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文章來源: 直新聞 於 2025-08-23 20:26: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8月2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先訪問日本東京,與首相石破茂會晤,再轉赴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這一行程安排打破了韓國總統就任後首次出訪必先訪美的慣例,您對此有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對於韓國總統來說,首次出訪的第一站定在日本而非美國實屬罕見,但背後的戰略動機並不難理解。

因為就算先訪日,也是為之後的訪美打好前站。李在明此舉大有“一石二鳥”之意。一方麵向美國展示他致力於改善韓日關係的決心,向美國示好。韓日關係緊張一直是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的主要障礙,李在明行前接受日媒《讀賣新聞》采訪時就重申恢複韓日“穿梭外交”的重要性,強調“見麵越頻繁,關係越密切,信任也會越深厚”。通過出訪東京,李在明既是向日本釋放緩和信號,更是在積極回應美國推動韓日合作的期待,主動營造一種“維護聯盟團結”的良好氛圍,為隨後的訪美之旅預熱。

另一方麵,通過與石破茂的會談,李在明可以提前摸底美國在貿易、關稅、安保等問題上的最新態度,為之後與特朗普的會晤做好準備。更進一步而言,有韓國媒體就指出,李在明首先與石破茂會晤,是韓日兩國在應對“特朗普風險”過程中協同行動、展現影響力的重要一環。麵對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安全領域對盟友前所未有的擠壓,日韓之間有了尋求合作的共同動機。雙方很可能會討論如何在經貿領域加強合作,例如重啟中斷已久的韓日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以及韓國加入CPTPP的可能性等。石破茂一直希望通過推動CPTPP擴容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施壓;而穩住東京,李在明也可以在麵對特朗普時手中多一份籌碼。

總而言之,李在明訪日,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在為訪美“取經”預熱,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韓國進步陣營領袖,李在明過去一貫被視為對中國相對友好。然而李在明選擇訪日訪美卻沒有選擇訪華,有韓國媒體就解讀認為,在當前中美博弈的敏感格局下,李在明有意避免訪華,不刺激美方神經。那李在明是否有意疏遠中國呢?我並不這麽認為,因為相反,他正在準備通過另一種方式,向北京表達善意。



直新聞:的確,我們看到就在李在明奔赴美日兩國之時,他派出的韓國特使團也將踏上飛往北京的行程。一邊訪日訪美,一邊遣使赴華,這其中釋放出怎樣的信號,我們該如何理解?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根據韓聯社消息,這支特使團的組成並不簡單,由前國會議長樸炳錫領銜,成員包括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內知名的“中國通”議員金太年、樸釘,以及前總統盧泰愚之子盧載憲等重量級人士。特使團選擇在8月24日前後訪華也頗有講究,這一天是中韓建交33周年紀念日,很顯然,韓方有意借此表達對兩國關係的重視。

韓媒《中央日報》就分析指出,特使團行程與李在明訪日訪美高度重疊,就是為了強調韓國並未因深化美日同盟而忽略對華關係。李在明試圖向中方表明,即使首訪未選擇中國,他依然把中韓關係放在心上,願意通過特使溝通來盡可能“補課”。在美日韓走近的敏感背景下,李在明特使團訪華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這是中美博弈之間,韓國的一次戰略對衝。

李在明近期的一係列對華舉動確實展現出與前任截然不同的姿態。此前,李在明公開譴責了韓國國內的反華示威,稱某些極端行為“已遠超言論自由範疇,充斥惡言與暴力”,並要求警方嚴厲打擊,與前總統尹錫悅默許甚至煽動民間反華情緒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在對華關係上表現出更積極務實的姿態。此次特使團訪華,就是這一“務實外交”路線的延續和深化,在鞏固美韓同盟的同時,也主動出擊維護中韓友好,不讓中韓關係在大國角力中被邊緣化。

在更大的戰略背景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韓國正在被拉入一場艱難的平衡遊戲。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重要戰略抓手,韓國有心向“不選邊”的模糊戰略靠攏,已經很不容易,值得肯定。特朗普步步緊逼,不僅要韓國增加防務開支,甚至調整駐韓美軍部署,謀求介入台海等區域衝突。可以說,李在明正處在內外掣肘的雙重壓力之下:既要穩住美國盟友,避免觸發“信任危機”,又要考慮中國因素,防止陷入地緣對抗的前沿陣地。這也是他為何在赴美前夕,仍不忘通過特使向中方表達善意。

李在明在接受日媒共同社采訪時就談到,韓國將努力深化韓日安全合作、強化美日韓三邊協作,同時也要“管理好與朝鮮、中國、俄羅斯的關係,不能使其惡化”。 這番表態透露出他的平衡思維:韓國一方麵要站穩同盟體係,另一方麵也絕不能讓周邊大國關係失控。尤其在朝核問題上,中國的斡旋作用無可替代;在經貿領域,中國更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李在明遣使赴華,顯示出他希望在敏感議題上與中方保持溝通渠道,避免戰略誤判和關係疏離。這一點對韓國未來應對台海變局和半島局勢都至關重要。畢竟,若美方真在周邊地緣安全問題上向韓國施壓,中方的態度和反應將直接影響韓國的利益乃至安危。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所警告的,“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可能在菜單上”,這句話固然冷冰冰,但也是對國際關係的某種現實洞察。在大國博弈加劇的當下,韓國唯有提高戰略主動性,才能避免被當作籌碼犧牲。無論是打破慣例先訪東京、為對美談判積累資本,還是派遣特使赴北京傳遞善意,都是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策略使然。接下來,李在明將麵臨更艱巨的考驗:特朗普希望聽到韓國在對抗中國方麵更明確的政策承諾,未來李在明能在多大程度上堅持“不選邊”的模糊策略,我們仍有待觀察。

查看評論(11)

24小時熱點排行

演員黃渤自曝心裏多年的恐懼:我大概率將患病
知名主持人陳銘公開傷痛:哥哥因父親遭報複成弱智
特朗普發布與普京合影對比曆史照 展現強硬姿態
美國防長和國務卿都感覺自己被手下的人“坑”了
強化舞台效果 政治表演?特朗普被金發女助手包圍

24小時討論排行

加拿大宣布取消多項針對美國商品的報複性關稅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喊話:農民不應為貿易戰埋單
川普關稅可望在未來十年減少4兆美元的國家赤字
“秦始皇講的可能是潮汕話”,知名學者再次回應
中國各航司分配500架空巴大單 傳三大航各取百架
是誰在企圖掩蓋武大圖書館事件的真相?
金正恩親自迎靈!朝鮮公開出兵庫爾斯克詳情
黃仁勳:想對華銷售新型特供芯片,正與美國磋商
美駐華使館稱中國"敵對國家",批輸出"非法電子煙"
九三閱兵典禮在即 總指揮卻沒公布 傳這些上將“出事”
長江全麵禁漁將延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國長江江豚
歐爾班曬特朗普回信:他對烏襲擊輸油管道“憤怒”
“北溪”管道被毀細節曝光 遭至少4枚定時炸彈引爆
逃離歧視、壓迫和無解的民族矛盾,少數族裔突破重圍出國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山東臨沂有小學老師轉崗教高中,老師:放平心態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直新聞 2025-08-23 20:26:38
李在明首次外訪選擇日本,為何不是中國?

8月2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先訪問日本東京,與首相石破茂會晤,再轉赴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這一行程安排打破了韓國總統就任後首次出訪必先訪美的慣例,您對此有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對於韓國總統來說,首次出訪的第一站定在日本而非美國實屬罕見,但背後的戰略動機並不難理解。

因為就算先訪日,也是為之後的訪美打好前站。李在明此舉大有“一石二鳥”之意。一方麵向美國展示他致力於改善韓日關係的決心,向美國示好。韓日關係緊張一直是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的主要障礙,李在明行前接受日媒《讀賣新聞》采訪時就重申恢複韓日“穿梭外交”的重要性,強調“見麵越頻繁,關係越密切,信任也會越深厚”。通過出訪東京,李在明既是向日本釋放緩和信號,更是在積極回應美國推動韓日合作的期待,主動營造一種“維護聯盟團結”的良好氛圍,為隨後的訪美之旅預熱。

另一方麵,通過與石破茂的會談,李在明可以提前摸底美國在貿易、關稅、安保等問題上的最新態度,為之後與特朗普的會晤做好準備。更進一步而言,有韓國媒體就指出,李在明首先與石破茂會晤,是韓日兩國在應對“特朗普風險”過程中協同行動、展現影響力的重要一環。麵對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安全領域對盟友前所未有的擠壓,日韓之間有了尋求合作的共同動機。雙方很可能會討論如何在經貿領域加強合作,例如重啟中斷已久的韓日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以及韓國加入CPTPP的可能性等。石破茂一直希望通過推動CPTPP擴容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施壓;而穩住東京,李在明也可以在麵對特朗普時手中多一份籌碼。

總而言之,李在明訪日,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在為訪美“取經”預熱,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韓國進步陣營領袖,李在明過去一貫被視為對中國相對友好。然而李在明選擇訪日訪美卻沒有選擇訪華,有韓國媒體就解讀認為,在當前中美博弈的敏感格局下,李在明有意避免訪華,不刺激美方神經。那李在明是否有意疏遠中國呢?我並不這麽認為,因為相反,他正在準備通過另一種方式,向北京表達善意。



直新聞:的確,我們看到就在李在明奔赴美日兩國之時,他派出的韓國特使團也將踏上飛往北京的行程。一邊訪日訪美,一邊遣使赴華,這其中釋放出怎樣的信號,我們該如何理解?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根據韓聯社消息,這支特使團的組成並不簡單,由前國會議長樸炳錫領銜,成員包括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內知名的“中國通”議員金太年、樸釘,以及前總統盧泰愚之子盧載憲等重量級人士。特使團選擇在8月24日前後訪華也頗有講究,這一天是中韓建交33周年紀念日,很顯然,韓方有意借此表達對兩國關係的重視。

韓媒《中央日報》就分析指出,特使團行程與李在明訪日訪美高度重疊,就是為了強調韓國並未因深化美日同盟而忽略對華關係。李在明試圖向中方表明,即使首訪未選擇中國,他依然把中韓關係放在心上,願意通過特使溝通來盡可能“補課”。在美日韓走近的敏感背景下,李在明特使團訪華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這是中美博弈之間,韓國的一次戰略對衝。

李在明近期的一係列對華舉動確實展現出與前任截然不同的姿態。此前,李在明公開譴責了韓國國內的反華示威,稱某些極端行為“已遠超言論自由範疇,充斥惡言與暴力”,並要求警方嚴厲打擊,與前總統尹錫悅默許甚至煽動民間反華情緒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在對華關係上表現出更積極務實的姿態。此次特使團訪華,就是這一“務實外交”路線的延續和深化,在鞏固美韓同盟的同時,也主動出擊維護中韓友好,不讓中韓關係在大國角力中被邊緣化。

在更大的戰略背景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韓國正在被拉入一場艱難的平衡遊戲。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重要戰略抓手,韓國有心向“不選邊”的模糊戰略靠攏,已經很不容易,值得肯定。特朗普步步緊逼,不僅要韓國增加防務開支,甚至調整駐韓美軍部署,謀求介入台海等區域衝突。可以說,李在明正處在內外掣肘的雙重壓力之下:既要穩住美國盟友,避免觸發“信任危機”,又要考慮中國因素,防止陷入地緣對抗的前沿陣地。這也是他為何在赴美前夕,仍不忘通過特使向中方表達善意。

李在明在接受日媒共同社采訪時就談到,韓國將努力深化韓日安全合作、強化美日韓三邊協作,同時也要“管理好與朝鮮、中國、俄羅斯的關係,不能使其惡化”。 這番表態透露出他的平衡思維:韓國一方麵要站穩同盟體係,另一方麵也絕不能讓周邊大國關係失控。尤其在朝核問題上,中國的斡旋作用無可替代;在經貿領域,中國更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李在明遣使赴華,顯示出他希望在敏感議題上與中方保持溝通渠道,避免戰略誤判和關係疏離。這一點對韓國未來應對台海變局和半島局勢都至關重要。畢竟,若美方真在周邊地緣安全問題上向韓國施壓,中方的態度和反應將直接影響韓國的利益乃至安危。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所警告的,“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可能在菜單上”,這句話固然冷冰冰,但也是對國際關係的某種現實洞察。在大國博弈加劇的當下,韓國唯有提高戰略主動性,才能避免被當作籌碼犧牲。無論是打破慣例先訪東京、為對美談判積累資本,還是派遣特使赴北京傳遞善意,都是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策略使然。接下來,李在明將麵臨更艱巨的考驗:特朗普希望聽到韓國在對抗中國方麵更明確的政策承諾,未來李在明能在多大程度上堅持“不選邊”的模糊策略,我們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