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 美國封王 中國“用綠穀換矽穀”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 美國封王 中國“用綠穀換矽穀”

文章來源: 遠見雜誌 於 2025-08-21 09:05: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你還在刷AI新聞,卻不知道“算力”才是決勝關鍵嗎? 在最新的全球AI算力地圖裡,美國蟬聯第一名,而中國也正用“綠穀”換“矽穀”,穩居世界第二。 這不隻是技術競賽,也是一場誰能掌控未來、誰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的生存遊戲。

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廣袤沙漠一望無垠,太陽能板設在此處,不再隻是冷冰冰的矩形方陣,而是由多達19.6 萬塊的太陽能板,排成了一匹奔騰的馬。當陽光灑下,整匹“馬”閃閃發亮,彷彿在沙漠中策馬奔騰,馱著綠電一路狂飆。

不隻會發電,還會“擺造型”的達拉特旗光伏基地(太陽能發電基地),根據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能源局資料,基地年發電量高達 20 億度(千瓦時),足以供應台北市一個月的用電需求。

在中國,類似的巨大光伏基地成百上千,加上風力發電,打造出全球最大綠電生產國,隨之帶來一個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應:AI的訓練與推理需要大量的電力,源源不絕的綠電儼然“神助攻”,整個“十四五規劃”(2021~2025)期間,中國的算力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大。

  全世界僅33國有主權AI

如同人類思考要用到大腦,AI的“思考”則需要用到算力。算力又從何而來?最大宗是大型資料中心,裡麵裝滿成千上萬個伺服器,包含無數英偉達H100、A100或華為昇騰等的AI芯片。

在這個“算力即生產力”的時代,誰掌握了算力,誰就握住了未來的科技主導權。這也是為何,各國紛紛投入了建設資料中心的“軍備競賽”。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 美國封王 中國“用綠穀換矽穀”

“天河星逸”超級電腦。取自中國中山大學官網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爾托大學的研究團隊花了5個月時間,地毯式調查了全球算力的分布情況,結果發現在AI時代真正擁有算力主權的國家,全世界僅33個。其中美國第一,中國排名第二,美國擁有26個算力區域,其中22個支援訓練AI模型,中國則有22個算力區域,4個支援AI訓練。

國家(單位:個)

算力區域數量

訓練相關區域

澳洲

4

3

比利時

1

1

巴西

2

1

加拿大

5

3

中國

22

4

法國

5

3

德國

7

4

印度

5

3

愛爾蘭

3

2

以色列

2

2

義大利

4

3

日本

4

4

南韓

4

3

荷蘭

2

2

挪威

1

1

波蘭

2

1

新加坡

6

2

南非

4

2

西班牙

1

1

瑞典

2

2

瑞士

2

2

阿聯酋

3

3

英國

5

3

美國

26

22

EU27 總計

27

19

全球總計

122

77



有趣的是,這份《AI 運算主權:跨地域、雲端供應商和加速器的基礎設施控製》報告中,出現了台灣,並提及在台灣有1個公共雲端資料中心,具備運行現有 AI 模型的推理能力,而不具備從頭訓練大型 AI 模型所需的頂級算力。

根據報告,全球其實隻有12%的國家和地區擁有AI算力,相較之下,台灣被剔除在“算力沙漠”之外。

  中國算力每年成長三成

中國的算力衝上全球第二,是“十四五規劃”國策的重大功績。中國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2025年8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他介紹,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算力總規模位於全球第二,已經建設高品質數據集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PB。

再根據中國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末,中國算力總規模達 268 EFLOPS(百萬兆次浮點運算/秒),相當於把全球 80 億人同時變成超級計算機,每個人每秒要完成超過 3 千萬次計算,技術實力驚人。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取自湖南大學網站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便報導,在蘇州街頭,一輛無人駕駛送貨小車正穿梭其間。據介紹,無人送貨小車在物流、醫藥、商場超市、生鮮配送領域,市場推廣速度很快。不僅安全,而且動輒百公裏的電費,僅需十幾元人民幣。它們能自主識別路況、導航送貨,靠的是“智慧大腦”,這背後離不開強大算力的支撐。

“資本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更加強大,”一位加拿大華裔網民近期走訪亞洲2個月,看過京都、東京、北京、上海、香港、曼穀、台北的市場環境之後,由衷說道:“在中國,(用AI)搞錢的氣氛最濃烈。”

在算力建設上,相關數據也展現了驚人的“中國速度”。

2025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成長20%,智慧算力規模成長43%,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實“十四五規劃”的5年以來,中國算力總規模的增速,每年都高達30%。

  東數西算,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

在全球算力競賽中,美國依然是無可爭議的霸主。擁有眾多超級資料中心、雲端巨頭如AWS、Google Cloud 和Microsoft Azure等,以及AI芯片製造商如英偉達,美國的算力規模與技術深度領先全球,但中國的追趕速度令人咋舌──不靠“矽穀”,靠的一大助力是中國大西部的“綠穀”。

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大西部的各省市自治區,隸屬於國家工程“東數西算”的八大樞紐,除了是綠能基地之外,也正轉型成為低碳算力大本營。

綜合官方文件和內地報導,所謂的“東數西算”,當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則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之所以要“西算”,是將東部的數據和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大西部進行計算,因為大西部的電費較低廉,加上大西部的氣候乾冷,還能為不斷發熱的AI伺服器自然降溫,如此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跨區域合作。

像是在呼和浩特,中國移動智算中心部署了2萬張AI加速卡,算力達6.7EFLOPS;而在貴州的貴安,綠色數據中心與超算平台並肩而立,支撐大模型訓練與推理。

這些地方不再隻是“風大電便宜”,而是“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算力不再是冷冰冰的伺服器,而是撐起智慧城市、智能製造、大模型的神經網絡。

根據業內人士的測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新增投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涵蓋資料中心、雲平台、通訊設備、能源配套等領域。若以“十四五”五年計算,總投資可能突破2兆元人民幣,等於是把台灣2024年全年GDP總量的1/3都拿去建設算力。

但官方顯然認為,這筆錢不全然是砸在鋼筋水泥上,更是花在未來的智慧上。未來的智慧大腦,正在黃土高原的風聲中、戈壁沙漠的豔陽下悄然成形。

同時是中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的劉烈宏表示,中國整體數據產業規模已達5.86兆人民幣,250 座智算中心,如星辰般散落在中國版圖上,日夜運轉;中文的語料則成了主角,在大模型中占比超過 60%,甚至有些大模型已達 80%。

在這場全球算力排名賽中,誰能“算得快”,誰就能“跑得遠”。算力之爭,不隻是科技之爭,也是國家戰略之爭。

查看評論(3)

24小時熱點排行

入境時無人機被扣 中國遊客"腦子一熱"簽證作廢 全家遣返
華人家庭周末出遊遇劫難 探親老人一死一傷 兒子失蹤
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被治愈 他徹底擺脫胰島素
好友:千百惠在成都生活這幾年 是她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彭博:中銀國際經濟學家稱人民幣美元匯率或“破7”

24小時討論排行

震動學界!前眾議員:讓哈佛的中國留學生回家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談回國原因:美國政治氛圍太差
曆史性一幕,特朗普對風車宣戰了
印度稱未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重申台印關係不變
習近平為何發起大清洗?毛澤東和斯大林也許能提供答案
中國留學生患癌 起訴密歇根州立大學索賠1億美元
弗蘭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溫柔的一麵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眯眯眼”又辱華 瑞媒:“中國人民的感情”為何老受傷?
美版iPhone“印度造”:蘋果首次將iPhone全係轉移印度
廣州在住宅區噴劇毒農藥,是滅人還是滅蚊?
梁文道遭封殺 節目下架 社媒帳號被封 疑涉敏感話題
澤倫斯基頻頻致謝 歐洲領袖齊聲讚揚 一場感恩大合唱!
特朗普再談見普京:我們之間有一種“溫暖”感覺
《走過咖啡屋》成絕響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川普批光電是“世紀騙局” 美國愚蠢的日子結束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 美國封王 中國“用綠穀換矽穀”

遠見雜誌 2025-08-21 09:05:49

你還在刷AI新聞,卻不知道“算力”才是決勝關鍵嗎? 在最新的全球AI算力地圖裡,美國蟬聯第一名,而中國也正用“綠穀”換“矽穀”,穩居世界第二。 這不隻是技術競賽,也是一場誰能掌控未來、誰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的生存遊戲。

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廣袤沙漠一望無垠,太陽能板設在此處,不再隻是冷冰冰的矩形方陣,而是由多達19.6 萬塊的太陽能板,排成了一匹奔騰的馬。當陽光灑下,整匹“馬”閃閃發亮,彷彿在沙漠中策馬奔騰,馱著綠電一路狂飆。

不隻會發電,還會“擺造型”的達拉特旗光伏基地(太陽能發電基地),根據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能源局資料,基地年發電量高達 20 億度(千瓦時),足以供應台北市一個月的用電需求。

在中國,類似的巨大光伏基地成百上千,加上風力發電,打造出全球最大綠電生產國,隨之帶來一個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應:AI的訓練與推理需要大量的電力,源源不絕的綠電儼然“神助攻”,整個“十四五規劃”(2021~2025)期間,中國的算力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大。

  全世界僅33國有主權AI

如同人類思考要用到大腦,AI的“思考”則需要用到算力。算力又從何而來?最大宗是大型資料中心,裡麵裝滿成千上萬個伺服器,包含無數英偉達H100、A100或華為昇騰等的AI芯片。

在這個“算力即生產力”的時代,誰掌握了算力,誰就握住了未來的科技主導權。這也是為何,各國紛紛投入了建設資料中心的“軍備競賽”。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 美國封王 中國“用綠穀換矽穀”

“天河星逸”超級電腦。取自中國中山大學官網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爾托大學的研究團隊花了5個月時間,地毯式調查了全球算力的分布情況,結果發現在AI時代真正擁有算力主權的國家,全世界僅33個。其中美國第一,中國排名第二,美國擁有26個算力區域,其中22個支援訓練AI模型,中國則有22個算力區域,4個支援AI訓練。

國家(單位:個)

算力區域數量

訓練相關區域

澳洲

4

3

比利時

1

1

巴西

2

1

加拿大

5

3

中國

22

4

法國

5

3

德國

7

4

印度

5

3

愛爾蘭

3

2

以色列

2

2

義大利

4

3

日本

4

4

南韓

4

3

荷蘭

2

2

挪威

1

1

波蘭

2

1

新加坡

6

2

南非

4

2

西班牙

1

1

瑞典

2

2

瑞士

2

2

阿聯酋

3

3

英國

5

3

美國

26

22

EU27 總計

27

19

全球總計

122

77



有趣的是,這份《AI 運算主權:跨地域、雲端供應商和加速器的基礎設施控製》報告中,出現了台灣,並提及在台灣有1個公共雲端資料中心,具備運行現有 AI 模型的推理能力,而不具備從頭訓練大型 AI 模型所需的頂級算力。

根據報告,全球其實隻有12%的國家和地區擁有AI算力,相較之下,台灣被剔除在“算力沙漠”之外。

  中國算力每年成長三成

中國的算力衝上全球第二,是“十四五規劃”國策的重大功績。中國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2025年8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他介紹,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算力總規模位於全球第二,已經建設高品質數據集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PB。

再根據中國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末,中國算力總規模達 268 EFLOPS(百萬兆次浮點運算/秒),相當於把全球 80 億人同時變成超級計算機,每個人每秒要完成超過 3 千萬次計算,技術實力驚人。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取自湖南大學網站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便報導,在蘇州街頭,一輛無人駕駛送貨小車正穿梭其間。據介紹,無人送貨小車在物流、醫藥、商場超市、生鮮配送領域,市場推廣速度很快。不僅安全,而且動輒百公裏的電費,僅需十幾元人民幣。它們能自主識別路況、導航送貨,靠的是“智慧大腦”,這背後離不開強大算力的支撐。

“資本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更加強大,”一位加拿大華裔網民近期走訪亞洲2個月,看過京都、東京、北京、上海、香港、曼穀、台北的市場環境之後,由衷說道:“在中國,(用AI)搞錢的氣氛最濃烈。”

在算力建設上,相關數據也展現了驚人的“中國速度”。

2025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成長20%,智慧算力規模成長43%,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實“十四五規劃”的5年以來,中國算力總規模的增速,每年都高達30%。

  東數西算,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

在全球算力競賽中,美國依然是無可爭議的霸主。擁有眾多超級資料中心、雲端巨頭如AWS、Google Cloud 和Microsoft Azure等,以及AI芯片製造商如英偉達,美國的算力規模與技術深度領先全球,但中國的追趕速度令人咋舌──不靠“矽穀”,靠的一大助力是中國大西部的“綠穀”。

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大西部的各省市自治區,隸屬於國家工程“東數西算”的八大樞紐,除了是綠能基地之外,也正轉型成為低碳算力大本營。

綜合官方文件和內地報導,所謂的“東數西算”,當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則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之所以要“西算”,是將東部的數據和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大西部進行計算,因為大西部的電費較低廉,加上大西部的氣候乾冷,還能為不斷發熱的AI伺服器自然降溫,如此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跨區域合作。

像是在呼和浩特,中國移動智算中心部署了2萬張AI加速卡,算力達6.7EFLOPS;而在貴州的貴安,綠色數據中心與超算平台並肩而立,支撐大模型訓練與推理。

這些地方不再隻是“風大電便宜”,而是“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算力不再是冷冰冰的伺服器,而是撐起智慧城市、智能製造、大模型的神經網絡。

根據業內人士的測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新增投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涵蓋資料中心、雲平台、通訊設備、能源配套等領域。若以“十四五”五年計算,總投資可能突破2兆元人民幣,等於是把台灣2024年全年GDP總量的1/3都拿去建設算力。

但官方顯然認為,這筆錢不全然是砸在鋼筋水泥上,更是花在未來的智慧上。未來的智慧大腦,正在黃土高原的風聲中、戈壁沙漠的豔陽下悄然成形。

同時是中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的劉烈宏表示,中國整體數據產業規模已達5.86兆人民幣,250 座智算中心,如星辰般散落在中國版圖上,日夜運轉;中文的語料則成了主角,在大模型中占比超過 60%,甚至有些大模型已達 80%。

在這場全球算力排名賽中,誰能“算得快”,誰就能“跑得遠”。算力之爭,不隻是科技之爭,也是國家戰略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