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讓美國有些人寢食難安。
時常操弄反華議題的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約翰·穆勒納爾更是“腦洞大開”,宣稱若中國不給美國稀土,就不讓中國飛機降落美國。
據路透社和眾議院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18日,穆勒納爾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敦促特朗普政府及美國盟友“采取強有力的協調行動”,對中國航班的著陸權下手,脅迫中方供應稀土。
穆勒納爾在信中提出三個餿主意:限製或暫停中國航空公司在美國和盟國的著陸權;審查針對向中國銷售商用飛機、零部件和維護服務的出口管製政策;與主要盟友協調,限製中國航空領域的對外投資。
穆勒納爾宣稱,這些舉措將向中方發出“明確信號”,“即切斷我們國防工業的關鍵供應,必然會對其自身戰略部門造成影響”。他進一步白日做夢,設想美國及其盟友可以通過“聯手製華”,增強聯盟的“韌性和團結”,繼而在對華問題上“建構真正的籌碼”。
約翰·穆勒納爾近照 視頻截圖
“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是2023年1月美國國會眾議院專門成立的針對中國的特設委員會,炮製了諸多抹黑中國的“反華”議題。自接任該委員會主席以來,穆萊納爾一直以結束兩國的合作關係為優先事項。
今年7月,穆萊納爾選擇對中國留學生下黑手。他致信並施壓7所美國大學,要求他們重新審視甚至終止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留基委)的合作。
同一時間,穆萊納爾還不忘操弄芯片問題。他明確反對特朗普政府恢複英偉達向中國出口其H20
AI芯片的決定,聲稱此舉可能會增強中國的軍事實力,加強其在AI領域與美國競爭的能力。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指出,美方應摒棄零和思維,繼續取消一係列不合理的對華經貿限製措施。
受新冠疫情和美西方對俄製裁等因素影響,2020年以來,中美航班大範圍削減。此後近三年的時間內,因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中美航線完全恢複的談判進程並不順利。
2023年5月,美國交通部發布指令稱,批準中國的航空公司將每周往返中美的航班班次從8個增加至12個,這與美國的航空公司往返中美的航班班次數量相當。當時媒體普遍認為,美國交通部所作出的這一決定,“標誌著兩國關係略有緩和”。
此後,中美航線持續增班。路透社稱,當地時間17日,美國交通部允許聯合航空、美國航空和達美航空每周飛往中國48次航班,總計獲批119次。中國航空公司飛往美國的航班數量相當。
在過去30年裏,中國在稀土開采和提煉方麵始終具有主導力。
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中國占全球稀土礦產量的超60%,但其對加工階段的控製卻占全球產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領域幾乎擁有壟斷性的控製權。美國地質調查局還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來自中國。
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製措施後,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紛紛砸錢發展“非中國”供應鏈。
“中國贏得了稀土競賽,後續能保持領先地位嗎?”8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以此為題刊文,並回答指出,西方努力建立競爭性供應鏈並打破中方主導地位,將麵臨成本和規模方麵的挑戰。
“我們的技術進步將鞏固中國在稀土定價權上的地位,”文章援引一名中國稀土從業者的話稱,“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市場仍將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鏈。”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 Yusof-Ishak
Institute)高級訪問研究員、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斯蒂芬·奧爾森此前分析認為,稀土可能為中方提供“最強有力的籌碼”,因此除非美國願意作出重大讓步,否則中國不大可能放棄這一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