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8月29日開啟了對日本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莫迪出任印度總理以來第八次訪問日本。隨後,他將前往中國參加上合組織天津峰會。
據印度新德裏電視台(NDTV)報道,當地時間29日下午,莫迪在日本對媒體表示,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至關重要,這將對“地區和平與繁榮”產生積極影響,並為全球經濟帶來穩定。他還提及,金磚國家“在構建多極世界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莫迪呼應了中方表態”
莫迪表示,應中方邀請,他將從日本啟程前往天津參加上合峰會。“自從去年在上合組織喀山峰會上與中方領導人會麵以來,我們雙邊關係取得了穩步而積極的進展。”
莫迪說:“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兩國保持穩定、可預期且友好的雙邊關係,能夠對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繁榮產生積極影響。”
“這對於建設一個多極化的亞洲和世界也同樣至關重要。”莫迪說。
8月29日,日本東京,印度總理莫迪在日印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莫迪還提到了金磚國家的關鍵作用。
他在接受《日經新聞》獨家專訪時表示,金磚國家“在構建多極世界中可發揮重要作用”,“在世界秩序麵臨壓力、全球治理機構的履約有效性與公信力不足之際”,這一作用尤為顯著。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談及中印關係時說,中印互為最大鄰國。中方始終認為,做相互成就的夥伴、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
印媒認為,這表明中方正認真考慮與印度探索更多互利合作,而莫迪也呼應了中方的表態。
他說:“鑒於全球經濟的波動,印度和中國攜手合作,對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至關重要。印度願意在互利基礎上,從戰略和長遠的角度推進雙邊關係。”
NDTV稱,除了具體的商品和行業,中印兩個龐大的市場本身就能推動彼此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雙方都希望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以緩解特朗普的關稅衝擊。
莫迪賣力拉投資
莫迪此次訪問日本將參觀當地四家工廠,其中包括一家生產E10新幹線子彈頭列車原型的工廠,印度希望采購該型號列車,雙方還將簽署涉及國防、貿易、技術和商業的諒解備忘錄。
莫迪29日對《日經新聞》表示,印度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透明的政策框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他向日本商界發表講話時發出邀請:“來印度製造,為世界製造。”
在未直接提及美國關稅的情況下,莫迪說:“全球化的基礎本身正受到審視,各國都意識到有必要推動貿易與技術多元化,許多國家都將印度視為這一進程中的可靠合作夥伴。”
莫迪將國防與安全合作稱為雙方合作的“核心支柱”。“印度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在探討在印度開展艦艇維護合作的可能性。”
莫迪稱,科技是“印度政府的一大優先事項”,日本與印度在半導體、顯示器及視聽產品等領域開展合作“非常合理”,尤其是考慮到日本在這些領域擁有領先地位與優勢。他透露,目前印度已有6座半導體工廠處於不同建設階段,另有4座工廠即將開工。
“到今年年底,大家就能在市場上看到‘印度製造’的芯片了。”他說。
印度微妙的戰略自主性
從更廣泛的地緣政治領域看,路透社分析指出,印度正在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升級的關稅攻勢帶來的影響。莫迪在出訪日本和隨後的中國行程中,將會見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領導人,尋求建立更緊密的外交關係。
即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舉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是該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也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
印度媒體同樣注意到,今年的峰會是上合組織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匯聚了20多個國家和多個全球組織,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多邊平台。對印度而言,參與峰會表明其奉行多邊外交戰略,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接觸,同時平衡與西方、日本和東盟的關係。在印度麵臨西方日益增多的批評和貿易壓力之際,莫迪出席上合峰會彰顯出其微妙的戰略自主性。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姚遠梅認為,從莫迪的行程安排來看,他先訪問日本、再訪問中國,並在行程中避開閱兵,某種程度上反映印度在二戰曆史認知問題上與日本存在一定的默契。盡管莫迪高調宣布訪華,但其背後仍有諸多戰略考量。總體而言,對此次訪問可以抱有一定期待,但也應保持理性,不宜期望過高。國際政治往往充滿複雜的利益博弈,具體成效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