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各個平台網友都開始了對過去熒幕上職業女性角色的回憶:
究竟有多久沒看到隻搞事業的女主了?
而我心中的TVB OL第一人,聶寶言必須有姓名。
在大女主風潮還不流行的當時,誰看完《鑒證實錄》不對法醫這份職業狠狠心動?不對聶醫生迷妹星星眼?


聶寶言是個什麽樣的人?
冷靜幹練,溫柔堅定,專業能力抗打。
哪裏有案子,哪裏就有姐的出現。
眼鏡一戴,誰都不愛,冷冷吐出鑒定結果,好似案發現場的一顆定心丸。


然而,法醫這份職業卻給她帶來了許多偏見。
同事知道她去相親忍不住挪揄,相親對象聽見她是法醫臉色頓時煞白,當場嘔吐。

就連她自己,也被困在社會對女性標準的禁錮之中,用婚戀定義人生的成功與否,偶爾充滿自我懷疑。

但這樣一個看似高冷的人,實則內心真誠溫暖。
同為需要接觸屍體的一線工作人員,有鑒定科的後輩因為暈血求助她,聶寶言沒有指責對方膽小矯情,而是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鼓勵對方:
做法醫是我的理想,有沒有膽量是不分男女的。
隻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自然就會忘記暈血這回事。
害怕是肯定有的,但怕的是工作做得不夠好。

當案件嫌疑人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並且行跡十分可疑時。
聶寶言並沒有被情緒主導,而是根據證據理性分析,最終排除了對方的犯罪嫌疑。
就連仇人也疑惑,為什麽你會幫我說話,聶寶言說,我正在學習放下。

對感情拿得起放得下,堪稱獨立女性的範本。
因為吃臭豆腐的共同愛好和同事走到一起,深入了解後卻發現兩個人在精神上並不同頻,價值觀也不一樣,最後主動提出分手。

現在回頭去追劇的觀眾,很難不去嫌男女主感情進展緩慢。20集的電視劇,演一半了男女主還在跟別人談情說愛。
衝著他倆去的觀眾,可能會被急死。

用現在的話說,聶寶言和曾家元是雙A配置。
他們的感情建立在互相欣賞的基礎上,勢均力敵,沒有誰幫誰上位,誰占據關係的上風。

從冤家互懟到確認彼此心意再到女方離開九個月,這對CP最終走到一起實在是很不容易。
很難得的是,編劇沒有給他們一個爛俗的結婚劇本。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就行了,為什麽一定要結婚呢?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人文關懷也做的相當到位,對性別暴力、性少數群體都有涉獵。
童年陰影的紅白藍編織袋藏屍案,瞄準的是女性被狩獵。
三名女性相繼被殺害,並被裝進編織袋拋屍荒野。

警方展開調查後發現,這是針對女性的性別暴力案件。
普通女性遭遇性騷擾,被造黃謠,被蕩婦羞辱,如今看也並不過時。


更可貴的是,這部劇對主角的塑造不是往偉光正的路子使勁造。
沒錯,聶醫生也有黑點。
像是選擇原諒,和大渣男前任複合。
而她之所以和前任分手,是因為前任隱瞞自己已婚的事實,聶寶言被小三。
但事實呢,是前任為了要跟她在一起又編造出了一個謊言,謊稱妻子去世。
也因此,聶寶言給自己設定了“永遠不會再做第三者”的原則。

或者是明知男主有女友,還跟男主發生一夜情。
放到今天的輿論場難免會被批判“綠茶”,雖然關門又開門這一幕真的很好磕。
好像不太道德,但又好像這才是都市人真實的感情狀態。

說來也神奇,TVB的高知女性一出場就自帶精英感。
警察、律師、醫生、記者,是港女告訴我們,職業不分性別,能力無關男女。
她們深知,男人是靠不住的,隻有工作才能給自己帶來底氣。
對象重要還是事業重要?還用回答嗎?
被誇“漂亮”“美女”,會換來她們不屑的白眼。
被說“找個男人嫁了吧”,是對她們最狠的羞辱。
什麽是正經事?是換上職業裝,別好工牌,開工做事。



跟男性平起平坐?對不起,有時候她們會更勇敢,更不顧一切。

至於愛情,sorry啦,我們TVB對戀愛腦過敏~
有也好,無也罷,對感情不強求。
它隻是生活的陪襯,絕不會喧賓奪主。

因為她們比誰都再清楚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始終是自己。
我的感受,我的理想,我的信仰,這些遠比“我們必須在一起”來得更重要。


也是她們,影響了一代女性的價值觀,甚至是職業選擇,從此改變人生道路。
現在,她們又殺回來了,給“退化”的內娛一點小小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