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匈牙利》(Hungary
Today)等匈媒12日報道,在美俄元首阿拉斯加峰會舉行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自爆”,他曾向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征求意見。
當地時間8月11日舉行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在被問到如果峰會進展順利,美俄是否有望恢複正常貿易往來時,特朗普給出了肯定答複,但前提是俄羅斯能夠從“戰爭轉向商業發展”。
隨後他提起,自己曾向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人士詢問有關俄烏衝突的問題。此人正是匈總理歐爾班。同為右翼陣營,兩人私交甚篤。
特朗普說,歐爾班身處衝突地區,同時對俄烏兩國都足夠了解。他回憶道,在聽到自己提問“烏克蘭能否打敗俄羅斯”的問題後,“他(歐爾班)看著我,那表情就像在說,‘這是個多麽愚蠢的問題’。”
據特朗普所說,這位匈牙利總理隨後將俄羅斯的軍事經驗與中國的貿易實力相類比。其引述歐爾班的話稱,“他說,‘俄羅斯通過戰爭贏得其國家生存所需的一切……中國在貿易上擊敗你,俄羅斯則通過戰爭擊敗你’。”(China
beats you with trade. Russia beats you with war.)
特朗普故作豁達道,歐爾班發表了一番“有意思的”見解。但這位老友關於美國在對華貿易問題方麵落入下風的暗示,顯然觸碰到了特朗普的“逆鱗”。
剛“自爆”完,他就著急忙慌地嘴硬辯解起來,“中國不會通過貿易打敗我們,至少我在任的時候不會,拜登才輸給中國呢……”
緊接著,又是“高關稅能夠給美國帶來巨額關稅收入”、“美國對華,優勢在我”這一通老生常談,翻來覆去的套話讓人耳朵生繭,全然忘了他自己原本在回答美俄峰會的相關問題。
可真談到涉華關稅暫緩問題,在當天記者會上,特朗普又僅以“拭目以待”(We'll see what
happens)、“合作良好”作簡短回應,便匆匆點了下一名記者提問。
8月12日,中美發布了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即日起再次相互暫停實施24%關稅以及有關非關稅反製措施,期限同樣為90天。
對於關稅問題,中方一貫反對搞關稅戰、貿易戰,反對以關稅作為脅迫施壓的工具,肆意加征關稅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日回應表示,中方在中美關係和中美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
而就在特朗普沾沾自喜,邀功稱其關稅政策“讓數百億美元湧入美國”,叉腰自誇“做得超棒”時,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Jan
Hatzius)牽頭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狠狠打了他的臉。
據CNBC、福克斯新聞網等美媒報道,高盛的經濟學家團隊調查了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外國出口商、美國企業及美國消費者造成了何種影響。
初步分析顯示:截止今年6月,美國企業遭受了64%的關稅成本衝擊,美國消費者則承擔了22%。而且,隨著美國企業決定漲價以轉嫁成本、出口商拒絕降低出口價格以承擔費用,到了10月,美國消費者的負擔將上升至67%。
上個月,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曾指出,未來10年,美國政府可能征收高達2.7萬億美元的關稅,而這筆錢將由美國消費者來買單。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收的關稅,目前是由美國企業掏大概三分之二,日後則將有約三分之二轉嫁給消費者。反正橫豎都是“坑”美國自己人出大頭。
與此同時,這份報告還警告,美國企業漲價,也將進一步推高國內通脹問題。美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上周發布的第三季度美國CEO信心報告顯示,已經有64%的CEO明確將會把漲價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另有16%還在考慮中。
美國勞工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7月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升0.3%,創1月以來最大漲幅,同比升至3.1%,高於6月的2.9%。
更具戲劇性的是,在看到高盛這份報告後,特朗普破防了,而且是破大防了。
當地時間周二(12日),特朗普在其自創社媒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發帖,炮轟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喊話對方要麽“替換”該機構的經濟學家,要麽“專注於當個DJ,而不是經營一家大型金融機構”。據美媒介紹,所羅門的副業是DJ,曾以“DJ
D-Sol”的藝名活躍於各大派對和音樂節。
對於高盛的報告內容,特朗普仍在狡辯稱,關稅“主要由外國企業和政府”買單,沒有引發通脹或損害經濟。他怒斥高盛關於市場反應和關稅效應的判斷“完全錯誤”,不滿這家金融機構“拒絕給予其應有的讚揚”。
據CNBC報道,高盛發言人拒絕對特朗普的社媒貼文予以置評。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稅務基金會的高級經濟學家亞曆克斯·杜蘭特直言,特朗普政府很難讓民眾相信市場物價上漲的原因與關稅無關,“我不認為大多數人會被這種說法蒙騙。”
他在受訪時強調,關稅正在打擊依賴進口的眾多美國企業,美國普通民眾將不得不承擔高關稅的嚴重代價。而這也是眾多投資分析師和智庫的共同看法。