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9月1日,美國農民都會喜氣洋洋,到農田收割大豆。因為這是中國買家開始下單的時間。
如今,美國大豆已經成熟,來自中國的買家卻不再買單,轉向巴西等南美國家。
預見到美國農民“血虧”的前景,美國艾奧瓦州的兩名主要共和黨領導人再也坐不住了。
艾奧瓦州是美國傳統農業州。據當地媒體《得梅因紀事報》報道,當地時間9月17日,聯邦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和艾奧瓦州農業部長邁克·奈格相繼表態稱,他們正敦促特朗普政府盡快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爭取讓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重返美國大豆市場。
奈格當天向記者表示,中國買家的消失,導致美國大豆價格和利潤大幅降低。
“價格遠未達到我們期望的水平,”奈格稱,除了價格降低外,美國農民種植作物的成本“持續高企”。
他直言:“這對我們的農民來說真是千刀萬剮(really death by a thousand cuts),我們需要中國坐到談判桌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得梅因紀事報》稱,中國通常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去年進口量達132億美元。作為僅次於伊利諾伊州的美國第二大豆產區,艾奧瓦州若失去中國買家將遭受重創。


美國農民正在農田收割成熟的大豆 視頻截圖
同日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格拉斯利抱怨特朗普政府優先和中國談TikTok問題,卻忽視了最關鍵的農民問題。他說:“本周焦點是TikTok,但他們也本該談大豆。我們必須為大豆找到市場……”
據《得梅因紀事報》報道,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對全世界高舉關稅大棒,但高額關稅推高了美國大豆的價格,導致中國買家迅速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
美國大豆協會此前表示,中國買家拒絕下單是因為價格,關稅導致美國大豆比南美大豆貴20%。
該協會主席、肯塔基州農民代表凱勒布·拉格蘭8月份曾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大豆農民正“承受極端財務壓力”“站在貿易和財務懸崖邊緣”,無法在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生存下去。
奈格還提及,除銷路減少外,農民們還掙紮於持續增加的生產成本。
“在投入品、土地、設備、種子、一切、勞動力、燃料等方麵,他們花了更多錢,”奈格稱,現在需要思考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思考如何擴大並釋放市場機會,包括找到新買家。
據報道,近幾個月以來,美國化肥價格不斷上漲。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表示,今年化肥單獨使玉米農民運營成本增加36%。格拉斯利則承諾表示,他正試圖找出化肥價格上漲的原因。
《得梅因紀事報》在報道中指出,盡管格拉斯利和奈格表示將敦促特朗普政府和中國談判,但他們均沒有直接評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特朗普政府單方麵挑起貿易衝突,令美國農產品損失慘重。美國交易員認為,僅僅延長關稅暫停期限不太可能提振采購,因為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關稅仍為23%,使其缺乏競爭力。
近年來,來自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正在迅速填補中國市場上美國大豆的空缺。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了約1.05億噸大豆,其中,2213萬噸大豆進口自美國,同比降低5.7%;7465萬噸大豆進口自巴西,同比增長6.7%。2024年,中國還從阿根廷進口大豆410萬噸。
據路透社8月29日報道,由於中美貿易衝突持續,中國的大豆進口商在未來一年將增加自阿根廷和烏拉圭的采購,以填補美國供應缺口。報道稱,此次拉美兩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將與中國從巴西的大量進口形成疊加效應,對美國出口商造成又一次打擊。
通常情況下,第四季度是美國大豆的關鍵銷售期,此時新收獲的大豆會陸續上市。往年的這個時候,在9月1日美國大豆收獲季開始前,中方通常已經完成了約14%的年度大豆采購量。
但今年,中國尚未預訂任何第四季度裝運的美國大豆。
路透社指出,雖然美國大豆業者一直在努力尋找其他買家,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和中國相提並論。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吉姆·薩特此前表示,美國業者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對他們來說仍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一直在鼓勵美國政府與中國合作,爭取達成新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