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淩晨,一位名叫楊蘭蘭的23歲華裔女子在澳大利亞悉尼郊外駕駛定製勞斯萊斯與一輛奔馳車相撞,致使對方司機重傷。事發後該女子短暫逃逸,後又返回事故現場並主動投案。《每日郵報》報道稱,楊蘭蘭非常富有,居住在豪華頂層公寓,並擁有其他豪車。由於楊蘭蘭的身份異常神秘,任何公共平台查不到個人資料,無社交媒體、無注冊企業,被澳洲媒體稱為沒有數字痕跡的“透明人”。
中國 網絡
一個無公開職業或收入記錄,卻開豪車、住豪宅、穿名牌、配保鏢的女學生,完全符合中國老百姓對中國權貴階層後代及其巨額財富待持人日常生活的想象,因而楊蘭蘭的名字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中國網民熱議甚至憤怒圍觀,以至於8月8日,當北京因懷柔密雲水災發起捐款號召時,遭網民怒噴:“楊蘭蘭捐了多少”?。還有網友發帖調侃說:那麽多蘭蘭替我花錢,能不能給條活路?接下來,各種對楊蘭蘭身份的猜測充斥網絡,但事實上楊蘭蘭到底是誰已經不重要,因為這個名字已經變成一個符號,特指中國特權階層。網友@亞洲金融發帖說:主流經濟學術界認為:社會財富基本遵從“二八定律”,即20%富裕人群占社會總財富的80%。但中國的財富分布遠比“二八定律”更殘酷:占總人口0.33%的460萬富人占有67.44%(290萬億)財富;而占總人口92.62%的13億人,占有6.98%(30萬億)財富。相對比,美國最頂端的1%人口,掌握約30–35%財富。二八定律,是正常市場狀態的財富分布。然而,在一半權力尋租、一半腐化兌現的非市場運行的中國,隻會產生異類結果。網友@資本百科發帖說:悉尼。楊蘭蘭,紅色家族1%的人,卷走了納稅人99%的財富,然後上演澳洲勞斯萊斯照相館;剩下99%的納稅人,啃著鹹菜窩頭,在看南京照相館!另一個官二代李凡妮,曾在舊金山被控策劃謀殺親夫,被警方逮捕,又以一次性支付6600萬美元的保釋金,轟動世界。他們都是人民的公敵。
網友@喬誌飛發帖說:露出水麵的那一個楊蘭蘭,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你永遠看不見的“蘭蘭們”……。
她們的富有,很可能正是你貧窮的原因。當財富來自特權分配,每一份奢侈都凝結著大眾的血汗與付出。楊蘭蘭是誰,其實已經不重要——她隻是一個群體的縮影,是那個遠離大眾生活、背靠權力與金錢的特殊階層。今天是楊蘭蘭,明天可能是馬蘭蘭、牛蘭蘭。即便她不是中國人,難道你相信,在中國不會有更神秘、更富有的特權“蘭蘭們”嗎?這個群體與國際富豪不同,他們的財富來源刻意隱藏,更說明背後有著權力與金錢的緊密勾連。無論是諸如此類的富二代還是官二代,幾乎都出自權力與金錢聯姻的鏈條。這樣的財富,不是靠市場競爭和公開透明的商業規則積累,而是通過特權分配、政策傾斜、壟斷資源、裙帶關係一點點堆砌出來的——否則,不會查無此人。她的奢侈品、豪車、海外資產,背後可能是你繳的稅、交的社保、買房時的高額土地出讓金,甚至是你看病、上學時被壓縮的公共預算。換句話說,她的每一份舒適,都可能凝結著你一生的血汗和被剝奪的機會。這種財富的最大特點是不可追問: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你依然查不到她的家族網絡、資金流向和發家軌跡,因為這些信息被權力屏障層層封鎖。正是這種製度性不透明,讓特權階層能在陽光下揮霍,卻不必麵對公眾的質疑。特權階層的財富往往源於公共資源的私有化:國企變成家族企業,公共預算流入私人項目,壟斷行業排斥外來競爭。這不僅剝奪了普通人的公平競爭機會,也侵蝕了社會對規則的信任,讓潛規則取代規則,腐敗與不公得以持續複製。更可怕的是,輿論和公眾情緒常常被消費一陣就散去,熱鬧過後不再追問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源。這種財富模式便能繼續運轉,製造下一批“楊蘭蘭”。而這種麻木,正是特權階層最堅固的護城河。所以必須追問:是誰給了她資源?這些資源原本屬於誰?過程是否公開透明?有沒有監督?如果沒有,為什麽沒有?
不公平,是公眾憤怒的源頭;它不是茶餘飯後的故事,而是你生活中那些被悄悄拿走的東西;特權的罪惡,不在於讓某人多富,而在於讓無數人更窮、更無力。
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中,國家機器不僅掌握立法、執法、分配資源的權力,還壟斷信息與輿論的解釋權。百姓的稅收、勞動成果、被壓低的工資、被剝奪的公共資源,都在無聲無息中轉化為特權階層的財富。表麵上,他們用成功學、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的故事粉飾;實際上,這些隻是遮住財富來源的遮羞布。所有普通人的血汗與付出,都是“楊蘭蘭們”的基座;他們的富有和你的辛苦,是同一條經濟鏈上的兩端:一端在燈光下舉杯,一端在陰影裏還債。你不是他們財富的旁觀者,而是他們財富源源不斷的供養者。
最後,就用網友@Gancheng Wang貼出的一首打油詩結束今天的節目:
解放區的是蘭蘭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吃不上飯。
要問米去哪裏了?
米成了蘭蘭賬上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