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鳳凰衛視報道,在查理·柯克遇刺案中,盡管凶手泰勒·羅賓遜已落網,但仍有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在網絡中快速擴散,本期鑒證組就要圍繞此案背後的信息展開調查。
(一)擊殺查理·柯克的到底是“哪把槍”?
案件一經披露後,立刻引發全球網友關注。大家開始通過種種信息還原犯罪畫麵,甚至猜測泰勒當時使用的是什麽型號的槍。猶他州長給出的信息是:這是一把毛瑟98 .30-06口徑的老式步槍,但外界還有很多不同說法。

白孟宸(《新聞鑒證組》評論員):“毛瑟是指的它跟德國當年經典的毛瑟98步槍之間一定是有關係,就是基於毛瑟的步槍,很多人能數出10款以上。在美國,槍械文化導致了大量的跟槍相關的攜行具,包括射擊經曆,要比在其他國家要方便獲得很多。那麽.30-06,其實是美國很經典的一個子彈的口徑。”

白孟宸:“這個子彈為什麽會被選擇?.30-06口徑子彈是美國人在一戰、二戰中使用的子彈,它的威力很大。到現在為止,它也是美國的一些獵人經常用的一款子彈。毛瑟98實際上是一個單發步槍,打一槍就要拉一下槍栓,這就說明泰勒知道自己幾乎沒有第二槍的機會。而且這支槍的後坐力遠大於克魯克斯在刺殺特朗普時所選擇的AR-15。”
梁茵(主持人):“選擇這樣一把槍,是否代表泰勒對自己的射擊技術非常自信?”

白孟宸:“他有很豐富的射擊經驗。雖然他的社交媒體賬號基本上已經被關停,但還是有很多人找到了他過往經曆的照片。美國的擁槍文化,讓很多的美國孩子從十幾歲,有些僅有十二三歲時,就開始有第一支槍。不用十年,五年後,他的這種射擊經驗就可能很高了。”
在泰勒母親的社交媒體賬號,媒體找到了一些家庭活動照片,其中包括家庭成員共同參觀槍械展的圖片。

根據檢察官公布的信息,這支步槍是泰勒爺爺的,父親作為禮物送給了泰勒。有人說,泰勒的打擊點是在柯克的頸部,這麽看來似乎就是帶著一擊致命的決絕。
(二)下半旗待遇背後的政治化操作
查理·柯克被刺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下半旗為其致哀,甚至啟用了空軍二號運載其靈柩,為什麽柯克能夠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
CNN及路透社在報道查理·柯克遇刺事件時候,都在他的身份前麵加了這樣一個詞:美國保守派活動家。美國商業新聞頻道CNBC和BBC在報道時,也增加了一個定語,說他是“特朗普的盟友”。

白孟宸:“2016年之前,柯克跟特朗普的關係並沒有那麽深。2016年,他接受美國《連線》的采訪時,曾說我不是特朗普的鐵杆,但是我會投票給他。但隨著特朗普在共和黨黨內選舉,包括美國選舉層麵的這種優勢的顯現,柯克和其背後的整個派係與特朗普的派係之間,開始有了緊密聯係,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特朗普的長子——小特朗普。柯克的優勢之一,是他很認真地深耕於美國的“Z世代”,尤其是大學。2024年,據說他去了25所以上的美國大學校園,然後以類似‘你們被洗腦’這樣的刺激性題目,去跟美國大學生進行宣傳。2019年的時候,柯克就曾經考慮要為特朗普的2020年的選舉,去爭取100萬以上的美國學生選民的選票。當他進入到MAGA陣營後,甚至開始一定程度上影響MAGA陣營對自己的定義,所以,我覺得特朗普和柯克其實有一個互相影響跟成就的過程。”

柯克遇刺後,特朗普表現出比去年自己遇刺更激動的情緒,超乎尋常的做法也是是一件接一件。
刺殺事件發生當日(9月10日)下午2點40分,特朗普在社交賬號宣布:“柯克已經身亡”。

特朗普的貼文中這樣描述:“偉大乃至傳奇的查理·柯克與世長辭了,為悼念他,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愛國者,我下令全美所有美國國旗降至半旗,直至周日晚上6點。”
第二天,在五角大樓“9·11”紀念儀式上,特朗普表示將授予柯克總統自由勳章。

副總統萬斯沒有出席紀念活動,而是親自前往案發地猶他州為柯克抬棺,並使用專機空軍二號,將柯克的靈柩護送回其居住地鳳凰城。
有網友對此發表評論時說:柯克並非民選官員,應該享有這樣的待遇嗎?柯克並沒有做出英雄事跡,為什麽要像英雄一般對待?

白孟宸:“從一開始,在美國的曆史上,這種待遇就是極度政治化的。現在,大家對特朗普的質疑並不是因為這幾個待遇的政治化,而是因為之前宣揚時說的是類似的政治化待遇,它應該是一視同仁的,對兩黨應該是平等的。所以,美國國內很多人在提,6月14日,明尼蘇達州的前任州長夫婦遇害,無論是白宮網站,還是美國各個政府部門的相關信息裏,確實沒有對其遇刺下半旗的表述。”
當地時間9月16日,在白宮的一次發布會中,有記者向特朗普提問:“為什麽在柯克被殺後他簽署了降半旗的命令,但在前民主黨州眾議院議長梅麗莎·霍特曼和她的丈夫被槍殺後卻沒有這樣做?”
特朗普回答說:“如果當時州長要求他下令降半旗致哀,他會這樣做,但州長沒提,他之前沒有想到這一點。”

白孟宸:“總統自由勳章也好,空軍二號扶靈也好,這完全就是政治化操作。美國的總統自由勳章跟國會金質獎章,是美國能夠授予民間人士的最高的兩項待遇。那麽根據總統自由勳章的規定,什麽人可以獲得?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的利益做出很大貢獻或者對於世界和平做出很多貢獻,或者在科教文衛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那麽現在美國國內就在講柯克是算哪一項?美國很多人在談的一個問題是這裏麵有沒有公器私用的嫌疑?因為柯克本身的這種身份就是極端政治色彩的,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柯克的不少言論實際上是有一些刺激性的,像《紐約時報》之類的媒體,一直以來都認為柯克代表了一些有宗教色彩的右翼。”
那麽,刺殺查理·柯克這樣一個政治人物,泰勒的動機究竟是什麽?泰勒和柯克,究竟有著什麽樣的深仇大恨?

梁茵:“猶他州的州長就說泰勒非常不配合調查。是否是因為政治主張進行射殺,我們現在都是猜測,比如說他父母雖然是共和黨人,但也許他並不讚同自己家裏的黨派。也有猜測說他的伴侶是跨性別者,所以他可能是因為反對柯克的反對跨性別主張而去仇恨他。但不管怎麽樣,最後都要等審判結果。”
但在審判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特朗普似乎已經給了泰勒“審判”。
(三)事件折射出美國社會的極化

9月12日,特朗普在參加《福克斯和他的朋友》時說:“我希望他被判處死刑。”
白孟宸:“特朗普這麽多年的政治經曆裏麵,他都反複強調要使用死刑,這個似乎一直沒變過。我印象裏,美國現在應該是27個州還保留著死刑,猶他州就是是其中一個。猶他州現在公開講的泰勒的罪行裏麵,有一項就是‘加重謀殺’。但這個案子,我覺得到現在為止,它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真相如何、細節如何,從它發生到現在的每一刻每一秒,幾乎大部分的美國政治人物都出來表態了,他們的關心都是政治性的。”

9月10日,特朗普在白宮錄製了一個四分鍾的視頻講話,他在其中把泰勒比作和納粹一樣殘暴的罪犯,並把這稱作是恐怖主義。特朗普的發言顯然是激化了對立,互聯網上吵翻天,一邊是拉仇恨,一邊是嘲諷,並且在現實當中上演了肢體衝突。
9月10日,一群人在愛德荷州議會大廈為柯克舉行守夜活動,有人騎著滑板車穿過人群時,高喊反查理,這引發了守夜人群的攻擊。

梁茵:“我們現在看到是從美國總統到所有政治人物,都在拿這件事情為自己拉利益。”
白孟宸:“我覺得對於美國政治最大的一個尷尬是眾議院要對查理有一個30秒的默哀,最後現場默哀的人群是存在的,但是更多的是兩黨的這種直接罵戰。”

9月10日下午,柯克被槍擊後,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提議為柯克默聲祈禱,當祈禱結束時,科羅拉多州共和黨議員勞倫·博伯特卻提議希望有人帶領大家進行口頭大聲祈禱,馬上有議員表示拒絕。隨後,雙方的互相指責開始了。
康涅狄格州民主黨眾議員賈哈納·海耶斯說:“科羅拉多州的孩子怎麽辦?”
佛羅裏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安娜·寶麗娜·盧納則回敬道:“都是你們造成的”。

麵對混亂,議長約翰遜反複使用法錘維持秩序,這場混亂在互聯網上被截取轉發評論,有些轉帖直接賦予這樣一個標題《民主黨拒絕為柯克默哀》。
白孟宸:“爭吵裏提到的科羅拉多的孩子,它實際上是指的同一天,在科羅拉多的埃弗格林高中發生的一起槍擊案。嫌疑人曾經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帶著槍和大量的彈藥到學校裏。傑斐遜縣警局的公共治安官就說,槍手是裝填、射擊、裝填、射擊......一直這樣重複,很可怕的一個場景。這個案子是美國今年的第47起校園槍擊案,有兩名人員被(傷)害,槍手最後也自殺了。但它都不在美國的所謂大規模槍擊案之中,因為排不上號,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是指有四個以上的受害人。今年初到8月31日,我看到的統計數據是說美國有309起槍擊,死了302人,傷了1354個人。”

白孟宸:“柯克這個案子其實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幾乎每一個問題上麵都是極化的,大家有意識地去談自己更關心,跟自己更相關的那一部分。”
製片人:梁茵
編導:張恒
編輯:於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