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美國聯儲局不出意外的宣佈降息25基點,將利率調整至4%-4.25%;符合市場預期。這次降息有氣充分的必然性——糟糕的就業數據。
9月9日發布的非農年度基準修正數據,將截止3月的一年間,非農就業下修了91.1萬人,去年本來看似亮眼的非農數據,在這樣大幅下修後,已經有兩個月出現負增長。且9月5日公布的8月非農數據,僅增長2.2萬。更關鍵是,6月非農數據從7月第一次公布時的14.7萬,到8月下修為1.4萬,到了9月5日直接被下修為負的1.3萬,出現了負增長。
所以,聯儲局的決議聲明裏,刪除了“勞動力市場狀況依然穩健”的表述,改成了“就業增長放緩”。將“失業率保持在低位”,修改為“失業率略有上升但仍處於低位。”這次聲明裏重點是:“判斷就業形勢的下行風險已經上升”。關於通脹的部分,將“通脹率仍然略高”,修改為“通脹率有所上升,且仍處於略高水平”。
也就是,一邊是通脹率有所上升,一邊是就業下行風險上升。如果任由這樣的趨勢下去,就是聯儲局最害怕麵臨的滯脹局麵。

圖為2025年9月17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大廳,屏幕上播放著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Reuters)
另外,在聲明開頭,還把上次聲明裏提到的:“儘管淨出口波動繼續影響數據,但近期指標顯示,上半年經濟活動增長有所放緩。”修改為:“近期指標顯示,上半年經濟活動增長放緩。把“儘管淨出口波動繼續影響數據”的表述刪了,估計是為了避免觸及川普的敏感神經。也就是說,上次表述意思是,雖然上半年GDP增速因為淨出口波動而顯得很亮眼,但實際上半年經濟活動增長是放緩的。這次則直接說,上半年經濟經濟活動增長放緩。
早前,美國財長貝森特稱:“如果經濟形勢那麽糟糕,為什麽GDP增速能達到3.3%?”貝森特這完全是睜眼說瞎話,他作為專業人士,能不知道美國二季度GDP增長,有60%的貢獻來自於進口下降嗎?GDP統計核算裏,進口是減項,出口是增項。
川普越打貿易戰,美國進口越少,GDP增長越快。綜合一季度進口劇增的話,實際進口波動造成的二季度增速異常更多。因為美國的GDP增長是年化數據,是按月折年率,所以按月數據的波動,對美國GDP數據影響很大。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初步基準修正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截至 2025年3月的12個月內,新增就業機會比最初報告的少91.1萬個。(trading economics)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美國進口在第一季度因關稅預期而激增37.9%後,第二季度急劇回落30.3%,淨貿易為GDP貢獻了5個百分點的增長。也就是說,扣掉進口數據波動的影響,美國二季度GDP應該是負增長才對。
鮑威爾坦言,聯儲局正麵臨“兩難且罕見”的局麵:勞動力市場走弱,通脹卻仍處高位。這就是美國麵臨的滯脹局麵。通常就業走弱,需要降息。而通脹走高,需要加息。現在著重於就業走弱,選擇了降息,那後麵如果通脹失控,又可能不得不加息。這就是個BUG,很考驗聯儲局決策,甚至不排除“仰臥起坐模式”。上世紀70年代,美國也經曆過這樣的滯脹局麵,當時的聯儲局也是頻繁搞仰臥起坐。

過去大半年,鮑威爾(Jerome Powell)一直備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口誅筆伐,施壓減息。(Reuters)
鮑威爾強調,鑑於勞動力市場出現明顯降溫的跡象,央行在其雙重使命中,正從此前長期側重抑製通脹,逐步轉向更加關注“充分就業”目標。而聯儲局之所以暫時先忽略通脹,是因為基本判斷是,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可能隻是短期的。這不得不想起鮑威爾在2021年提出的通脹暫時論,結果2022年就通脹失控了,迫使聯儲局激進加息,現在鮑威爾又搞出一個“關稅影響短期論”。是不是再次出現誤判,且行且看。
這輪降息,預期了很久,談論了很久,終於是靴子落地,但如何給這個詞降息定性?雖然就業數據走低,但這次降息仍是“預防式降息”,而非“衰退式降息”。
什麽意思呢?“衰退式降息”是經濟麵臨衰退風險時,採取的“補救性”寬鬆措施。如第一次2001-2003年降息,應對網絡泡沫破裂;第二次2007年-2008年,應對次貸危機;第三次是在2019-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的衝擊。而“預防式降息”,說白了並非緣於經濟的需要,而是為了正在進行的角力。

美國2025年8月年通膨率加速至2.9%,為1月以來最高。(Trading economics)
事實上,美國的經濟數據,並沒有到非降不可的地步。因為美國通脹率目前還在2.9%的高位(沒有回到2%以下),並沒有到非降息不可的地步。但川普卻動用各種手段,逼著聯儲局降息。
根據1990年代以來四輪預防式降息(1995、1998、2019、2024)的總體幅度來看,整體維持在75-100BP,本輪預防式降息預計整體幅度也會相對有限。但明年5月後,7個聯儲局理事當中,大概會有4個人來自川普的提名。到時可能會降得更多、更快。

10年期美債利率近日回落至4%左右。(trading economics)
預計美債利率下行放緩,美股仍有持續支撐,美元指數先下後震盪。美債利率在經曆前期快速下行後,預計後續下行速度會相對放緩,預計10年期美債利率2025年底在3.8%-4.0%左右。覆盤1990年代以來的四輪預防式降息周期,發現具有同樣的特點,降息之前美債利率快速下行,降息之後下行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階段性震盪,主要是預防式降息周期開啟後,經濟預期提振對實際利率有上行貢獻。
美股仍有持續支撐,尤其是美股科技和對利率比較敏感的地產、銀行、中小盤等板塊。一方麵聯儲局降息進一步壓降無風險利率,即折現率,在分母端對美股有所支撐;另一方麵,降息之後對經濟的託舉,也會在分子端對企業盈利有進一步支撐。
美元指數預計先下後震盪。短期降息之下,美債與其他經濟體利差收窄,對於美元指數有負向衝擊,後續美債利率下行放緩,疊加美國經濟相對修複,美元指數可能止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