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攤前黃金夢,今朝樓間汗雨傾。
笑看媒筆翻新戲,苦中掘金幾人信?
簡簡單單擺攤,輕輕鬆鬆月收入幾十萬的拙劣謊言沒幾個人願意相信,現在又改變戰術了:抗樓生活,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你不信能賺這麽多?好,那我們來談談努力工作的意義,或者說好處。錢不錢的,就另說吧。
僅僅大清早一會兒功夫,便看到了多家媒體在發布宣傳類似新聞,簡直懷疑他們是吃飽了撐的。
先看這條:廣東的30歲戰神波哥,每天扛樓九個小時,月入3萬。
這數字看上去似乎還挺可觀,畢竟月收入3萬,扛樓算什麽?
先不說事實能不能如此,就這種超負荷的工作量,又有什麽值得宣傳的地方。
“戰神波哥”本就天賦異稟,一個人扛別人好幾個的量,因此他掙的也比別人更多。至於能不能多到每個月收入3萬這種程度,我保留疑問。
而“波哥”的節省,就更不值得宣傳了。
早飯基本不吃,這是好習慣嗎?雖然我也經常漏掉早飯,可尚且知道那樣不好。看來我們的一些記者,官方媒體,認知還不如我。
水電一個月十幾塊,我估計夏天是一點不開空調的,水電十元省空調,肺當濾網肝儲能。所有暗中標價,都用身體中各個器官買過單了。顯然這同樣也不值得拿出來吹。
房租200元一個月。雖然我沒租過這個價位的房子,但是十年前在二線城市裏租過800塊的,因此基本能夠想象出來,2025年月租200的房子,其環境會離譜到什麽程度。
同一天,另一家媒體也不遑多讓:21歲大學畢業生,靠扛樓日掙千元。
看上去某些人還挺得意的,就是不知道,大學畢業出來隻能扛樓,值得驕傲的點在哪裏。
十八年寒窗,魚躍龍門去搬磚,為何不直接去搬磚?既然扛樓這麽賺錢,把這份“好工作”,把這個“好飯碗”就給沒文憑的人,豈不更好。
換言之,搬磚都這般掙錢了,其他工作的時薪豈不更加高的離譜。那為什麽21歲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正值大好年華,不去幹點其他更掙錢的同時且更輕鬆的工作?
還有“沒背景、沒人脈,唯一的作用就是多掙點錢”這種描述,就沒人覺得怪怪的嗎?以“作用”評價人的價值,因為“沒背景”,所以隻能搬磚……這是什麽歪曲的牛馬價值觀,竟還想讓觀眾從中尋出美感來,簡直不可思議。
總愛隔三差五的發這些正能量滿滿的東西,卻不知道,但凡別人用十二指腸稍微多想那麽五秒鍾,就會發現滿滿的糟點。
以前有句話叫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笑。現在突然發現,人類一思考,連人類自己都會忍不住想笑。
於是願意配合演戲的人是越來越少,即便是見慣了無恥而懶得吐槽的群眾,也會默默的在評論區裏說兩句常識。他們不反駁你,但無視,比反駁更具殺傷力。因為“懶得反駁”,也是一種放棄,跳過你的表達,而直接自說自話。
更諷刺的是,媒體們在極力表達著傾盡全力的打工,隻要你懂得節省度日,總能存儲到一筆不錯的財富。
恰好某官方在近日斥責形式主義時又說道:過緊日子不是苦日子,緊的是不該花的錢,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要把錢,花在民生的刀刃上。
可何為民生,還有比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更民生的東西嗎?還有比宣傳中住200塊錢一個月的房子,早飯基本不吃更荒誕的民生問題嗎?
媒繪錦繡遮瘡痍,民笑荒唐戲自欺。
這類報道,其實我們已經看得夠多,吐槽的也夠多了,我覺得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其中道理,奈何另外一些人,懂裝不懂。
可這樣做,曾經或許會有著一點作用,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毫無疑問,這種作用正在越變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