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花兒與少年·同心季》(以下簡稱《花少7》)連續出現出圈的CP,也代表著這一季的口碑和熱度,重新回到了係列高位。
從數據來看,《花少7》第四期雲合市占率高達18.3%,超過老牌綜藝《王牌對王牌9》斷崖式登頂;豆瓣評分更從第六季的3.9分殺到8.2分。
在這個過程中,CP實質上成為觀眾表達對內容喜愛的方式,甚至一些CP未必就要表現出曖昧,而是一種情感關係的鏈接。
類似的表達方式,其實在口碑熱度雙高的《花少5》就出現過,七位嘉賓愣是湊出過21對CP,堪稱話題盛世。
這一輪也不遑多讓,多組CP已經早早出台。
包括“沁年才俊”(李沁&龔俊)、“沁梅竹馬”(李沁&馬思純)、“沁投意合”(李沁&張晚意)、“不可思意”(張晚意&馬思純)、“如意郎俊”(張晚意&龔俊),還有鎮場CP“魔丸靈珠”
(那英&陳數)等等。
其中最出圈的,當屬“沁年才俊”和“不可思意”兩對CP。
率先出圈的是“不可思意”CP,他們其實非常能代表《花少7》真情流露式的人物關係,其實本身都不算是外向型人格的“淡人”,但因為直白和真誠,反而沒有多少交流上的障礙,不同性格之間的互洽,更讓觀眾感到治愈。
在第一期專門聲明自己仍在治療抑鬱的馬思純,遇到了能接住她情緒的朋友們;而當她宣布自己的藥在減量,許多評論會覺得張晚意占了大半功勞。
敏感的馬思純會在極其鈍感的張晚意麵前極為放鬆,開始交流就會涉及如何排遣負麵情緒等深度話題;張晚意也不會特別去照顧她的情緒,但一些很自然的舉動,卻能讓馬思純非常開心,比如馬思純大喊“明天開始都是好心情”、他會自然接話“能不能現在就是好心情”,非常讓人暖心。
加上兩個人拍出同款照片、一起看到流星等等巧合,讓觀眾格外吃這對的“糖”;馬思純也會在張晚意麵前想到就說,還有過張晚意說自己長痘、馬思純說沒事的臉黑看不到這樣的名場麵,這樣的關係或許會讓觀眾想到自己的好朋友。
李沁和龔俊的CP則畫風略有不同,兩個人的相處是各種細節拉滿的彼此關照。從龔俊告訴李沁“你也是啊,有啥就說”的叮囑,到出海觀鯨讓對方拉住自己的救生衣;第一次吃飯知道李沁愛吃辣椒麵,之後每頓都會特別準備,會讓CP粉大呼“男友力”。
誠然,這些CP的一個關鍵前提,還是在顏值上絕對過關。
比如“沁年才俊”的出圈最早是源於一條短視頻:李沁從車裏探出頭去,頭發拂過龔俊的臉。一瞬間的化學反應,讓這條視頻成為節目的第一條百萬級物料。
應該說,這種話題的勝利離不開節目這一季的準確定位,通過邀請多組“淡人”入場,以弱情節、強交互的人物關係,形成了某種讓當代人感到舒適的人際關係,被認為在反內卷、反內耗的當下,滿足了觀眾最真實的情感需求。
而回歸第五季的和諧關係,或許也讓曾經的CP熱點,成為新一季的營銷思路。
事實上,當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基本可以判斷平台是有意推動相關營銷點出圈的。真人秀以CP製造話題,並非新的營銷思路,但能夠如此高效地完成推廣,確實是行業裏比較少見的。
這得益於節目選人本身的成功。《花少7》CP打法的主要賣點,或許在於突出真實感,以不同的人物性格組成多個對照組,而非一般綜藝裏多組“E人”的強交互式社交。如此操作,或許會獲得後續更多節目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