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開學在即,美國留學可能正迎來顯著“降溫”態勢。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NAFSA)在今年7月發布的最新預測,今年秋季美國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可能下降30%至40%,這可能導致總入學人數下降15%。1

報告稱,這一下降將導致美國大學招收 1,007,956 名國際學生,比新冠疫情結束時的 2022 至 2023 學年減少 5 萬名,僅比 2021 至 2022 年多 6 萬名,當時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因疫情而大幅減少。
圖源:美國國際教育協會(NAFSA)
與此同時,全球高等教育機構關停潮愈演愈烈,美國也難以幸免。當美國大學采用擴大招生、大規模裁員計劃、多次裁撤人文社科專業等一係列行為自救時,特朗普政府“削減科研經費”如大山壓頂之勢,令美國高校徒增了巨大衝擊。浪潮之下,文科生難有出路,理科生也在劫難逃。
01 平均每周關停一所美國大學,美國大學的生存危機進一步蔓延
進入2025年,美國大學的生存危機進一步蔓延,即便是世界排名前100的院校也難獨善其身。
7月14日,美國排名TOP30的私立研究性大學南加州大學代理校長金秉洙宣布:因學校收支的結構性不平衡,本財年的預算赤字已突破2億美元(遠高於2024財年的1.58億美元赤字)。

圖源: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官網
而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布朗大學,也公開通報了該校正麵臨嚴重的財務危機。教務長Francis Doyle在2024年12月的一封公開信中透露,學校目前麵臨4600萬美元的預算赤字。雪上加霜的是,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凍結布朗大學5.1億美元的聯邦資金。2
無獨有偶。美國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之一的芝加哥大學也債台高築。去年12月,芝加哥大學在一場預算說明會上表示,因同期來自撥款、合同、學費等渠道的收入增長,已跟不上服務、物資及員工薪資等成本的上漲速度,該校正深陷成本膨脹與預算赤字加劇的困境。該校教授Clifford Ando曾公開透露,學校浮動利率債務已高達4.81億美元。3

2023-2024 學年至 2024-2025 學年,芝加哥大學收入增長了 6.8%,成本增長了 4.2%。相比之下,2022-2023 學年至 2023-2024 學年,收入增長了 4.3%,成本增長了 5.6%。
圖源:《芝加栗色報》The Chicago Maroon
盡管南加大、布朗、芝大等頂尖名校尚未走到“破產”絕境,其觸目驚心的財政赤字已拉響警報,也透露出美國延續百年的精英教育體係,正遭遇生存挑戰。
《華爾街日報》在2024年8月19日一篇文章中報道的數據也讓人揪心4:近十年間(2014-2024年),美國已有超過500所私立非營利四年製高等教育機構停辦,這個數字是前十年的3倍。至於營利性學校的停辦數量,更是遠超這個規模。
據高等教育執行官員協會(SHEEO)向赫欽格報告提供的聯邦數據分析,在2024年的前九個月裏,有28所授予學位的機構關閉,而2023年一整年隻有15所。5

2008 年至今美國高校停辦統計 圖源:《赫辛格報告》The Hechinger Report Analysis5
美國大學因運營成本飆升、生源萎縮及捐款短缺,已經生存艱難了。而特朗普二進宮後出台的一係列針對美國大學的肅清行動,讓更多學校陷入泥濘。
今年2月,創立於1855年、擁有眾多分校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校長曾公開宣布未來幾年將關閉部分聯合校區。到今年5月,董事會投票決定將在2027年春季學期結束後,關閉杜波依斯、費耶特、蒙阿爾托和約克等7個分校區。6

將關停的7個分校區圖 圖源:CBS News6
近兩年內,有超30所大學關停。愛荷華衛斯理大學、聖約翰大學斯塔頓島校區、卡布裏尼大學等百年名校未能逃過一劫;公立大學係統如威斯康星大學係統也不得不相繼關停3個校區,其綠灣分校將終止其馬裏內特校區的麵授課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突然宣布關閉其卡塔爾教育城分校。

2023年12月21日,美國高等教育媒體Inside Higher Ed發布了《回顧美國大學的關閉與合並》一文。文中指出,關閉的非營利性學院和大學大多屬於同一類型:都具有規模較小、私立、依賴學費和捐贈較少等特點。7
據非營利新聞機構“赫辛格報告”統計,2024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周就有1所高校停辦;美國費城聯邦儲備銀行在最新研究中預測,未來5年,美國將有80所大學被迫關閉。8
更令人擔憂的是,曾經被視為高等教育標杆的美國大學,如今正集體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特朗普政府的經費削減不僅加劇了高校的財務困境、助推了這場關停潮,更讓本就依賴科研經費的STEM專業及理科生首當其衝,成為這場危機中受衝擊最直接的群體。
02 站在危機前線的理科生,成為新政下的“犧牲品”
如果說危機是從高校的財政赤字開始,現在,理科畢業生也端不住他們的“金飯碗”了。
近日,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一份數據揭露了殘酷現實:被譽為“理科之王”的計算機科學,其本科畢業生在2023年的失業率竟高達6.1%,這意味著每100名該專業畢業生中,大約有6人麵臨失業困境。而計算機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境況更為嚴峻,失業率達到了7.5%。
相比之下,藝術史畢業生的失業率僅為3%,營養科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更是低至0.4%,成為最低失業率的專業。

美國本科專業最高失業率榜單 圖源:CNBC9
這種就業市場的寒意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直接擊碎了許多理科生的學術職業夢想。《Science》2025年7月7日在報道中提到:馬裏蘭大學教授安妮.西蒙的助理研究員應小寶(音譯)在實驗室工作五年後,突遭職位撤銷。盡管美國農業部去年批準了該團隊為期兩年的柑橘黃龍病(危害重大的經濟型作物病害)研究經費,這足以支付其未來兩年的薪資,但特朗普政府執政後凍結了這筆資金。9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應小寶瞬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和科研平台。麵對殘酷的生計壓力,他甚至考慮著開Uber來維持生活。
同樣遭遇衝擊的還有艾莉莎.康奈爾,原已獲得MD-PhD項目全額資助的她,因學校突然撤銷博士錄取,不得不背負貸款進入醫學院。9
這場衝擊下,被擊碎的不僅是理科生們的求職路,還有他們的學術夢。獲得神經科學學士學位馬修.薩爾蒂在導師的建議下,申請了12個博士項目。當時(今年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尚未宣布削減對研究型大學的資金支持,但到了3月底,他收到一所大學的通知:因資金不確定性,其錄取將被推遲一年。這讓他深切體會到“哪怕拿到錄取通知也不踏實”的焦慮。11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學生艾薩克.洛克將於今年春季畢業,他認為這些削減導致自己收到的博士錄取比預期少。這也讓他一旦收到錄取就立刻接受,生怕offer“得而複失”。這位原本立誌進入學術界的學生坦言,“學術界似乎正受到攻擊。美國的反智主義正在抬頭。目前我仍計劃走學術道路,但如果情況沒有好轉,我可能真的得考慮其他選擇了。”11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比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因資金流不穩定,將已錄取的研究生重新列入候補名單,讓這些學生在期待與不安中徘徊;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健康行為研究博士項目,以往會錄取15名研究生以組成10人團隊,如今卻隻錄取了6人。11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係教授赫歇爾.L.塞德、研究與轉化副主任喬丹.格林博士認為,即便博士生招生規模隻是暫時縮減,也可能對研究和未來生物醫學人才隊伍產生連鎖反應。11
即便是已入職的研究者,也難逃資金緊縮的壓力。布朗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生們則目睹著領域內頂尖的博士後都麵臨“處處碰壁”,原本清晰的學術道路變得模糊,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是否還要堅持科研。10
也有人選擇“另辟蹊徑”,一邊堅持著學術夢,一邊向項目妥協。範德堡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克裏希納.穆杜姆比作為助理教授,因經費的不穩定性而被迫放棄高風險的創新實驗,轉向易出成果的方向以滿足終身教職評審,這種對創新的隱形壓製正悄然改變著STEM領域的研究生態。11

資金緊缺影響的不僅是一位位學者的個人發展,科研項目的停滯,更是讓無數理科生的心血付諸東流。康奈爾大學物理學教授娜塔莎.霍爾姆斯參與的130萬美元物理教育研究項目,這本是一個每年能惠及 4.5 萬名STEM學生,助力他們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探索前行的優質項目,卻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金凍結,被迫無限期擱置。12
更深遠的是,這場危機正加速理科人才的流失。當美國的科研環境持續惡化,澳大利亞的“全球人才吸引計劃”、歐洲的“選擇歐洲”項目紛紛用優厚條件吸引受挫的研究者,加拿大的大學甚至專門開設項目接納被美國高校取消錄取的博士生。這意味著,人才流失最終將動搖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的競爭力。

03 雙重打擊下,中國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在美國高校關停潮與特朗普政府一係列針對國際學生政策的雙重壓力下,中國留學生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以“縱容反猶主義”和“未配合聯邦調查”為由,悍然撤銷了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質。這一舉措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直接波及到近6800名國際學生和學者,其中約1300名中國學生的學業規劃被打亂。盡管隨後聯邦法院發布臨時禁令暫停執行該政策,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牽動著學生的心。
在簽證方麵,新的難題接踵而至。自2025年7月起,美國開始對非移民簽證收取250美元的“簽證誠信費”,學生簽證也未能幸免。13與此同時,簽證審查愈發嚴格,美國要求留學生公開社交媒體賬號,並對其過去3-5年的帖子、評論和點讚記錄進行詳細審查。這無疑增加了簽證申請的難度與不確定性,許多中國留學生擔心因社交媒體上的某些內容而導致簽證申請被拒。
特朗普政府以政治手段幹預學術自治,切斷科研經費、撤銷國際招生資質、增設簽證壁壘,不僅加劇了高校關停潮,更讓理科生與留學生淪為政策博弈的犧牲品。然而,困局中仍有破局微光。如理科生轉向產業界或海外實驗室尋找新出路,留學生以多國聯申、學分轉移建立避險方案,在動蕩中保持靈活、在危機中儲備多元能力,才是每個身處時代漩渦的學生的核心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