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亂講PPT”已經成為北上廣白領下班後的流行活動?

“亂講PPT”已經成為北上廣白領下班後的流行活動?

文章來源: 極晝story 於 2025-08-20 21:00: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亂講PPT”已經成為北上廣白領下班後的流行活動?

難得到了周末,你不去逛街、不在家裏睡覺,而是花錢買張票,跑去給一群陌生人講 PPT。

這活動叫“亂講PPT”。聽名字讓人困惑:下了班還要講PPT嗎?但它正從上海的陸家嘴到北京的五道口,在班味濃厚的大城市蔓延,成了都市白領的新流行。

活動規則很簡單:上台那刻,你才看到要講的 PPT內容。題目天馬行空——比如“怎樣把豆汁賣給三體人”“草原牛馬與城市牛馬的區別”“為你老板策劃一場葬禮”。如果你要贏得最多掌聲,還得一本正經地帶著邏輯輸出。

和其他“搭子”活動一樣,它安放著都市青年的現代性孤獨,而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反叛。

“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你需要一種方式來釋放。”一位冠軍選手如此說道。

文丨周航

編輯丨王珊瑚



周六的晚上,上海陸家嘴的洋房,窗外是耀眼的摩天大樓群,屋裏坐著幾十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花了168元搶票進來,隻為看別人親自上台去講PPT,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26歲的莫莫就是選手之一。這天她抽到的題目——第一步:大喊三聲“我不是精神病”;第二步:簡述你為什麽發瘋。活動組織者解釋,題目主打衝突感,“PPT是辦公軟件,但是大家用來發瘋”“明明要發瘋,還要喊我沒有病”。

莫莫也第一次看到內容,以至於她需要先花十多秒去看PPT正文:“社會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存在偏見和誤解,這影響了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和接納”。

這是一段用AI跑出來的段落,和當天的年輕人比,看起來AI的精神狀態要穩定得多。

莫莫大腦迅速轉動,瞬間找到了“市場空白”。有“不足”,就有市場;有市場,就需要她這樣的專業人才。

於是,這位知名國際美妝公司的市場部員工,過了一把老板癮。她戲仿互聯網流行句式,“girls help girls”“boys help boys”,提出新公司口號是,“精神病help(幫助) 精神病”——底下的觀眾奉獻出笑聲。

如果暫且忽視題目對特殊人群的冒犯,你不得不佩服莫莫臨場反應,她一身碎花長裙、妝容精致,站在大屏幕投放的PPT前,台風穩健得像真在發布一款重磅產品。不帶任何停頓,她指著窗外的摩天大樓,鋪開一整套完整的營銷方案——

“馬上大家就看到這一片,什麽外灘、東方明珠,都會有我們的ooh,就是我們的(戶外)廣告。”

“我們會在小紅書鋪天蓋地發我們的social poster(社交海報),我們會找很多精神病用戶,在我們的精神病院裏拍ootd(今日穿搭)。”

“我們這個產品就是打造一個精神病社區,人人都可以做五分鍾精神病”。

台下爆出尖銳笑聲。

和莫莫一樣,選手主要是白領群體,這場比賽的亞軍,和莫莫還有個共同特點,“都來自最卷的公司”。亞軍選手剛從一家知名互聯網電商公司裸辭。莫莫說,“(我們)就是到哪裏都要卷”。

作為冠軍選手,莫莫謙遜地表示,這天表演主要歸功於日常積累。工作裏她就是要製定各種市場方案的甲方。至於PPT,她再熟悉不過了。和領導匯報,和同事對接,和合作方溝通,但凡說點什麽都離不開它。她一天可以做兩個PPT,或者兩天做三個,“就相當於你們的word”。

盡管碩士畢業工作才兩年多,但莫莫已經是個資深的PPT專家了。她說,把PPT做好、講好,確實能更高效傳遞信息。她現在有一套如何講好PPT的方法論:第一,你要明白聽的人是誰;第二,你要知道他們最關心的事;第三,你要知道你講PPT要達成什麽目的。“這個是講PPT最重要的三點”。

如果另外再補充一點,適時互動也必不可少。就像在比賽裏,她很自然地就把話筒遞給觀眾,讓他們大喊“我不是精神病”。

七月的一個周六晚上,這場“亂講PPT大賽”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一係列諸如“孫悟空應該如何做好向上管理”“我在約會軟件做田野調查”“如何用科學解釋我不想上班”這樣的話題講解後,最後大家投票,莫莫眾望所歸,奪得冠軍,獎品是後麵比賽的門票,價值168元。

比賽結束已經深夜,莫莫還在興頭上,發了一條帖子慶祝奪冠:

“我要感謝我的公司,是你們讓我保持每天幾十頁PPT的超強輸出效率。今天我獲得這個獎,靠的是我幾十年如一日的PPT紡織!這是真正的台上五分鍾,台下十年功!”



●莫莫在比賽現場。講述者供圖



這個夏天,亂講PPT活動從上海出發,擴散到許多城市。北京五道口一棟5A級寫字樓,一場亂講PPT比賽來了一百多號人。

當天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大多來自於反差——無論PPT內容多荒誕,優秀的選手們真的像在工作。不止一個人是穿著正裝來的。

比如,當天冠軍選手Hank抽到的題目是,老北京豆汁出海項目策劃,目標是賣給三體人。

盡管Hank已經不記得《三體》的內容了,但站在台上,他始終昂首挺胸,淡定自如,表情親切,手不停在空中揮舞。PPT裏有張圖表,折線一路上揚,他現場講解,“我們發現,離地球越遠,對豆汁的喜歡程度越高,這個東西真的是,好事不出門,臭味傳千裏”。

賽後,作為冠軍選手,Hank分享了和上海冠軍莫莫幾乎一樣的經驗,講PPT的狀態很重要,“你要相信你講的那個東西”。

自信心是在一次又一次講PPT中練出來的。30歲的Hank做谘詢,一個“把客戶沒時間整理的信息包裝好,再按小時賣回去”的行業,講PPT也是他的日常,如今即使麵對三五百人,也一點都不帶緊張的。

事實上,工作中也有這樣的時刻,老板不在,Hank臨場就要替他去講PPT,Hank自己都不知道下一頁內容。但不能顯示出慌張,要憑著專業積累,不斷自信地輸出。

Hank說,行業裏也不乏大佬,即使自己不那麽相信的內容,但說出來也讓人信服。他還是沒那個出眾的本事,“我更相信它是對的,才能把它講得更好。”

前不久,Hank才離開加班時感到心髒疼的知名公司,跳槽到一家NGO工作,重新有了自由支配的周末。平常他就喜歡相聲、脫口秀,也參加過這類活動,但覺得太費精力,亂講PPT就不需要任何準備。上屆他就是冠軍,主辦方發來邀請,他也很樂於再次加入。他喜歡帶給人笑聲的感覺。

相比之下,上海冠軍莫莫還深受PPT的折磨。尤其當公司全球CEO要來華巡視,那份匯報PPT就要花掉她和同事一個月時間,哪怕他們隻承擔了其中幾頁。

光有內容不夠,PPT還要做得像雜誌一樣精美。左右、上下,來回調整格式,找各種精美的背景圖片,“這就是美妝公司對美的要求”。

工作忙碌的時刻,周末她也壓根不會有空參加這樣的活動。每天晚上回家9點多了,吃完飯、洗完澡,還要不斷回複工作消息到12點多。那之後時間才屬於她自己,有時報複性熬夜,玩手機到3點多。

長久地編織PPT讓這個年輕的女孩都感覺腰疼。一天,騎電動車回家的時候,她突然很悲傷,自己居然在為一張好看的PPT而犧牲個人健康。

但無論內心感受如何,第二天起床,到了公司,仍然要畫上美美的妝容,顯得精神抖擻。在公司,表現出疲憊也是不職業的表現,“就代表你已經被工作壓得疲憊不堪,以至於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這就是你能力不足的一種表現。”

當工作填滿時間,她得到的回報是在晉升中跑在同齡人前麵。而她則用各種消費來撫慰自己,一個人點三四個菜,或者一份百多塊的小龍蝦,“吃辣吃到喪心病狂”,買各種盲盒、玩偶。當然也包括,花168元來參加這樣一場亂講PPT比賽。

莫莫住在浦西,來回打車還花了一百多,到了現場,看著窗外的上海三件套,這座城市最高的三棟樓,她自己都覺得荒謬:“好像珍妮紡紗廠的工人,下了班還自己找地兒接著紡紗。”

不過,她還是收獲到了她想要的氛圍。那些掌聲和歡笑。活動結束,還有好些女生加她微信,誇讚她厲害、講得有趣。

“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你需要一種方式來釋放,”她說,“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反叛。”



●亂講PPT比賽現場。講述者供圖



這項活動起源於德國,又叫“PPT卡拉OK大賽”,參與者需對完全陌生的PPT進行即興演講。早年就有人在微博上介紹它,語氣裏帶著驚悚——“這一定是工作狂發明的。”

28歲的純潔是上海比賽的策劃人。第一屆試著辦一辦,結果在社交媒體上火得超出她的預期——幾十張票一放出來,幾分鍾就被搶光。原本隻打算周末開場,後來為了滿足觀眾,工作日晚上也加場,一個月內連開9場。

有些諷刺的是,純潔自己做代購、做電商,畢業後其實沒怎麽上過班。

但今年,她發現人還是離不開工作。家裏人會不斷催促。出國玩辦簽證還要工作證明。看個牙,醫生也建議先交個五險一金。她就這樣加入了這家專門組織年輕人社交活動的初創公司,“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頂梁柱。”

競爭無處不在。就連這麽個活動,都很有卷起來的意思。在上海,就有好幾個團隊在開始辦同樣的活動,搶奪社交媒體的注意力。連辦活動的場地合作方,也想自己做,但工作人員過來看完都覺得無聊,純潔覺得這個活動偏文化性,“還是有一定門檻”。

觀眾裏也不乏藏龍臥虎的。有次比賽,純潔旁邊坐著一個戴口罩的男士,她問什麽行業,對方說做互聯網的。後來她才知道,對方是一家知名遊戲公司的老板,她覺得對方既是來放鬆的,“可能想要知道一些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麽。”

以前,純潔沒做過PPT,現在,她的生活差不多也被PPT淹沒了。每次比賽,都要重新想各種新話題,天天忙到深夜,回家倒頭就睡,“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玩,就天天搞這PPT”。

也多虧了過去幾年沒怎麽工作,她說自己還能不斷製作PPT,“要是過去幾年,每天都被現在這樣消耗,可能也蓬勃不了多久了。”

如果要正經聊一聊這項活動的流行,大概離不開兩個字:孤獨。

一位身份標注為大學教師的博主,在參加完一場杭州的活動後,在社交媒體概括,“它滿足了當下青年群體輕社交的需求”。

和這個觀察匹配的是,在各個城市舉辦活動的,多是專門組織年輕人社交活動的公司。比如純潔所在的公司,還會舉辦飯局、桌遊、城市騎行等搭子活動。最初,她就是為了增加派對趣味,提出來玩亂講PPT這個遊戲。

在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人們交流的內容切割得越來越窄。純潔組織的場子裏,來的人橫跨各行各業。有人閑聊中提到,自己的朋友正在研究一種叫“馬約拉納費米”的粒子——“全世界隻有兩個實驗室在做”。在純潔看來,大城市裏年輕人太孤獨了,當大家拋下工作的標簽,沒有利益驅使,純粹因為好玩聚在一起,交流起來也就沒有負擔,但也隻能是輕社交,“淺淺認識一下”。

莫莫到上海兩年多,隔閡感已深入生活。

首先,你沒法指望和同事交心。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專業職場環境中,她說,“你的生存法則就是不要跟同事做朋友。”

她的朋友圈,多來自其他不同行業的大廠。其中一個,去到一家知名電商公司後,有段時間每天發20多條消息,全是語音,全在吐槽工作。她告訴朋友,她也承載不了這樣的情緒。她自己下了班,也隻是希望有一些微笑的快樂,更別說共情其他人工作的痛苦了。

在這座城市,她認識的朋友更多隻是“搭子”——吃飯搭子、看展搭子、玩真人CS搭子。大家能共享片刻的熱鬧,卻沒法分擔彼此的痛苦。

前段時間,她去看牙,因為工作太忙,隨便找了公司附近的。花了七千,結果一直發炎。當她要去維權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在上海,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陪她一塊去。最後還是用錢解決了問題,她在閑魚上,花350元買下一個花臂大哥的兩個小時,對方順利幫她要到了賠償。

這個在985高校考研拿到第一名的女孩,很清晰地認識到這一切都很可悲。但轉念又想,如果職場拚搏不可避免,至少自己還有賺到的錢來緩衝生活的坑窪。

去年跨年,她和朋友一起去南京,依舊是大學裏認識的那些朋友。她為旅途規劃還專門做了一份PPT,把每個人頭像摳出來,聚合在一起。這樣一份精美的PPT,她現在隻需要30分鍾就能搞定,而工作做的PPT,“要比這個好看十倍”。

“我已經被PPT馴化了”,她自嘲,也反問,“你不覺得PPT也是人類發明出來自我折磨的東西嗎?”



●莫莫為旅行做的PPT。講述者供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入境時無人機被扣 中國遊客"腦子一熱"簽證作廢 全家遣返
華人家庭周末出遊遇劫難 探親老人一死一傷 兒子失蹤
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被治愈 他徹底擺脫胰島素
好友:千百惠在成都生活這幾年 是她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彭博:中銀國際經濟學家稱人民幣美元匯率或“破7”




24小時討論排行

震動學界!前眾議員:讓哈佛的中國留學生回家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談回國原因:美國政治氛圍太差
曆史性一幕,特朗普對風車宣戰了
印度稱未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重申台印關係不變
習近平為何發起大清洗?毛澤東和斯大林也許能提供答案
中國留學生患癌 起訴密歇根州立大學索賠1億美元
弗蘭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溫柔的一麵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眯眯眼”又辱華 瑞媒:“中國人民的感情”為何老受傷?
美版iPhone“印度造”:蘋果首次將iPhone全係轉移印度
廣州在住宅區噴劇毒農藥,是滅人還是滅蚊?
《走過咖啡屋》成絕響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梁文道遭封殺 節目下架 社媒帳號被封 疑涉敏感話題
澤倫斯基頻頻致謝 歐洲領袖齊聲讚揚 一場感恩大合唱!
特朗普再談見普京:我們之間有一種“溫暖”感覺
川普批光電是“世紀騙局” 美國愚蠢的日子結束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亂講PPT”已經成為北上廣白領下班後的流行活動?

極晝story 2025-08-20 21:00:22
“亂講PPT”已經成為北上廣白領下班後的流行活動?

難得到了周末,你不去逛街、不在家裏睡覺,而是花錢買張票,跑去給一群陌生人講 PPT。

這活動叫“亂講PPT”。聽名字讓人困惑:下了班還要講PPT嗎?但它正從上海的陸家嘴到北京的五道口,在班味濃厚的大城市蔓延,成了都市白領的新流行。

活動規則很簡單:上台那刻,你才看到要講的 PPT內容。題目天馬行空——比如“怎樣把豆汁賣給三體人”“草原牛馬與城市牛馬的區別”“為你老板策劃一場葬禮”。如果你要贏得最多掌聲,還得一本正經地帶著邏輯輸出。

和其他“搭子”活動一樣,它安放著都市青年的現代性孤獨,而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反叛。

“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你需要一種方式來釋放。”一位冠軍選手如此說道。

文丨周航

編輯丨王珊瑚



周六的晚上,上海陸家嘴的洋房,窗外是耀眼的摩天大樓群,屋裏坐著幾十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花了168元搶票進來,隻為看別人親自上台去講PPT,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26歲的莫莫就是選手之一。這天她抽到的題目——第一步:大喊三聲“我不是精神病”;第二步:簡述你為什麽發瘋。活動組織者解釋,題目主打衝突感,“PPT是辦公軟件,但是大家用來發瘋”“明明要發瘋,還要喊我沒有病”。

莫莫也第一次看到內容,以至於她需要先花十多秒去看PPT正文:“社會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存在偏見和誤解,這影響了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和接納”。

這是一段用AI跑出來的段落,和當天的年輕人比,看起來AI的精神狀態要穩定得多。

莫莫大腦迅速轉動,瞬間找到了“市場空白”。有“不足”,就有市場;有市場,就需要她這樣的專業人才。

於是,這位知名國際美妝公司的市場部員工,過了一把老板癮。她戲仿互聯網流行句式,“girls help girls”“boys help boys”,提出新公司口號是,“精神病help(幫助) 精神病”——底下的觀眾奉獻出笑聲。

如果暫且忽視題目對特殊人群的冒犯,你不得不佩服莫莫臨場反應,她一身碎花長裙、妝容精致,站在大屏幕投放的PPT前,台風穩健得像真在發布一款重磅產品。不帶任何停頓,她指著窗外的摩天大樓,鋪開一整套完整的營銷方案——

“馬上大家就看到這一片,什麽外灘、東方明珠,都會有我們的ooh,就是我們的(戶外)廣告。”

“我們會在小紅書鋪天蓋地發我們的social poster(社交海報),我們會找很多精神病用戶,在我們的精神病院裏拍ootd(今日穿搭)。”

“我們這個產品就是打造一個精神病社區,人人都可以做五分鍾精神病”。

台下爆出尖銳笑聲。

和莫莫一樣,選手主要是白領群體,這場比賽的亞軍,和莫莫還有個共同特點,“都來自最卷的公司”。亞軍選手剛從一家知名互聯網電商公司裸辭。莫莫說,“(我們)就是到哪裏都要卷”。

作為冠軍選手,莫莫謙遜地表示,這天表演主要歸功於日常積累。工作裏她就是要製定各種市場方案的甲方。至於PPT,她再熟悉不過了。和領導匯報,和同事對接,和合作方溝通,但凡說點什麽都離不開它。她一天可以做兩個PPT,或者兩天做三個,“就相當於你們的word”。

盡管碩士畢業工作才兩年多,但莫莫已經是個資深的PPT專家了。她說,把PPT做好、講好,確實能更高效傳遞信息。她現在有一套如何講好PPT的方法論:第一,你要明白聽的人是誰;第二,你要知道他們最關心的事;第三,你要知道你講PPT要達成什麽目的。“這個是講PPT最重要的三點”。

如果另外再補充一點,適時互動也必不可少。就像在比賽裏,她很自然地就把話筒遞給觀眾,讓他們大喊“我不是精神病”。

七月的一個周六晚上,這場“亂講PPT大賽”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一係列諸如“孫悟空應該如何做好向上管理”“我在約會軟件做田野調查”“如何用科學解釋我不想上班”這樣的話題講解後,最後大家投票,莫莫眾望所歸,奪得冠軍,獎品是後麵比賽的門票,價值168元。

比賽結束已經深夜,莫莫還在興頭上,發了一條帖子慶祝奪冠:

“我要感謝我的公司,是你們讓我保持每天幾十頁PPT的超強輸出效率。今天我獲得這個獎,靠的是我幾十年如一日的PPT紡織!這是真正的台上五分鍾,台下十年功!”



●莫莫在比賽現場。講述者供圖



這個夏天,亂講PPT活動從上海出發,擴散到許多城市。北京五道口一棟5A級寫字樓,一場亂講PPT比賽來了一百多號人。

當天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大多來自於反差——無論PPT內容多荒誕,優秀的選手們真的像在工作。不止一個人是穿著正裝來的。

比如,當天冠軍選手Hank抽到的題目是,老北京豆汁出海項目策劃,目標是賣給三體人。

盡管Hank已經不記得《三體》的內容了,但站在台上,他始終昂首挺胸,淡定自如,表情親切,手不停在空中揮舞。PPT裏有張圖表,折線一路上揚,他現場講解,“我們發現,離地球越遠,對豆汁的喜歡程度越高,這個東西真的是,好事不出門,臭味傳千裏”。

賽後,作為冠軍選手,Hank分享了和上海冠軍莫莫幾乎一樣的經驗,講PPT的狀態很重要,“你要相信你講的那個東西”。

自信心是在一次又一次講PPT中練出來的。30歲的Hank做谘詢,一個“把客戶沒時間整理的信息包裝好,再按小時賣回去”的行業,講PPT也是他的日常,如今即使麵對三五百人,也一點都不帶緊張的。

事實上,工作中也有這樣的時刻,老板不在,Hank臨場就要替他去講PPT,Hank自己都不知道下一頁內容。但不能顯示出慌張,要憑著專業積累,不斷自信地輸出。

Hank說,行業裏也不乏大佬,即使自己不那麽相信的內容,但說出來也讓人信服。他還是沒那個出眾的本事,“我更相信它是對的,才能把它講得更好。”

前不久,Hank才離開加班時感到心髒疼的知名公司,跳槽到一家NGO工作,重新有了自由支配的周末。平常他就喜歡相聲、脫口秀,也參加過這類活動,但覺得太費精力,亂講PPT就不需要任何準備。上屆他就是冠軍,主辦方發來邀請,他也很樂於再次加入。他喜歡帶給人笑聲的感覺。

相比之下,上海冠軍莫莫還深受PPT的折磨。尤其當公司全球CEO要來華巡視,那份匯報PPT就要花掉她和同事一個月時間,哪怕他們隻承擔了其中幾頁。

光有內容不夠,PPT還要做得像雜誌一樣精美。左右、上下,來回調整格式,找各種精美的背景圖片,“這就是美妝公司對美的要求”。

工作忙碌的時刻,周末她也壓根不會有空參加這樣的活動。每天晚上回家9點多了,吃完飯、洗完澡,還要不斷回複工作消息到12點多。那之後時間才屬於她自己,有時報複性熬夜,玩手機到3點多。

長久地編織PPT讓這個年輕的女孩都感覺腰疼。一天,騎電動車回家的時候,她突然很悲傷,自己居然在為一張好看的PPT而犧牲個人健康。

但無論內心感受如何,第二天起床,到了公司,仍然要畫上美美的妝容,顯得精神抖擻。在公司,表現出疲憊也是不職業的表現,“就代表你已經被工作壓得疲憊不堪,以至於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這就是你能力不足的一種表現。”

當工作填滿時間,她得到的回報是在晉升中跑在同齡人前麵。而她則用各種消費來撫慰自己,一個人點三四個菜,或者一份百多塊的小龍蝦,“吃辣吃到喪心病狂”,買各種盲盒、玩偶。當然也包括,花168元來參加這樣一場亂講PPT比賽。

莫莫住在浦西,來回打車還花了一百多,到了現場,看著窗外的上海三件套,這座城市最高的三棟樓,她自己都覺得荒謬:“好像珍妮紡紗廠的工人,下了班還自己找地兒接著紡紗。”

不過,她還是收獲到了她想要的氛圍。那些掌聲和歡笑。活動結束,還有好些女生加她微信,誇讚她厲害、講得有趣。

“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你需要一種方式來釋放,”她說,“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反叛。”



●亂講PPT比賽現場。講述者供圖



這項活動起源於德國,又叫“PPT卡拉OK大賽”,參與者需對完全陌生的PPT進行即興演講。早年就有人在微博上介紹它,語氣裏帶著驚悚——“這一定是工作狂發明的。”

28歲的純潔是上海比賽的策劃人。第一屆試著辦一辦,結果在社交媒體上火得超出她的預期——幾十張票一放出來,幾分鍾就被搶光。原本隻打算周末開場,後來為了滿足觀眾,工作日晚上也加場,一個月內連開9場。

有些諷刺的是,純潔自己做代購、做電商,畢業後其實沒怎麽上過班。

但今年,她發現人還是離不開工作。家裏人會不斷催促。出國玩辦簽證還要工作證明。看個牙,醫生也建議先交個五險一金。她就這樣加入了這家專門組織年輕人社交活動的初創公司,“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頂梁柱。”

競爭無處不在。就連這麽個活動,都很有卷起來的意思。在上海,就有好幾個團隊在開始辦同樣的活動,搶奪社交媒體的注意力。連辦活動的場地合作方,也想自己做,但工作人員過來看完都覺得無聊,純潔覺得這個活動偏文化性,“還是有一定門檻”。

觀眾裏也不乏藏龍臥虎的。有次比賽,純潔旁邊坐著一個戴口罩的男士,她問什麽行業,對方說做互聯網的。後來她才知道,對方是一家知名遊戲公司的老板,她覺得對方既是來放鬆的,“可能想要知道一些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麽。”

以前,純潔沒做過PPT,現在,她的生活差不多也被PPT淹沒了。每次比賽,都要重新想各種新話題,天天忙到深夜,回家倒頭就睡,“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玩,就天天搞這PPT”。

也多虧了過去幾年沒怎麽工作,她說自己還能不斷製作PPT,“要是過去幾年,每天都被現在這樣消耗,可能也蓬勃不了多久了。”

如果要正經聊一聊這項活動的流行,大概離不開兩個字:孤獨。

一位身份標注為大學教師的博主,在參加完一場杭州的活動後,在社交媒體概括,“它滿足了當下青年群體輕社交的需求”。

和這個觀察匹配的是,在各個城市舉辦活動的,多是專門組織年輕人社交活動的公司。比如純潔所在的公司,還會舉辦飯局、桌遊、城市騎行等搭子活動。最初,她就是為了增加派對趣味,提出來玩亂講PPT這個遊戲。

在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人們交流的內容切割得越來越窄。純潔組織的場子裏,來的人橫跨各行各業。有人閑聊中提到,自己的朋友正在研究一種叫“馬約拉納費米”的粒子——“全世界隻有兩個實驗室在做”。在純潔看來,大城市裏年輕人太孤獨了,當大家拋下工作的標簽,沒有利益驅使,純粹因為好玩聚在一起,交流起來也就沒有負擔,但也隻能是輕社交,“淺淺認識一下”。

莫莫到上海兩年多,隔閡感已深入生活。

首先,你沒法指望和同事交心。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專業職場環境中,她說,“你的生存法則就是不要跟同事做朋友。”

她的朋友圈,多來自其他不同行業的大廠。其中一個,去到一家知名電商公司後,有段時間每天發20多條消息,全是語音,全在吐槽工作。她告訴朋友,她也承載不了這樣的情緒。她自己下了班,也隻是希望有一些微笑的快樂,更別說共情其他人工作的痛苦了。

在這座城市,她認識的朋友更多隻是“搭子”——吃飯搭子、看展搭子、玩真人CS搭子。大家能共享片刻的熱鬧,卻沒法分擔彼此的痛苦。

前段時間,她去看牙,因為工作太忙,隨便找了公司附近的。花了七千,結果一直發炎。當她要去維權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在上海,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陪她一塊去。最後還是用錢解決了問題,她在閑魚上,花350元買下一個花臂大哥的兩個小時,對方順利幫她要到了賠償。

這個在985高校考研拿到第一名的女孩,很清晰地認識到這一切都很可悲。但轉念又想,如果職場拚搏不可避免,至少自己還有賺到的錢來緩衝生活的坑窪。

去年跨年,她和朋友一起去南京,依舊是大學裏認識的那些朋友。她為旅途規劃還專門做了一份PPT,把每個人頭像摳出來,聚合在一起。這樣一份精美的PPT,她現在隻需要30分鍾就能搞定,而工作做的PPT,“要比這個好看十倍”。

“我已經被PPT馴化了”,她自嘲,也反問,“你不覺得PPT也是人類發明出來自我折磨的東西嗎?”



●莫莫為旅行做的PPT。講述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