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文章來源: BBC中文網 於 2025-08-23 09:22: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科學家正努力拯救長江中瀕臨滅絕的一種大型動物,該地區全麵禁止捕魚的政策正在幫助他們。

在位於武漢、距離長江河岸僅5公裏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已滅絕的白鱀豚和白鱘的保存標本靜靜地陳列在玻璃櫃中。

“牠們已經滅絕了,我們現在要拯救長江江豚,”王熙博士對BBC表示,“牠已成為這裏最重要的動物了。”

2002年,最後一隻已知的白鱀豚死亡,距離研究所開始照料牠已經過了22年。一年後,最後一隻已知的白鱘——一種可長達三米以上的輻鰭魚——被漁民意外捕獲,盡管被安裝了超聲波追蹤器並放生,卻從此消失。

現在的目標是阻止這種無鰭的長江江豚重蹈覆轍,目前估計野外僅剩約1,200隻。

“牠是長江中唯一剩下的頂級掠食者。”王熙解釋道。“牠們非常稀有,其數量亦反映了整個生態係統的健康狀況。”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最後一隻白鱀豚於2002年死去,僅存的樣本保存在博物館中。全麵禁止捕魚的構想最早由中國科學院的曹文宣教授於2006年提出,但直到其他科學家施加更多壓力後,這項為期十年的禁令才終於在近五年前全麵實施。

這項禁令由警方執行,違者可能麵臨監禁,範圍涵蓋整條長江及其周邊湖泊與支流。禁令造成了極大衝擊,使22萬名漁民失業。

盡管如此,鼠海豚家族中最古老分支的長江江豚至今仍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BBC在研究所看到的江豚目前被圈養,供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們可以從水麵上方或下方觀察牠們,隻需沿著深水池旁的樓梯走下去,就能抵達觀察區。

科學家表示,江豚在有人陪伴時會變得興奮,而牠們的行為也確實像是在表演:快速穿梭於水中,貼近玻璃遊動,仿佛在向另一側的人展示自己。牠們遊過時,似乎還會露出一抹調皮的微笑。

在野外,牠們仍然能夠生存在其他物種無法生存的地方。

2006年三峽大壩主體工程的建設雖未直接影響江豚,因為牠們不需要逆流而上產卵,但卻影響了牠們所吃的魚類。

對於其他大型水生動物如白鱘或中華鱘,大壩的建設則是災難性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專門研究鼠海豚等鯨類動物的王丁,將一生奉獻於維護長江的生態健康。他既能看到大壩帶來的好處,也清楚其負麵影響——並回憶起過去的情景。

“每逢汛期,我們都得組織一支實力雄厚的隊伍,派很多人睡在河岸邊,以防洪水來襲,”他說,“一旦洪水來了,大家就會全力以赴去穩固堤壩,確保不被洶湧的洪水衝垮。”

他表示,三峽大壩在防洪方麵確實發揮了作用。

但正如王丁指出的,這座龐大的攔河建築也阻斷了長江巨型鱘魚前往產卵地的路徑。

他說,雖然這些瀕危魚類曾短暫地找到替代的產卵地,但如今情況已不複存在——現在河中出現的鱘魚,都是研究人員一次次放流的結果,每次約一萬條。



三峽大壩影響了沿岸的野生動物。盡管去年有超過一百萬條人工繁殖的中華鱘被放流至長江,但增殖放流的努力仍未成功,因為這些魚在野外無法自行繁殖。

為了避免長江江豚重蹈覆轍,王丁與其他科學家希望,在最初的十年禁漁期結束後,能繼續維持全麵禁漁的政策。

他們的研究發表於《中國科學院院刊》,記錄了自2021年禁令實施以來,魚類數量的急劇增加。

然而,另一項對江豚的威脅可能更難解決。

王熙指出:“船隻對動物的大腦非常危險,因為它們非常吵。”

據說這會產生一種水下噪音汙染,令動物感到壓力。

中國科學家認為,船隻的噪音可能是導致長江白鱀豚滅絕的原因之一,因為牠們依靠聲納進行溝通。

然而,禁漁是一回事,要完全停止繁忙的長江航運則是另一回事——這條河流承載著乘客與貨物,是中國中部地區的經濟命脈。

相對可行的是,強製要求生產化學品的工廠搬離長江。過去十年來,已有數千家工廠被關閉或遷移,此舉據稱大幅改善了長江的水質。

此外,社區也參與了保護江豚的行動。



得益於保育工作,江豚的數量現在再次上升。退休後,楊河開始從事業餘攝影。他說,現在每天都會帶著攝影器材到河邊,希望能拍到江豚的身影。

當他拍到不錯的照片時,會轉交給科學家們,而他們表示楊先生在追蹤江豚方麵的表現甚至比大多數人都要出色。

楊先生說,他曾經看到一隻江豚被漁網纏住,顯得非常痛苦。他立即通知了當地政府,當局隨即封鎖了該河段的所有船隻通行,直到江豚獲救——而那隻即將獲救的江豚當時處於懷孕的狀態。他說這讓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最具說服力的還是江豚的數量變化。

1990年代,野生長江江豚約有3,300隻。到了2006年,這個數字減半。

隨後,禁漁令實施、工廠搬遷,江豚數量的下降趨勢終止。不僅如此,根據過去五年的紀錄,江豚的數量已增加近四分之一。

科學家們對這些數字以及他們對更廣泛的環境健康的影響感到自豪。

“我們拯救江豚,是為了拯救長江,”王丁說,“這就像一麵巨大的鏡子,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保護這個生態係統方麵做得如何。”

“如果江豚狀況良好,數量持續增加,那就代表整條河流的生態健康也在改善。”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演員黃渤自曝心裏多年的恐懼:我大概率將患病
是誰在企圖掩蓋武大圖書館事件的真相?
知名主持人陳銘公開傷痛:哥哥因父親遭報複成弱智
3800點,完全戳不動這屆年輕人
特朗普發布與普京合影對比曆史照 展現強硬姿態




24小時討論排行

加拿大宣布取消多項針對美國商品的報複性關稅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喊話:農民不應為貿易戰埋單
川普關稅可望在未來十年減少4兆美元的國家赤字
“秦始皇講的可能是潮汕話”,知名學者再次回應
中國各航司分配500架空巴大單 傳三大航各取百架
黃仁勳:想對華銷售新型特供芯片,正與美國磋商
金正恩親自迎靈!朝鮮公開出兵庫爾斯克詳情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九三閱兵典禮在即 總指揮卻沒公布 傳這些上將“出事”
歐爾班曬特朗普回信:他對烏襲擊輸油管道“憤怒”
美駐華使館稱中國"敵對國家",批輸出"非法電子煙"
“北溪”管道被毀細節曝光 遭至少4枚定時炸彈引爆
山東臨沂有小學老師轉崗教高中,老師:放平心態
逃離歧視、壓迫和無解的民族矛盾,少數族裔突破重圍出國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被中國媒體關注的日本永久化合物汙染到底是什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BBC中文網 2025-08-23 09:22:10

中國科學家正努力拯救長江中瀕臨滅絕的一種大型動物,該地區全麵禁止捕魚的政策正在幫助他們。

在位於武漢、距離長江河岸僅5公裏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已滅絕的白鱀豚和白鱘的保存標本靜靜地陳列在玻璃櫃中。

“牠們已經滅絕了,我們現在要拯救長江江豚,”王熙博士對BBC表示,“牠已成為這裏最重要的動物了。”

2002年,最後一隻已知的白鱀豚死亡,距離研究所開始照料牠已經過了22年。一年後,最後一隻已知的白鱘——一種可長達三米以上的輻鰭魚——被漁民意外捕獲,盡管被安裝了超聲波追蹤器並放生,卻從此消失。

現在的目標是阻止這種無鰭的長江江豚重蹈覆轍,目前估計野外僅剩約1,200隻。

“牠是長江中唯一剩下的頂級掠食者。”王熙解釋道。“牠們非常稀有,其數量亦反映了整個生態係統的健康狀況。”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最後一隻白鱀豚於2002年死去,僅存的樣本保存在博物館中。全麵禁止捕魚的構想最早由中國科學院的曹文宣教授於2006年提出,但直到其他科學家施加更多壓力後,這項為期十年的禁令才終於在近五年前全麵實施。

這項禁令由警方執行,違者可能麵臨監禁,範圍涵蓋整條長江及其周邊湖泊與支流。禁令造成了極大衝擊,使22萬名漁民失業。

盡管如此,鼠海豚家族中最古老分支的長江江豚至今仍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BBC在研究所看到的江豚目前被圈養,供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們可以從水麵上方或下方觀察牠們,隻需沿著深水池旁的樓梯走下去,就能抵達觀察區。

科學家表示,江豚在有人陪伴時會變得興奮,而牠們的行為也確實像是在表演:快速穿梭於水中,貼近玻璃遊動,仿佛在向另一側的人展示自己。牠們遊過時,似乎還會露出一抹調皮的微笑。

在野外,牠們仍然能夠生存在其他物種無法生存的地方。

2006年三峽大壩主體工程的建設雖未直接影響江豚,因為牠們不需要逆流而上產卵,但卻影響了牠們所吃的魚類。

對於其他大型水生動物如白鱘或中華鱘,大壩的建設則是災難性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專門研究鼠海豚等鯨類動物的王丁,將一生奉獻於維護長江的生態健康。他既能看到大壩帶來的好處,也清楚其負麵影響——並回憶起過去的情景。

“每逢汛期,我們都得組織一支實力雄厚的隊伍,派很多人睡在河岸邊,以防洪水來襲,”他說,“一旦洪水來了,大家就會全力以赴去穩固堤壩,確保不被洶湧的洪水衝垮。”

他表示,三峽大壩在防洪方麵確實發揮了作用。

但正如王丁指出的,這座龐大的攔河建築也阻斷了長江巨型鱘魚前往產卵地的路徑。

他說,雖然這些瀕危魚類曾短暫地找到替代的產卵地,但如今情況已不複存在——現在河中出現的鱘魚,都是研究人員一次次放流的結果,每次約一萬條。



三峽大壩影響了沿岸的野生動物。盡管去年有超過一百萬條人工繁殖的中華鱘被放流至長江,但增殖放流的努力仍未成功,因為這些魚在野外無法自行繁殖。

為了避免長江江豚重蹈覆轍,王丁與其他科學家希望,在最初的十年禁漁期結束後,能繼續維持全麵禁漁的政策。

他們的研究發表於《中國科學院院刊》,記錄了自2021年禁令實施以來,魚類數量的急劇增加。

然而,另一項對江豚的威脅可能更難解決。

王熙指出:“船隻對動物的大腦非常危險,因為它們非常吵。”

據說這會產生一種水下噪音汙染,令動物感到壓力。

中國科學家認為,船隻的噪音可能是導致長江白鱀豚滅絕的原因之一,因為牠們依靠聲納進行溝通。

然而,禁漁是一回事,要完全停止繁忙的長江航運則是另一回事——這條河流承載著乘客與貨物,是中國中部地區的經濟命脈。

相對可行的是,強製要求生產化學品的工廠搬離長江。過去十年來,已有數千家工廠被關閉或遷移,此舉據稱大幅改善了長江的水質。

此外,社區也參與了保護江豚的行動。



得益於保育工作,江豚的數量現在再次上升。退休後,楊河開始從事業餘攝影。他說,現在每天都會帶著攝影器材到河邊,希望能拍到江豚的身影。

當他拍到不錯的照片時,會轉交給科學家們,而他們表示楊先生在追蹤江豚方麵的表現甚至比大多數人都要出色。

楊先生說,他曾經看到一隻江豚被漁網纏住,顯得非常痛苦。他立即通知了當地政府,當局隨即封鎖了該河段的所有船隻通行,直到江豚獲救——而那隻即將獲救的江豚當時處於懷孕的狀態。他說這讓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最具說服力的還是江豚的數量變化。

1990年代,野生長江江豚約有3,300隻。到了2006年,這個數字減半。

隨後,禁漁令實施、工廠搬遷,江豚數量的下降趨勢終止。不僅如此,根據過去五年的紀錄,江豚的數量已增加近四分之一。

科學家們對這些數字以及他們對更廣泛的環境健康的影響感到自豪。

“我們拯救江豚,是為了拯救長江,”王丁說,“這就像一麵巨大的鏡子,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保護這個生態係統方麵做得如何。”

“如果江豚狀況良好,數量持續增加,那就代表整條河流的生態健康也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