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瑪特站上4000億港元市值。
LABUBU推出Mini版了!
近日,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透露,即將推出更小巧的LABUBU新品,“以前大家可能都是掛在包上,但從下周開始,大家可以把它掛在手機上,使用場景會變得更豐富。”

圖源:泡泡瑪特
不止Mini版LABUBU,泡泡瑪特此次還一口氣發布了四大熱門IP新品,包括Mokoko、與歌手周深合作的聯名係列、#星星人及#Skullpanda,覆蓋多個粉絲群體,反響熱烈。

圖源:泡泡瑪特官方小程序
而真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是其首次跨界藝人聯名——攜手人氣歌手周深,以他的專輯《反深代詞》為主題推出全係列公仔。

圖源:網絡
該係列包含六款常規造型及一款名為“重啟”的隱藏款,抽中概率僅為1/72。產品上線僅三秒即告售罄,超過14萬人參與搶購,刷新了泡泡瑪特2025年新品銷售紀錄。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營銷事件,更揭示出“潮流IP+明星流量”所帶來的爆發式變現潛力。
與此同時,泡泡瑪特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財報:實現營收138.8億元,同比增長204.4%;歸母淨利潤45.74億元,同比增長396.5%;經調整淨利潤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

圖源:雪球
更值得關注的是毛利率的大幅躍升——從去年的64%提升至70.3%,不僅超越LV、Dior所屬的LVMH集團(毛利率67.0%),也遠超同行如52TOYS(毛利率約40%),甚至逼近奢侈品牌愛馬仕的水平。
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已不再是一家簡單的玩具公司,而是一家具備奢侈品級別盈利能力的情感消費品牌。
回顧2024全年,泡泡瑪特年營收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30億元。而令人咋舌的是,今年僅用半年時間,它就已完成去年全年的業績總額。
這樣的增速也讓創始人王寧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放出豪言:“我們去年營收100億元,今年原計劃做到200億元,但目前看來,全年突破300億元也很輕鬆。”

圖源:封麵新聞
業績發布當天,泡泡瑪特市值穩步站上4300億港元——數字背後,是市場對其“IP運營+情感消費+跨界破圈”商業模式的認可,也預示著潮玩行業正步入一個新周期。
泡泡瑪特新品強成啥樣了?
泡泡瑪特新品發售前,不少愛好者還在糾結“四選一,該搶哪個?”的現實難題。可等到真正開售那一刻,大家才意識到——原來根本輪不到自己做選擇。
不少消費者特意卡點蹲守,卻依然撲空。一位上海用戶雨田表示:“我本來打算端盒(購買一整盒),但就慢了一步,付款時已經失敗。”
00後大學生彌田也提早設好鬧鍾,一到十點立刻點擊鏈接,卻發現自己排到上百位之後。根據她的經驗,搶購這類熱門係列,除非排隊進入前2位,否則幾乎不可能以原價入手。“每次熱門新品發售都像一場戰鬥,普通消費者很難買到,隻能眼看黃牛加價轉賣。”

圖源:泡泡瑪特官方小程序
由於官方渠道一盒難求,這些盲盒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迅速飆升。
其中,一直大熱的MOKOKO成為本次溢價最高的款式。MOKOKO與LABUBU同屬THE MONSTERS係列,以粉紅色毛發、愛心鼻子和戴花的耳朵造型被稱為家族“顏值擔當”。
此次發售的MOKOKO是首款長掛鏈糖膠吊卡,官方定價199元,但在發售日程公布後,二級市場的預定價格就已漲至800元以上。正式發售後,其價格更是飆升至1300元以上。

圖源:網絡
星星人作為泡泡瑪特旗下新崛起的IP,由插畫師大欣與阿力於2020年疫情後創作,以“黑暗中誕生的星辰”為理念,主打溫暖治愈風格,近來已成為品牌繼Labubu之後的又一熱門IP。
此次推出的“好夢氣象局”毛絨掛件是該IP首次涉足毛絨品類,因設計可愛、熱度高漲,不同款式市場價格差異明顯。目前,星星人單盒平均價格約150元,溢價約2倍;整盒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達到1350元,相比原價溢價約3倍;而隱藏款價格更是高達478元,溢價超過6倍。

圖源:閑魚
不止一位黃牛表示:“星星人很可能成為繼LABUBU後的下一個爆款IP,後期價格預計還會繼續上漲。”
與此同時,泡泡瑪特還官宣了即將上市的mini版Labubu新品。該係列分為A/B兩款,每款包含14個常規款和1個隱藏款——常規款抽取概率為1:14,隱藏款概率低至1:168。單個盲盒售價79元,整盒售價1106元。
線上將於8月28日22點開售,線下則需等到8月29日。可以預見,其發售熱度將隻高不低。
更引人關注的是與歌手周深合作的《反深代詞》搪膠毛絨係列。
此次聯名並非簡單使用明星形象,而是以周深專輯《反深代詞》為主題深度合作設計。六款常規公仔分別對應專輯中的一首歌,如《嗨》《空殼》等,隱藏款則為《重啟》,抽中概率為1:72。

圖源:泡泡瑪特
周深本人在宣傳中多次貼心提醒粉絲“理性消費,按需購買”。
然而該係列上架後依舊迅速售罄。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普通款式現標價約200元,隱藏款更是被炒至1688元。
娛樂圈正成為潮玩賽道的新變量
實際上,在與泡泡瑪特合作之前,周深就已憑借個人原創IP“周可可”進軍潮玩領域。
他以個人原創OC形象(Original Character,泛指個人原創的ACGN角色)“周可可”開設的官方店鋪“周可可旗艦店”,在上新當日成交額突破千萬,成為今年618期間首個銷售額破千萬的明星周邊商品。
這家店還成功躋身天貓潮玩618搶先購成交榜第18名。其明星單品“周可可”毛絨玩偶,吸引了超過4萬人加入購物車,而庫存僅800件,“中簽率”低至2%,難度堪比搖號。

圖源:周可可天貓旗艦店
甚至有粉絲專門購買LABUBU的娃衣來為周可可搭配造型。在歌迷心中,“周可可就是生米(周深粉絲名稱)們的LABUBU”!
“周可可”這一IP的起源可追溯至2022年的熱門綜藝《開始推理吧》。節目中,周可可的形象和性格逐漸豐滿,收獲大量觀眾喜愛,其衍生角色“周嫑嫑”也一同進入大眾視野。節目熱播時,就已有很多觀眾呼籲推出周邊產品。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8月,周深關聯公司上海勁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多枚“周可可”“周嫑嫑”及“周深”相關商標。今年,周深工作室又完成了全品類“深米”商標注冊,開始了品牌化運作。
這類明星IP的成功並非偶然,其核心在於構建了一套“情感-符號-商業”的閉環體係。通過高度符號化的形象設計,IP既源自明星,又脫離具體真人特征,獲得獨立敘事和延展空間。
與此同時,藝人與團隊積極推動粉絲參與共創,從社交媒體互動到線下快閃,持續強化情感連接和社群歸屬,使IP真正成為粉絲情感的載體與身份標簽。
目前,明星藝人開發周邊商品已成為一股迅猛崛起的潮流,五月天主唱阿信也是典型代表。
最初,阿信在小紅書使用默認的“胡蘿卜”頭像開設小號,迅速被粉絲發現並廣泛傳播,逐漸成為WMLS(五迷老師,即五月天粉絲)之間的社交符號。粉絲不僅製作了大量表情包,還在自己的賬號名稱後添加胡蘿卜符號,以此作為認同的“暗號”。
後來,這一符號被官方正式采納。在2024年5月五月天鳥巢演唱會期間,於北京舉辦的快閃活動上,“胡蘿卜”首次以官方形象亮相。STAYREAL品牌合夥人、插畫藝術家不二良對其進行了再設計,為胡蘿卜賦予表情和個性,使其人格化為“卜卜”。
此後,卜卜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去年雙11期間,卜卜毛絨玩具位列天貓毛絨玩具暢銷榜TOP3,僅次於JELLYCAT和迪士尼。

圖源:微博@阿信
不久前,卜卜與星巴克推出聯名馬克杯,首周銷量突破1.2萬件,售罄後在二手市場價格翻倍。它不僅是一個形象,更已成為跨越圈層的情感消費符號。
這些案例標誌著中國粉絲經濟正從傳統的“明星周邊”模式,向“IP品牌化”階段演進。明星憑借初始流量和粉絲基數快速打開市場,但真正可持續的增值來自IP能否脫離明星本體,建立獨立的內容宇宙和情感價值。
這種模式融合了潮玩的收藏屬性、情感消費的心理滿足和粉絲經濟的社群動能,形成一種強度高、黏性大、延展性強的商業形態。
究其本質,明星潮玩IP的爆發不僅是粉絲購買力的體現,更是當代消費文化向“情感化”“符號化”轉型的縮影。
它們通過持續的內容互動和社群運營,將消費者轉化為參與者,將消費行為轉化為情感表達,從而在高速迭代的消費市場中,構建出兼具熱度和韌性的新商業模式。
泡泡瑪特的宏圖偉業
過去一年間,韓國歌手Lisa、泰國公主、蕾哈娜、麥當娜等國際明星帶火了Labubu這一醜萌形象,也將泡泡瑪特推向了全球舞台。

圖源:網絡
如今,泡泡瑪特的產能正實現跨越式增長。目前每月可生產3000萬隻毛絨玩偶,單月產能已接近2024年全年總量;而今年七、八兩個月的產量較一季度更是有超過10倍的增幅,顯示出其供應鏈能力和市場需求的同步爆發。
在這一背景下,泡泡瑪特的戰略布局愈發清晰。
一方麵,毛絨玩具已成為其業務重心。2024年,泡泡瑪特首次將業務明確劃分為手辦、毛絨、MEGA、衍生品及其他四大品類。據2025年半年報顯示,毛絨品類收入達61.4億元,同比激增1276.2%,首次超越手辦成為公司第一大品類;手辦品類營收為51.8億元,同比增長94.8%。
LABUBU毛絨係列的持續走紅有目共睹。泡泡瑪特趁勢加碼,不僅圍繞THE MONSTERS推出“前方高能”等新係列,還為Crybaby、Molly等IP拓展毛絨產品線,例如二季度上新的CRYBABY豹豹貓貓係列,以及Molly的首款毛絨產品——Baby Molly口袋朋友係列。
另一方麵,泡泡瑪特正全力加速出海進程。
隨著全球業務擴展,其收入區域被劃分為中國、亞太、美洲、歐洲及其他市場。具體來看,中國區營收82.8億元,同比增長135.2%;亞太區營收28.5億元,增長257.8%;美洲區表現尤為亮眼,營收22.6億元,增速高達1142.3%;歐洲及其他地區營收4.8億元,增長729.2%。

圖源:泡泡瑪特財報
美洲市場已成為最大驚喜,以超十倍增速緊追亞太,未來趕超可期。
2025年4月,泡泡瑪特進行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組織架構調整,轉向區域聚焦戰略,分別設立大中華區、美洲區、亞太區、歐洲區總部。國際集團高級副總裁文德一兼任集團聯席COO,與司德共同負責全球業務管理,其中文德一主管亞太與歐洲,司德負責大中華區及美洲。
與國內策略不同,泡泡瑪特在海外積極布局地標性門店。
2025年上半年,國內線下門店僅淨增12家,總數達443家,重心明顯轉向提升單店運營效率;而海外拓店節奏顯著加快,目前擁有140家門店,計劃至年底突破200家,相當於平均每周新開3家店。上半年海外市場收入達55.9億元,同比增長439.6%,單店平均收入增長99.3%。
近期,泡泡瑪特在泰國曼穀開設了全球最大旗艦店,麵積達766平方米,韓國釜山新店也已開業。德國首店開業時排隊長達6小時,促使公司優化門店規模與開業策略。歐洲仍處市場初期,未來計劃在巴黎、米蘭等核心城市布局旗艦店與旅遊零售門店。美國市場發展迅猛,預計今年門店數將超過60家。

圖源:微博
在拓展主業的同時,泡泡瑪特也嚐試新業務孵化。
今年上半年,其在北京、上海分別開設“popop”飾品店,並在泡泡瑪特樂園內推出甜品業務。不過司德表示:“盡管看好飾品和甜品業務,但我們堅持以更耐心的方式孵化品牌,不會急於快速擴張。在主業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我們才會為新業務播撒種子,團隊重心仍將放在以IP為核心的集團化與全球化戰略上。”
此外,位於北京的泡泡瑪特樂園目前已進入1.5期建設和二期設計階段。多個IP動畫短片也將在未來陸續上線,持續豐富內容生態。
消費者或許更關注能否買到心儀的毛絨玩具,而泡泡瑪特的視野已延伸至更廣泛的IP商業化領域。2020年王寧曾提出“五年後最像迪士尼的中國企業是泡泡瑪特”,而自2024年起,願景已升級為“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然而,泡泡瑪特的雄心也麵臨現實挑戰。
其一是產能壓力下的品控問題。今年5月LABUBU 3.0搪膠毛絨產品發售時,社交平台上出現大量消費者投訴,反映產品存在歪頭、掉漆、開線、禿毛等品控缺陷。

圖源:網絡
其二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TOPTOY依托名創優品的渠道加速擴張,52TOYS則以硬核機甲和收藏型玩具強化差異化優勢。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對潮玩品類的重視度提升,本土品牌紛紛推出盲盒類玩法,試圖複製泡泡瑪特的成功路徑。

圖源:網絡
泡泡瑪特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單款產品的爆紅,而在於構建一個可持續的IP生態體係。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文化的浸潤,更需要全球視野下的戰略耐心。無論是產能擴張與品控的平衡,還是全球化管理與本地化運營的博弈,這些都將考驗泡泡瑪特的戰略定力和運營能力。
在從“中國的泡泡瑪特”向“世界的泡泡瑪特”轉型過程中,它需要找到文化輸出與本土認同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