圳日本人學校星期四停課,上海日本人學校改為線上授課。日本駐華大使館還呼籲旅居中國的日本公民注意安全,外出時盡量不要用日語大聲交談,提醒稱“需特別注意反日情緒高漲”。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區以“給水防疫”為名,秘密進行慘無人道的細菌戰研究。(《731》劇照)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星期四在例行記者會上,也被問到當天上映的《731》和中國今年接連推出的多部二戰題材電影,希望向外國政府傳遞什麽信息?有無向日本傳遞的特別信息?
林劍回應稱,中國今年舉行紀念抗戰勝利活動,目的是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相關題材影視作品也是提醒世人以史為鑒、維護和平。“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安全的國家。我們歡迎包括日本在內各國人士來華旅遊、學習、經商和生活,將繼續一視同仁維護在華外國人的安全。”
而在《731》上映首日,中國多地黨政機構、國企和學校等也以“銘記曆史”的名義,組織了觀影活動。這些機構星期四紛紛在各自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731》觀後感貼文,有數百篇之多。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的微信推文稱,當地中共黨員和幹部群眾被組織觀看電影後,心情久久難以平複,紛紛表達內心激動。“這段血淚史不敢忘,不能忘!”“這不僅是一場電影,還是一堂曆史課。”

《731》差評不斷
不過中國社媒上對《731》的評價卻是另一幅光景。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閃電新聞報道,《731》的第一批觀眾口碑呈現鮮明的兩極分化。有人為曆史厚重感落淚,有人因敘事斷裂憤然離場。好評的核心幾乎都圍繞視頻題材的特殊性展開,更多是源於題材本身帶來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
但“一星”差評也不少。打“一星”的觀眾評論稱,《731》全片沒有主線和戲劇衝突,好像電子演示文稿(PPT),重要時間點全靠字幕,大量人工智能(AI)製作的場麵像是在看網絡短劇,總少了些想看到的東西,觀眾的最初期待與實際觀影體驗落差不小。
因此,《731》官方微博賬號的留言區在電影上映後畫風突變,原本因愛國情緒而一麵倒支持電影的聲音,被不斷湧入的網民批評淹沒,“拍成這樣,對得起列祖列宗嗎”“導演是日本人吧”“日本本來就不承認731和(南京)大屠殺,看了這電影更樂了”,要求“退錢”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而當《731》官方微博星期五繼續發文稱“絕不原諒731罪行”宣傳電影時,得到的最多點讚回複是:“絕不原諒你們!這麽嚴肅的題材拍這麽爛! ”
這場差評風波也蔓延到中國最主流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上。一條對《731》給出五星好評、獲得逾3000人點讚的短評寫道:“在震撼的曆史麵前,導演是拖後腿的那個。”而獲得最多點讚的豆瓣長篇影評則直接批評《731》是“消費愛國情懷的純爛片”。
公開資料顯示,《731》導演趙林山此前隻拍過三部作品,2012年上映的《銅雀台》是他唯一有豆瓣評分的電影,憑借5.3分的成績躋身爛片行列;另一部2018年上映的《黑道聖徒》,和2012備案拍攝迄今未上映的《我的前任是極品》,則被中國網民形容是“一聽名字就是爛片”。
網民們的情緒也直接反映在客觀的電影大數據上。
長期追蹤中國電影票房數據的微博大V“電影票房”星期五淩晨發文指出,《731》上映首日的貓眼購票好評有8841個,差評4151個,好評率68%;另一大購票平台“淘票票”好評5184個,差評1700個,好評率75.3%。兩大平台購票觀後好評率在今年票房破億的視頻中,僅高於《封神第二部》與《醬園弄·懸案》,位列倒數第三。
中國購票平台的好評評分被普遍認為虛高,上述兩部對比電影的豆瓣評分均在6分以下,這也意味著《731》如果像其他商業片般讓網民暢所欲言評價,最終開出的豆瓣評分可能不太好看。不過,這部獲得官方加持的愛國視頻,在不少平台的差評都陸續遭到刪除,即便這依然擋不住新的差評前赴後繼滾滾而來。
《731》的口碑滑鐵盧,無疑是中國主旋律電影生意經的一記警鍾。儘管沉重的曆史記憶足以點燃中國民眾的愛國情懷,但當一部電影連最基本的製作品質都失守時,單靠政治動員與情感號召便很難不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