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盤一直在漲。
上證指數突破了3800點之後,財經媒體的頭條被迅速染成紅色,各大APP的推送爭先恐後地宣告著“技術性牛市”的到來。
朋友圈裏,那些沉寂已久的“股神”們,又開始轉發著“牛回,速歸”的紅色表情包,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樂觀到近乎狂熱的氣息。
然而,無數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股民,正對著手機屏幕上的一片慘綠,發出靈魂拷問:
“指數都3800點了,那我的股票怎麽還沒有回本?”

(圖片來源:雪球)
別懷疑,你不是一個人。這種“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撕裂感,正成為當下A股市場最真實的寫照。
這裏,我們就來探尋為何你的賬戶,成了這場盛大煙火下被遺忘的角落。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01一、被“權重”綁架的指數
我們看到的指數,並可以代表市場的“平均體溫”。
更準確地說,今天的上證指數,更像是一個被少數巨頭企業“挾持”的數字。
上證綜合指數的編製方法,是將所有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納入計算。這意味著,像工商銀行、中國石油這樣市值數十萬億的巨頭,其股價一分錢的波動,對指數的影響力可能是某家“小而美”科技公司的成百上千倍。
從上證指數來看,“中字頭”、“大金融”、“三桶油”等這些巨無霸憑借其在指數中的超高權重,僅需微漲,就能輕鬆撬動整個大盤。
以8月20日個股對上證指數貢獻來看,中國平安的貢獻度為0.05,中國人保、百利天恒、中國能建、中國聯通、浦發銀行的貢獻度均為+0.02。

(圖片來源:同花順)
另外,自2024年9月12日以來,銀行指數、券商指數的漲幅分別達到了44.78%、62.34%,而上證指數僅上漲了38.37%。
除了托起大盤的任務外,銀行因股息率高、券商是牛市旗手,成為大資金的青睞。
與此同時,不少行業因前景並不明朗,不受資金的青睞。比如:光伏、白酒、地產等。
光伏行業因產能過剩、打價格戰,很多企業已經陷入虧損,其基本麵無法出現較大的行情。
隻能等待去產能的拐點到來,才有反轉的可能。
然而,很多投資者並不知道行業發展的現狀,或者因沉默成本對光伏現狀視而不見。
有投資者在交流群哭訴,“之前與一隻光伏概念股死扛,越跌越買、越補越虧,全是淚。”

(圖片來源:某股民交流群)
而白酒、地產則是另外一個邏輯,因需求下滑,人口紅利消失,整個行業也不受資金待見。比如:自2024年9月12日以來,白酒指數上漲了24.19%,地產指數上漲了28.04%,遠低於上證指數的漲幅。
有意思的是,為了“自嘲”,一些投資者將用戶名改成“我在白酒躲牛市”、“躲牛市旗手”等。

(圖片來源:雪球)
與之相反,AI、算力(光模塊、液冷等)、穩定幣、機器人、固態電池等行業都出現了較大的漲幅。
這些行業都有一些共同點,未來市場需求有望上行,有科技創新,有較好的發展預期。
另外,牛市往往放大“利好”消息。一旦這些行業有利好政策、技術創新出現,很多資金持續湧入這些行業。
因此,不少牛股、妖股就出自這些行業。比如:A股年內首隻10倍股上緯新材,就是機器人概念。
那麽,麵對冰火兩重天割裂的市場,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呢?
#02二、策略
A股現階段的行情不是普漲,而是結構化行情,也就是分化。
分化比拚的是行業,也就是投資者對行業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哪個行業更有前景?資本會選擇持續流入哪些行業?
在投資上,選對了行業,就贏了一大半。畢竟,風口來了,豬都可以上天。
其實,很多邏輯大家都懂,就是做不到,或者不知道該怎麽做?
因為,“做到”本身就很難。
投資股票本身就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分析行業變化、企業基本麵。就算專業投資者和投資機構,隻對幾個行業、一些公司有了解。
很多普通投資者,沒有時間學習或者不願意學習,隻想跟著行情賺快錢。當然,也有好學的投資者,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但由於對行業發展、股市炒作的規律理解不到位,被當下的“繁華”給蒙蔽,看不到可能出現的風險。
因此,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投資者被套,處於一直等待回本的狀態。
而正確的做法,就是止損換個有前景的行業。止損要過“心理關”,舍去沉默成本;換行業要過“選股關”,則要對有成長性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預判未來的發展,並看到可能出現的風險。
然而,這兩道關對普通投資者很難。
普通投資者,更好的選擇就是選擇指數型基金,比如:跟隨滬深300、上證50等指數的ETF基金。
這裏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指數會定期剔除一些股票,再加入一些新的成分股,自我更新,幫投資者過了“止損關”、“選股關”。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股票會買在高位,幾年都難以回到原來的高位;而買了指數不是在牛市的高位,都是有可能回本的。
因此,在較低的位置選擇指數型基金,對普通投資者會是更好的選擇。
那麽,現在3800點了,指數型基金是不是也有風險了呢?
如果開始走牛市,3800點肯定不是頂部;後麵指數有調整,可以考慮入場。當下,並不適合追高。
不過,還有很多人肯定會等著“回本”。
這裏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後麵會不會補漲?如果這個時候,我要是賣掉了,後麵漲起來怎麽辦?
回顧前兩次大牛市,牛市都會出現板塊輪動、普漲的行情。現在普漲的行情,還沒有到來,還需等待。
而這個邏輯在於,看到賺錢效應,不斷有資金入場,去選擇沒有漲過的行業板塊。此外,隨著美聯儲降息,後續還會有資金流入中國的A股,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流動性出現溢價。
行業前景不好,隻能等著更多資金入場,提升資產流動性,靠流動性的溢價來“回本”。這與幾年前房地產大漲的邏輯一樣,隻要有人買了,即便是偏遠郊區的房產也跟著漲。
當然,偏遠郊區房產的漲幅肯定沒有核心地區房產的高,而光伏、白酒等也很難漲過AI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