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又封殺了一個大明星,太狠了

又封殺了一個大明星,太狠了

文章來源: 獨立魚電影 於 2025-08-15 10:24: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娛樂圈出了個奇事。

拍出過《老男孩》《小姐》《分手的決心》的韓國頂級導演

樸讚鬱

,被「封殺」了。

又封殺了一個大明星,太狠了

原因前所未聞

——太敬業了。

2023

年美國編劇大罷工期間,他沒停工,反而偷偷工作。

被發現後,遭美國編劇工會(

WGA

)除名。

對一個國際一線導演來說,後果可不輕。

失去

WGA

身份,

意味著不能享受工會的福利保障,不能參與任何受

WGA

協議保護的好萊塢編劇項目,未來在美國主流影視圈接項目都會受阻。

近乎約等於被好萊塢「封殺」。



消息一出,網友都議論紛紛。

有人嘲諷他是「工賊」,覺得「卷生卷死的東亞人,終於受到了懲罰」;

也有人震驚於

——美國編劇工會居然連國際大導都能拿下?

今天

不妨一起

來聊聊

這件事。

國際大導被開了

樸讚鬱和好萊塢的淵源並不淺。

最早進軍好萊塢的作品,是

妮可·

基德曼主演的驚悚片

《斯托克》

。

2018

年,他

還

執導過

BBC

的英美合拍劇《

女鼓手

》,在國際電視市場初露鋒芒。

但他第一次深度參與編劇的主流項目,還是

2024

年

HBO

上線的限定劇《同情者

》

。

這部劇改編自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普利策獲獎小說

,

他不僅是聯合導演,還擔任聯合編劇和執行製片人。

據

WGA

規定,凡是在

WGA

管轄項目中擔任編劇工作的人,無論國籍,都必須成為工會會員,才能合法參與項目和享受待遇。

而在

WGA

公開的簽署公司名單中,

HBO和HBO Max都

是長期簽署方。

可以確定,樸讚鬱正是拍攝這一項目時,成為了

WGA

的會員。



問題就出在這裏。

2023

年

5

月,

WGA

發動了持續

148

天的大罷工,是自

1988

年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

罷工原因很明確:爭取提高編劇基礎報酬、改善流媒體時代的分成機製、限製人工智能在創作中的使用等。

工會規定,

所有會員不得在罷工期間為被罷工公司

(包括

HBO

、

Netflix

、

Disney?

等)

提供任何寫作、改稿或與劇本相關的服務。



而最近,他們通過調查認為,樸讚鬱與加拿大編劇

唐·麥凱勒

在罷工期間仍為《同情者》提供寫作服務。

這在

WGA

的規定中,屬於典型的

「越線」

。

雖然工會沒有公開具體的違規細節,但根據慣例,哪怕是簡單的潤色或劇本討論,隻要屬於服務範疇,都算違反規定。

樸讚鬱和唐·麥凱勒都沒有提出申訴,最終直接被

WGA

除名。

這已經不是工會就罷工事件首次開出罰單,據報道,已有七位編劇因違規受到處罰。



最近,

樸讚鬱方向媒體回應,自己確實被開了,但並沒有違規。

他說罷工期間,該劇已經拍攝完畢,正處於後期製作階段,而剪輯不屬於劇本創作的範疇。

過程中,HBO提出了一次修改意見,

樸讚鬱和唐·麥凱勒兩位編劇

隻是參加了一次會議討論可行性,而新劇本則是罷工結束後修改的。



因此,樸讚鬱方認為這是一場誤會。

不過,由於他正忙於新片《無可奈何》的後期製作,無瑕向WGA上訴。

同時也表示,這次開除對他並無什麽影響。



《無可奈何》工作照

美國工會不好惹

很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是:

一個國際名導,不在美國常駐,

WGA

怎麽管得到他?

答案是

——能。

美國編劇工會的強大之處,在於它牢牢掌控著行業規則的「入場券」。

WGA

是編劇與資方集體談判的唯一代表。

它與製片人聯盟(

AMPTP

)簽訂的《最低基本協議》(

MBA

)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

隻要項目在

WGA?

協議之下,雇傭的編劇必須加入會員。



這就導致,

一方麵,普通影視「打工人」惹不起工會

。

如果被剝奪會員身份,意味著:

失去基本福利保障

,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創作者的「基本盤」立即中斷;

難以找到正式工作

,沒有資格參與主流影視項目,職業發展嚴重受限;

權益無法保障

,如果以非會員身份參與工作,沒有集體談判和工會保護,編劇的工資、署名權都極容易被剝奪。



對於這些,我們都不難想象。

眾所周知,內娛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資本為王,編劇話語權低,類似問題層出不窮:

《法醫秦明

》編劇創作了五集劇本,

卻遭

惡意拖欠稿費

,

署名權被剝奪。

《羋月傳》編劇與製片方等就署名權等問題產生糾紛,她從總編劇降為副編劇甚至編劇助理,維權過程艱辛,代價高昂,結果

還

不甚理想

。



這些情況在美國主流項目中相對較少發生,就是因為工會的嚴格約束。

因為對他們而言,另一方麵,

資本方也惹不起工會

。

工會不僅是保護成員權益的屏障,更是牽製影視資本方的利劍。

曆史上,

WGA

多次組織大規模罷工,迫使製片方作出重大讓步:

1973

年罷工成功推動建立電視重播殘值製度,讓編劇能在電視重播中獲得持續收益;



2007-

2008

年的罷工,逼迫製片方承認互聯網和新媒體播放的分成權;



2023

年罷工,首次在協議中加入了對人工智能使用的限製,阻止資本家用技術降低人力成本;



其中很多問題,在內娛仍舊是問題。

之前新聞報道過,像《甄嬛傳》《士兵突擊》等

內娛很多熱劇在很多電視台反複重播,在各種網絡平台大

熱,但幾乎都是平台方賺錢。

製作方往往因合同限製,無法從中獲益。



而在好萊塢,每一次有組織的罷工,都導致製作停擺,數十億美元損失,資本方隻能屈服。

這就形成了影視行業的「鐵三角」:

工會掌握「入場券」,打工人靠工會保飯碗,資本家靠工會定規矩。

所以,不管你是普通編劇,還是好萊塢巨頭,想繞開工會幾乎不可能。

樸讚鬱這次被除名,就是工會鐵律下無情的執行案例

——就算你是國際頂流,違規也得承擔後果。

不僅如此,除了編劇工會外,美國影視行業還有導演工會

(

DGA

)

、演員工會

(

SAG-AFTRA

)

、舞台工會、幕後技術工會等,每個都有類似的行業控製力。

像早年《星球大戰》創始人

喬治

·盧卡斯,因拒絕執行美國導演工會的片頭設計規定,被罰款後退出工會,二十年內不做導演。



70年代時,斯皮爾伯格執導電視電影《決鬥》。

拍攝到後期,環球影業提出想補拍片段做院線版,遭到斯皮爾伯格堅決反對。

環球計劃由另一導演補拍並共享署名,斯皮爾伯格便向導演工會申訴。

在工會的幫助下,他得以保留唯一導演署名權和最終剪輯權。



此外,大罷工時,這些不同工會之間也可以相互聲援、聯合施壓,讓整個製作鏈停擺。

因而,樸讚鬱這次,

不僅僅是「丟個會員身份」這麽簡單,而是會影響到在整個好萊塢體係裏的生存空間。

一來,行業準入受影響。絕大多數好萊塢影視項目都在

WGA?

協議覆蓋範圍內,非會員幾乎無法被雇用做編劇或編劇相關工作。

二來,麵臨福利與權益損失,失去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工會福利。

此外,更有聲譽影響,被列為「越線」案例會在業內留下記錄,合作機會會大大流失。



工會也有兩麵性

當然,也不能忽視工會的另一麵。

雖說工會為其成員提供了各方麵的有力保障。

但從製度上說,

工會維護的還是集體利益。

這也意味著站在個體角度,參與工會有時也是一場權利與義務的博弈。

罷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為很多時候,工會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訴求不總是一致。

就像之前,編劇工會主張堅決罷工,導演工會則基於

傾向於談判和解。

資深編劇和新人編劇間也存在分歧。

工會要求所有成員無條件參與罷工。

但對很多底層編劇來說,長達數月的停工可能讓他們失去唯一收入來源,一旦積蓄不夠,就可能被迫接「越線」活糊口。

這次大罷工期間,好萊塢就有數萬名工作人員,像燈光、化妝、餐飲等崗位員工被迫失業。

這都是工會製度的副作用。

不僅僅是娛樂、影視圈,其他很多行業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紀錄片《美國工廠》揭示了一家汽車工廠內部的矛盾。

雖然工會為員工撐起了不小的保護傘。

但也有人認為,工會的保護會讓企業效率下降、流程僵化,影響企業發展,長遠看反而會導致收益降低、崗位流失。



像電影《南中國

1994

》中,一家南方工廠裏,有人積極組織罷工停產,為集體謀福利。

但也有人更擔心公司被徹底搞垮,自己無處謀生。



當然,也確實和很多網友吐槽的一樣,這背後也折射出

東西方職場文化的深層差異

。

在東亞,影視行業普遍存在極高的工作強度和競爭壓力

——導演、編劇通宵趕工是常態,「趕進度」被視為首要目標。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很多人帶著「我不幹,別人就會幹」的焦慮心理,漸漸有了

休息羞恥

。

像李安、王家衛、吳宇森、徐克等亞洲導演在好萊塢拍片時,也都曾因這種「壓榨式作風」和當地劇組的工作節奏產生摩擦。

由此再回到樸讚鬱被美國編劇工會除名一事,邏輯再簡單不過。

工會製度本質是

「

交換

」

——

你享受它帶來的待遇保障,就必須遵守它的集體紀律。

當然,對於

樸讚鬱

來說,這也並

不是

「

職業終結

」。

他依然可以在其他市場拍片,他的新片《

無可奈何

》已入圍

2025?

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因為已被買下美國發行權,也並不會失去奧斯卡參選資格。

他對創作的「過度執著」,也很難動搖他在很多影迷心中的地位。

隻是說,他日後想

在好萊塢

繼續發展的話,可能會阻礙重重

。

這代價值不值?

那恐怕是他自己的人生算術題了

。



?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希拉裏稱將提名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但有個條件
熱帶風暴艾琳或“快速增強”成颶風 專家警告美東危險
把老百姓當傻子的操作,開始行不通了!
被指涉種族歧視,這家瑞士手表品牌翻車了
上市一個月後,中國芯片公司向美國巨頭“宣戰”

24小時討論排行

87歲書畫家範曾被曝遭嬌妻卷走20億 女兒稱父親失聯
特朗普:普京不想停火而想達成全麵協議 我認為更好
普京被讚英語流利,與特朗普同車無需翻譯
普京:若當年是特朗普做總統,俄烏衝突或可避免
穀愛淩發文稱在新西蘭訓練時因人為事故受傷
這次“雙普會”阿拉斯加會晤,10個意味深長的細節
被問中國海警船與海軍軍艦發生衝撞?國防部回應
雷蒙多談AI競爭:阻止中國是件蠢事
在蒼山尋找自閉症孩子的五天,搜救者透露關鍵
“楊蘭蘭”視頻出庭,未繳納“天價保釋金”
“雙普會”握手藏玄機:開場熱情似火,閉幕暗藏冷意
與普京會晤後,特朗普回答了一個涉及中國的問題
美國“恐怖數據”平穩增長 美聯儲50基點降息成泡影?
“邪修”火了,為什麽年輕人越搞抽象越快樂?
男子在楊靖宇將軍雕像前“搬家式”拿供品,網友評價...
質疑校服質量被拘留,不能對公民監督零容忍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又封殺了一個大明星,太狠了

獨立魚電影 2025-08-15 10:24:36

最近,娛樂圈出了個奇事。

拍出過《老男孩》《小姐》《分手的決心》的韓國頂級導演

樸讚鬱

,被「封殺」了。

又封殺了一個大明星,太狠了

原因前所未聞

——太敬業了。

2023

年美國編劇大罷工期間,他沒停工,反而偷偷工作。

被發現後,遭美國編劇工會(

WGA

)除名。

對一個國際一線導演來說,後果可不輕。

失去

WGA

身份,

意味著不能享受工會的福利保障,不能參與任何受

WGA

協議保護的好萊塢編劇項目,未來在美國主流影視圈接項目都會受阻。

近乎約等於被好萊塢「封殺」。



消息一出,網友都議論紛紛。

有人嘲諷他是「工賊」,覺得「卷生卷死的東亞人,終於受到了懲罰」;

也有人震驚於

——美國編劇工會居然連國際大導都能拿下?

今天

不妨一起

來聊聊

這件事。

國際大導被開了

樸讚鬱和好萊塢的淵源並不淺。

最早進軍好萊塢的作品,是

妮可·

基德曼主演的驚悚片

《斯托克》

。

2018

年,他

還

執導過

BBC

的英美合拍劇《

女鼓手

》,在國際電視市場初露鋒芒。

但他第一次深度參與編劇的主流項目,還是

2024

年

HBO

上線的限定劇《同情者

》

。

這部劇改編自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普利策獲獎小說

,

他不僅是聯合導演,還擔任聯合編劇和執行製片人。

據

WGA

規定,凡是在

WGA

管轄項目中擔任編劇工作的人,無論國籍,都必須成為工會會員,才能合法參與項目和享受待遇。

而在

WGA

公開的簽署公司名單中,

HBO和HBO Max都

是長期簽署方。

可以確定,樸讚鬱正是拍攝這一項目時,成為了

WGA

的會員。



問題就出在這裏。

2023

年

5

月,

WGA

發動了持續

148

天的大罷工,是自

1988

年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

罷工原因很明確:爭取提高編劇基礎報酬、改善流媒體時代的分成機製、限製人工智能在創作中的使用等。

工會規定,

所有會員不得在罷工期間為被罷工公司

(包括

HBO

、

Netflix

、

Disney?

等)

提供任何寫作、改稿或與劇本相關的服務。



而最近,他們通過調查認為,樸讚鬱與加拿大編劇

唐·麥凱勒

在罷工期間仍為《同情者》提供寫作服務。

這在

WGA

的規定中,屬於典型的

「越線」

。

雖然工會沒有公開具體的違規細節,但根據慣例,哪怕是簡單的潤色或劇本討論,隻要屬於服務範疇,都算違反規定。

樸讚鬱和唐·麥凱勒都沒有提出申訴,最終直接被

WGA

除名。

這已經不是工會就罷工事件首次開出罰單,據報道,已有七位編劇因違規受到處罰。



最近,

樸讚鬱方向媒體回應,自己確實被開了,但並沒有違規。

他說罷工期間,該劇已經拍攝完畢,正處於後期製作階段,而剪輯不屬於劇本創作的範疇。

過程中,HBO提出了一次修改意見,

樸讚鬱和唐·麥凱勒兩位編劇

隻是參加了一次會議討論可行性,而新劇本則是罷工結束後修改的。



因此,樸讚鬱方認為這是一場誤會。

不過,由於他正忙於新片《無可奈何》的後期製作,無瑕向WGA上訴。

同時也表示,這次開除對他並無什麽影響。



《無可奈何》工作照

美國工會不好惹

很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是:

一個國際名導,不在美國常駐,

WGA

怎麽管得到他?

答案是

——能。

美國編劇工會的強大之處,在於它牢牢掌控著行業規則的「入場券」。

WGA

是編劇與資方集體談判的唯一代表。

它與製片人聯盟(

AMPTP

)簽訂的《最低基本協議》(

MBA

)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

隻要項目在

WGA?

協議之下,雇傭的編劇必須加入會員。



這就導致,

一方麵,普通影視「打工人」惹不起工會

。

如果被剝奪會員身份,意味著:

失去基本福利保障

,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創作者的「基本盤」立即中斷;

難以找到正式工作

,沒有資格參與主流影視項目,職業發展嚴重受限;

權益無法保障

,如果以非會員身份參與工作,沒有集體談判和工會保護,編劇的工資、署名權都極容易被剝奪。



對於這些,我們都不難想象。

眾所周知,內娛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資本為王,編劇話語權低,類似問題層出不窮:

《法醫秦明

》編劇創作了五集劇本,

卻遭

惡意拖欠稿費

,

署名權被剝奪。

《羋月傳》編劇與製片方等就署名權等問題產生糾紛,她從總編劇降為副編劇甚至編劇助理,維權過程艱辛,代價高昂,結果

還

不甚理想

。



這些情況在美國主流項目中相對較少發生,就是因為工會的嚴格約束。

因為對他們而言,另一方麵,

資本方也惹不起工會

。

工會不僅是保護成員權益的屏障,更是牽製影視資本方的利劍。

曆史上,

WGA

多次組織大規模罷工,迫使製片方作出重大讓步:

1973

年罷工成功推動建立電視重播殘值製度,讓編劇能在電視重播中獲得持續收益;



2007-

2008

年的罷工,逼迫製片方承認互聯網和新媒體播放的分成權;



2023

年罷工,首次在協議中加入了對人工智能使用的限製,阻止資本家用技術降低人力成本;



其中很多問題,在內娛仍舊是問題。

之前新聞報道過,像《甄嬛傳》《士兵突擊》等

內娛很多熱劇在很多電視台反複重播,在各種網絡平台大

熱,但幾乎都是平台方賺錢。

製作方往往因合同限製,無法從中獲益。



而在好萊塢,每一次有組織的罷工,都導致製作停擺,數十億美元損失,資本方隻能屈服。

這就形成了影視行業的「鐵三角」:

工會掌握「入場券」,打工人靠工會保飯碗,資本家靠工會定規矩。

所以,不管你是普通編劇,還是好萊塢巨頭,想繞開工會幾乎不可能。

樸讚鬱這次被除名,就是工會鐵律下無情的執行案例

——就算你是國際頂流,違規也得承擔後果。

不僅如此,除了編劇工會外,美國影視行業還有導演工會

(

DGA

)

、演員工會

(

SAG-AFTRA

)

、舞台工會、幕後技術工會等,每個都有類似的行業控製力。

像早年《星球大戰》創始人

喬治

·盧卡斯,因拒絕執行美國導演工會的片頭設計規定,被罰款後退出工會,二十年內不做導演。



70年代時,斯皮爾伯格執導電視電影《決鬥》。

拍攝到後期,環球影業提出想補拍片段做院線版,遭到斯皮爾伯格堅決反對。

環球計劃由另一導演補拍並共享署名,斯皮爾伯格便向導演工會申訴。

在工會的幫助下,他得以保留唯一導演署名權和最終剪輯權。



此外,大罷工時,這些不同工會之間也可以相互聲援、聯合施壓,讓整個製作鏈停擺。

因而,樸讚鬱這次,

不僅僅是「丟個會員身份」這麽簡單,而是會影響到在整個好萊塢體係裏的生存空間。

一來,行業準入受影響。絕大多數好萊塢影視項目都在

WGA?

協議覆蓋範圍內,非會員幾乎無法被雇用做編劇或編劇相關工作。

二來,麵臨福利與權益損失,失去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工會福利。

此外,更有聲譽影響,被列為「越線」案例會在業內留下記錄,合作機會會大大流失。



工會也有兩麵性

當然,也不能忽視工會的另一麵。

雖說工會為其成員提供了各方麵的有力保障。

但從製度上說,

工會維護的還是集體利益。

這也意味著站在個體角度,參與工會有時也是一場權利與義務的博弈。

罷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為很多時候,工會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訴求不總是一致。

就像之前,編劇工會主張堅決罷工,導演工會則基於

傾向於談判和解。

資深編劇和新人編劇間也存在分歧。

工會要求所有成員無條件參與罷工。

但對很多底層編劇來說,長達數月的停工可能讓他們失去唯一收入來源,一旦積蓄不夠,就可能被迫接「越線」活糊口。

這次大罷工期間,好萊塢就有數萬名工作人員,像燈光、化妝、餐飲等崗位員工被迫失業。

這都是工會製度的副作用。

不僅僅是娛樂、影視圈,其他很多行業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紀錄片《美國工廠》揭示了一家汽車工廠內部的矛盾。

雖然工會為員工撐起了不小的保護傘。

但也有人認為,工會的保護會讓企業效率下降、流程僵化,影響企業發展,長遠看反而會導致收益降低、崗位流失。



像電影《南中國

1994

》中,一家南方工廠裏,有人積極組織罷工停產,為集體謀福利。

但也有人更擔心公司被徹底搞垮,自己無處謀生。



當然,也確實和很多網友吐槽的一樣,這背後也折射出

東西方職場文化的深層差異

。

在東亞,影視行業普遍存在極高的工作強度和競爭壓力

——導演、編劇通宵趕工是常態,「趕進度」被視為首要目標。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很多人帶著「我不幹,別人就會幹」的焦慮心理,漸漸有了

休息羞恥

。

像李安、王家衛、吳宇森、徐克等亞洲導演在好萊塢拍片時,也都曾因這種「壓榨式作風」和當地劇組的工作節奏產生摩擦。

由此再回到樸讚鬱被美國編劇工會除名一事,邏輯再簡單不過。

工會製度本質是

「

交換

」

——

你享受它帶來的待遇保障,就必須遵守它的集體紀律。

當然,對於

樸讚鬱

來說,這也並

不是

「

職業終結

」。

他依然可以在其他市場拍片,他的新片《

無可奈何

》已入圍

2025?

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因為已被買下美國發行權,也並不會失去奧斯卡參選資格。

他對創作的「過度執著」,也很難動搖他在很多影迷心中的地位。

隻是說,他日後想

在好萊塢

繼續發展的話,可能會阻礙重重

。

這代價值不值?

那恐怕是他自己的人生算術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