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文章來源: 鳳凰WEEKLY 於 2025-08-29 20:22:0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眨眼,又到開學季。

準大學生們即將奔赴精心報考的大學。往年,無數高分學霸的終點是清華北大。

但今年情況卻有了變化。

過去兩個月,高考相關新聞頻頻登上熱搜,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

高考學霸們,主動放棄清華北大。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我們身邊一些高分考生,也在艱難權衡中做出了放棄名校的選擇。

招考季結束,回看這些放棄名校的考生誌願,不外乎兩條路:

要麽奔向熱門的“高薪行業”;

要麽投向更“穩妥”的體製就業相關院校。

名校光環正在被重新審視。考生和家長麵前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現實:

就業前景。

毫不誇張地說,高中剛結束,高考生們就已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上岸”的壓力,提前4年便已到來。



高薪專業,正在擊敗清北光環

高考學霸放棄清北的消息,是接二連三的。嚴格來說:

大多數學霸放棄的不是清北, 而是清北的冷門專業。

7月初,江西瑞昌一中的三名理科尖子生放棄報考清北的冷門專業,轉而選擇複旦、上海交大等學校的人工智能、金融等專業。

班主任漆老師在名為“清北團隊合作群”的微信群內發長文指責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辜負學校百萬投入”。

隨後解散群聊,稱其為教育的失敗。



校方關於培養清北生的獎勵機製,和三名尖子生的未來選擇之間疑似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種矛盾引發全網關注,最終以校方致歉,教師檢討畫下句點。

幾乎是同一時間,北大護理係考生郭恩惠退學重考清華工科的自述也在互聯網走紅。



2019年就曾考上北大護理係的郭恩惠,隻在北大上了一節護理課,便決定退學重考清華工科。如今他已經是清華電氣工程的大四學生,升入清華研究生等待入學。在他闡述自己退學重考的決定時,不止一次提到:

希望畢業後能進入互聯網公司,做“高精尖產業”。

在選名校還是選專業的糾結上,郭恩惠勸告學弟學妹:“報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什麽”。

填報誌願時放棄清北冷門專業,不是個例。

7月中旬,因學生不服從調劑,北大在湖北招生出現空檔的消息登上熱搜。



除湖北外,今年招生季北京大學在廣東、陝西、雲南、內蒙古等地本科提前批的招錄過程中,也出現了空檔情況。

而那些放棄清北光環的學生,幾乎全部湧向高薪專業。

據錢塘視頻報道,高考取得677分的考生萬鑫宇,在北大參加強基麵試時接到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的電話。

報誌願截止的當天,他放棄了北大、複旦、交大等頂尖名校,報考了浙江民辦院校西湖大學。



萬鑫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西湖大學的氛圍很吸引我,我想以後在那裏搞科研,研究半導體。”

根據2024年最新薪酬調研,中國半導體行業社招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約為34萬元。

網傳,博士+10年經驗者平均年薪可達105萬元。

據杭州綜合頻道報道,北京某位取得679高分的考生,已經通過了北京大學的強基計劃,但拒絕服從專業調劑,選擇浙大的人工智能專業。

該考生放棄北大的原因是:“人工智能專業是浙大的強勢學科,和我的人生目標很契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也是浙大的。”



今年夏天,除了工科專業,香港醫科也是學霸和家長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互聯網上,一則“廣東高考屏蔽生(全省前50名)楊某放棄清北,選擇港大牙科,獲168萬港元獎學金”的消息被瘋狂轉發。

截至發稿前,我們並未找到楊同學這條消息的權威信源,關於巨額獎學金的事校方也未發布官方回應。

不過,高考學霸湧入香港高校確實是近年來的誌願新趨勢。

去年,來自深圳的張靜怡就曾發表《“拒絕清北選擇港大,我後悔了嗎?”》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平台引發廣泛討論。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香港大學的牙醫學科在QS排名中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亞洲第一,本科畢業後起薪就能達到6萬港幣(約合人民幣5.5萬),三五年後年入百萬是很普遍的現象。

據行業數據顯示,清北本科畢業生工作五年後的平均月薪約為2.4萬元人民幣。



在高考學霸批量放棄清北之前,人們對待清北的態度就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不同於名校崇拜的傳統敘事,近幾年互聯網開始把清北指數稱為行業晴雨表。關於清北指數最常見,也最驚悚的互聯網標題是:

“清北濃度,是判斷一個行業走向死亡的標誌”。

根據網友們的觀察,如果一個行業批量湧入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那麽這個行業就不行了。為了印證清北指數,網友們列舉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2005年,清北第一就業意向行業是外企,隨後外企發展受限;

2008年,清北畢業生的就業首選是銀行、國企,很快國央企限薪;

2015年,清北畢業生批量卷入互聯網行業,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泡沫;

2019年,清北畢業生大批入職國際學校老師,國際學校卻招不到學生了......



無論是學霸批量湧入高薪專業,還是清北指數的出現,都難免會遭到網絡質疑。

雖說“萬般皆下品,唯有工資高”的調侃並不中聽,但現實生活中,比起要讀什麽學校、接受何種教育,普通人更希望從大學中得到的確實是:

更好的就業前景。



穩定未來,擊敗清北光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人放棄清北冷門專業,也有人誌本就不在清北。

河南省高考物理類狀元代易瓚以總分724的成績報考了國防科技大學,後證實該消息為假。

在代億瓚入學報道之前,互聯網上一直流傳著她去國防科技大學的謠言,甚至還補充出她熱愛航天的故事細節。

網傳的關於國防科技大學的報考優勢中,最著名也最誘人的是:

入學即入軍籍,享受軍人待遇。

在校期間學費全免,住宿、服裝、飲食均由國家承擔,每月還發放生活津貼。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大學本科畢業生通常會被授予中尉軍銜,碩士學位會被授予上尉軍銜,博士學位會被授予少校軍銜。也就是說:

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生,可以直接享受軍官待遇。

雖說消息河南狀元報考軍校的消息為假,但今年夏天,考軍校的學霸確實不在少數。

山西汾陽考生張世巍高考取得658分的成績,選擇報考陸軍工程大學。



湖北武漢的劉思源高考成績637分,選擇報考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

河南洛陽的趙飛揚以高考成績639分錄為空軍飛行學員,入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選拔......

除了軍校,警校也是今年夏天的熱門誌願。

作者山西老家的表弟高考取得了593的成績,他報考的4個誌願全部都是警察學院。



打動表弟一家的,是警察院校網傳“90%的入警率”。

這當然有誇大的成分。目前全國各警校(包括公安大學)已不再包分配,畢業生若想進入公安局、派出所當警察,必須參加考試,通過各項考核後方可成為警察。

不過,全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應屆畢業生(含研究生)都可以參加公安聯考。

相比公務員考試,公安聯考的通過率要高很多。

宇宙盡頭是編製的調侃,過去隻會出現在本科畢業和研究生畢業季的探討之中。但隨著考取編製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表弟媽媽說:

“考編的競爭正在提前。”



既然都要考編,比起讀四年其他專業,再根據專業選擇有限的考公崗位,表弟一家都認為,不如一開始就讀一個離編製更近的學校。

越來越多家庭希望從源頭上避免考編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公安類專業憑借其高就業率和穩定性,成為高考報考的熱門,錄取分數線屢創新高,部分省屬警校的錄取分數甚至直逼985高校。

對誌在考編的考生來說,比起選擇什麽崗位都能考的漢語言文學,分數越高的學生越會傾向於:

高考結束,就半隻腳邁入編製。



高考誌願

來到衡量「教育回報率」時代

過去的很多年裏,我們身邊都不乏關於選擇“高薪”還是“穩定”的討論。

關於這兩條經典人生之路的選擇,往往出現在本科/研究生畢業季。

但是今年,這道關乎人生走向的選擇題,被提前到了高考誌願階段。



比起讀什麽大學,在哪個城市讀大學,學生和家長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

學什麽專業,才更好就業。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比以往更清晰地意識到:高考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教育投資的兌現時刻。

這種兌現,非常關鍵。

因為哪怕考生贏在分數線上,也可能輸在選賽道上。

考生和家長傾舉家之力,“十年磨一劍”熬到高考,一旦如果選錯賽道,浪費的不僅是四年青春,很可能意味著前期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這樣的局麵,是一個家庭無論如何都不想看到的。

對未來感到焦慮的考生和家長,開始重新審視大學教育。對他們來說,讀大學不僅是單純求學,更是一次昂貴的投資。

隻有順利就業,才算完成了家庭教育規劃的最後一環。

越來越多家庭,開始把高等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擺在台前。



要做好家庭教育規劃,就需要保證未來的就業至少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要麽薪水高前景好,要麽工作足夠穩定。

關於教育回報率的計算,正在倒逼高校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

2024年9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岩曾表示:

光是2024年一年,因“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全國被撤銷的專業布點就高達1670個。

2025年,各大高校撤銷專業的消息也接二連三傳來。



〓圖源:@新浪圖數室

高校撤銷專業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就業率低、社會需求不足、專業設置陳舊、人才培養缺乏特色等。

社會不需要的專業,終將被淘汰。與此同時,新興專業也在不斷湧現,成為高校新的增長點。

但即便如此,就業難題依然懸在每一個家庭頭頂。

據智聯招聘公布的數據,2024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55.5%,接近一半的大學畢業生麵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202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1222萬人,較2024年增加了43萬人,再創曆史新高。

就業越難,學生和家長對大學誌願的態度就會越審慎。

未來四年,整個家庭的時間、金錢、人力投入,究竟能換來什麽樣的工作,成了學生和家長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大學對學生和家庭的意義,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關於大學的討論漸漸從自由追夢的青春,變成關於投資回報的博弈。



今年夏天,我們幾乎聽不到學生“熱愛,所以報考”的聲音了。

遙想上一次互聯網關於“考生本人誌願”的討論,還是2020年的夏天。一位名叫鍾芳蓉的湖南耒陽留守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績,並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

5年後的夏天,高中生們在紙麵上似乎依然擁有選擇的自由。但這份所謂的“自由”,往往伴隨著家庭期望、社會壓力和現實環境的裹挾。

在“就業能不能落地”“收入能不能養家”“未來能不能撐起生活”這些複雜問題麵前,談論考生的熱愛和向往似乎變得幼稚且空泛。

現實世界裏,沒人能逃避「未來如何養活自己」的質問。

哪怕是在18歲的夏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可怕!華裔妻子在離婚聽證會前夜硫酸潑向白人丈夫
白忙一場?特朗普私下大發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今天七夕不讚頌愛情,我們來看渣男和渣女
這個北方大市,也想要建“自貿港”?




24小時討論排行

澤連斯基最新發聲:俄軍集結多達10萬人,準備進攻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對多國征收關稅違法
沙利文:4年白幹 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
特朗普政府的“Gay天團”,在白宮內構建了一個權力網絡
官方披露珍貴檔案 蘇聯援華抗日絕密行動曝光
中資老板毒死富士山樹木案宣判:獲刑1年
日媒揭談判代表取消赴美行程原因:美要日買大米
“並非針對魯迅”,投訴魯迅夾煙牆畫當事人致歉
莫迪抵天津 印僑民熱烈歡迎 觀賞中國藝術家歌舞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以古鑒今:北宋的最後八年,是怎麽樣的?
普京訪華前夕,莫斯科隨處可見中國影響力的印記
莫迪在日本表態: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至關重要
上海騎手曝光外賣廚房:垃圾房旁做漢堡、赤膊備餐
盧卡申科:我很快就要成為白俄羅斯的“中國人”了
“複活”離體豬頭,專訪器官醫學開拓者何曉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鳳凰WEEKLY 2025-08-29 20:22:00

一眨眼,又到開學季。

準大學生們即將奔赴精心報考的大學。往年,無數高分學霸的終點是清華北大。

但今年情況卻有了變化。

過去兩個月,高考相關新聞頻頻登上熱搜,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

高考學霸們,主動放棄清華北大。

高考贏家,批量放棄清華北大?

我們身邊一些高分考生,也在艱難權衡中做出了放棄名校的選擇。

招考季結束,回看這些放棄名校的考生誌願,不外乎兩條路:

要麽奔向熱門的“高薪行業”;

要麽投向更“穩妥”的體製就業相關院校。

名校光環正在被重新審視。考生和家長麵前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現實:

就業前景。

毫不誇張地說,高中剛結束,高考生們就已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上岸”的壓力,提前4年便已到來。



高薪專業,正在擊敗清北光環

高考學霸放棄清北的消息,是接二連三的。嚴格來說:

大多數學霸放棄的不是清北, 而是清北的冷門專業。

7月初,江西瑞昌一中的三名理科尖子生放棄報考清北的冷門專業,轉而選擇複旦、上海交大等學校的人工智能、金融等專業。

班主任漆老師在名為“清北團隊合作群”的微信群內發長文指責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辜負學校百萬投入”。

隨後解散群聊,稱其為教育的失敗。



校方關於培養清北生的獎勵機製,和三名尖子生的未來選擇之間疑似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種矛盾引發全網關注,最終以校方致歉,教師檢討畫下句點。

幾乎是同一時間,北大護理係考生郭恩惠退學重考清華工科的自述也在互聯網走紅。



2019年就曾考上北大護理係的郭恩惠,隻在北大上了一節護理課,便決定退學重考清華工科。如今他已經是清華電氣工程的大四學生,升入清華研究生等待入學。在他闡述自己退學重考的決定時,不止一次提到:

希望畢業後能進入互聯網公司,做“高精尖產業”。

在選名校還是選專業的糾結上,郭恩惠勸告學弟學妹:“報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什麽”。

填報誌願時放棄清北冷門專業,不是個例。

7月中旬,因學生不服從調劑,北大在湖北招生出現空檔的消息登上熱搜。



除湖北外,今年招生季北京大學在廣東、陝西、雲南、內蒙古等地本科提前批的招錄過程中,也出現了空檔情況。

而那些放棄清北光環的學生,幾乎全部湧向高薪專業。

據錢塘視頻報道,高考取得677分的考生萬鑫宇,在北大參加強基麵試時接到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的電話。

報誌願截止的當天,他放棄了北大、複旦、交大等頂尖名校,報考了浙江民辦院校西湖大學。



萬鑫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西湖大學的氛圍很吸引我,我想以後在那裏搞科研,研究半導體。”

根據2024年最新薪酬調研,中國半導體行業社招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約為34萬元。

網傳,博士+10年經驗者平均年薪可達105萬元。

據杭州綜合頻道報道,北京某位取得679高分的考生,已經通過了北京大學的強基計劃,但拒絕服從專業調劑,選擇浙大的人工智能專業。

該考生放棄北大的原因是:“人工智能專業是浙大的強勢學科,和我的人生目標很契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也是浙大的。”



今年夏天,除了工科專業,香港醫科也是學霸和家長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互聯網上,一則“廣東高考屏蔽生(全省前50名)楊某放棄清北,選擇港大牙科,獲168萬港元獎學金”的消息被瘋狂轉發。

截至發稿前,我們並未找到楊同學這條消息的權威信源,關於巨額獎學金的事校方也未發布官方回應。

不過,高考學霸湧入香港高校確實是近年來的誌願新趨勢。

去年,來自深圳的張靜怡就曾發表《“拒絕清北選擇港大,我後悔了嗎?”》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平台引發廣泛討論。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香港大學的牙醫學科在QS排名中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亞洲第一,本科畢業後起薪就能達到6萬港幣(約合人民幣5.5萬),三五年後年入百萬是很普遍的現象。

據行業數據顯示,清北本科畢業生工作五年後的平均月薪約為2.4萬元人民幣。



在高考學霸批量放棄清北之前,人們對待清北的態度就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不同於名校崇拜的傳統敘事,近幾年互聯網開始把清北指數稱為行業晴雨表。關於清北指數最常見,也最驚悚的互聯網標題是:

“清北濃度,是判斷一個行業走向死亡的標誌”。

根據網友們的觀察,如果一個行業批量湧入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那麽這個行業就不行了。為了印證清北指數,網友們列舉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2005年,清北第一就業意向行業是外企,隨後外企發展受限;

2008年,清北畢業生的就業首選是銀行、國企,很快國央企限薪;

2015年,清北畢業生批量卷入互聯網行業,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泡沫;

2019年,清北畢業生大批入職國際學校老師,國際學校卻招不到學生了......



無論是學霸批量湧入高薪專業,還是清北指數的出現,都難免會遭到網絡質疑。

雖說“萬般皆下品,唯有工資高”的調侃並不中聽,但現實生活中,比起要讀什麽學校、接受何種教育,普通人更希望從大學中得到的確實是:

更好的就業前景。



穩定未來,擊敗清北光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人放棄清北冷門專業,也有人誌本就不在清北。

河南省高考物理類狀元代易瓚以總分724的成績報考了國防科技大學,後證實該消息為假。

在代億瓚入學報道之前,互聯網上一直流傳著她去國防科技大學的謠言,甚至還補充出她熱愛航天的故事細節。

網傳的關於國防科技大學的報考優勢中,最著名也最誘人的是:

入學即入軍籍,享受軍人待遇。

在校期間學費全免,住宿、服裝、飲食均由國家承擔,每月還發放生活津貼。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大學本科畢業生通常會被授予中尉軍銜,碩士學位會被授予上尉軍銜,博士學位會被授予少校軍銜。也就是說:

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生,可以直接享受軍官待遇。

雖說消息河南狀元報考軍校的消息為假,但今年夏天,考軍校的學霸確實不在少數。

山西汾陽考生張世巍高考取得658分的成績,選擇報考陸軍工程大學。



湖北武漢的劉思源高考成績637分,選擇報考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

河南洛陽的趙飛揚以高考成績639分錄為空軍飛行學員,入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選拔......

除了軍校,警校也是今年夏天的熱門誌願。

作者山西老家的表弟高考取得了593的成績,他報考的4個誌願全部都是警察學院。



打動表弟一家的,是警察院校網傳“90%的入警率”。

這當然有誇大的成分。目前全國各警校(包括公安大學)已不再包分配,畢業生若想進入公安局、派出所當警察,必須參加考試,通過各項考核後方可成為警察。

不過,全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應屆畢業生(含研究生)都可以參加公安聯考。

相比公務員考試,公安聯考的通過率要高很多。

宇宙盡頭是編製的調侃,過去隻會出現在本科畢業和研究生畢業季的探討之中。但隨著考取編製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表弟媽媽說:

“考編的競爭正在提前。”



既然都要考編,比起讀四年其他專業,再根據專業選擇有限的考公崗位,表弟一家都認為,不如一開始就讀一個離編製更近的學校。

越來越多家庭希望從源頭上避免考編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公安類專業憑借其高就業率和穩定性,成為高考報考的熱門,錄取分數線屢創新高,部分省屬警校的錄取分數甚至直逼985高校。

對誌在考編的考生來說,比起選擇什麽崗位都能考的漢語言文學,分數越高的學生越會傾向於:

高考結束,就半隻腳邁入編製。



高考誌願

來到衡量「教育回報率」時代

過去的很多年裏,我們身邊都不乏關於選擇“高薪”還是“穩定”的討論。

關於這兩條經典人生之路的選擇,往往出現在本科/研究生畢業季。

但是今年,這道關乎人生走向的選擇題,被提前到了高考誌願階段。



比起讀什麽大學,在哪個城市讀大學,學生和家長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

學什麽專業,才更好就業。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比以往更清晰地意識到:高考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教育投資的兌現時刻。

這種兌現,非常關鍵。

因為哪怕考生贏在分數線上,也可能輸在選賽道上。

考生和家長傾舉家之力,“十年磨一劍”熬到高考,一旦如果選錯賽道,浪費的不僅是四年青春,很可能意味著前期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這樣的局麵,是一個家庭無論如何都不想看到的。

對未來感到焦慮的考生和家長,開始重新審視大學教育。對他們來說,讀大學不僅是單純求學,更是一次昂貴的投資。

隻有順利就業,才算完成了家庭教育規劃的最後一環。

越來越多家庭,開始把高等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擺在台前。



要做好家庭教育規劃,就需要保證未來的就業至少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要麽薪水高前景好,要麽工作足夠穩定。

關於教育回報率的計算,正在倒逼高校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

2024年9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岩曾表示:

光是2024年一年,因“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全國被撤銷的專業布點就高達1670個。

2025年,各大高校撤銷專業的消息也接二連三傳來。



〓圖源:@新浪圖數室

高校撤銷專業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就業率低、社會需求不足、專業設置陳舊、人才培養缺乏特色等。

社會不需要的專業,終將被淘汰。與此同時,新興專業也在不斷湧現,成為高校新的增長點。

但即便如此,就業難題依然懸在每一個家庭頭頂。

據智聯招聘公布的數據,2024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55.5%,接近一半的大學畢業生麵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202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1222萬人,較2024年增加了43萬人,再創曆史新高。

就業越難,學生和家長對大學誌願的態度就會越審慎。

未來四年,整個家庭的時間、金錢、人力投入,究竟能換來什麽樣的工作,成了學生和家長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大學對學生和家庭的意義,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關於大學的討論漸漸從自由追夢的青春,變成關於投資回報的博弈。



今年夏天,我們幾乎聽不到學生“熱愛,所以報考”的聲音了。

遙想上一次互聯網關於“考生本人誌願”的討論,還是2020年的夏天。一位名叫鍾芳蓉的湖南耒陽留守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績,並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

5年後的夏天,高中生們在紙麵上似乎依然擁有選擇的自由。但這份所謂的“自由”,往往伴隨著家庭期望、社會壓力和現實環境的裹挾。

在“就業能不能落地”“收入能不能養家”“未來能不能撐起生活”這些複雜問題麵前,談論考生的熱愛和向往似乎變得幼稚且空泛。

現實世界裏,沒人能逃避「未來如何養活自己」的質問。

哪怕是在18歲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